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樂曲分析

第一節 第一樂章

一、 樂曲分析

第一樂章巴伯以奏鳴曲式創作,調性c 小調,速度標示為不太快的快板

(Allegro ma non troppo)、拍號 4/4 拍,速度記號為四分音符等於一百。分為 呈示部:第一小節至第六十六小節;發展部:第六十七小節至第九十一小節;

再現部:第九十二小節至第一百四十三小節;尾奏:第一百四十四小節至第一 百五十五小節。【表

3-1】為第一樂章樂曲結構分析表。

33

34

(poco rit.)。另外,作曲家於開頭處標示鋼琴需加上踏板(con pedale)以營造 出神秘且洶湧的效果,見【譜

3-1-1】。

【譜

3-1-1】第一樂章,mm. 1-4

第一主題的B 樂句為第五小節至第八小節,結束在 c 小調之導音,可知和 聲尚未解決。此處大提琴以切分音的型態展開,以四度音程為動機。mm. 9-13 為B 樂句之發展,鋼琴部份由 A 音開始每小節級進上行至 C 音,接著大提琴

35

則同樣從A 音開始,可是變為每兩拍級進上行直到 E 音,織度因而變得緊密。

鋼琴部份由第十三小節開始出現三連音的動機,加強織度上的密度,另從十四 小節由A 音開始每兩拍級進上行直到 D 音。見【譜 3-1-2】。

【譜

3-1-2】第一樂章,mm. 5-15

第一主題擴張為mm. 16-22,此處可視為由 B 樂句為基礎之擴張,鋼琴部 分在大提琴的長音之下做出四種不同的節奏變化,旋律方面模仿B 樂句中大提 琴頻繁出現的四度音程,見【譜

3-1-3】。

36

【譜

3-1-3】第一樂章,mm. 16-22

第一主題中的A 樂句自二十三小節由鋼琴再次奏出,後接鋼琴的如華彩樂 段(quasi cadenza)的裝飾奏,見【譜 3-1-4】,一樣建立在四度音程上,除了 音型上分三階段減值之外,作曲家還加上了大幅度漸快(molto accel.),以增加 其豐富性。

37

【譜

3-1-4】第一樂章,mm. 23-27

第二十八小節至第四十二小節為第一主題至第二主題的過門,全段由一拍 的三連音與兩拍的三連音所構成。鋼琴的部分,第二拍的三連音延續使用前一 拍的最後一音,打破原先三連音的節奏。此過門由鋼琴開始,交給大提琴輪 唱,以相同節奏輪唱兩次,見【譜

3-1-5】第一樂章,mm. 28-42。在第三十九

小節至四十二小節中大提琴奏出與之前截然不同的溫暖旋律,預示第二主題的 出現,而在這四個小節中,鋼琴於高音域以每小節相差四度的音程營造出清 澈、透明的效果。

38

【譜

3-1-5】第一樂章,mm. 28-42

39

第二主題為第四十二小節至第五十六小節,此樂段充分展現大提琴的歌唱 性,譜上標示回原速,但更顯寧靜地(a tempo, ma più tranquillo),鋼琴部分延

續過門中的三連音元素,以低音和弦製造出渾厚溫暖的伴奏音型,見【譜

3-1-6】。

【譜

3-1-6】第一樂章,mm. 42-49

大提琴奏出第二主題的旋律之後,交由鋼琴輪唱,與此同時,大提琴再次 以卡農的形式重複此段旋律,而鋼琴左手持續以三連音不同的節奏變化伴奏,

見【譜

3-1-7】。

40

【譜

3-1-7】第一樂章,mm. 50-56

第五十七小節至第六十六小節為進入發展部前的過門,鋼琴為弱起拍的級 進上行,大提琴則為四度音程的反向。自六十小節開始,鋼琴奏出四度音程的 下行旋律,此時大提琴以大二度音程伴奏,於六十五小節停留在C 音長音之 後,於六十六小節第四拍的後半拍奏出突強的八分音符,見【譜

3-1-8】,揭示

後方激動強烈的發展部。

41

【譜

3-1-8】第一樂章,mm. 57-66

(二) 發展部(mm. 67-91)

發展部共由第一主題mm. 67-77、過門 mm. 78-81、第二主題 mm. 82-91 三 個部分構成。

第一主題第六十七小節至七十七小節,發展部以兩個突強的八分音符揭開 序幕,譜上標示稍微加快且激動(un poco più mosso ed agitato),需轉換為較快 的速度,見【譜

3-1-9】。大提琴以呈示部中第一主題的 A 樂句為動機開始發

42

展,並從六十七小節開始,以三次漸強堆疊層次到七十七小節;此外,也利用 上行以及下行的跳進音程,營造寬闊的氛圍。鋼琴的部分標示不使用踏板

(senza pedale)以斷奏且重複的伴奏音型加強此段激動性;自七十四小節開 始,出現第一主題A 樂句之反向,後面兩個小節第七十六小節至第七十七小 節,鋼琴出現以四度音程構成的半音下行,銜接之後的過門。

【譜

3-1-9】第一樂章,mm. 67-77

從過門樂段開始,調號轉為升記號。鋼琴以主題一之樂句A 為動機,以相 反節奏展開一段建立在四度音程上的過門,見【譜

3-1-10】

43

【譜

3-1-10】第一樂章,mm. 78-81

鋼琴部分自第八十二小節至第八十六小節出現B 樂句的發展,見【譜

3-1-11】;大提琴的伴奏音型以建立在四度音程上,節奏同鋼琴於第十六小節與第

十七小節的音型,見【譜

3-1-3】。自第八十七小節開始兩者角色互換,旋律線

條交由大提琴唱出,鋼琴的伴奏音型則同前段大提琴伴奏部分,建立在四度音 程上。

44

【譜

3-1-11】第一樂章,mm. 82-91

(三) 再現部(mm. 92-143)

再現部共由第一主題與裝飾奏mm. 92-105、過門 mm. 106-120、第二主題 mm. 120-134、過門 mm. 135-143 四個部分構成。第二主題出現之後調性由 c 小 調轉為C 大調。

45

第一主題,大提琴以呈示部之 A 樂句增值方式出現,鋼琴則於弱拍開始開 頭的法國增六和弦動機,四個音堆疊上去,以拍子錯置的方式,營造不穩定 感。大提琴於一百零五小節出現一段裝飾奏,見【譜

3-1-12】第一樂章,呼應

鋼琴於第二十七小節出現的裝飾奏,裝飾奏之後銜接至過門。

【譜

3-1-12】第一樂章,mm. 92-105

46

過門樂段與呈式部素材相同,兩拍的三連音動機於第一百零八小節出現在 鋼琴右手後,交由大提琴接續唱出,相同音型再重複一次之後,大提琴於第一 百一十七小節出現穩定的節奏與溫暖的旋律,見【譜

3-1-13】,預示第二主題的

再現。

【譜

3-1-13】第一樂章,mm. 106-118

47

大提琴於第一百二十小節以C 大調奏出第二主題,接著由鋼琴於第一百二 十八小節展開輪唱,見【譜

3-1-14】。

【譜

3-1-14】第一樂章,mm. 120-134

48

自第一百三十五小節開始為進入尾奏前的過門,大提琴與鋼琴以第一主題 的A 樂句之節奏為動機,以鋼琴出發,大提琴反向輪唱交織出完整的旋律線 條。鋼琴於第一百三十八小節唱出旋律,大提琴於第一百四十小節接著輪唱。

【譜

3-1-15】第一樂章,mm. 135-143

49

(四) 尾奏(mm. 144-155)

尾奏由第一主題的素材所構成,調性結束在C 大調。大提琴以第一主題的 A 樂句為動機,反向下行並結束在♭G,後轉為♯F,解決至屬音 G,並結束在 C 音完全終止。

【譜

3-1-16】第一樂章,mm. 144-155

50

二、 小結

研究生在樂曲分析後整理出第一樂章的小結,以三大方向作為分析要點,

分別為(一)音域、(二)和聲以及(三)曲式。

(一)音域

巴伯在鋼琴部分,使用的音域非常寬廣,常以此手法來營造厚重紮實、豐 富多變的和聲效果,最明顯的例子是在鋼琴部分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二小節,見

【譜

3-1-17】,此處橫跨七個八度,最低音由♭B

2 一路以琶音的音型上升至最高 音♭b4,此二音分別為鋼琴最低音的黑鍵以及最高音的黑鍵,由此可知巴伯在第

一樂章中,毫無保留地將鋼琴這項樂器發揮得淋漓盡致。

【譜

3-1-17】第一樂章,mm. 21-22

51

52

作出具有個人特色和風格的曲子。除了上述之調性與和聲以外,就曲式架構分 析的角度而言,這個樂章可說是以十分標準的奏鳴曲式寫作而成。

5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