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捷泳游泳理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捷泳游泳理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為漂浮滑行融入捷泳教學效果分析,本章將針對研究所需之相關文 獻進行探討,以作為實證研究的理論基礎,一共分為三節,第一節探討捷泳游 泳理論;第二節探討捷泳教學;第三節探討漂浮滑行相關文獻,茲分別說明如 下。

第一節 捷泳游泳理論

一、捷泳力學理論

武育勇(1998)及陳和睦(1978)的游泳理論當中能夠得知以下捷泳游泳力學 理論,在游泳的過程當中,能夠使身體前進的速度分為兩種,一種為水阻力,而 另一種為推進力,水阻力是只在腿部在水中打水所產生的阻力,而推進力則是指 划手與腿部打水在水裡所產生的推進力,水阻力分為三種類型 :

(一) 正面阻力:當身體向前行時,身體前面或是其他部分所產生的阻力稱為正 面阻力。

(二) 皮膚摩擦力:水靠近身體時所產生的阻力,有些運動選手藉由除去身上的 毛髮,提高皮膚敏感度藉此改進身體協調。

(三) 漩渦力:水不能通過身體流線型時所產生。

推進力是游泳前進時的力量來源,推進力的產生來自於划手與打水,但划手 與打水產推進力時相對的也產生阻力,此原理是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及反作用力 定律,因此如果想要游得遠,划手與打水必須配合的好,黃沛源(2018)指出大部 分初學者會將頭部抬起,使身體上半部抬高藉此希望能浮在水面離水面高一點,

但在將頭部及身體上半部抬高的同時,會使腳沉在水裡因此身體在差的流線型狀 況下,打水及划手所產生向前的推進力並無太大作用,反而需用更大的推進力來 克服。

7

流線型所產生的作用力如捷泳划手,手在前方與與水面平行時,所得到的反 作用力為向上的力;划手與水面垂直時所產生的反作用力這都是向前的動力;手 划至後方與水面平行時,所產生的力稱為下沉的力,在游泳時身體除了這三種角 度外則形成上浮、下沉及前進的分力,有效的分力會隨著划手的角度進行變動,

所以如果想要有效的游泳的話必須掌握以下三點條件 :

(一) 減少前進時所產生的阻力,例如正面阻力、波浪阻力、表面阻力、漩渦阻 力等,減少阻力的產生。

(二) 增加身體向前的推進力,例如捷泳、蝶式及仰式主要推進力在於划手,因 此游捷泳、蝶式與仰式划手的動作要快,而蛙式則相反。

(三) 增加有效的推進力動作,依照動作原則增加有效推進動作,及減少或降低 無效的推進動作,動作與動作之間的推進力需銜接適當,在游泳的過程中盡量使 身體貼近水面呈現流線型。

在游泳的過程當中,除了有效的推進力及克服阻力外,另外最重要的是浮力,

每個人身體上的結構皆不相同的組織、骨骼大小、肺臟容量等都不相同,因此每 個人須掌握的浮力重心位置不同,由於身體各部分的比重不同因此浮力也不同,

像是骨骼比重大,肌肉次之,因此在水裡腿是最容易下沉的部位,因為比重最大。

二、捷泳技術理論

捷泳泳姿學習順序為適應水性、打水、划手、手腳配合與換氣等四步驟,在 適應水性的學習過程中包含,閉氣、韻律呼吸、漂浮與水中站立等學習,以下對 各學習步驟進行說明:

(一) 打水動作

根據武育勇 (1998) 與溫宇紅及李文靜 (2004)三位學者所談論捷泳腿部 打水動作,其動作主要作用在於保持身體平衡,打水動作由髖關節帶動大腿、

膝蓋、小腿及腳踝,腿部動作自然伸直,一腿向下壓時,另一腿自然向上抬起,

雙腿張開約垂直 30、40 公分,在打水的過程中,大腿最先完成下壓的動作,

8

接著是小腿及腳踝,在腿部打水的過程中,腿部向上抬起時放鬆,壓腿時迅速 用力,在打水過程中應注意膝蓋放鬆伸直即可,不得過度彎曲,腳踝應與腿部 動作放鬆呈線型。

(二) 划手動作

捷泳推進力主要來自於划手動作,划手動作,可分為曲肘划手、直臂划手 及正確划手,有效的划手方式是使划手動作所產稱分力減至最小,然後產生最 大向後的力,划手動作是捷泳前進距離的動力來源,划手動作包含,抓水、推 水、水面回復、入水及手臂延伸等五個動作,也可分為水面上提肘、移臂及水 下划水動作,水下划水動作包含抓水及推水,在划水時預備動作為,雙手併攏 (拇指碰拇指) 平放於頭頂上放,進行在划手時一手伸直延伸擺放於前,另一 手以向下向內的方式由頭向腿的方向滑行,划至大腿側邊,預備動作開始划至 胸前,此動作稱為抓水,從胸口向後划至大腿側邊稱之為推水,當完成推水動 作後隨之提肘將手臂提起向前放置並進行延伸,雙手輪流交替,在划手動作中,

提肘、手臂延伸及抓水動作,動作是放鬆自然的,在推水時是快速且用力的。

(三) 換氣動作

捷泳換氣時,雙手划水一次換氣一次,左、右測接可,依個人習慣而定,

吸氣時用口,吐氣時用口或口鼻,吐氣時應將氣吐完,以右測換氣為例,在水 中進行抓水及推水時吐氣,划手至肩下時身體開始向右轉頭出水,當頭轉出水 面時張口換氣,換氣時應快速張口急吸氣,右臂抬肘至肩時應轉頭入水閉氣。

(四) 身體動作

徐興泰 (1978)、陳和睦與劉柄顯 (2013) 提出捷泳在水中的角度應盡量 與水面保持平行,呈流線型減少水阻,而身體前進的速度在於,打水產生的速 度、划手下壓使身體向上的浮力來維持身體的平衡,黃妙國(2001)指出,在游 泳時身體,平直俯於水面,幾乎與水平面成水平狀態,臉部浸於水中,換氣時 頭部或左或右轉動,使臉露出水面呼吸,利用雙臂划水,腿上下打動而前進。

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