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台灣在地文化對文創產業發展之現況與發展

第二節 從台北富錦街吹來的文創風-以富錦樹集團為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本次調查與研究對象,欲從中了解在地文化對台灣文創產業的現況與發 展,並探討如何藉由在地文化提升文化經濟模式,並將台灣文化品牌行銷 至全台甚至邁向國際。

第二節 從台北富錦街吹來的文創風-以富錦樹集團為例

由陽光撒落與綠意盎然的富錦街孕育而生,

承襲自然品味風格的富錦樹開始落腳扎根。

位在台北市民生社區的富錦街,於民國 56 年,由前台北市長高玉樹先 生爭取美援興建而成的美軍示範社區,富錦街即為其中一條。雖然是夾在 民權東路和民生東路間,但街巷寬闊,兩旁坐落著一棟棟四到五層樓的公 寓,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樹蔭林立,漫步其中,對比市區的喧鬧,富錦 街有置身國外的寧靜悠閒,現在更因人文特色與文創社區而聞名,其中催 生的靈魂人物,即是富錦樹集團與創辦人兼執行長吳羽傑。

圖 4.1 台北市民生社區的富錦樹集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吳羽傑,1977 年出生於台南,後在台北市民生社區富錦街長大,擁有 日本立教大學 Business Design 研究科系學歷與加拿大留學經驗,對於流行 時尚、家具家飾以及料理餐飲有高度敏銳和興趣。他曾經是統一企業旗下 PLAZA 事業體的商品採購,在一次赴美的出差當中,吳羽傑來到一塊樹蔭 林立,還坐落著各式各樣設計小店與咖啡店的街區,人們悠閒愜意的喝著 咖啡。吳羽傑心想,這與他居住的富錦街實在相似,「如果我們也能營造這 樣的社區氛圍該有多好!」就這樣,富錦樹集團開始了。

圖 4.2 富錦樹集團創辦人吳羽傑

2012 年,吳羽傑憑著一百萬元創業基金,在富錦街先成立第一家選品 店『Fujin Tree 355』,引介不同的生活美學,豐富美好的定義,吳羽傑表示,

選品店的起點,源自於一種想要「分享」的熱情,因為台灣有很多風格獨 特又充滿魅力的商品,只是過去不太擅長呈現,以至於台灣人經常忽略,

更不要說難以推展國際,「於是我們決定動手以富錦樹獨特的觀點,幫大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於是,吳羽傑利用富錦街本身的天然優勢:街道整齊、樹蔭多,然後加 上自己的設計美感與人文氣息,結合台灣在地品牌,例如台灣設計師作品,

店員會在店裡仔細向客人說明商品的特色和優點,將顧客與生產者之間產 生直接的交流,富錦樹成為文化交流的平台,在短短 600 公尺的街道上,

陸續開出流行服飾與生活道具選貨店、復合式咖啡廳、餐飲店(台菜香檳、

生蠔吧、冰店)、台灣式舒壓按摩等多元展店等十家各類品牌生活店,同時 也營運海外品牌販售與管理相關事務,一方面傳遞台灣品牌宗旨精神,也 實現海外品牌的在地化融合,目前以 BEAMS、UNITED ARROWS、

BEAUTY&YOUTH、B-Three、FREITAG 等致力於創造擁有豐富文化價值 的文化商店 CULTURE SHOP 為主,將四十年老舊的民生社區街廓改頭換面,

成為一個優質、悠閒、充滿文化與設計氣息的生活街區。

圖 4.3 富錦樹集團結合台灣在地品牌

也因為富錦樹集團在富錦街結合在地文化的成功改造,各種特色咖啡 店和品牌風格店鋪也紛紛進駐,民生社區富錦街自此成為台北市最具有文 青氣息且高知名度的文創社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而富錦樹集團於 2017 年又轉戰華山文創園區、三井 Outlet,吳羽傑已 在今年 3 月成立富錦樹線上有質讀誌《haveAnice》,並發展富錦樹線上選貨 店 haveAnice Shop,發展 O2O 業務;接下來,將推動「臺灣特集」計畫,

尋找 100 位好好生活的實踐家、創業家,一起推動生活文創產業;他也與 酷瞧新媒體合資千萬元拍攝首部網劇「富錦街」,希望用戲劇畫面讓更多人 感受這條街上的故事與美好。

圖 4.4 富錦樹集團轉戰華山文創特區

短短四年,從選物店與咖啡廳作為文創產業起點,富錦樹集團已經成 功打造 11 個品牌商店,創造出百倍以上的營收,並已吸引中美跨境天使基 金心元資本等領投投資,預計在 3 年後上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台灣好基金會的台東鐵花村

台東舊火車站已有八十餘年歷史,擁有日據時代車站的素樸風貌,但 產業轉型,台東火車站面臨廢站命運。為了不讓文化資產就此消失,台東 縣政府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鐵道藝術網路」計畫,而台東鐵花村,就 是由台鐵貨倉宿舍改造而成的音樂聚落。

鐵花村位於台東市鐵花路與博愛路交叉口,鄰近鯉魚山公園,原本是 一片荒煙蔓草的空地,閒置著廢棄火車、鐵軌與老舊宿舍,2010 年 7 月,

一群關心台灣在地發展的高社經人士、由普訊創投柯文昌擔任董事長的「台 灣好基金會52」為了讓東台灣的音樂人有表演空間,執行交通部觀光局「東 區國際光點計畫」,籌畫成立「鐵花村」,承租台鐵舊宿舍,改造成為音樂 聚落,讓人們體驗原民音樂與東台灣的慢活文化和人文藝術,台灣好基金

圖 4.5 台東台鐵舊宿舍改造成鐵花村音樂聚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 台灣好基金會由普訊創投董事長柯文昌先生於 2009 年成立,以鄉鎮文化為底,豐實生 活、觀光、產業的能量,傳遞鄉鎮文化、產業與生態資源永續發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 葉靜芳,La Vie,2014 文創 100 報導:10 大文創聚落-台東鐵花村,2015 年 6 月 10 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 摘錄自財訊雙週刊 第 432 期,曾嬿卿,鐵花村高唱台東音樂人狂想曲-天籟美聲被聽 見,不必離鄉也能自足,2013 年 8 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於 2016 年社企流四周年論壇時,曾經說過「文 化脫離了在地的脈絡,就失去了生命」,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就是文化,「文 化要從土地出發,重新認識、咀嚼和消化,」,鐵花村以台鐵舊宿舍的歷史 脈絡做為出發點,用在地原民音樂作為招牌,成功的將舊建築活化,一方 面運用在地文化,同時也將在地文化藉此發揚;而台北富錦街因為在地人吳 羽傑的社區意識,將台灣設計作品與生活美感帶進自己居住的社區,保留 社區林蔭與舊建築,發揚民生社區獨特的氣質,不但成功吸引人潮,更量 化複製成為一值得投資的文創品牌。換言之,文化創意產業必須要有在地 文化與在地故事作為根基,然後透過創意讓文化永續,而不是抹去原本的 脈絡,創造出另一個全新而不相干的商品。

但台東鐵花村與富錦樹集團也都面臨到瓶頸與困境,富錦樹集團創辦 人吳羽傑說,「台灣人看不起自己的文化,永遠覺得別人比較厲害,外來的 比較厲害」,如此的缺乏自信,導致台灣的文創產業商品無法高價,「為什 麼拉麵一碗可以賣到 380 元,但陽春麵卻只能賣 38 元?」

而台東鐵花村在政府前三年的補助結束之後,鐵花村雖然有台灣好基 金會以「社會企業」的模式維持營運,定價策略即是以較低的價格出售門 票,以吸引觀光人潮,推廣台東慢活文化,但是目前依舊處於虧損狀態,

這似乎也部分證實台灣民眾對在地文化不一定買單,並不願意花高價購買 本國的文化創意商品,而造成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值未盡理想的部分原 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值,並且提高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也藉此展現台灣多樣的文 化軟實力,實現「愈在地、愈國際」的文化價值。

7. Greame Turne(1998),唐維敏譯,英國文化研究導論,亞太。

8. Frantz Fanon, (1996),陳志清譯,論國家民族文化,中外文學,24(12):

12. 葉函君(2010),英國文化外交政策之研究-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例,南華大 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黃秀玲 (2003),「全球化趨勢下台灣本土文化電視節目的產製、接收與 文本分析,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徐詠絮(1996-119),從文化帝國主義到媒介國際化的再思考:世界文化 互動的理論比較。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葉瑞珠,政策下的文創產值與價值,2015 年 12 月 28 日,

http://artmagazine.com.tw/ArtCritic/article1405.html(最後訪問日期 2018 年

1 月 12 日)。

16. 潘德烈,從全球發展看台灣文創產業趨勢,2008 年 12 月 29 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9/2/24/n2441306.htm(最後訪問日期 2018

年 1 月 12 日)。

B8%B9ndsm%E7%A2%BC%E9%A0%AD/(最後訪問日期 2018 年 1 月 12

日)。

19. 工商時報,文化創意競爭力—借鏡英倫,2014 年 2 月 24 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24000127-260204(最後訪

問日期 2018 年 1 月 12 日)。

20. 中國文化報,文化創意產業躍居法國經濟支柱,2013 年 12 月 03 日,

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n/2013/1203/c172318-23723206.html

日,https://kknews.cc/zh-tw/design/rqprznv.html(最後訪問日期 2018 年 1 月 12 日)。

22. 鄧小東,法國文化產業何以長陽不衰,2015 年 11 月 27 日,

http://www.shidaiyoukan.com/gc/sdgc/971.html(最後訪問日期 2018 年 1 月

12 日)。

23. 世界福,來看世界各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概況,2016 年 6 月 27 日,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xzqjxr.html(最後訪問日期 2018 年 1 月 12

日)。

24. 阿群,食物歷史:歧視馬鈴薯,2014 年 4 月 26 日,

https://kwantailo.wordpress.com/2014/04/26/%E9%A3%9F%E7%89%A9%

E6%AD%B7%E5%8F%B2%EF%BC%9A%E3%80%8A%E6%AD%A7%

E8%A6%96%E9%A6%AC%E9%88%B4%E8%96%AF%E3%80%8B/

(最後訪問日期 2018 年 1 月 12 日)。

25. 蔡宜蒨,從英美以及韓國文創產業來看,台灣還只是停留在「用文化做 生意」,2015 年 6 月 29 日,h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943 (最後訪問日期 2018 年 1 月 12 日)。

26. 曾嬿卿,鐵花村高唱台東音樂人狂想曲-天籟美聲被聽見,不必離鄉也能 自足,2013 年 8 月 28 日,

http://www.wealth.com.tw/article_in.aspx?nid=1779(最後訪問日期 2018 年

1 月 12 日)。

27. 林筠,模擬火星環境,馬鈴薯發芽了,2017 年 3 月 31 日,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085156(最後訪問日期 2018 年 1 月 12 日)。

1. Charles C. Mann,(2011). How the Potato Changed the World. Smithsonian magazine. 2011-11 [2013-10-15]。

2. Featherstone, M.(1995). Undoing Culture, London:Sage.

3. Featherstone, M. (1990). Global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In Featherstone, Mike (Ed.), Global Culture(pp.1-13),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4. Featherstone, M,(1995). Undoing Culture, London:Sage.

5. Nunn, Nathan; Qian, Nancy,(2011). The Potato's Contribution to Population and Urbanization: Evidence from a Historical Experiment .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1, 126(2): 5]。

6. Smith, A.D.(2000).The Nation in History, UK:Polity Press.

7. Spooner DM; et al,(2005). A single domestication for potato based on multi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genotyping. PNAS.

2005, 102 (41): 14694–99.

8. Smith, A.D.(2000:54).The Nation in History, UK:Polity Press.

外文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