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核心肌群功能與運動表現

近年來,「核心」與「核心運動」成為主流的名詞,並且研究核心運動可以 有效減少下背痛的發生率 (Akuthota and Nadler, 2004; Bliss and Teeple, 2005;

McGill, 2001) ,除此之外可以增進運動員的運動表現(Paul, 2007)。人體核心被 比喻成一個箱子,包括前壁的腹部肌群、後壁的脊柱旁肌群與臀部肌群、上壁的 橫膈肌、下方的骨盆肌群 (Akuthota and Nadler, 2004; Bliss and Teeple, 2005) , 核心肌群就如同一塊束腰(corset)一般,當四肢運動時可以穩定身體及脊柱 (Akuthota and Nadler, 2004) ,核心在解剖及功能上為人體的中央且為動力的來源,

所有肢體的動作皆來自於核心產生的力量再傳遞到肢體 (Vleeming et al., 1995) , 但廣義的核心肌群也也囊括肩關節與骨盆下的肌肉,因為它們在運動過程中要負

12

責傳遞來自核心的能量到四肢,因此在運動扮演重要的角色 (Stephenson and Swank, 2004) 。

核心穩定是一種腹-骨盆-髖部複合體固定於脊柱,並將脊柱從不穩定狀態中 恢復的能力 (Pope and Panjabi, 1985) ,並且來自於脊柱旁的核心肌群的協同作 用(co-activation),除此之外也包括周遭其他軟組織如韌帶、筋膜等 (Akuthota and Nadler, 2004) ,在解剖上主要可以分成兩種類型:

一、表層核心穩定肌群

表層核心穩定肌群(global muscle system)位於軀幹表層,較大且長,其由 骨盆連接至肋骨、胸廓或大腿關節,包含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腹外斜肌

(external obliques)、豎脊肌(erector spinae)、背最長肌(longissimus)、髂肋肌

(iliocostalis)、臀部肌群、腹內斜肌(rectus abdominis)與腰方肌(Quadratus lumborum)等 (Bergmark, 1989) 。

二、深層核心穩定肌群

深層核心穩定肌群(local muscle system)位於軀幹較深層的位置,較輕薄且 短小, 直接附著於脊椎,包含多裂肌(lumbar multifidi)、腹橫肌 (transverse abdominis)、骨盆底肌(pelvic floor muscles)少部分的腹內斜肌(internal obliques)

和少部分的腰方肌(quadratus lumborum)等 (Bergmark, 1989) 。

深層核心肌群主要的功能是維持脊椎穩定,讓脊椎保持在正中位置 (neutral zone) ;而表層核心肌群可以平衡加諸於脊椎的外力,並控制軀幹的動作方向 (Anderson and Behm, 2005) 。Bergmark (1989)提出了一個模型來表示軀幹肌群對 於核心穩定的貢獻,包括深層局部(local)的肌群,僅限在脊柱旁的肌群,影響脊 椎節與節間的控制,另外為表層(global)的肌群,這些肌群分別固定於骨盆部 與髖部,能夠控制脊柱的方向並且對抗外來施加於脊柱上的力量。Akuthota and Nadler (2004)提出帳棚模式來解釋脊柱與核心肌群的關係,如圖 4,以腹部肌群 為例,帳篷正中間柱子 (Center pole) 為脊柱 (Spine),其旁邊為胸腹筋膜

13

(Thoracolumbar fascia) 有如帳棚 (Tent) 般,而由腹部肌群 (Abdominals) 像繩子 (Guy rope) 幫助固定。

圖 4. 脊柱與核心肌群的關係圖 (Akuthota and Nadler, 2004)

除此之外,Akuthota and Nadler (2004)以核心肌群對於脊柱的功能來區分為 深層與表層肌群,表層肌群具有動態穩定、對抗外來力矩的作用,而深層肌群具 有穩定姿勢、固定椎體與保持張力等作用。

Panjabi (1992)發現核心穩定肌群功能性分為三種:被動脊柱支撐系統、主動 肌肉收縮系統、中樞神經系統主導的動作控制,並能因此穩定的腹內壓系統

(intra-abdominal pressure)。Gardner-Morse and Stokes (1998)評估了非最大阻力 軀幹伸肌及屈肌共同活化時,可以增加脊柱 21%的壓縮程度,因此發現當垂直軸 向壓縮脊柱的力量增加時可以強化脊柱的穩定進而使得核心穩定。

核心穩定主要是靠肌群來到達動態穩定,並且軀幹肌群活化與下肢軀幹運動 有密切關係 (Willson et al., 2005) ,Kibler and Press (2006)定義在運動中的核心穩 定,是一種在運動過程中透過骨盆及軀幹產生控制姿勢與運動的能力,並能傳遞 力量及控制肢體。此外,核心強度與穩定訓練能夠提高各個肢體包括肩膀、上肢 與下肢的使用效率 (Lehman, 2006) ,因此核心運動可以促進軀幹的穩定,進而 加強肢體的動作行為 (Rosenblum and Josman , 2003) ,Leetun et al. (2004)發現髖 部肌肉活化顯著地影響腿部上半肌肉產生力量的強度,並且髖部肌群的活化與核 心穩定與提升核心強度有關係,Elphinston (2004) 與 Wilson (2005)發現臀大肌對 於核心穩定及髖部控制扮演很重大的角色,核心肌群可以提供核心穩定,並且提

TLF TLF

Ab Ab

Center pole=Spine

Tent=Thoracolumbar fascia(TLF) Guy rope=Abdominals(Ab)

14

供肢體活動時更精準而穩定的運動控制,核心肌群活化與穩定程度與下肢運動也 有相關。

過去研究中,Roetert (2001)提出核心穩定及平衡能力越好,會有更好的運動 能力與表現,原因是因為大部分的運動過程是三維的運動,運動員須要有良好軀 幹及髖部肌肉強度,維持核心穩定,除此之外核心穩定可以同時增進軀體平衡、

力量傳遞、身體協調。核心穩定也能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並能夠增進運動員的 表現,包括速度、敏捷、強度及無氧耐力 (Tse and McManus, 2005) ,Bouisset (1991) 也提出核心穩定與下肢功能、運動表現與運動傷害皆有關係,另外國內學者研究 國小學童其核心肌群訓練對於基本運動能力表現的影響,發現核心肌群訓練對國 小學童肌力、肌耐力、平衡性、柔軟度及協調性有明顯的提升效果(孫敏欲,2008), 因此核心運定對於運動表現有一定影響。

除了核心功能可以增進運動表現外,Nadler et al. (1999)發現大部分有運動傷 害的運動員,其核心穩定能力都比較差,並且任何穩定軀幹穩定的肌肉衰弱都會 增加個體肌肉關節傷害的風險 (Cotton, 2005) ,脊柱的不穩定與傷害,來自於當 運動及移動時不足的肌肉強度與耐力,使得在穩定軀幹時招募不足的核心肌群,

容易造成運動傷害,而 Bullock-Saxton (1994)發現曾經受過單邊踝關節扭傷的人,

其兩邊的臀大肌都有延遲傳遞訊號的現象,Beckman (1995)的研究也發現曾經有 踝關節損傷的人,其臀中肌也有延遲傳遞的現象。因此當核心肌群衰弱與強度不 足時,會影響核心肌群對於肢體的控制能力,也會降低對脊柱的穩定性,容易造 成運動傷害。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