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愛情態度理論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愛情態度理論與相關研究

本節旨在藉由相關文獻的探討,了解愛情態度之意義與理論。以下

就愛情態度的定義、愛情態度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加以探究。

壹、愛情

愛情是一個令人難以捉摸無法具體定義,但又對每個人的生命階段 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稱得上是對個人具有深遠影響力的事件之一,

Erikson 亦提出成人階段的愛情經驗對於親密與孤立的發展任務為關鍵 要素,人隨著年齡開始擁有健全的身體,亦開始發展外表形象與心理特 質,產生人與人之間的外貌吸引力,發展出愛情關係,超越喜歡以外渴 望與對方有親密接觸,甚至願意為對方無私奉獻的行為和心理傾向。

心理學家與相關研究學者針對愛情作探討,Walster 與 Walster 依 據愛情的熱烈程度與延續長短將愛情分為激情式愛情(passionate love)

與友伴式愛情(companionate love),顯示出愛情乃非一成不變的現象

(引自 Hendrick & Hendrick, 1986);Fehr 與 Broughton(2001)提出對 愛情的看法,認為愛情乃是願意以行動為對方付出,關注對方正向特質

14

與產生好感的傾向。韋氏字典則是依據五個面向來定義愛情,第一為熱 烈的情感,第二為依附關係的建立,第三為渴望與對方產生性的行為,

第四為和對方產生歸屬感,第五則是互動零距離(引自史捷,2010)。

綜合上述,愛情即是對特定對象所產生的一種心理態度與行為傾 向,並涵蓋自我的奉獻與親密等要素,以及期望與對方產生緊密的連結 互動行為。

貳、愛情態度的定義

Rubin(1970)乃最早針對愛情所進行研究的學者,他並且將愛情 的定義加以概念化,認為愛情即是對特定他人所展現的態度、感覺與行 為等的傾向;陳金英與馬祖琳(2003)提出愛情態度所包含的內容是對 於愛情所採取的信念態度,也是影響愛情觀的一項關鍵因素;吳昭儀與 吳麗娟(2005)提出愛情態度乃是指個人在愛情關係中所持有的態度;

此外,彭懷志(2013)則進一步認為愛情態度除了代表個人在愛情關係 中的想法外,更牽涉到內在的情緒、價值信念以及和伴侶的行為展現,

具有穩定持久的傾向。研究者乃就國內外各學者對愛情態度的定義加以 整理歸納,如表1所示。

15

表 1

國內外研究學者對於愛情態度之定義 學者 年代 愛情態度的定義

Rubin 1970 個人之於對方所涵蓋依附、關心與親密感受的 一種態度傾向。

Sternberg 1986 親密、激情與承諾三元素交織組合形成愛情態 度的不同類型。

Jankowiak 與 Fischer

1992 個人對於他人所展現出具有情慾和吸引力的心 理感受。

Lewis 1994 個人可以在愛情關係中無私奉獻的態度傾向。

Meeks 1998 個人所具備的人格特質、情感經驗以及親密互 動,三者融合所產生的態度。

卓紋君 2004 愛情風格等同愛情態度,代表個人在愛情關係 中的看法、行為表現與情緒狀態。

吳昭儀 2004 個人在愛情關係中所持有的態度。

李欣穎 2006 愛情態度是指處於戀愛關係的男女之間,彼此 互動的情形。

范寶珍 2007 愛情態度是指個人對於愛情交往過程中的認 知、行為與情感。

(續下頁)

16

學者 年代 愛情態度的定義

李偉民 2008 愛情態度是一種對愛情的看法與觀感,包含個 人內在的價值觀,以及外顯或行為上的表現,

呈現出對愛情關係所持有的持久性與一致性主 觀性看法。

史捷 2010 愛情態度是個人將另一伴理想化並希望與對方 維持親近關係、關懷彼此以及獨佔對方的行 為,藉以滿足生理與心理需求的態度傾向。

胡玉珍 2010 愛情態度即是個人對愛情所持有的看法。

許家齊 2012 愛情態度係指個人對愛情所具有的穩定持久性 看法。

林珮汶 2013 愛情風格等同於愛情態度,包含個人在面對關 係時,所展現的情緒、想法和行為等一連串評 估反應。

彭懷志 2013 愛情態度是個人在親密關係中情緒、價值信念 與行為的穩定性展現。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依時間排序)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愛情態度即是個人對於如何看待其在愛情關 係中所持有的認知信念與態度,所涉及的層面十分廣泛,除了包含一般

17

人所想到的認知層面,尚且包含情緒層面以及行為層面,具有主觀的心 理傾向特質,並且會延伸影響個人和對方互動時的愛情關係滿意程度。

参、愛情態度的理論基礎

Rubin 於 1970 年代開啟了將愛情運用量化方式呈現的先驅,並且 發展出愛情量表,進而影響後續研究學者們的研究方向(引自胡玉珍,

2000)。此後,一些學者亦提出愛情態度理論,Lee 提出愛情類型理論、

Sternberg 提出愛情三角論和 Hazaz 與 Shaver 的愛情依附理論,茲將其 要點分述如下。

一、愛情類型論(The Style of Loving)

Lee(1977)運用卡片分類及發展出六種不同的愛情態度,並將其 所發展出的理論與色彩學相結合,所以又被稱之為愛情色彩論,其中包 含有三個主要的愛情態度,即所謂的熱情愛(eros)、遊戲愛(ludus) 、 友誼愛(storge),愛情三原色又可以混合衍伸出三個次要的現實愛

(pragma)、瘋狂愛(mania)、奉獻愛(agape)(史捷,2010)。愛 情類型論所區分的六種態度,如圖1。

18

研究者參考多位學者的看法(吳昭儀,2004;許家齊,2012;彭懷 志,2013;蔡思華,2014 ;Lee, 1977),整理並說明六種愛情態度如 下:

(一)熱情愛:熱情愛的人會渴望知道對方的所有相關事務,具有 濃烈的熱情並且容易發生性關係,重視外表以及發展出一見鍾情的現 象。

(二)遊戲愛:熱情愛的人容易把愛情當成遊戲在看待,因此較缺 乏對關係維持的承諾,容易把交往的對象視為暫時的伴侶,看重個人在 關係中的快樂感受。

(三)友誼愛:又稱之為友伴愛,由最先的朋友進而發展到愛情親

熱情愛 遊戲愛

友誼愛

現實愛

圖 1 Lee 愛情類型

資料來源:黃可欣(2006)。戀愛中大學生之性別角色特質、人格特 質與愛情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 學,新竹。

瘋狂/佔有愛 愛愛

奉獻愛

19

密關係,透過分享彼此的想法與價值觀轉化為愛情,具有對感情的承 諾,所產生的愛情關係較為穩固。

(四)現實愛:現實愛兼具遊戲愛和友誼愛,現實愛的人在選擇另 一伴時如同選擇商品時的多方因素考量,這種愛情態度的條件包括現實 考量因素,舉凡家世、學歷、能力與未來成就都希望對方能和自己相配,

常見者為政治聯姻、商業聯姻。

(五)瘋狂愛:又稱為佔有愛,是熱情愛與遊戲愛的混合,熱情愛 的人情感濃烈,以及遊戲愛的控制成分,個人容易在關係中缺乏自我安 全感,並且會想要在愛情關係中依賴並佔有對方,但失去互動時會感到 焦慮。

(六)奉獻愛:又稱為利他愛,融合熱情愛和友誼愛兩者,奉獻愛 的人在互動過程中甚少考量到自我的需求,在愛情關係中會給予對方高 度支持,並且願意為愛犧牲一切,東方社會中較容易出現此種愛情態度。

二、愛情三角理論(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Sternberg(1986)提出愛情三角論,認為愛情包含親密、熱情與承 諾三元素,並且發展成為有系統的愛情理論。

(一)三項基本的構成元素

Sternberg 認為愛情主要由親密成分、熱情成分和承諾成分以上三 者所組合而成,並且依據其中親密(intimacy) 、熱情(passion)與承

20

諾(commitment)涵蓋與否可以發展出七種不同的愛情,如圖 2。

由圖 2 可知,親密代表個人希望和對方彼此可以進行情感交流與保

資料來源:翻譯自“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by Sternberg, R. J., 1986 ,. Psychological Review, 93, 119-135.

21

改變,產生不同形狀與大小的愛情三角形(引自陳皎眉、王叢桂、孫倩 如,2014)。

(二) 八種不同類型之愛

愛情三元素又可形成不同類型之愛:1.無愛(non-love):三元素 皆無,表現在普通的人際互動。2.喜歡(liking):只具備親密而缺乏 熱情及承諾兩元素,個人在關係中會產生親近和溫暖的感受,而缺乏長 期的承諾。3.迷戀(infatuation):只具備熱情成分,經常是一見鍾情 的表現,感覺常常產生得快,也消失得很快,因而無法維持長久的關係。

4.空愛(empty love):只具備承諾成分欠缺彼此的情感交流,常見於 中國的媒妁之言所產生的愛情。5.浪漫的愛(romantic love):親密與 熱情的結合,雙方在關係中可以感受到對方在身體及情感的吸引。6.

友誼的愛(companionate love):親密和承諾結合,是一種深厚長遠的 友誼關係,屬於細水長流之愛。7.虛幻的愛(fatuous love):熱情和承 諾的結合,欠缺對關係維持的穩定性。8.完美的愛(consummate love):

兼具親密、熱情與承諾三個元素的成分,個人不僅擁有對關係的親密感 受,生理層面的吸引,尚且包含對關係的約定。

三、愛情依附理論

Bowlby 於 1958 年最早提出依附(attachment)的概念,來形容 嬰幼兒和母親之間的互動關係,描述個人與依附對象之間所產生的親密

22

與情感連結,藉以達到滿足個人生裡與心理上的滿足感受。Ainsworth

(1978)依據 Bowlby 的理論基礎進行陌生情境的實驗,確認依附關 係確實對於關係發展扮演重要的影響角色(引自陳瓊瑋,2014)。

Hazaz 與 Shaver(1987)將依附理論延伸應用在愛情關係發展出 愛情依附理論,並且提出三種主要的愛情依附類型:安全型愛情依附、

焦慮型愛情依附和逃避/抗拒型安全依附。該理論指出愛情型態和每個 人幼年時期的生活有所關連,個人在嬰兒時期和主要照顧者的互動型態 會影響到長大以後和其他人的互動關係,特別是親密關係的發展影響性 最高。

此外,Bartholomew 與 Horowitz(1991)則提出四種成人依附類 型,說明成人如何看待自我與其他人的形象,以及如何影響個人於親密 關係中的互動。四種成人依附類型:1.安全依附型:能夠以正面的態度

此外,Bartholomew 與 Horowitz(1991)則提出四種成人依附類 型,說明成人如何看待自我與其他人的形象,以及如何影響個人於親密 關係中的互動。四種成人依附類型:1.安全依附型:能夠以正面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