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恆毅力

長久以來,學者與大眾對個人成就的歸因,不外乎是智力、努力、運氣、能 力或天份,也普遍認為認知因子(cognitive factors),也就是智力,是影響個人成

26

功或學業表現的主要因素,過去亦有許多研究支持智力能預測未來成就、收入和 學業表現等(蔣世光、譚偉象,2004;韓貴香,2012;Duckworth, Peterson, Matthews,

& Kelly, 2007; Gottfredson, 1997)。個人的成功的因素卻非僅此而已,Terman 和 Oden(1947)的縱貫研究顯示成功者較他人有毅力、自信。 Cox(1992)發現年 輕天才的特質,並非是他們的高智力,而是他們的強烈動機、堅持度及努力。

Duckworth 等人為探究成功的要件,訪問各界的成功人士,探索成功的心理及共 同特質後,提出恆毅力(grit)為成功的因素,引起學術界的關注,隨後相關研究 相繼發展。

一、恆毅力的意義與意涵

Duckworth 與其他研究者疑惑為何同等智商的人,有些人會較傑出?經觀察 發現,智力高的學生,未必學業表現佳;學業優良者,未必都是智力高的學生。

在相等的智力之下,自律能力較高的學生較不易半途而廢,也傾向投入較多時間,

學業成就亦明顯優於投入較少時間的學生(Duckworth et al., 2007;Duckworth &

Seligman, 2009)。他們認為成功者並非僅僅靠天資、努力、智力等特質,在訪問 了各領域的佼佼者後,發現有些新人前程似錦,遇到狀況便黯然退場,或者自此 興致缺缺。顯然失敗後仍堅持下去實屬不易,卻也相當重要;而極成功者的共同 特質是堅持不懈,且擁有強烈的決心,這個決心是以過人的堅韌、努力和打從心 底認定想做的事呈現。此外,他們還有明確的方向。這種熱情與毅力結合,使他 們出類拔萃。Duckworth 與 Peterson 根據對極成功者的觀察與訪談內容,再依據 過去文獻與實徵研究,認為成功的要件在於非認知因子(non-cognitive factors), 如:動機、人格特質、毅力等,並提出了恆毅力的概念,研究出恆毅力是成功的 要件。且後續的相關研究結果皆顯示,相較於智力或成績,恆毅力是預測成功最 可靠的指標,後續研究將於第參部分做探討。

根據 Duckworth,恆毅力為個體有持續的熱情,且長期專注於目標,無論遇

27

到失敗、逆境、瓶頸或停滯期,都會努力不懈,以毅力堅持達成目標。恆毅力是

「熱情」(passion)與「毅力」(perseverance)的結合,熱情並非投入的熱切程度

(intensity),而是長期不變的投入(consistency)同樣的終極目標(ultimate concern),即使過程遭遇失敗、挫折,仍始終不渝;毅力是恆毅力的重要因素,

是鍥而不捨的努力,個體以持久的耐力而堅持到底,直到達成目標。

Duckworth 把實現成就的過程比喻成跑馬拉松,有恆毅力的優勢是持久的耐 力,無論過程多艱難、困苦,遇到多少挫折、失望,他們仍然堅持到底。Duckworth 研究成功者的心理,發現成功者運用天份(talent)到成就(achievement)的過程:

(1)天份 × 努力=技能(Skill),天份是個體努力後,其技術、能力進步 的速度。天份與努力的乘積,便是技能的習得。

(2)技能 × 努力=成就,技巧與努力的乘積,便是個人的成就。

若將兩者結合,新的方程式為:天份 × 努力2=成就。顯示天份固然重要,

努力更是加倍重要。努力非但能培養技能,還能使技能更加有效力。Duckworth 更進一步說明天資越高與越加努力都能達到越高的學業表現或越高的成就,其中 的關鍵仍在於持續的努力(Duckworth & Eskreis-Winkler, 2013)。

努力雖然在成就上扮演重要角色,但是恆毅力並非只是非常努力,其重點在 於個體投入一件非常在乎的事情,在乎到願意一直守著它。恆毅力是促使人們努 力且堅持長遠的目標,為了達成目標,個體會自我控制,因而堅持做重複、乏味 或令人煩躁的事情(Duckworth, Kirby,Tsukayama, Berstein,& Ericsson, 2011)。因 此,有恆毅力者,對目標有熱情,願意努力、犧牲奉獻。若是目標更有價值、有 意義,或是與自我概念有關,人們會更願意付出努力達成之(Duchworth et al, 2007;

Gendolla & Richter, 2010)。

二、恆毅力與人格特質

大五人格中,能預測學業或個人的成就的性格為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

28

嚴謹性特質包含了盡職、自律、追求成就與毅力等(Poropat, 2009; Roberts, Chernyshenko, Stark, & Goldberg, 2005)。恆毅力為預測成功的指標,其特質為熱 情與毅力,與嚴謹性的特質有諸多雷同之處,且眾多研究指出嚴謹性與恆毅力呈 現正相關,以 Duckworth & Quinn(2009)的研究為例,嚴謹性與恆毅力的相關 係數為.77,顯示嚴謹性高者,恆毅力也較高。雖然如此,Duckworth 表示,恆毅 力與嚴謹性在預測成功就這方面的概念相同,但重點不同,恆毅力強調的是長期 的耐力,而非短期的強度,(Hough & Ones, 2001; MacCann, Duckworth, & Roberts, 2009; Roberts, Chernyshenko, Stark, & Goldberg, 2005)且恆毅力比 IQ 或嚴謹性更 能 預 測 成 功 , 也 更 能 顯 著 預 測 學 生 畢 業 後 的 收 入 ( Duckworth et al., 2007;

Duckworth & Quinn, 2009; Duckworth & Seligman, 2005)。

除嚴謹性外,尚有其他能預測恆毅力的性格,Lin & Chang(2017)研究國內 高中生之恆毅力與人格特質,發現友善性、經驗開放性(Openness)的智力、想 像特質能顯著預測恆毅力,而外向性與恆毅力無相關。由於關係滿足的需求,友善 性高的人能與重要他人的保持良好的關係,他們不僅會協助別人,當他們需要的 時候,也會有人來幫忙。因此,能與他人合作且具有同情心的人,能因維持團隊 的良好氣氛而堅持完成工作,也具有明顯的恆毅力特質。經驗開放性的特徵為創 意、好奇心、智力、想像,富有好奇心且高智力者,有較高的動機去獲得知識,

去找尋有興趣的目標或知識,因此,他們始終專一致志於感興趣的事物,並熱烈 參與其中。甚至日本研究發現經驗開放性與恆毅力有正相關(Suzuki, Tamesue, Asahi, & Ishikawa, 2015),相關程度較嚴謹性高。最後,外向性的人,可能花較 少精力在找尋自感興趣的事物,所以較沒有恆毅力的特質。

神經質人格容易緊張、憂鬱、挫折、低自尊,研究顯示神經質與恆毅力呈現 負相關,具有神經質人格的高中生,情緒不穩,且在發掘興趣、培養領域知識及 完成計畫的精力有限,因此較少有恆毅力的性格特徵( Lin & Chang, 2017;

Komarraju & Karau, 2005)。

29

三、恆毅力的相關研究

自 Duckworth 提出恆毅力後,學術界開始興起相關研究。多數研究聚焦於恆 毅力對學業成就的影響,多項結果一致顯示恆毅力能預測測驗分數與學期成績,

也一致顯示恆毅力會影響個人未來的成就。Duckworth 等人(2007)研究追蹤指 出頂尖學校的學生,無論 SAT 分數如何,恆毅力分數較高者,GPA 也較高。同 樣年齡的人,且恆毅力得分高者,教育程度也較高,也較少換工作。有恆毅力的 學童,在全美拼字比賽(National Spelling Bee)的表現也較好。

由以上可知,恆毅力是未來成功的致勝關鍵,其關鍵在於恆毅力能使人投入 更多時間與心力於感興趣的事物上,Duckworth(2016)以各年齡層與各行各業 為研究對象,總結出恆毅力高的成年人,會刻意做多次的練習,出現「心流(flow)」

的次數也較多。心流是一種全神貫注、渾然忘我的專注狀態(Csikszentmihalyi, 2008)。單純刻意練習與心流狀態下的刻意練習之動機不同,單純的刻意練習是 為了精進技能;在體驗心流的刻意練習過程中,個體是享受熱愛的事情,本質上 是愉悅的。也因此恆毅力高者,不僅刻意練習的時數多、過程較愉悅,也較花功 夫下去練習。準備比賽時,恆毅力高的孩子刻意練習的時間較多,能更認真投入 練習過程,且樂在其中,競賽成績也較好。恆毅力高者會更努力地達成目標,在 學業或工作上也越成功。(Katherine, Allan, Yang, & O’Neal, 2016)。

國內學者研究流浪教師考上正式教師之路,受訪者表示雖有過低潮期,但他 們有不放棄、堅持初衷、對感興趣的目標一致性的恆毅力特質,使他們成功考取 正式教職(張訓譯,2018),這些有恆毅力的老師,也會教養出學業表現好的學 生(Duckworth, Quinn, & Seligman, 2009)。日本研究發現恆毅力較高者,工作參 與度較高,且恆毅力是最能預測工作成就及學業成就(Suzuki et al., 2015)。除恆 毅力直接影響成功外,創新扮演調節的角色,亦為影響成功的因素。恆毅力在創 業環境中,會影響其創新與績效。堅持是成功創新的重要因素,會間接透過創新 而 影 響 績 效 。 對 興 趣 的 一 致 性 對 創 新 有 負 面 影 響 , 但 對 績 效 有 正 面 影 響

30

(Mooradian, Matzler, Uzelac, & Bauer, 2016)。恆毅力會影響創新,其中,恆毅力 的毅力向度與成功的創新有顯著正相關。

四、恆毅力的影響與養成

(一)恆毅力對個人的影響

恆毅力對個人的影響不只在成就上面,根據研究,恆毅力在個人學習、家庭、

生活等各方面皆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在學校生活方面,它能調節師生關係、學習 環境及對學校的滿意度。恆毅力緩衝了負面的師生關係、低學習參與度以及學校 滿意度的關聯。有恆毅力的學生,不滿的師生關係或不滿的環境對他們的影響不 大,因為恆毅力能克服環境的困難,並始終追求、專注他們的目標,從而提高學 習參與度和對學校的滿意度(Lan & Moscardino, 2019)。不僅如此,恆毅力還能 調節家庭支持與正向情緒、家庭支持與負向情緒。在低家庭支持的原住民家庭裡,

恆毅力越高的青少年,無論家庭支持高或低,都擁有較多的正向情緒、較少的負 向情緒與較高的社會心理層面的展能,對原住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影響力(趙 信祈,2018)。

恆毅力使人遠離不良的生活模式,包含網路成癮、賭博、瘋狂購物。恆毅力 能鼓勵個體有效地處理有壓力的環境,個體認為逃避和否認問題是不妥的,不會 藉由沉迷於網路等逃避現實的方式緩解情緒,反而透過直接或主動與壓力互動,

積極處理面臨的壓力與問題,因此有恆毅力者,不易有負面的行為(Maddi,

積極處理面臨的壓力與問題,因此有恆毅力者,不易有負面的行為(Maddi,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