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撒姆爾.巴伯生平

23 Barbara B. Heyman, 《Samuel Barber: The Composer and his music》 (New York: Oxford, 1992), 12-20

12

本身有在創作的作曲家,你可以寫信給史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 1882-1977)告訴他,我請你去找一位最好的作曲家,相信他會推薦給你一個 很好的人選。

第三,專精一項實用的樂器,鋼琴或小提琴,如果能兩樣都會的話更好,莫 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和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都是這麼做的。」24

24 B. B. H. 1992, 18。

13

(二) 青年(1924-1937)

巴伯於 1924 年,於 14 歲時考取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成為該校第一屆的第 二位學生,鋼琴一開始師事博伊爾(George Boyle, 1886-1948)後來在 1926 年至 1931 年則師事凡格洛娃(Isabelle Vengerova, 1877-1956);聲樂自 1926 年至 1930 年師事男中音果格札(Emilio de Gogorza, 1872-1949);自 1925 年至 1934 年則是 向斯卡列羅(Rosario Scalero, 1870-1954)學習作曲與理論近十年。巴伯因為在各 個方面皆有傑出的成績,柯蒂斯的創辦人瑪麗.露易絲.柯蒂斯.伯克(Mary Louise Curtis Bok,1876-1970)便將他引薦給出版商 G. Schirmer 家族,而這也成為日後 巴伯作品唯一的出版商。

1928 年巴伯在柯蒂斯音樂院結識了同為作曲家,來自於義大利的基安.卡羅.

梅諾悌(Gian Carlo Menotti,1911-2007),兩人皆為斯卡雷洛(Scalero)門下的學 生,在日後成為彼此的伴侶,更是創作生涯中親密的合作夥伴,共事逾四十年,而 即使後來巴伯和梅諾悌在晚年分道揚鑣,梅諾悌仍是竭盡所能在他的餘生推廣巴 伯的作品,不辭辛勞。

巴伯在柯蒂斯音樂院就讀的八年期間(1924 年至 1932 年),創作了許多優異

的作品,為他獲得了不少的榮譽、獎學金以及知名度,他於1928 年完成的《小提 琴奏鳴曲》(Violin Sonata)贏得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伯恩斯獎

(Bearns Prize of Columbia University),1933 年他再次以《醜聞學校序曲》(The School for Scandal)獲得伯恩斯獎;1933 年夏天,他與梅諾悌訪義大利,接著在

14

1945 年二次世界大戰後,獲得古根漢獎學金(Guggenheim Followship)前往 歐洲深造。1947 年《大提琴協奏曲》獲得紐約音樂評論獎(The New York Music Critics Circle),被視為美國當季最重要的作品。1952 年開始擔任於聯合國科教文 組織(UNESCO)中的國際音樂會議執行委員會中之副董事。1953 年姨丈希德尼

逝世。

1958 年《凡妮莎》獲普利茲音樂獎,這是第一部在薩爾茲堡音樂節展演的美 國歌劇,也是首部在首都歌劇院創立十一年後,全新首演的美國作品。同年接受美 國作曲家和指揮的全國協會所頒之「為美國音樂卓越服務」亨利.哈德里獎章(The

15

Henry Hadly Medal)。隔年 1959 年獲得哈佛大學榮譽音樂博士文憑。1962 年受邀 在莫斯科舉辦的蘇聯作曲家會議,巴伯是首位參與的美國作曲家。1963 年 《鋼琴

(Valentin Herranz),是巴伯晚年的伴侶及情感上的支柱。1973 年售出別墅「摩 羯宮」,並搬進鄰近林肯中心的紐約市公寓。1975 年,梅諾悌協助將失敗的《埃 及豔后》重新修改,再次演出並獲得好評。1976 年再獲美國藝術文學院所頒發 的金牌獎。

巴伯於1978 年確診罹患淋巴瘤,兩年後於 1980 年 9 月,前往蘇格蘭拜訪梅 諾悌時不幸中風,並在1981 年 1 月 23 日於紐約病逝。

16

1928年完成的《絃樂四重奏小夜曲》(Serenade for String Quartet);《小提琴奏 鳴曲》(Violin Sonata);1931年完成的聲樂曲《多佛海灘》(Dover Beach)Op.

3;以及1932年完成的《大提琴奏鳴曲》(Cello Sonata)Op. 6,此大提琴奏鳴曲 為巴伯在學期間完成的最後一個作品。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