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對教學的建議

(一)、創造力的評量

本研究一開始的研究方法是規劃由專家共識評量去測量出創意表現,但 發現玩家繪畫技巧的展現會影響到創意作品的產出,故本研究修改對於創意 作品的面向,分為流暢力變通力及獨創力三面向,如表 3.6。所以教學上在 評定創造力時,應考量評量的其他因素會不會對測量結果產生影響。

(二)、鼓勵創意合作

創作常被看成為一個孤獨的工作,但實際上,團隊合作的集思廣益更可 以激發創意。且老師在進行創意課程上總不能隨時一對一教導,甚至生活上 是需要與別人一起工作完成創意任務,所以讓鼓勵創意合作是值得學習的技 能。

二、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本研究的受試者為學生,主要從學生的「遊戲自我效能」與「創意 自我效能」兩方面去探討「創意表現」,傳統上學生玩遊戲似乎比老師玩遊 戲還要合乎常理與身份,但是現代的老師接觸遊戲與遊戲技巧不遜色於學 生,如果可以將受試者延伸為老師,也可以去探討不同身份「遊戲自我效能」

與「創意自我效能」對「創意表現」的影響,並建議參考「在遊戲設計情境 中以思考風格探討創意守門人對兒童創造力的影響」此篇論文的創意守門人 概念(王克誠,2008)。

(二)、本研究所探究的自變項為「遊戲自我效能」與「創意自我效能」,但 是影響創意的動機信念並不只有自我效能,包含「綜效性外在動機」、「非綜 效性外在動機」、「內在動機」、「創新行為」…等等變項(賴英娟,2006),

建議將上述幾個動機信念搭配遊戲情境去再深入探究。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克誠(2008)。在遊戲設計情境中以思考風格探討創意守門人對兒童創造力的 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學程碩士論文。

朱琇慧(2003)。創意、分析與實用的目標要求對大學生視覺設計表現的影響。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Robert J. Sternberg 主編。創造力。臺北:五南。

李堅萍(2007)。創新性技能教學的成功關鍵--學習者的自我效能。菁莪季刊,

19(4),33-39。

杜明城譯,2003。Csiksentmihalyi, Mihaly 著。創造力。臺北:時報文化。

余嬪、吳靜吉(2002)。玩興、創造力與工作表現之關係。國科會第二年研究期 中報告 NSC-91-2522-S-017-001。

何雅娟執行策劃(2007)。幼兒創造力測驗之編製。臺北:北市教育局。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 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 北:五南。

邱郁文、林益民、施東河(2007)。系統特性、任務特性與電腦自我效能對個人 線上學習行為傾向影響。電子商務學報,9(2),235-266。

洪蘭譯,1999。Robert J. Sternberg & Todd I. Lubart 著。不同凡想。臺北: 遠流 出版公司。

梁培勇(2006)。遊戲治療:理論與實務(第二版)。臺北:心理。

陳正芬譯,2007。Howard Gardner 著。決勝未來的五種能力。臺北:聯經。

郭俊賢、陳淑惠譯,2003。Robert J. Sternberg & Wendy M. Williams 著。如何培 育學生的創造力。臺北:心理。

張維琪(2008)。玩興、心流過程和團體效能對線上遊戲玩家之心流經驗的影響。

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學程碩士論文。

曾錦煌譯(1997)。Joe L. Frost & Barry L. Klein 著。兒童遊戲與遊戲場。臺北:

田園城市文化。

黃婉君(2006)。國民小學中年級學童遊戲行為與創造力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 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賴英娟(2006)。以結構方程模式檢驗國中生動機信念與創新支持對創新行為和 創意表現之影響。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Amabile, T. M.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Ajzen, I. (2002).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2(4), 665-683.

Buckingham, D. (2006). Computer Games: Text, Narrative and Play, Chapter 13.

Blackwell Pub.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 191-215.

Bandura, A. (1982a).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7, 122-147.

Bandura, A. (1983). Self-evaluative and self-efficacy mechanisms governing the motivational effects of goal systems. Journal of Peraonat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5, 1017-1028.

measure and initial test. MIS quarterly, 19(2), 189-211.

Carruthers, P. (2002). Human Creativity: Its Cognitive Basis, Its evolution, and Its Connections With Childhood Pretence. British Journal For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52(3), 225-249.

Dansky, J. L.(1999). Play. In M.A.Runco, & S.R. Pritzker (editors-in-chief).

Encyclopedia of Creativity (II).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393-408.

Henry, J. W., & Robert R. W. (1997).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outcome expectancy scales in a nonvolitional context.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instruments, & computers, 29(4), 519-527.

Hutchison, M. A., Follman, D. K., Sumpter, M., & Bodner, G. M. (2006).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elf-Efficacy Beliefs of First-Year Engineering Students.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95(1), 39-47.

Huizinga, J. (1955). Homo Ludens: a study of the play element in culture. Boston : Beacon.

Joo, Y. J., Bong, M., & Choi, H. J. (2000). Self-efficacy for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internet self-efficacy in web-based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8(2), 5-17.

McAuley, E., Konopack, J. F., Morris, K. S., & Motl, R. W. (2006). Physical activity and functional limitations in older women: Influence of self-efficacy.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61B(5), 270-277.

Richard, E. M., Diefendorff, J. M., & Martin, J. H. (2006). Revisiting the Within-Person Self-efficacy and Performance Relation. Human Performance, 19(1), 67-87.

Schunk, D. H. (1983a). Developing children’s self-efficacy and skills: The roles of

Psychology, 8, 76-86.

Schunk, D. H. (1984). Self-Efficacy Perspective on Achievement Behavior.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 199-218.

Schunk, D. H. (1986). Verbalization and Children'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1, 347-369.

Tierney, P., & Farmer, S. M. (2002). Creative Self-Efficacy: Its Potential Antecedents and Relationship to Creative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5(6), 1137-1146.

Vancouver, J. B., & Kendall, L. N. (2006). When Self-efficacy Negatively Relates to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a Learning Contex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1(5), 1146-1153.

Yeo, G. B. & Neal, A. (2006). An Examination of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Performance Across Levels of Analysis and Levels of Specificit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1(5), 1088-1101.

Zagal, J., & Bruckman, A. (2007). From Gamers to Scholars: Challenges of Teaching Game Studies. Currently Under Review for the Digital Games Research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DiGRA) 2007, Tokyo, Japan.

Zimmerman, B. J. (1989). 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1(3), 329-339.

附錄 A 遊戲自我效能量表

4.今年寒假(2009 年 2 月返校日)在學校玩的「跑跑卡丁車」後到現在,你有再 花多少時間玩「跑跑卡丁車」?

□沒有玩 □3 小時以內 □3-6 小時 □6-9 小時 □9 小時以上

5.「跑跑卡丁車」中,你最喜歡玩的遊戲模式是?【可複選】

□個人道具賽 □團體道具賽 □個人競速賽 □團體競速賽 □計時賽

【請你再次確認每一個題目都有作答,謝謝!】

附錄 B “遊戲道具”與”卡丁車”設計表

卡丁車造型

附錄 C 作品範例與給分說明

作品範例與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給分說明

道具功能與造型(元素名稱與功能):1.圖釘、2.飛天魔毯。

【流暢力】

◆評分標準:以「道具功能與造型」欄位中所出現的元素數量來計分。

◆得分:2 分。

【變通力】

◆評分標準:參考「新編圖形創造思考測驗」的圖形分類標準進行元素的分類。

◆得分:2 分。(圖釘屬於文具類,飛天魔毯屬於交通工具與設施類)。

【獨創力】

◆評分標準:根據 157 位學生設計表中的元素出現比例來進行加權,元素出現比 重佔 1%以上,得 0 分;0.5%~1%(不包含 0.5%與 1%),得 1 分;0.5%以下,

得 2 分。

◆得分:3 分。(圖釘出現比例約為 0.75%,飛天毛毯出現比例約為 0.25%)。

附錄 D 遊戲道具元素出現比例表

元素名稱 出現次數 百分比 獨創力得分

元素名稱 出現次數 百分比 獨創力得分

元素名稱 出現次數 百分比 獨創力得分

元素名稱 出現次數 百分比 獨創力得分

元素名稱 出現次數 百分比 獨創力得分

元素名稱 出現次數 百分比 獨創力得分

附錄 E 卡丁車元素出現比例表

元素名稱 出現次數 百分比 獨創力得分

元素名稱 出現次數 百分比 獨創力得分

元素名稱 出現次數 百分比 獨創力得分

元素名稱 出現次數 百分比 獨創力得分

元素名稱 出現次數 百分比 獨創力得分

購物車 1 0.26 2

避震器 1 0.26 2

鍊條 1 0.26 2

鮮豔 1 0.26 2

雙飛彈砲台 1 0.26 2

鯊魚 1 0.26 2

霧 1 0.26 2

飄 1 0.26 2

變色圈 1 0.26 2

變形器 1 0.26 2

顯數器 1 0.26 2

蠻牛 1 0.26 2

鑽頭 1 0.26 2

附錄 F 學生作品範例

遊戲道具作品範例 I 創意得分

【流暢力】

◆得分:2 分。

【變通力】

◆得分:2 分。

【獨創力】

◆得分:1 分。

遊戲道具作品範例 II 創意得分

【流暢力】

◆得分:2 分。

【變通力】

◆得分:1 分。

【獨創力】

◆得分:4 分。

遊戲道具作品範例 III 創意得分

【流暢力】

◆得分:4 分。

【變通力】

◆得分:3 分。

【獨創力】

◆得分:2 分。

遊戲道具作品範例 IV 創意得分

【流暢力】

◆得分:1 分。

【變通力】

◆得分:1 分。

【獨創力】

◆得分:2 分。

卡丁車作品範例 I 創意得分

【流暢力】

◆得分:1 分。

【變通力】

◆得分:1 分。

【獨創力】

◆得分:2 分。

卡丁車作品範例 II 創意得分

【流暢力】

◆得分:3 分。

註:

可愛的敘述太廣 泛,視為無效。

【變通力】

◆得分:2 分。

【獨創力】

◆得分:3 分。

卡丁車作品範例 III 創意得分

【流暢力】

◆得分:3 分。

【變通力】

◆得分:2 分。

【獨創力】

◆得分:4 分。

作品範例 IV 創意得分

【流暢力】

◆得分:4 分。

【變通力】

◆得分:3 分。

【獨創力】

◆得分:2 分。

作品範例 V 創意得分

【流暢力】

◆得分:4 分。

【變通力】

◆得分:2 分。

【獨創力】

◆得分:3 分。

附錄 G 「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使用同意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