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2 建議

1.強化安全管理與防護系統:

預防重於事後救災,加強危險物品儲存區之安全管理及防護,皆設置 專屬庫房儲存,依化學品性質如易燃性物質、有機溶劑等分類存放。實施 製程作業安全評估,事先評估可能之危險(火災、爆炸等)所在,並做預防、

改善措施。針對危害區域與危險製程,擬定應變計畫,並加以演練與抽測。

廠房具備完善的消防設備,本身即具有較強的自救能力,可輔助與強化救 災成效,與救災設備相輔相成。故整合消防系統與救災設備,為目前高科 技廠房重要之課題,良好的消防系統,當能於火災初期即能達到壓制火勢 之效果,或至少已將災害風險降低許多,提高搶救人員安全性。運用廠務 系統整合,強化遠端監控,控制洩漏源。

2.研製更先進之救災設備:

救災設備的演進,為便於救災人員行動,在不降低救災人員安全條件 下,救災設備漸漸趨向於輕薄短小。以往,海龍(Halon)是公認之最佳滅 火葯劑,具備多項優點,但由於環保的關係而被禁用,有更多新的海龍替 代品一一被研發出來,如:滅火手榴彈是由插鞘啟動,插鞘拉出後,消防 人員有 10 秒時間將手榴彈投入火場,釋放出氣態的的海龍替代品滅火藥 劑,藥劑主要成分為含有鉀元素(K),可迅速中斷燃燒之連鎖反應,對於 猛烈或複雜危險之火場,提供更安全之救災滅火方式。此外,更多太空與 軍事方面之科技,也被應用出來,如滅火快砲,著眼於都市高樓林立,用 途複雜,火載量高,造成高樓搶救困難,便以直升機先行於火災樓層,將 大量海龍替代品以極短時間注入火場,可在短期內達到壓制火勢之目的,

減少人員進入火場之危險,確保高樓結構安全,協助消防人員救災。

在搶救設備演進的同時,傳統的搶救方式漸漸被修正,以往認為將新 鮮空氣送入火場會助長火勢,但最新之正壓式送風滅火戰術,則強調運用

排煙與送風方式,使火場濃煙降低,一方面降低火場溫度,防止閃燃發生,

確保搶救人員安全;另一方面增加火場能見度,使消防人員迅速找到火 源,立刻撲滅火災。由於細水霧科技被廣泛運用於高科技廠救災,於是正 壓式送風滅火戰術與細水霧設備結合技術的綜合運用(圖 55),直接將細 水霧以送風機送入火場,伴隨著降溫與滅火,提昇救災成效,而且可以遠 端遙控,消防員不需靠近火場,目前已運用於地下鐵與隧道救災。

由於高科技廠氣體、液體、固體化學物質種類繁多,針對工廠內化學 物質洩漏,若發生未知的不明化學物質洩漏,經常會帶著多台不同種類偵 測器進行檢測,嘗試偵測出洩漏物質,現有偵測器無法滿足需求,此一方 面存在著很大的困擾。拜新科技之賜,更先進的偵測器(圖 56)利用傅立 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儀,可鑑定超過 3400 種固液態化學物質,與超過 5500 種氣態化學物質,協助氣化災處理人員於最短時間內確認要面對的化學物 質種類,並採取最正確的處理措施。

圖 55 遙控正壓式細水霧滅火系統 資料來源:鼎澄實業有限公司

目前的先進救災設備,運用了高科技技術,去強化與彌補傳統救災設 備之不足,或許今日的先進配備,將會是日後的標準配備,也或許被另一 項技術取代。然而,救災的原理是不變的,如何保障人員安全,減少財物 損失,以最少救災資源達到最大救災目的,也是先進救災設備之所以存在 的價值。

圖 56 攜帶式化學物質鑑定儀 資料來源:明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參 考 文 獻

1. 財團法人消防安全設備中心基金會,消防安全法令彙編,台北,中華 民國九十二年五月。

2. 王鈺,「搶救破壞器材產品特寫」,消防與防災科技雜誌,第 16 期,

41~44 頁,Jan./Feb. 2005。

3. 舒碧霞,「聯電消防隊打火高科技-國內首家民營企業設立的救災團 隊」,數位周刊,第 39 期,56~57 頁,民國 90 年 6 月 2 日。

4.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聯電集團消防隊舉行第二屆隊員暨南科分 隊成軍大會」,UMC 網站-新聞中心,Apr. 27, 2001。

5. Singapore Civil Defence Force (SCDF),Fire Fighting Course fo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Singapore, March, 2000.

6. Singapore Civil Defence Force (SCDF),Hazmat Course fo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Singapore, March, 2000.

7. 陳俊勳,公共安全管理白皮書-科技廠房安全管理(草案),新竹,民國 92 年 10 月。

8. 陳俊勳,園區緊急應變機制建立規劃,新竹,民國 94 年。

9. 黃國勇,「半導體廠排煙系統設計及動作程序之有效性研究」,國立 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民國 93 年 6 月。

10.NFPA1600, Standard for Disaster/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Continuity Programs, 2000.

11. 蕭銘德,緊急應變指揮系統技術手冊,初版,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民國 93 年 9 月。

12. 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科學工業園區災害防救作業手冊,新竹,民國 93 年 12 月。

13. 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91 年度科學工業園區工安環保月緊急應變演 練手冊,新竹,民國 91 年 9 月。

14. 許嘉興,「半導體工廠火災搶救之研究」,國立中央警察大學,碩士 論文,民國 89 年。

1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性化學物質災害防救體系講習班講義,民國 92 年 7 月。

16.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緊急應變指南,民國 84 年 10 月。

17. 工業技術研究院,危險性工作場所製程安全評估半導體班訓練教材,

再版,新竹,民國 87 年 12 月。

18. NFPA600, Standard on Industrial Fire Brigades, 2000.

19. NFPA750, Standard on Water Mist Fire Protection Systems,2000 20. 陳俊勳,陳浩然,水系統火災控制技術之研究(II)細水霧滅火系統技

術研發之規劃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民國 92 年 12 月。

21. 鄭維金,「半導體製程排氣風管細水霧防火效能評估之研究」,國立 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民國 93 年 1 月。

22. 松大資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Fotec 移動式細水霧滅火設備規範,

2004。

23. 川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功能移動式細水霧滅火設備,2004。

24. 內政部消防署,「裝備櫥窗」,消防電子報,第 35、40、62 期。

25. 八益貿易有限公司,SOLO 頭盔式影像系統,1999。

26. 三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ERCV 操作訓練,2004。

27. 世荃實業有限公司,Vetter 洩漏密封產品操作手冊,1999。

28. Patrice Josset, et al.,氫氟酸灼傷的理論及實驗的判定-使用六 氟靈的好處,永百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譯,2002。

29. 永百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敵腐靈阻止腐蝕物與刺激物對眼睛及皮膚的 作用,2002。

30. 王鈺,「缺氧環境最後一道防護罩-供氣式呼吸器」,消防與防災科 技雜誌,第 17 期,101~109 頁,Mar./Apr. 2005。

31. 振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自攜式空氣呼吸器,2001。

32. 晉齊實業有限公司,歐式消防服,2001。

33. 台灣杜邦股份有限公司,適合各種環境的防護服,2004。

34. 陳鴻翔,「毒化災害現場最佳鑑定工具」,消防與防災科技雜誌,第 16 期,45 頁,Jan./Feb. 2005。

35. 荃運股份有限公司,Rosenbauer TLF 3000/900 AT 型高效能化學消 防車規格,2001。

36. 內政部消防署,「裝備櫥窗」,消防電子報,第 7、34、36、38、52 期。

附 錄 一 直轄市、縣(市)消防機關消防裝備表:

一、救火裝備:

1.水帶。 2.瞄子。 3.乾粉噴嘴。

4.乾粉滅火藥劑。 5.泡沫瞄子。 6.泡沫發生器。

7.泡沫原液。 8.雙雄(雌)接頭。 9.合水器。

10.分水器。 11.消防栓開關。 12.消防立管。

13.轉換接頭。 14.各型滅火器。 15.進水管。

16.空氣呼吸器。 17.化學防護衣。 18.消防衣、帽、鞋

19.耐高溫消防衣、帽、鞋。 20.其他救火裝備。

二、救生裝備:

1.緩降機。 2.拋繩槍(筒)。 3.救生氣墊。

4.救助袋。 5.救助吊帶。 6.排煙機

7.梯(折疊梯、雙節梯、掛梯等)。 8.乙炔切割器。

9.圓盤切割器。 10.鍊鋸。 11.滑輪組。

12.破壞器材組。 13.避電剪。 14.火鈎。

15.救生繩。 16.頂舉氣袋。 17.生命探測器。

18.救生艇。 19.其他救生裝備。

三、救災裝備:

1.橡皮艇。 2.船外機。 3.救生圈。

4.救生衣。 5.浮水編織繩。 6.潛水用裝備。

7.其他救災裝備。

四、照明裝備:

1.發電器(機)。 2.照明燈組。 3.手電筒。

4.其他照明裝備。

五、勤務(輔助)裝備:

1.空氣壓縮機。 2.擴音喊話器。 3.收音機。

4.通訊設備(含有、無線電設備、衛星電話、傳真機等)。

5.攝錄影器材(照相器材)。 6.水帶夾鉗。

7.水帶護套。 8.水帶吊具。 9.水帶橋。

10.水壓表。 11.鏟子。 12.望遠鏡。

13.火源(點)探測器。 14.瓦斯測定器。 15.漏電檢知器。

16.斧頭。 17.鎚。 18.流量表。

19.鋼尺(皮捲尺)。 20.火警探測檢知器。 21.音量檢查器。

22.警笛。 23.旗語器材(含揮旗及各式臂章)。

24.車輛、裝備器材維護保養設備。 25.勤務指揮資訊設備

26.衛星定位儀。 27.充氣式帳篷。 28.雨衣。

29.夜間指揮棒。

30.現場勘查鑑識器材及現場採樣器材箱(含火場封鎖帶、三用電 錶、指南針、碳化針及採證、包裝容器等)。

31.其他勤務(輔助)裝備。

六、個人防護裝備:

1.防毒面具。 2.護身繩。 3.水壺。

4.勾環。 5.避電手套(皮手套)。 6.登山鞋。

7.雪衣。 8.救助衣、帽、鞋。 9.救護工作鞋。

10.其他個人防護裝備。

七、體能訓練器材:

1.單槓。 2.雙槓。 3.跑步機。

4.仰臥起坐背板。 5.槓鈴。 6.啞鈴。

7.爬竿。 8.綜合健身組。

9.其他各項體技能訓練器材。

八、圖表:

1.組織系統表。 2.轄區概況表。

3.轄區水源分布圖。 4.救災相互支援圖。

5.轄區重要路線圖。 6.火災次數及損失統計圖 7.消防責任區圖。 8.體能教育示範圖。

9.戰時消防部署防護計畫圖。 10.颱風動向標示圖。

11.人員車輛救災任務派遣編組表。 12.甲乙種搶救圖。

13.高危險對象搶救部署計畫圖。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附 錄 二

二、救災車:

害處理

三、消防勤務車

附 錄 三 行政院重大災害通報與任務分工

ㄧ、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重大災害規模及通報 1.災害規模分級:

(1)甲級災害規模:通報至本院及本院災害防救委員會。

(2)乙級災害規模:通報至內政部消防署及中央災害防救業務主管機 關。

(3)丙級災害規模:通報至直轄市、縣(市)政府消防局及災害權責相 關機關(單位)。

2.通報聯繫作業:

(1)消防通報體系:

c

直轄市、縣(市)政府消防局(一一九)接獲民眾或有關單位報 案後,應依權責規定出動救災或轉報所屬政府權責機關(單位),

並視災害規模將災情及應變措施通報所屬地方行政首長及內政 部消防署。

d

內政部消防署接獲災害訊息後,應視災害規模將災情及應變措施 陳報內政部、中央災害防救業務主管機關、本院新聞局、本院災 害防救委員會及本院。

(2)災害權責機關通報體系:

c

直轄市、縣(市)政府災害權責機關(單位)或中央機關所屬機

c

直轄市、縣(市)政府災害權責機關(單位)或中央機關所屬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