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議與未來研究

在文檔中 中華大學 (頁 61-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建議與未來研究

本研究提出一些相關建議與未來研究之方向,以提供智慧型手機製造與銷售 廠商參考。

1.建議

以有用為基礎:在銷售上可對於提供智慧型手機的功能,讓使用者認為智慧

51

型手機的功能可以幫助使用者的生活。

以容易使用為基礎:在製造時可朝軟體客製化部分,對於提示新奇功能作提 示說明,在銷售時可多做解說。

以有趣為基礎:在製造上可對於外觀設計作特殊的設計,讓使用者有新奇的 感覺。

以價格為基礎:在價格可以權衡功能與價格的差異,以低價但功能強大為目 的設計。

2.未來研究

本研究發現僅以某段時間點進行橫斷面調查,了解影響智慧型手機使用情況 的因素。

一、研究對象:本研究僅針對各構面作探討,未對個人資本資料作探討,未來可 加入探討,以了解各種資料對構面的影響。

二、研究構面:在有趣性文獻中提出,特徵的本身也是影響有趣的因素,未來可 以加入對於「外觀」相關的構面進行探討。

三、研究因採取橫斷面調查,及是只對當時情況作分析與測量,未將時間因素考 量進去,因為許多科技產品甚至非科技產品,也許當下是會影響的,但是經 過一段時間,或許已經是不會被採用,所以可對縱斷面進行研究。

52

參考文獻

1. 王子訓(2014),「購買智慧型手機之行銷研究-以大學生為例」,真理大學企業 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 王占魁(2009),「智慧型手機網路使用意願及相關因素探討」,樹德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 何立邦(2010),「品牌知名度與知覺創新對知覺品質、知覺價格及購買意願之 影響-以 i-Phone 手機為例」,國立勤益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4. 何苔麗、徐慧霞、章家誠(2012),「手機應用程式服務使用態度及再購意願研 究--以蘋果公司的 App Store 為例」,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50,pp.169-189。

5. 吳智鴻、蔡依錞(2014),「以科技接受模式來探討社群網站 Facebook 的使用易 圖」,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十卷,第一期,頁 29-44。

6. 李奇勳(2007),「知覺風險對消費者知覺價值之形成所扮演腳色的探討」,管 理學報,第 24 卷,第二期,頁 167-190。

7. 李明輝(2006),「影響使用者採用新科技之關鍵因素-以 3G 為例」,國立勤益 技術學院流通管理碩士論文。

8. 辛 莉 萍 (2010) ,「 以 網 路 社 群 使 用 者 的 知 覺 價 值 探 討 持 續 使 用 行 為 意 向:Facebook 為例」,中華大學資訊管理所碩士論文。

9. 俞洪亮、蔡義清、莊懿妃(2012),「商管研究資料分析:SPSS 的應用」,台北:

華泰文化。

10. 洪福源、邱紹一、邱素玲、林鋐宇(2013),「某一大專學校之學生手機使用動 機與手機使用情況研究」,學校衛生護理期刊,第 23 期,頁 77-99。

11. 翁阿林(2014),「智慧型手機品牌、顧客和產品功能屬性滿意度之研究-以苗 栗地區為例」,聯大學報,第十一卷,第一期,頁 189-206。

53

12. 張澄宇(2006),「以消費者創新性及科技接受模式探討網路報稅的採用」,國 立臺北大學。

13. 陳其生(2007),「智慧型手機之消費者行為研究—以商務人士為例」,銘傳大 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4. 陳宜棻、劉璧瑩(2010),「結合服務品質與 TAM 觀點探討消費者線上信任及 購買意願之影響因素」,顧客滿意度學刊,第七卷,第一期,頁 1-32。

15. 陳振球(2013),「知覺價格、知覺品質及知覺價值對於顧客滿意度、顧客忠誠 度之影響-以花蓮冰棒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 士論文。

16. 彭建瀚(2010),「以科技接受模式與創新擴散理論探討影響手機電子書使用意 願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7. 曾偲齊、陳麗秋(2013),「FaceBook 服飾消費者之虛擬經驗對網路購買情境的 影響」,資訊傳播研究,第三卷,第二期,頁 61-80。

18. 黃孟鈴(2014),「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使用者之採用互動式數位教材意願因 素」,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科技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楊銀濤(2009),「手機發展的趨勢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

20. 熊明真(2012),「知覺價格、地方形象及信任對品牌知名度與購買意願之影響 -以農產品為例」,國防大學管理學院運籌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1. 盧聿莊(2012),「智慧型手機依據消費者特性、產品屬性、流行程度進行市場 區隔之研究」,銘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2. 謝志村(2013),「產品創新與知覺價格對於品牌權益與消費者購買意願之影響 - 以手機無線配件為例」,國立高雄大學國際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 論文。

54

英文部分:

1. Adams, D. A., Nelson, R. R., & Todd, P. A. (1992). “Perceived Usefulness, Ease of Use and Us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Replication”, MIS Quarterly, 16(2), 227-247.

2. Ajzen, I.(1985), 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in Action 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ur, Kuhl Julius and Bechmann Jurgen Ed.,Springer, New York , pp.309-330.

3. Barnett, L.A.(1991),”The playful child: Measurement of a disposition to play”, Play and Culture, 4(1), pp.51-74.

4. Bentler, P. M. and Bonnet, D. G., (1980), “Significance Tests and Goodness of Fit in the Analysis of Covariance Structure”, Psychological Bulletin,88(3),pp.

588-606.

5. Cronbach, L.J.(1951), “Coefficient Alpha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ests.”,Psychometrika 16, pp.297-334.

6. Davis,F.D.(1989).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 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13(3), 319-339.

7. Davis, F. D., (1993),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 Characteristics, User Perceptions and Behavioral Impa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Machine Studies, 38(3), pp.475-487.

8. Erickson, Gary M. and Johny K. Jonansson(1985), “The Role of Price in Multi-Attribute Product Evaluation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2(9),195-199.

9. Fishbein, M., and Ajzen, I.(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u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Addison-Wesley, MA,.

10. Grewal, D., Hardesty, D. M., & Iyer, G. R. (2004). “The Effect of Buyer

55

Identification and Purchase Timing on Consumers’ Perceptions of Trust, Price Fairness, and Repurchase Intentions”,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18(4), pp.87-100.

11. Hair Jr., J.F., Anderson, R.E., Tatham, R.L., Black, W. C., (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5th ed. Prentice-Hall, Upper Saddle River, NJ.

12. Schiffman, L.G. and L.L Kanuk(2000), Consumer Behavior, 7th, Prentice Hall, Inc.

13. Venkatesh, V., and Davis, F. D. (1996), “A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of perceived ease of use: Development and test,”, Decision Sciences, 27(3), pp.451-481.

14. Zeithaml, V. A, (1988),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2)3, pp.2-22

56

網站部分: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http://www.find.org.tw/market_info.aspx?n_ID=8303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http://www.find.org.tw

57

附錄一問卷

植基於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智慧型手機使用意願之影響 親愛的先生/小姐您好:

很高興您撥空填寫這份問卷,感謝您的協助,這是一份「植基於科 技接受模式探討智慧型手機對使用意願之影響」的學術研究,藉此瞭 解一般民眾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使用感受。希望您提供寶貴的使用經驗,

以作為學術研究參考,本問卷採匿名方式處理,敬請安心作答,對問 卷有任何建議,請將意見傳送至 m10110012@chu.edu.tw ,非常感謝 您的協助與配合。

中華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研究生 : 余俊彥敬上 指導教授 : 邱登裕博士

【第一部分】研究問項

一、知覺有用性:下列問題是關於使用者主觀認為使用智 慧型手機有助於完成特定任務,請依下列最接近自己 的感覺做適當勾選

非 常 不 同 意

不 同 意

普 通

同 意

非 常 同 意

1.使用智慧型手機能讓我的日常生活(工作、讀書、休

閒等)感到便利 □ □ □ □ □

2.使用智慧型手機對我的日常生活(工作、讀書、休閒

等)有所幫助 □ □ □ □ □

3.使用智慧型手機能讓我獲取想要的資訊或資料 □ □ □ □ □ 4.使用智慧型手機能讓我及時與朋友資訊交流 □ □ □ □ □ 5.使用智慧型手機能幫助我與朋友的聯絡 □ □ □ □ □

58

二、知覺易用性:下列問題是關於使用者主觀認為使 用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容易程度,請依下列最接近 自己的感覺做適當勾選

非 常 不 同 意

不 同 意

普 通

同 意

非 常 同 意

1.我認為智慧型手機的基本操作對我是容易的 □ □ □ □ □ 2.我認為智慧型手機的學習對我是容易的 □ □ □ □ □ 3.我認為智慧型手機的功能學習對我是容易的 □ □ □ □ □ 4.我認為智慧型手機的功能操作對我是容易的 □ □ □ □ □ 三、知覺有趣性:下列問題是關於使用者主觀認為使

用智慧型手機所產生的有趣程度,請依下列最接 近自己的感覺做適當勾選

非 常 不 同 意

不 同 意

普 通

同 意

非 常 同 意

1.我覺得使用智慧型手機讓我心情輕鬆 □ □ □ □ □ 2.我覺得使用智慧型手機聊天感覺愉快 □ □ □ □ □ 3.我覺得使用智慧型手機玩遊戲感覺愉快 □ □ □ □ □ 4.我覺得使用智慧型手機與朋友互動愉快 □ □ □ □ □ 四、知覺價格:下列問題是關於使用者主觀認為智慧

型手機的價格適當性,請依下列最接近自己的感 覺做適當勾選

非 常 不 同 意

不 同 意

普 通

同 意

非 常 同 意

1.我認為市面上的智慧型手機價格是可接受的 □ □ □ □ □ 2.我認為市面上的智慧型手機價格是合理的 □ □ □ □ □ 3.我認為市面上的智慧型手機價格是公道的 □ □ □ □ □ 五、持續使用意願:下列問題是關於使用者會使用智

慧型手機的意願程度,請依下列最接近自己的感 覺做適當勾選

非 常 不 同 意

不 同 意

普 通

同 意

非 常 同 意

1.我以後會經常使用智慧型手機 □ □ □ □ □

2.我預期未來,我會持續使用智慧型手機 □ □ □ □ □ 3.我期望在未來幾個月會使用智慧型手機 □ □ □ □ □

59

六、購買意願:下列問題是關於使用者對於智慧型手 機的購買意願程度,請依下列最接近自己的感覺 做適當勾選

非 常 不 同 意

不 同 意

普 通

同 意

非 常 同 意

1.我認為智慧型手機是值得去購買的 □ □ □ □ □

2.我在購買智慧型手機會選擇心目中的品牌 □ □ □ □ □ 3.我會推薦其他人購買心目中的智慧型手機 □ □ □ □ □ 4.我會購買與目前智慧型手機相同品牌的手機配件 □ □ □ □ □ 5.當我有其他需求時,我會優先選擇心目中的智慧型

手機 □ □ □ □ □

【第二部分】基本資料 (1) 性別:

1.□男性 2.□女性

(2) 年齡:

1.□15(含)歲以下 2.□16~18(含)歲 3.□19~22(含)歲 4.□23~26(含)歲 5.□27~30(含)歲 6.□31~35(含)歲 7.□36~40(含)歲 8.□41~50(含)歲 9.□51(含)以上 (3) 教育程度:

1.□國小 2.□國中 3.□高中(職)

4.□大學(專) 5.□碩士 6.□博士

7.□無

(4) 居住地區(居住最長的為主):

1.□臺灣北部 2.□臺灣中部 3.□臺灣南部

4.□臺灣東部 5.□離島 6.□其他____

(5) 職業:

1.□學生 2.□軍公教 3.□農漁牧業

4.□資訊業 5.□製造業 6.□服務業

7.□醫療業 8.□退休 9.□其他____

(6) 每月可用零用金(個人認知可使用的零用金):

1.□1000(含)元以下 2.□1001~3000 元 3.□3001~5000 元 4.□5001~10000 元 5.□10001(含)以上

(7) 每天平均使用智慧型手機時間:

1.□不使用 2.□30 分鐘以內

3.□30 分鐘以上至 1 小時 4.□1 小時以上至 2 小時 5.□ 2 小時以上至 3 小時 6.□3 小時以上至 5 小時 7.□ 5 小時以上

在文檔中 中華大學 (頁 61-7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