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探究教學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四節討論,分別以「探究教學」、「學習環境」、「學習態度」及「學 習理論與教學策略」進行文獻探討。

第一節 探究教學

一、九年一貫

(一)課程目標

我國自民國九十年起由國民小學一年級開始實施「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 程」,其中包括了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基本能力、學習領域及各領域實施要點 等部分。而其中所指兩大教育目標為「培養國民生活能力和學習能力」,以及「以 兒童為學習的主體」(教育部,民 90)。為了實現國民教育目的,九年一貫課程 需引導學生達成的課程目標如下:

1. 增進自我了解,發展個人潛能。

2. 培養欣賞、表現、審美及創作能力。

3. 提升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能力。

4. 培養表達、溝通和分享的知能。

5. 發展尊重他人、關懷社會、增進團隊合作。

6. 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7. 增進規劃、組織與實踐的知能。

8. 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

9. 激發主動探索和研究的精神。

10.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0

(二)課程綱要

為達成以上課程目標,在課程總綱要中揭示課程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以 生活經驗為中心」,並希望培養學生能帶著走的「十項基本能力」,而其中多項都 與建構主義的理念有相符之處 (吳俊憲,2000) 。由此可看出,近年來政府已 經開始注重學生的自我學習。學生需要靠自己建構知識,而學生在建構知識的過 程中,又需要具備一些特定的能力。在我國最新發布的「97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 一貫課程綱要」中,明確指出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中包含「問題解決能力」及

「獨立思考能力」(教育部,2008):

「問題解決」:運用已知知識,透過組織與整合知識和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 法與策略。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會需要學生針對問題自己作推理以解決他所面臨 的問題,這個過程就是「獨立思考」的表現。

「獨立思考」:透過自我推以來解決問題的歷程,推理是一種思考的歷程,它包 含了基本的思考、批判性思考以及創造性思考。

(三)自然領域

自然科屬於九年一貫課程中的七大領域之一,而自然科有許多內容都需要運 用問題解決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些能力常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中協助學 生學習。教育部(民 90)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提及教師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 域的教學中,要盡量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為導引來進行探究的活動,並經由解 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相關技能的學習,進而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如此才能提升學生對科學學習的喜好。

近代科學教育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而科學探究能力的養成就 必須使用探究教學法而非傳統式(講述式)教學法。在我國九年一貫課程中,科學 課程教材的編寫式要以學生為中心及活動為導向的。在教學方法上,教育部也臚 列了九項準則性指導綱領(教育部,民 90):

1、應以啟發方式替代知識的填鴨。

2、透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科學概念、科學過程技能及科學態度。

11

3、應提供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的學習環境。

4、應引導全班,或分組討活動,培養學生表達、溝通能力。

5、應隨學生的能力或經驗,隨時改變問題的層次,誘導學生的思考能力的發展。

6、教師應定期教學計畫、單元教學計畫,並能根據教學所需修正教學計畫提升 學生的學習成效。

7、教學時應以學生生活經驗,及既有知識或經驗為基礎,多舉實例引起學生學 習動機。

8、教學活動應式教學所需進行戶外現場教學。

9、教學時應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及實踐的習慣。

以上九項綱領中有多項與建構主義的理念不謀而合,而探究式教學又是建構 式教學中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因此之後將進行建構主義以及探究教學之文憲 探討。

二、建構主義

(一)建構主義的內涵

近年來有些教育家發現以往的教育中,只要求學生學習客觀真實的知識,而 忽略學生的興趣,而這時也造就了建構主義的興起。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人類建 構而來的,學生是主動的知識建構者,並不是被動的接受或吸收者。

(二)建構論

持建構論觀點的學者對於知識的建構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張世忠(2000)綜 結文獻知識將建構論非為下列三類,簡稱建構三元論:

(一)個人建構主義:人類知識的形成,是個人主動建構,不是被動的接受或 吸收。

(二)急進建構主義:知識是個人經驗的合理化或實用化,不是記憶真理或事 實。

12

(三)社會建構主義:知識是個人與別人互動與磋商形成共識的。

綜合來說,知識的建構在學習上,就是強調學習者主動將新知識融入本身知 識體系內,並非受迫而接受的,而是經過互動、磋商,最後形成個人的知識。當 然在教學上,更應著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建構主義教學下,教師的角色是─

引導者、協助者,這種教學方式是一種「以學生的想法為中心」的教學,不同以 往「以傳授給學生教師中心的想法」為主的教學(潘世尊,1989)。Chang 和 Barufaldi(1999)曾提到根本(急進)建構主義之下的教學可以說是一種以問題中 心的教學,無論是推論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產生困擾的感受、促進學生進行反 思、亦或是引導學生建構的方向等,都可以運用向學生提出問題或是請學生互相 提出問題的方式做為切入的工具。

(三)建構論的教學原則與策略

張靜嚳(1996)指出建構主義的教學原則如下:

(一)學生為學習主體。

(二)知識是個體自己建構而來,不是被動接受。

(三)知識要可以用來解是日常生活所見的事實。

(四)教師應該使用多元的手段,如實驗、討論以及認知衝突等,以求學生解構自 己的概念,進而重構自我概念。

(五)培養學生自動求知以及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

依據建構主義的教學原則,則可發展出建構主義的教學策略。張柏強(2004)

將文獻中所提及建構論的教學策略整理如下:

(一)引起興趣:

以生活中的例子,並以學生所具有的先備知識為出發點,使學生注意到這個 問題,並且提出一些可以思考,有討論價值的問題,使學生融入這個環境。

(二)傾聽學生想法:

就之前所提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後,講出他們的想法,以瞭解他們的建構模 式。

13

(三)不同想法的解構與重構:

同一班的學生對於一件事情的看法一定有不同的情況發生,讓他們有機會發 表自己的想法以及接受別人的質疑,造成認知上的衝突,如此可以幫助學生解構 自己的架構,並藉由討論,再重新架構屬於自己的新想法。

(四)應用新的想法:

讓學生用新的想法,來推想一些實際發生事件的原理,並由此來預測推理一 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而學生也要回想自己的架構是如何改變的,使後設認知能 力可以增強,並讓學生比較瞭解整體架構。

(四)小結

綜合以上,建構主義最重要就是知識的建構是主動的,在教學上需要讓學生 主動發現問題,並試圖解決問題,而探究式教學正是因應建構主義設計的教學模 式。因此在後面的文獻探討中,將繼續探討探究式教學。

三、探究教學

(一)探究的本質

Abd-El-Khalick(2004)提出,以科學中探究的角度來說:探究式一種教學的 方法與過程,可幫助學生發展科學概念;以探究科學的角度來說:探究式教學的 成果,學生學習在科學內容中探究,發展出對科學本質及科學知識的認知及有意 義的探究技能。

探究根本上指的是找尋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在人類遇到問題時,

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探究者會運用一些技巧,如:確認問題、描述假 說、設計實驗、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及形成結論等,經由這個過程來找出有關問 題的答案(引自王敏祝,民 93,頁 8)。英國的表現評量(Assessment of Performance Unit)(1989)將探究定義為「學生進行無法立即找到的答案,或無 現成或具體規則性、可供參考套用的活動(task)」。

14

Herron(1971)提出,探究活動是一種動態的過程,過程包括可以用來做為判 別假設成立或正確與否的科學知識、用來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法、針對學科內容所 產生特定問題的內容、問題的形成過程、實驗方法的選擇、數據(資料)的收集與 詮釋、假設的成立以及最後形成知識等不同階段。

(二)探究的教與學

學生的學習最常在課室內,因此課室內的教學活動就變得相當重要。探究式 教學由學生提出問題,並尋找該問題可能的解釋與答案(NRC,2000)。探究式教 學法強調透過時作的過程來引導學生學習(黃仕棋,民 93)。探究教學由尋找問 題的解答開始,重視學習歷程,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 主動建構知識,因此學生的角色是主動的探求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學生的 探究能力也從學習過程中慢慢培養起來(王敏祝,民 93)。而在科學領域中,首 要的過程就是探究。洪振芳、賴羿蓉(1997)提出,科學探究是一種發驗問題與 解決問題的循環過程,在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必須與他人互相討論,針對所欲解 決

的問題,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產生一個最有效解決問題的理論。

(三)探究的類型

在教室的學習環境中,學生進行探究時會經歷提問、計畫、分析、詮釋、溝 通等流程,而在每個階段的型態可能不同,因此會有好幾種不同的型態。如果依 據學生主導(學生中心)或是教師主導(教師中心)的程度,探究的活動可分為幾種 變異型(NRC,2000,P.29)。如果學生主導的程度較多,則教師主導的程度就會較 少,探究型式就越開放;反之,如果教師主導的程度越多,則學生主導的程度就

在教室的學習環境中,學生進行探究時會經歷提問、計畫、分析、詮釋、溝 通等流程,而在每個階段的型態可能不同,因此會有好幾種不同的型態。如果依 據學生主導(學生中心)或是教師主導(教師中心)的程度,探究的活動可分為幾種 變異型(NRC,2000,P.29)。如果學生主導的程度較多,則教師主導的程度就會較 少,探究型式就越開放;反之,如果教師主導的程度越多,則學生主導的程度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