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4 Green, Elizabeth A. H. and Mark Gibson. The Modern Conductor. 7th ed. New Jersey: Upper Saddle River, 2004.

之有物,精準到位的運用文字傳達有關筆者對於本曲指揮及詮釋面的各項研究 與理解。

第一節 呈示部

本曲富含故事性,透過奏鳴曲式的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將故事情節的起 承轉合貫穿。有鑑於此,在樂曲開始之際,指揮必須巧妙鋪陳,不宜過度表 現。

一、序奏

樂曲開頭速度標示為抒情的慢中板(Adagio cantabile),指揮在第一小節 預備的呼吸應為緩慢,棒尖宜在胸前,在全體團員集中注意力之際,做一個彈 上25的預備拍,但再預備拍後進入的第一拍應採先入法26。如此較能減去定音鼓 及低音大提琴在進入時的重音已達朦朧效果。第 2 小節開始必須清楚的給予豎 琴指示,同時必須兼顧弦樂的和聲堆疊,見【譜例 4-1-1】。

25 為指揮技術的一種,見於《指揮法教程》一書,旨在說明運用拍點後減速的方式來表示 預備拍的長度,即速度之預示的一種方法。

26 為指揮技術的一種,見於《指揮法教程》一書,旨在說明透過停止點後運動後的點前運 動,通過這樣的停止點,清楚給予明確的節奏與發聲點。

【譜例 4-1- 1】總譜 1~4 小節

第 4~5 小節,指揮可以用左手預示長笛進入,右手於胸前,棒尖微微朝上 讓弦樂得以持續演奏。在長笛的華彩段結尾長音 D 音,應視樂曲鋪陳考量其實 際演奏者氣息長度,決定起拍向下個小節。若未注意演奏者氣息,可能導致氣 息不足、音色音準喪失。

第 5 小節在法國號進入之後,應將左手緩緩往雙簧管移動,並在第三拍作 柔的Gos27運動,清楚將雙簧管四音動機旋律帶出,同時必須勾勒出中提琴之對 句線條,塑造延綿之感。另外,需留意弦樂和聲進行,研究者於『經典・浪 漫』音樂會實際排練時,時常會有過度大聲厚重的現象,導致旋律模糊。第 11 小節到達旋律結尾,並帶有漸慢。指揮須給予低音提琴清楚的第二拍同時預想 緊接的愛情主題速度。

二、第一主題

本段共有三次的愛情主題呈示,前二者由獨奏引導,第三次為樂團齊奏,

因此從指揮者角度而言,必須參考獨奏演奏語法後於第三次樂團齊奏時充分發 揮,前二次則不必過多指揮旋律,需將注意力集中在對位與伴奏織體上。第 12 小節開始,應留意豎琴變換和弦的位置及速度,並用左手清楚的預示豎笛及雙 簧管的對應旋律。

第 21 小節開始獨奏小提琴低八度的愛情主題,指揮上應採用反彈較快的方 式來表現此處弦樂撥奏,風格較活潑跳躍的精神。並同樣以左手帶出長笛的對 應旋律,見【譜例 4-1-2】。到了第 25 小節應留意豎琴音量,避免過度響亮。

【譜例 4-1- 2】總譜 21~24 小節

第 30~31 小節是速度的轉折處,亦是主題再現前的伏筆。指揮應跟隨長笛 旋律進行到 31 小節,進入 31 小節後,在大提琴的第一個音符中做加速動作,

帶出新的樂段速度,見【譜例 4-1-3】。

【譜例 4-1- 3】總譜 29~32 小節

第 31~38 小節是連接句,此處獨奏與大提琴有緊密對位關係,指揮可以示意 此兩聲部進行,並著重於展現大提琴聲部旋律鋪陳。35 小節開始,指揮應給清 楚的點作為撥奏預示,並用較無反彈的方式表示切分音型。36 小節第三拍應使 用分割拍較為清楚,將正拍撥奏與後半拍的長音區隔出來。隨後以緩慢的小手 臂向外伸展,表示延長音持續。最後用下個小節的速度作為預備拍預示。

【譜例 4-1- 4】總譜 33~37 小節

第 37 小節開始,筆者認為皆使用先入手法加彈上的方式會讓弦樂撥奏以及 管樂的八分音符更加整齊清楚。由於速度的漸快與漸慢幅度較大較快,可以用 反彈的大小及快慢變化來表示。在第四拍時聽著主奏三連音漸慢至下個小節。

38 小節乃需注意第四拍的豎琴進入,同時應緊跟隨獨奏的運弓,並在第四拍給 予下一樂段速度,同【譜例 4-1-4】。

第 39 小節開始的 9 個小節,乃是愛情主題的第三次出現,由樂隊齊奏呈 現,因而在此的指揮處理上可以略微外放,同時展現故事情節中,梁祝兩人求 學時的美好情景。指揮上應特別留意定音鼓與法國號的切分律動,也有助於和 聲進行更為明顯。同時應關注在 40 小節與 42 小節的低音弦樂聲部,讓樂句銜 接更加緊密。

【譜例 4-1- 5】總譜 38~41 小節

第 49 小節處開始為愛情主題的尾聲,第三拍開始,指揮應以較高的位置指 揮管樂,隨後在 49 及 50 小節音型漸漸往低處走時,緩緩向下移動帶至 50 小節 的低音弦樂。同時可以用眼睛稍微注視獨奏者,進入華彩段。在華彩段裡,配 有鋼琴作為猶如宣敘調色彩的和聲點綴,筆者認為此區音都屬於同一小節,用 左手示意鋼琴較右手得宜,右手的移動,容易造成團員對小結束進行產生錯 解。

【譜例 4-1- 6】總譜 50 小節

三、第二主題

第二主題速度轉快至小快板,在進入 51 小節前,左手給鋼琴最後一組和弦 後,應緩慢移動至胸前位置,接著保持靜止。如此一來,能協助鋼琴與獨奏聲 音持續,又能增添演奏者注意力。在靜止後,給一個快速的反彈做速度指示,

以確保進 51 小節開始的小快板,樂團能整齊演奏。此外,第二主題為輪旋曲式 的縮影,指揮者依此為根基做發揮,在 a-b-a-c-a 的曲式裡,若能凸顯 b、c 兩段

(一)a 段

第 50 小節開始,速度轉快,並富有鮮明的節奏感,由樂團開始持續八個小 節的漸強將獨奏引入 a 段旋律,樂團則維持節奏動能的伴奏織體,並在旋律句 尾運用木管樂器做出上歷音與下歷音28的裝飾,讓樂句銜接更加緊密。此時應以 較小反彈的指揮法指揮較能彰顯其緊湊的節奏感,並保持聆聽獨奏聲部,並於 句尾處清楚勾勒出木管的歷音。接續至 70 小節,除了須將重音律動表現出來 外,皆保持不過度的指揮,讓獨奏小提琴多一些表現空間。71 小節開始在將樂 團小尾奏精神翼翼地凸顯出來即可。

【譜例 4-1- 7】總譜 57~63 小節

(二)b 段

至 85 小節開始為 b 段旋律,樂曲從跳躍式的旋律轉換為如歌的圓滑奏旋 律。織體關係上,樂團也成為主旋律,獨奏成為對旋律。指揮者可以多加表現

28 上歷音與下歷音: 它是從本音前面的某一個音開始,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連續急 速的向本音級進。

【譜例 4-1- 9】總譜 109~115 小節

(三)c 段

第 121 小節開始為描寫梁祝兩人求學時光,玩樂嬉戲的情景,音樂較具節 奏性。指揮上除了穩固弦樂撥奏速度外,可多留白,直到 128 小節處的低音提 琴與第一小提琴撥奏時,稍作預示。第 131~134 小節,兩小節一組,力度分別 為強(f)及弱(p),像是描寫梁祝兩人打情罵俏的寫照,指揮者必須清楚預 示力度,並注意弦樂撥奏的平衡,高音弦樂通常聲音較薄弱。

至 135~143 小節,樂團均在切分音型的伴奏織體。就指揮技術上,應該先 練習清楚圖示切分音。在

The Modern Conductor 一書裡,對此技術稱之為

「Gos」,是運用不反彈的方式作敲擊停止。使用此一指揮法能使樂團清楚掌 握演奏時間,以及演奏法,在前段已有說明。

148 小節開始為樂團呼應獨奏小提琴旋律,帶有歡快俏皮之感,不過僅是 短小樂句,有扮演過門角色之意,將樂曲主角再度還給獨奏小提琴。在指揮上 避免使用過度圓滑的指揮法,以免讓樂團的斷奏失去控制。另外,指揮者也需 要特別留意樂團演奏法,以能夠彰顯本旋律性格。

第 155~189 小節為 123 小節旋律的反覆,不過在調性、織體以及旋律組織 上都有些許變化,充滿猶如變奏曲般的趣味性。155~173 小節開始指揮者可以 從伴奏織體上了解旋律律動感,並需要透過精簡到位的主被動拍來清楚表現,

同時亦必須注意力度對比。如此一來不僅能讓團員肯定果斷的演奏,也能確實 掌握此處跳躍性風格。

173 小節開始的五個小節為獨奏快速音群,乃作為連接句。而此時樂團並 無任何聲部演奏,指揮應以被動拍原則,不可帶有加速減速的運行來畫拍,筆 者認為此處劃拍動作宜小,目的能突顯在五小節後樂團進入的預備拍能清楚表 示。

到了 178 小節後,樂團在小提琴長音中進入,此時指揮角色相當重要,要 能以積極主動地預備拍導引樂團,筆者認為使用先入法的技術能讓樂團一開始 進入的八分音符音色較集中。另外,若能在 183 及 185 小節給予長笛一個不大 卻清楚的Gos 手勢,能讓長笛聲部上行音凸顯出來,有畫龍點睛之感。

【譜例 4-1- 10】總譜 180~186 小節

190 小節至 198 小節為帶有回聲般漸漸遠去的連接句,獨奏與樂團關係密 切,緊緊穿梭在一起,讓音樂持續緊湊之感。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可先看到 190~193 小節。此處的指揮重點應放在 191 小節的長笛及管樂聲部的弱起拍,

191 小節第一拍給樂團一個八分音符後,隨即以快速反彈至較高的位置給長 笛,在長笛進入的點後又反彈回靠胸前位置指示弦樂撥奏。如此能兼顧各聲部 進入又不失樂句輪廓。

至 198 小節開始的十個小節,我們可以清楚從音型變化及力度記號理解,

這是一個極具有張力的過渡樂句。指揮而言,可以從音高走勢及配器來安排指 揮位置的高低起伏,同時應保有清楚的點,已讓所有八分音符清楚展現。另一 個重點我們需要注意的是 204 小節法國號的聲部進入,給予充足呼吸始能展現 較好音色。

【譜例 4-1- 11】總譜 201~208 小節

(四)再現 a 段

208~231 小節回到第二主題 a 段,但有別於第一次出現的跳躍性旋律,轉 而以歌唱性的圓滑奏方式表達。此處筆者認為本段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 208~219 小節,在這裡旋律由高音木管演奏,輔以弦樂以及獨奏的快速分解和弦 伴奏,這樣的配器明顯能感受到高音木管明亮透析的特性,因此掌握聲音平衡

208~231 小節回到第二主題 a 段,但有別於第一次出現的跳躍性旋律,轉 而以歌唱性的圓滑奏方式表達。此處筆者認為本段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 208~219 小節,在這裡旋律由高音木管演奏,輔以弦樂以及獨奏的快速分解和弦 伴奏,這樣的配器明顯能感受到高音木管明亮透析的特性,因此掌握聲音平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