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因素層級之建立

第四章 研究方法

4.2 影響因素層級之建立

4.2.1 評估層級架構

依據第二章文獻回顧所整理之內容,在區位潛力評估探討 中,分別從開發區位選擇之評估構面及溫泉資源開發評估因素,

檢討出本研究對新興溫泉區開發之評估系統及其影響之特性指 標,說明各影響因素層級之建立與關係。

圖 4.3 評估層級架構

溫泉區開發區位評估

資源條件

開發工程交通條件 溫泉供水量

開發鑽鑿深度 泉源開發利用狀況

岩性岩層

基地條件

住宿設施 公共設施

泉源與腹地之距離 交通便利性 聚落發展狀況

土地使用 環境敏感度分析

泉源土地權屬 露頭周邊用地 土地可利用程度

環境景觀

露頭景觀

人造物景觀 地域景觀

評估構面 溫泉區評估指標

4.2.2 評估構面與指標說明

以下分別就系統中四個影響構面評估指標說明其評估模式。

一、資源條件

對於溫泉資源開發條件之選定,無論是現有基本資料的取 得、生產井的井場開發周遭腹地規模、輸送地熱水的施工難易程 度、相關地質安全性、相關環境的衝擊程度、以及大環境的配合 程度等,綜合歸納出溫泉區資源開發評估指標;分別是『岩性岩 層』、『開發鑽鑿深度』、『地熱出水量』、『開發工程交通條件』、『泉 源開發利用狀況』等五項指標。

表 4.3 資源條件說明表

因素項目 指標定義

岩性岩層 岩石滲透性

地熱出水量 地熱出水量(噸)

泉源開發利用狀況 現有開發利用程度/供、需水量(噸)

開發鑽鑿深度 開發鑽鑿深度(公尺)

開發工程交通條件 工程車行駛道路之服務條件 二、基地條件

未來環境開發面的困難程度遊客到達溫泉遊憩區的容易程 度、未來土地開發的取得及聚落發展狀況,綜合歸納出環境開發 條件之評估指標;分別是『聚落發展狀況』、『公共設施』、『交通 便利性』、『泉源與腹地之距離』、『住宿設施』五個指標。

表 4.4 基地條件說明表

因素項目 指標定義

聚落發展狀況 聚落發展規模

公共設施 現有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分佈狀況 交通便利性 未來服務道路條件

泉源與腹地之距離 泉源與腹地之距離(公里)

住宿設施 現有相關遊憩住宿設施分佈與品質 三、土地使用

包括了未來溫泉遊憩使用土地的利用範圍、相關法令條件的 限制及土地可使用複雜度;分別是『土地可利用程度』、『環境敏 感度分析』、『發展區土地權屬』、『露頭周邊地用』四個指標。

表 4.5 土地使用說明表

因素項目 指標定義

土地可利用程度 非都市土地上聚落與服務設施之開發程度 環境敏感度分析 現行體制規定下可開發環境之條件限制 發展區土地權屬 發展區內土地權屬及使用經營權複雜度

露頭周邊地用 未來鑽井區位/露頭周邊土地災害敏感程度 四、環境景觀

新興溫泉區開發之環境景觀條件有別於一般風景遊憩區之 影響程度,其重要性在溫泉或地熱景觀的特殊性、環境天然性及 週邊環境人造景觀影響性;分別是『露頭景觀』、『地域景觀』、『人 造物景觀』三個指標。

表 4.6 環境景觀說明表

因素項目 指標定義

露頭景觀 露頭或地熱鑽井孔週邊環境景觀 地域景觀 整體植群生態景觀獨特性

人造物景觀 人造設施與環境融合性 五、評估指標尺度說明

各個評估指標本身有規模、可及性與難易度之分;原此有等 級尺度之別。有關上述所提評估指標,其分級尺度係將依其屬性 以數值形式表示,以工程概念條件及遊憩使用條件為考量,給予 一到五的有利程度等級,詳下表 4.7 所示。有關評估指標中就溫 泉出水量、開發鑽鑿深度與泉源與腹地之距離之定量部分,係以 一般開發業者之成本投入效益作為定量尺度依據。

在溫泉出水量指標上,平均一個人溫泉使用量為 0.5 噸/人

/日(大眾池為 0.25 噸/人/日、湯屋及住宿 0.8 噸/人/日), 若以平均一個人使用量 0.5 噸/人/日為基本值計算,20 噸的使 用量僅供 40 人使用,相較其開發價值偏低,一般民間業者對於溫 泉取用量係以 200-300 噸/井作為基本開發決策之需求指標。

而溫泉井之開鑿經費視岩層岩性與開鑿深度而定,若開鑿深 度超過兩千公尺會因鑽井造價過高而降低開發意願,現今業者對 於鑽井取水之接受深度以一千公尺以內為主,而此作法亦符合溫 泉水資源永續利用之原則。

至於泉源與腹地之距離,乃涉及至泉水取供與泉水使用之區

位間之管線設置成本,管線設置越遠其裝設成本越高,且隨著管 線長度增加最終取水之溫度相對降低,故一般開發者在思考管線 佈設距離上係以 1000 公尺之範圍為最佳的設置距離。

表 4.7 評估指標尺度說明表 資源條件指標

評價尺度

評估指標 1 2 3 4 5

岩 性 岩 層 岩石滲透性 甚低

岩石滲透性 低

岩石滲透性 中

岩石滲透性 高

岩石滲透 性甚高 溫 泉 出 水 量 < 20 噸 20 噸-100 噸100 噸-200

200 噸-400

噸 > 400 噸 泉源開發利用

狀 況

飽和或超量 開發利用

高度開發利 用仍可繼續 開發

已開發,仍可 擴大利用

以簡單設施 略作利用

完全未加 開發利用 開發鑽鑿深度 > 2000m 2000m-1500m 1500m-1000m 1000m-500m < 500m

開發工程交通

條 件

可及性低,

需翻山越 嶺,工程車 無法駛入

可及性低,需 新闢工程服 務道路

可及性中 等,僅需拓寬 原有服務道 路

可及性高,

一般產業道 路稍做整理

可及性 高,利用現 有鄉道

基地條件指標 評價尺度

評估指標 1 2 3 4 5

聚落發展狀況

聚落過渡密 集,無發展 空間

聚落蔓延,

規模頗大

聚落規模不 大,並配合 山村景致

零星農舍點 綴

無聚落發 展,滿片山 野

公 共 設 施 必要及次要 設施無

必要及次要 設施嚴重不 足

必要設施尚 可,次要設 施不足

必要及次要 設施尚可

必要及次要 設施充足 交 通 便 利 性 無道路建 路面狹小顛 道路略有損 道路有維 道路維護良

設、或嚴重 損壞不堪使 用

頗、勉強可 行

壞、仍易於 通行

護,服務狀 況正常

好,服務狀 況佳

泉源與腹地之

距 離 > 2km 1~2km 0.5~1km < 0.5km 泉源位於腹 地之內

住 宿 設 施 無住宿設施 品質不佳、

設施少量

水準參差不 齊,缺乏地 方特色

具備一般水 準,缺乏地 方特色

具備一般水 準,具地方 特色 土地利用指標

土地可利用程度

(非都市土地)

聚落/設施 發展密集,

坡度太大、

無發展空間

具部分設施

/聚落,坡 度變化大具 零星可利用 土地

零星聚落/

設施或地形 平緩具小區 塊可利用土 地

零星聚落/

設施,坡度 平緩具連續 性區塊可利 用土地

無聚落或設 施,地形坡 度平緩,具 整塊區域可 利用土地

環境敏感分析

具高度環境 敏感限制,

不可開發

具部分高度 環境敏感因 素限制,可 地度開發

具小部分環 境敏感因素 限制,可中 度開發

具小部分環 境敏感因素 影響,但不 影響其開發 發展規模

不具環境敏 感因素影 響,不影響 開發發展規 模

發 展 區 土 地 權 屬

國有林班 地,不可開 發利用

原住民保留 地,限制開 發利用

原住民保留 地夾雜局部 私有地/新 生地開發規 模小

大部分私有 地夾雜保留 地/新生地 可開發規模 中

為私有地次 公有可利用 地,可開發 規模大

露頭周邊地用 位於土地敏 感限制區

潛在災害嚴 重區

潛在災害次 嚴重區

潛在災害不 嚴重區

無潛在災害 區

環境景觀條件指標 評價尺度

評估指標 1 2 3 4 5

露 頭 景 觀 無露頭景觀

單調無奇,

遭受部分之 破壞

露頭景觀優 美,遭受部 分之破壞

露頭景觀獨 特,未受破 壞

露頭景觀獨 特,景緻壯 麗

地 域 景 觀

地域景觀與 植被環境甚 少,遭受嚴 重之破壞

植群環境遭 受部分之破 壞

部分植群環 境協調

整體植群環 境協調

整體植群環 境協調、景 緻優美

人 造 物 景 觀

設施凌亂、

破壞自然與 景觀環境

設施不具特 色、與環境 不協調

設施稍具特 色與環境尚 稱協調

設施頗具特 色,與環境 甚為協調

設施風格獨 特,並能表 現環境特色 本研究整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