•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在本節中,將對本研究的全部過程作一檢討與反省,並依據學童的試題反映 的結果與發現對課程與教學、方法論及未來研究等方面提出心得與建議。

在課程與教學方面:分數乘以整數,所包含的概念不多,但要孩童完全吸收,

並非易事,尤其是帶分數乘以整數概念。根據研究者所知,九年一貫正式綱要綱 已經將分數乘以整數挪至四年級的課程標準,也把本單元最困難的子概念「帶分 數乘以整數」部份剔除,但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帶分數乘以整數,因此建 議教學者對於帶分數乘以整數部份,仍不可放棄。在課程的安排上,應該先強化 孩童對分數的定義,使得孩童對於分數的概念先提升,然後在強調倍數概念,如 此一來,「帶分數乘以整數」部份雖在課程中未正式從事教學,但孩童也可以轉化 成自己的概念;在分數定義方面,為了不造成學生機械式的練習,若教學時能先 以圖形表徵帶入,可能有助於學童在分數的認識;其次,在倍數方面,可利用電 腦複製的效果,來呈現倍數概念,讓孩童體會倍數是增加和原來一樣稱一倍,再 利用電腦搬運效果,使得孩童真正體會不夠湊成 1 的餘數是呈現怎樣的情形,以 加深孩童的概念。

優點:

(一)本研究採單一選項選擇題型式,並且一個題目只測一個概念,因此在 測驗後批改容易,可以迅速分析學童的學習困難並且及早協助學童釐 清概念,並且提供教學者立即補救教學。

(二)內容包含所有分數乘以整數的概念,並不偏頗任何一個概念,在技術 上也適合各個數學科的版本。

缺點:

(一)本研究中所採用的是量的研究方法論,但量方面所測試的樣本不多,

然而在質的研究方法論已逐漸為教育研究者所重視與使用的今日,日 後研究應可採質量並重的方式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以期兼具客觀 性與真實性。

(二)因為為選擇題,因此無法得知孩童真正的想法,所選之答案,難免猜 測,若要真正了解孩童真正概念,必須借用晤談方式。

未來研究方面:

(一)為提供教學者使用上的便利性,可朝認知診斷方向發展,結合試題的 知識結構分析及學童作答所產生的錯誤類型加以分類,藉以正確且即 時的診斷出學童在分數乘以整數概念的迷思。

(二)可以朝向電腦化,收集更多的題庫,孩童在答對一概念之後,可以自 動跳到上一個上位概念。

(三)在研究對象上,除了五年級學童外,未來亦可針對國小四年級到六年 級學童、甚至國中生,加以進行縱貫研究,藉以瞭解分數乘以整數概 念學習前後的概念發展情形,及存活情形。

(四)在試題分析上,本研究只採單一班級,分析受試者的概念發展,今後 若能將施測人數增加,並依能力值的高低將受測者區分為三個或五個 群組之後進行分析與比較,所獲得的訊息將更具代表性。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呂玉琴(1996)。數與計算教材設計對分數概念的處理。嘉義師範學院 84 學年度 數學教育研討會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

幼獅數學大辭典編輯小組(1983)。幼獅數學大辭典(下卷)。台北:幼獅文化事 業公司。

李端明(1997)。「分數詞」之解題活動類型:一個國小四年級兒童之個案研究。

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許天維(1995)。數學試題分析法-以「八十一學年度國民教育階段國小數學科學 生基本學習成就評量」主分析為例。高雄市:大漢唐有限公司。

張靜嚳 (1995)。建構與教學 Constructivism and Teaching,第三期 中部地區科學 教育簡訊。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科學教育中心。

郭生玉(1989)。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

郭伯臣、田聖才(1995)。IOSP:試題順序結構分析程式。未出版,台中市。

陳雅芬(2003)。國小學童等值分數概念的試題編製語分析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 大學。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 p5。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台捷。

教育部(2001)。國小數學教材分析---分數的數概念與運算。台北:臺灣省國民學 校教師研習會。

教育部(2005)。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正式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國立編譯館(2000)。國民小學數學教學指引第九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甯自強(1993)。分數的啟蒙~量的子分割活動的引入~。教師之友,34(3),45-51。

甯自強(1994)。國小低年級兒童數概念發展研究(I)-「數概念」類型研究(II)。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報告。(編號:NSC-83-0111-S-023-001A)

甯自強(1997)。量的子分割(三)~等值分數的引入~。教師之友,38(5),36-40。

湯維玲(1994)。結構學習理論。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二十三卷,第一期,pp.337-358。

蔣治邦(1994)。由表徵觀點探討新教材數與計算活動的設計。國民小學數學科新

楊壬孝(1988)。國中小學生分數概念的發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

Booth, L. R.(1987)。分數的學習困難。科學教育月刊,100,8-16。

Borowski E. J. & Borwein J. M. (1999)。數學辭典。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Daintith, J. & Nelson, R. D.(余文卿、謝暉光譯,1997)。牛頓數學辭典。台北:牛 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二、 外文部分

Airasian P.W. & Bart, W.M. Ordering theory

A new and useful measurement mode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1973,5,56-60.,1973

Behr, M. J., & Post, T. R. (1988). Teaching rational number and decimal concepts.In T.

R. Post(Eds.), Teaching mathematics in grades K-8,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Bruner, J. S. (1966). 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 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Dickson, L., Brown, M., & Gibson, O.(1984)Children learning mathematics: A

teacher’s guide to recent research. Oxford, Great Britain England: School Council

Publications.

Elementary School. Grade 5: Teacher’s Commentary, part II Yale University.

Figueras, O. (1989). Two fifferent view of fraction: Fractionating and operating.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Group for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Paris, France.

Haladyna, TM (1999).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Multiple-Choice Test Items.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rm Associates, Inc., Publishers.

Hart, K. M. (1981). Fractions. In K. M. Hart, D. Kerslake, M. L. Brown, G. Ruddock, D.

E. Kuchemann & M. McCartney(Eds.). Children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s:

11-16. Oxford London/Northampton.

Kerslake, D. (1987). Fraction: Children’s strategies and errors. A Report of the Strategies and Errors in Secondary Mathematics Project. NFER-NeLson. London.

Kieren, T. E. (1976). Rational number on the number line. Mathematics for the Lankford, L. K.(1972). Final report: Some computational strategies of seventh

grade pupils, Charlottesville, VA:University of Virginia.(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069496).

Lesh, R.(1979). Mayhematical learning disabilities: Considerations for identification, diagnosis, and remediation. In R.Lesh,D.Mierkiewicz, & M.G.Kantowski

(Eds.).Applied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Columbus, OH:ERIC/SMEAC.

Osterlind, SJ (1989). Constructing Test Items. Boston, M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Painter, R. R.(1989). A comparison of the procedural error patterns, scores, and other

variables, of select groups of university and eight-grade student in Mississippi on a

test involving arithmetic operation on fractions. Unpublished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ppi.

附錄一

各位小朋友!這份試題只是為了能更了解你們的數學學習狀況,

是不計算分數的,所以請不必緊張,放輕鬆看完題目後再作答。每個 題目只有一個對的答案,請你將你認為對的答案選出來寫在前面的

( )裡。

國民小學五年____班 座號:____ 性別:□男□女姓名:____________

( )1、下列哪一個數最大?

( )6、下面有關假分數的意義敘述何者正確?

( )12、一根竹竿垂直插入水池中,露出了長度是

( )18、雞蛋一盒裝 10 個,媽媽一餐煮了

( )24、正方形邊長

附錄二 試題檢核表

以下所附之命題檢查表,旨在提供命題者逐一檢查所命試題是否符合命 題之各種注意事項或原則,以期提升命題品質。

檢 查 項 目

是 否

一、試題表達方式是否切合該題之評量目標?

二、答對問題是否反應具備該題評量目標上所描述之能力?

三、答錯問題是否反應不具備該題評量目標上所描述之能力?

四、試題是否清楚表達題意?

五、試題的難度是否適中?

六、試題內容是否已單純化,未過於繁雜?

七、試題是否避免設計陷阱?

八、題幹與選項之文法是否保持一致?

九、題幹與選項之邏輯是否連貫?

十、題幹是否未被分割?

十一、題幹中之關鍵詞或否定詞是否已加底線?

十二、選項間是否不存在邏輯上之連貫?

十三、試題中之訊息是否已避免特定族群所特別熟悉者?

十四、答對問題之機會是否已避免受到評量目標以外之其他因素影 十五、選項之表達方式是否維持一致?

十六、選項中是否只含一個最佳或正確答案?

十七、附表是否置於題幹之後、選項之前?

十八、在各選項中重複出現之文字是否置於題幹內?

十九、選項內容是否按邏輯順序排列?

二十、試題選目是否一致?

二一、選項內容是否避免重疊現象?

二二、選項的長度是否接近?

二三、選項是否避免負面陳述?

二四、誘答選項是否具似真性?

二五、標準答案之分佈是否均勻?

二六、題型或提問方式是否已避免連續多題相同?

二七、是否已避免「以上皆是」、「以上皆非」的選項?

二八、作答時間是否合理?

附錄三

國小學童分數乘以整數之概念評量專家效度調查問卷

親愛的教育先進,您好:

首先感謝您填寫這份問卷,您提供的寶貴意見將會對本研究有莫大的幫助。

本問卷調查的目的,在於瞭解「國小學童分數乘以整數評量」這份測驗工具的專 家效度,以作為施測前對測驗工具內容效度的檢視。敬請各位教育先進及專家依 據自己的看法,填寫問卷上的問題。調查結果僅做為本研究分析之依據,個人填 答絕對保密。

本問卷共有 27 題,每題均需作答,佔用您的時間,至表歉意。您的意見是 相當寶貴和有價值的,謝謝您撥冗填答。

國立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 黃靜慧敬上

問卷內容

下列每一個題目後面都有一組選擇。請依據您對國小學童分數乘以整 數概念的專業認知,在適當的選項括號中以「√」表示。如果勾選否,請提供您寶 貴的意見,以做為改進之用。

1、本測驗工具的第 1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真分數定義的概念,並能分辨出真分 數的大小」

是( )。否( )其理由為: 【 】 2、本測驗工具的第 2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真分數乘以整數的概念」

是( )。否( )其理由為: 【 】 3、本測驗工具的第 3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假分數乘以整數的概念」

是( )。否( )其理由為: 【 】 4、本測驗工具的第 4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假分數和帶分數互換的概念」

是( )。否( )其理由為: 【 】

5、本測驗工具的第 5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帶分數定義概念」

是( )。否( )其理由為: 【 】 6、本測驗工具的第 6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假分數定義概念」

是( )。否( )其理由為: 【 】

7、本測驗工具的第 7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在具體環境中,真分數乘以整數,其 積為真分數的概念」

是( )。否( )其理由為: 【 】 8、本測驗工具的第 8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在具體環境中,真分數乘以整數,其

積為假分數的概念」

是( )。否( )其理由為: 【 】 9、本測驗工具的第 9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在具體環境中,真分數乘以整數

其積為整數的概念」

是( )。否( )其理由為: 【 】 10、本測驗工具的第 10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在具體環境中,假分數乘以整數,

其積為假分數的概念」

是( )。否( )其理由為: 【 】 11、本測驗工具的第 11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在具體環境中,假分數乘以整數,

其積為整數的概念」

是( )。否( )其理由為: 【 】 12、本測驗工具的第 12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在具體環境中,帶分數乘以整數,

是( )。否( )其理由為: 【 】 12、本測驗工具的第 12 題主要是在測驗學生「在具體環境中,帶分數乘以整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