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NOW News》

《中央日報》

《中央社 中央廣播電臺》

《民視》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電子報》

《壹週刊》

「中華民國總統府官方網頁」

王東原:《王東原退思錄》,臺北:正中書局,1992 年。

王 秋 原 等 主 編, 李 其 芃、 邱 德 慈 等 編 撰:《 國 民 中 學 社 會( 第 二 冊)》,臺南:南一書局,2012 年。

王 秋 原 等 主 編, 李 其 芃、 邱 德 慈 等 編 撰:《 國 民 中 學 社 會( 第 二 冊)》,臺南:南一書局,2014 年。

王 秋 原 等 主 編, 李 其 芃、 邱 德 慈 等 編 撰:《 國 民 中 學 社 會( 第 六 冊)》,臺南:南一書局,2014 年。

王 秋 原 等 主 編, 李 其 芃、 邱 德 慈 等 編 撰:《 國 民 中 學 社 會( 第 四 冊)》,臺南:南一書局,2013 年。

石曉楓:《無窮花開─我的首爾歲月》,臺北:印刻文學出版社,

2011 年。

朱 立 熙:《 再 見 阿 里 郎: 臺 韓 關 係 總 清 算 》, 臺 北: 克 寧 出 版 社,

1993 年。

江筱婷、李佩錕、汪盟烽等編撰:《國中社會課本(第四冊)》,臺 北:康軒文教公司,2013 年。

江筱婷、李佩錕、洪立建等編撰:《國中社會課本(第二冊)》,臺 北:康軒文教公司,2012 年。

江筱婷、洪立建、徐靜欣等編撰:《國中社會課本(第六冊)》,臺 北:康軒文教公司,2014 年。

李福鐘、古偉瀛、王世宗等編著:《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三冊)》, 臺北:三民書局,2013 年。

汪宏倫編:《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臺北:聯經出版 公司,2014 年。

沈幸儀:《一萬四千個證人:韓戰時期「反共義士」之研究》,臺北:

國史館,2013 年。

周琇環:〈接運韓戰反共義士來臺之研究(1950-1954)〉,《國史館館 刊》第28 期,2011 年 6 月,頁 115-154。

周琇環:〈韓戰期間志願遣俘原則之議定(1950-1953)〉,《國史館館 刊》第24 期,2010 年 6 月,頁 45-88。

周琇環編:《戰後外交史料彙編:韓戰與反共義士篇》,臺北:國史 館,2005 年。

林能士主編,施志汶、張素玢等編撰:《高中歷史(第一冊)》,臺 南:南一書局,2012 年。

林能士主編,陳秀芳、吳翎君等編撰:《高中歷史(第四冊)》,臺 南:南一書局,2014 年。

林能士主編,楊維真、王良卿等編撰:《高中歷史(第三冊)》,臺 南:南一書局,2013 年。

林能士等主任委員,于珊、王良卿等編撰:《國民中學社會課本(第 二冊)》,臺南:翰林出版公司,2011 年。

林能士等主任委員,于珊、王良卿等編撰:《國民中學社會課本(第 四冊)》,臺南:翰林出版公司,2012 年。

林能士等主任委員,于珊、宋幸蕙等編撰:《國民中學社會課本(第 六冊)》,臺南:翰林出版公司,2013 年。

林麗雲:〈變遷與挑戰:解禁後的臺灣報業〉,《新聞學研究》,第95 期,2008 年 1 月,頁 183-212。

邵毓麟:《使韓回憶錄》,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0 年。

馬全忠:《中華民國百年紀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1 年。

馬國正:《反共、恐共、恐國?韓戰來臺志願軍戰俘問題之研究》,嘉 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8 年。

高文俊:《韓戰憶往:浴血餘生話人權》,臺北:生智文化公司,

2000 年。

國史館編:《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 北:國史館,2000 年。

張淑雅:〈近二十年來的韓戰研究概況〉,《近代中國》第137 期,

2000 年 6 月,頁 105-116。

張淑雅:《韓戰救臺灣?解讀美國對臺政策》,臺北:衛城出版社,

2011 年。

陸以正:《微臣無力可回天─陸以正的外交生涯》,臺北:天下文化 出版公司,2002 年。

黃天才:《我在38 度線的回憶》,臺北:印刻文學出版社,2010 年。

董致麟:《韓戰爆發前後蘇中(共)美互動之研究(1945-1951):認 知理論的觀點分析》,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6 年。

劉維開:〈蔣中正對韓戰的認知與因應〉,《輔仁歷史學報》第21 期,

2008 年 7 月,頁 253-282。

賴 澤 涵 主 編, 蔡 怡 邦、 王 宇 等 編 撰:《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歷 史( 第 一 冊)》,臺北:全華圖書公司,2012 年。

薛化元主編,李明仁、李福鐘等編輯:《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一 冊)》,臺北:三民書局,2012 年。

Corcuff, Stephane. “The Symbolic Dimension of Democratization and the Transi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Stephane Corcuff, ed., Memories of the Future: National Identity Issues and the Search for a New Taiwan. Armonk, New York and London: M.E. Sharpe, 2002.

Gillis, John. “Introduction: Memory and Identity: The History of A Relationship”. In John Gillis, ed., Commemorations: The Politics of National Identity.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He, Yinan. “Remembering and Forgetting the War: Elite Mythmaking, Mass Reaction and Sino-Japanese Relations, 1950-2006”, History and Memory, Vol.19, No.2 (November 2007).

Kansteiner, Wurf. “Finding Meaning in Memory: A Methodological Critique of Collective Memory Studies”, History and Theory, 41, 2002.

Lin, Chia-Lung. “The Political Formation of Taiwanese Nationalism”.

In Stephane Corcuff, ed., Memories of the Future: National Identity Issues and the Search for a New Taiwan. Armonk, New York and London: M.E. Sharpe, 2002.

Wu, Rwei-ren. “Toward a Pragmatic Nationalism”. In Stephane Corcuff, ed., Memories of the Future: National Identity Issues and the Search for a New Taiwan. Armonk, New York and London: M.E. Sharpe, 200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