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情緒勞務、職業倦怠及離職傾向之關聯性

壹、情緒勞務、職業倦怠之相關性

經彙整分析上述有關本研究的國內外文獻資料,筆者歸納認為情緒勞務負荷 與職業倦怠之相關性如下:

一、情緒勞務負荷過重,有可能導致職業倦怠感,但受到個人屬性與工作屬性差 異干擾的結果,顯示淺層(SA)或深層(DA)的情緒勞務若長期地演出表 達,將造成勞務工作者在職場上的緊張關係,具有正面、負面的雙重影響效 果;至於職業倦怠則全部造成負面影響。

二、情緒勞務負荷只能視為是造成職業倦怠的重要因素,而並非是職業倦怠的壓 力源;即情緒勞務負荷不必然會造成職業倦怠感。而職業倦怠應為情緒勞務 負荷的病理現象之一。

三、吳宗佑(2003),認為「工作者的情緒勞動越大,表示其耗損的內在資源 也越大」。因此,情緒勞務負荷過重與職業倦怠感呈現正相關,即情緒勞務 負荷或工作壓力越大,職業倦怠感越重,工作滿意度越低(楊志弘,1997)。

貳、職業倦怠、離職傾向之相關性

一、黃臺生(1998),認為適當的工作壓力對於工作者有正面的刺激效果,每個 人有不同的壓力負荷量,當壓力超過個人的負荷量而產生負面效果時,才會 形成職業倦怠。

二、Blase(1982),認為工作有關的壓力產生職業倦怠的主要原因,在長期壓力 下,個人在工作中可能開始產生退縮或不願投身於工作,最後導致身體、情 緒及態度方面的耗竭。

三、Seliger(1986)認為有些類型或某種程度的壓力可能是中性的,或者可能會 帶來益處。

四、Selye(1974,1985)也認為有一類壓力是具有傷害性與危險性的,我們稱 之為苦惱(distress),而有另一類壓力是有益或有建設性的,我們稱之為良 性壓力(eustress)。

綜合以上學者的觀點,筆者轉引國內學者黃臺生(1998)引述 Pine & Kafry

(1981)及 Niehouse(1981)的論述認為:(1)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理論相同,

但是前後、時間不同;(2)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症狀相似,惟程度不同;(3)工 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來源與調適方式相同;(4)以性質與範疇而言,工作壓力較職 業倦怠為廣;(5)工作壓力反應側重生理與心理症狀,職業倦怠則側重心理症狀;

(6)以因果關係而言,職業倦怠是工作壓力的結果,但有壓力之因;未必有職 業倦怠的果;(7)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二者是持續性的過程,最終結果是導致怠 工、曠職與離職行為發生。

參、情緒勞務、職業倦怠及離職傾向之相關性

一、江明修(1999),認為「情緒勞務工作者在為顧客服務的時候,常常必須偽 裝自己的情緒,長久以往除會產生職業倦怠,也會妨礙工作角色所需要的工 作績效,而使工作者想要另謀他就。」

二、翁志成、簡俊成(2002),認為「情緒壓力中,情緒耗竭是衡量職業倦怠程 度高低的主要因素,而職業倦怠的負面影響並不限於個體。其範圍可能擴大 至組織的層面,影響所及如憂慮、焦躁、工作不滿足、離職、工作績效低落 等問題」。

三、魏金音(2005),認為「高情緒勞務工作者會比低情緒勞務工作者,更容易 感到職業倦怠,而使工作者有離職的傾向」。

綜合以上研究的立論觀點,筆者歸納認為:「情緒勞務、職業倦怠及離職傾 向三者,均為勞務工作者負面情緒壓力的總體現,具有上、中、下游的連續性、

擴散性等『蝴蝶效應』、加乘效應。三者間正相關因素分析,顯示有綿密的牽連 關係;且易造成感染傳播,進而產生工作者間的競相模仿的『磁吸效應』」。

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本章依據文獻回顧、分析及探討後,已逐步發展出本研究的研究架構,並從 研究架構提出研究假設;其次,將說明各研究變項的操作型定義、研究工具、樣 本選取、效度測試及分析方法;最後,說明本研究所受到的限制。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壹、研究架構

本研究的整體架構發展,將朝三個面向去探究:

(1)台中縣警察局編制內具

警察人員身分,員警的情緒勞務負荷量、職業倦怠感、離職傾向等變項間的影響 關聯性;(2)情緒勞務負荷量、職業倦怠感受等變項能否預測離職傾向意願;(3)

鑑於受訪員警彼此之間,存在著個人屬性與工作屬性的差異性。因此,本研究樣 本個體之間對情緒勞務負荷、職業倦怠感及離職傾向等,均存在若干不同的影響 與相關程度,爰此本研究架構的設計概念,如圖3-1。

個 人 屬 性

1-2:年齡對員警的情緒勞務負荷具有顯著相關。

1-3:婚姻狀況對員警的情緒勞務負荷具有顯著相關。

1-4:教育程度對員警的情緒勞務負荷具有顯著相關。

1-5:服務年資對員警的情緒勞務負荷具有顯著相關。

1-6:職務配階對員警的情緒勞務負荷具有顯著相關。

假設2:台中縣警局員警的工作屬性對「情緒勞務負荷」具有顯著相關。

2-1:勤務性質對員警的情緒勞務負荷具有顯著相關。

2-2:勤務種類對員警的情緒勞務負荷具有顯著相關。

2-3:勤務單位對員警的情緒勞務負荷具有顯著相關。

假設3:台中縣警局員警的「情緒勞務負荷」對「職業倦怠」具有顯著相關。

3-1:員警的基本情緒表達對職業倦怠具有顯著相關。

3-2:員警的表層情緒控制對職業倦怠具有顯著相關。

3-3:員警的深層情緒偽裝對職業倦怠具有顯著相關。

3-4:員警的情緒多樣性程度對職業倦怠具有顯著相關。

3-5:員警的互動程度對職業倦怠具有顯著相關。

假設4:台中縣警局員警的「職業倦怠」對「離職傾向」有顯著相關。

4-1:員警的情緒耗竭對離職傾向具有顯著相關。

4-2:員警的缺乏人情味對離職傾向具有顯著相關。

4-3:員警的缺乏成就感對離職傾向具有顯著相關。

第二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係採取文獻研究法及問卷調查法行之,在問卷設計上,針對所要探討 的變項:情緒勞務負荷、職業倦怠、離職傾向及人口統計變項(個人屬性、工作 屬性)等,使用4 個量表:(1)情緒勞務負荷量表;(2)職業倦怠量表;(3)離 職傾向量表;(4)人口統計變項量表等,謹將相關測量工具臚列如下:

一、情緒勞務負荷量表

(一)量表來源

本研究係使用林尚平(2000)研究所編製「情緒勞務負荷量表」,係針對

(1)從基本情緒表達的觀點;(2)從表層情緒控制的觀點(3)從深層情 緒偽裝的觀點;(4)從情緒多樣性程度的觀點;(5)從互動程度的觀點等 5 個構面,所設計的測量工具。

(二)計分方式

衡量指標係針對「情緒勞務」5 個構面,其中「基本情緒表達」設計 7 題,

「表層情緒控制」設計3 題,「深層情緒偽裝」設計 7 題,「情緒多樣性」

設計4 題,「互動程度」設計 3 題,合計 24 題。。以 Likert5 點尺度量表 測量,受測者勾選「一直發生」者給5 分,「從未發生」者給 1 分。

二、職業倦怠量表 (一)量表來源

本研究問卷以Maslach 與 Jackson(1982)對職業倦怠的定義及其所設計 的量表–MBI(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作為研究者引述與應用的 依 歸 。 而 Maslach ( 1984 ) 發 展 出 MBI– HSS (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s Survey)後經 Golembiewski 與 Munzenrider

(1981)將上述 MBI 予以修正為「職業倦怠量表」,以為衡量職業倦怠 的工具。經衡量後將職業倦怠定義係由以下 3 個構面的心理狀態所組 成,並導致生產力低落、工作無助感,以及對工作不滿足的結果。因此,

本研究採用溫金豐、崔意來(2000)研究 Mashach 第 3 版 MBI-GS 所編

製「職業倦怠量表」。 (二)計分方式

針對職業倦怠衡量指標(1)非人性化;(2)缺乏個人成就感;(3)情緒 耗竭等3 個構面,其中「非人性化」設計 8 題,「缺乏個人成就感」設計 8 題,「情緒耗竭」設計 7 題,合計 23 題。以 Likert5 點尺度量表測量,

受測者勾選「一直發生」者給5 分,「從未發生」者給 1 分。

三、離職傾向量表

(一)量表來源

本研究採用蘇慧萍(2004)研究所編製的「離職傾向量表」,並以 Mobely

(1977)「離職乃是員工在組織中某一職務上,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個 人經過一番考慮,自願對其原有職務加以否定的結果;以至於不僅失去該 項職務,亦失去該項職務所賦予之利益並且與該組織完全脫離關係」作為 立論基礎。

(二)計分方式

「離職傾向量表」共設計5 題,以 Likert5 點尺度量表測量,受測者勾選

「一直發生」者給5 分,「從未發生」者給 1 分。

四、個人基本資料表

(一)個人屬性:分為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服務年資、職務配階 等,共設計6 題。

(二)工作屬性:分為勤務種類、勤務性質、勤務單位等,共設計3 題。

第三節 統計分析方法

一、信度測試分析(Reliability test):

信度測試分析係用以瞭解量表的可靠程度,即探討本研究所使用量表的一致 性與穩定性的指標,因此本研究以Cronbachs 的 α 係數進行信度測試分析。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Descriptive):

以次數分配為主,探討本研究各個變項之分佈情況及所佔比例。

三、t 檢定分析(t-test):

以 t 檢定分析方式,檢定台中縣警局員警「個人屬性」、「工作屬性」變項中,

檢定項目屬於「2 組分群」者,如性別(男、女)、婚姻(已婚、未婚)、勤 務性質(內勤、外勤)等,其對「情緒勞務負荷」、「職業倦怠感」所造成影 響的差異情形。

四、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方式,探討台中縣警局員警「個人屬性」、「工作屬性」

變項中,檢定項目屬於「3 組分群以上」者,如年齡、教育程度、服務年資、

職務配階、勤務種類、勤務單位等,其對「情緒勞務負荷」、「職業倦怠感」

所造成影響的差異情形。

五、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分析(Pearsons R):

以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分析方式,探討台中縣警局員警「情緒勞務負荷」對

「職業倦怠感」、「職業倦怠感」對「離職傾向」彼此間的相關性。

第四節 信度分析

18.主管會要求我根據民眾的多寡或工作場所的氣氛,做出不同

貳、警察人員「職業倦怠感」量表之信度分析

13.我覺得自己精力非常充沛。

18.我能輕易地與同事一同創造輕鬆氣氛。

三、缺乏成 就感

19.與同事親密地一起工作,讓我感到愉快。

20.我常在工作中完成了許多有價值的事。

21.我覺得我已江郎才盡,再也沒有創造力了。

21.我覺得我已江郎才盡,再也沒有創造力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