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想像與實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第三節 想像與實踐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

出乎其外,故能觀之。

——王國維 我們可以將藝術家創造作品、閱聽人解讀作品的過程看作一個編碼與解碼的 過程,其中所依託的必備要素就是想像。創作者經由想像,將外界經驗與內在精 神相結合,再透過創作將想像現實化。而閱聽人對作品的解讀又是將文字、音樂 等單一形式的表達轉化為兼具多重感官感受的世界,即對想像的還原。因此本節 將梳理想像的相關文獻,希望藉此瞭解創作與想像的呈現、想像的還原之間的聯 繫。

一、想像

想像是創作的源泉,創作是對想像的現實化,一切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想像。

可是想像究竟是什麼呢?

一提到想像,大家就會想起「天馬行空」、「異想天開」之類的詞,仿佛想像 是脫離現實而存在的,但學者們往往從現實與記憶的角度來討論想像。想像

(imagination)一詞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他在《心靈論》中指出,「想 像是區別于感覺和判斷的一種心理能力……在理智的判斷中含蘊這想像」。具體 而言,英國詩人 Coleridge 認為創造性的想像是記憶中混亂的元素或碎片的片斷 的現實,是從時空秩序中解放出來的記憶(Brett, 1969/陳梅英譯)。英國哲學家 Hobbes(1973)認為,想像是一種記憶形式,只是這種記憶已或多或少超脫了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際經驗的束縛。它一切取材自感官經驗,因此無能創造全新的事物,但是卻有辦 法擺脫歷史事實的限制。Engell(1981)則認為想像是將過去之抽象知識、模糊 情感或印象轉而表現在具體且特殊形式的能力。也有學者認為想像的本質是創造,

它是能夠預測、孕育與產生觀念的能力(Osborn,1961)。「想像是指在原有感性 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人雖然能想像出從未感知過或實際上 不存在的事物,但應當承認,想像的內容總的來說源於客觀現實」(朱幼棣,

1997)。

想像應是根植于記憶的,同時它又是超越現實的,甚至不必然牽涉真實。它 有補充、修改的能力,能將舊有的抽象知識、模糊情感或印象相糅合,來填補並 延伸不完整的經驗。如組織心理學者 Weick(2005)曾經整理出三個「想像」特 質:再現了缺席的事物、整合了實際經驗與理想的目標、填補並延伸了不完整的 經驗(蔡琰、臧國仁,2008)。梅衍儂(2013)提出,想像應具備以下面向:1.

想像的內容始終源於現實,並統合內在經驗。2.想像以經驗為素材並賦予結構與 形式(蔡琰、臧國仁,2008)。3.想像是主觀經驗的延伸。

二、音樂與想像

音樂人的創作離不開廣闊的想像力。音樂人創作音樂,到閱聽人解讀作品,

實際上是一個從想像的物化到想像的還原的過程。

Williams 認為富有創造力的人必須具有以下特質:好奇心(curiosity)、想像 力(imaginative)、冒險性(adventure)、挑戰性(challenge)(Williams,1980)。富 於想像力的人具有以下幾種能力:1.能直覺地感受真實事件;2.將事件視覺化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建立內心圖像;3.超越感官及現實的界線;4.想像從未發生過的事。換言之,缺 乏想像力的人可能成為優秀的體驗者、記錄者、反饋者,但卻無法成為一個創作 者。

具體到音樂創作領域,我們又該如何將想像力轉化為創造力呢?國內的音樂 學家王次炤(1991)認為,音樂創作是將人們記憶中的表象轉化、創造出聽覺表 象,再對這些聽覺表象進行綜合與分析,最後藉助想像力創造出新的形象來。這 裡所採用的表象材料可以是人的社會生活,包括了作者個人的生活學習經歷、旅 行、閱讀、社交活動,甚至是個體未曾經歷過的聽聞;同時表象材料也包括人的 精神生活,包括無意識或潛意識中儲存的各種本能、衝動、情感和記憶等等。

圖表 1 想像與創作資料整理 I. 作者整理自《論音樂創作中的想像(上)》(王次炤,1991)。

由此可以看出,一個優秀的音樂家需要對外界社會生活進行詳細的觀察與記 憶,同時有著豐富而敏感的精神世界,能擁有對外界事物的細膩感受並形成內心 圖景,最後依託想像力實現飛躍——創造音樂作品。可以說,沒有想像力就沒有 音樂作品。但是有想像也不等於有音樂,因為音樂作品還要通過想像進行具體的、

世紀的物化體現,即以看得見、聽得著的形式使之具體化(宋莉莉,199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實現想像的物化體現,首要的因素是不能缺乏使其物化的技術,否則想 像不是創造,只是空想。作曲家掌握的音樂創作技巧愈豐富、愈熟練,他在 進行音樂想像時可供選擇的方法就愈多,就愈有可能創造出具有高度藝術性 的音樂作品(宋莉莉,1990)。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想像本是感性的、虛無的,而音樂作品卻是理智的、具 體可見(聽聞)的,因此在將音樂想像實物化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把想像與理智 的技巧結合起來,如下圖所示。

圖表 2 想像與創作資料整理 II.作者整理自《音樂創作中的想像心理》(宋莉莉,199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