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者的角色行為

貳. 成人教室教學互動的討論 一、 教室的師生互動

二、 教學者的角色行為

教師的角色在於促進意義化的學習,在幫助學習者將新的概念,以及既存於 其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概念產生新的連結(Abrams, 1998)。Brookfield(1986)主張,

成人教學的理想模式,應該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設計(pp.123-146),基 於這樣的理念,成人教學者的角色應該不只侷限在知識內容的傳授,而是一種協 助學習者自主有效學習的「學習助長者」的角色,提供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 資源和支援,以幫助成人學習者在適時、適切的學習情境中做最有效的學習。

十二次的課輔教學活動中,有關教學者與學習者的角色行為上,綜合討論如 下:

(一) 知識的傳播者與課程的創造者

當學習活動的目的是要傳達一種邏輯性、摘要性的訊息時,「直接教學」是最 有效率的方式(莊璧菁,1998)。成人學習者視教師為資訊的提供者,藉由正面、

支持與重視的感受,讓學習者感到安全,不喜歡太多的學習活動,喜歡依靠老師 來教學,「直接教學」可以重複的說明、「澄清」一些複雜的內容,讓學習者易於 吸收、接受。莊璧菁(1998)認為,「直接教學」或「示範」策略能在短時間內與 學習者分享最多的訊息;因此,當學習者只想在課堂上被動的學習,不希望有太 多互動時,「直接教學」或「示範」策略就是最好的方法;若教學內容是詳細、複 雜或高科技資訊時,呈現的使用就要慎重,必須要教學者有自信能使學習者吸收 和瞭解時,才適合採用(pp.309-312)。《統計學》的課程教學,涉及數理專業知識,

成人學習者離開正規教育有一段時間,對於數理的基礎概念或已淡忘,教學者雖 然強調部分的基礎觀念有賴學習者自行加強,但是初始課堂的學習,仍然以循序 漸進的方式進行,由淺入深、由簡入繁,以「直接教學」、「示範」或「澄清」的

策略,希望幫助學習者打下基礎,對於後續的學習有正面實質的幫助;此外,相 關的概念、定義、定理(或公式)的教學活動結束後,T02 會做觀念的「彙總」,

有助於學習者概念的連結與理解;對於「教學者鷹架」實施過程中,學習者可能 養成過度「依賴」的學習心理,T02 也以漸進的方式,設計並推動「互惠式」教 學活動,達到學習責任逐步遷移的目的。

激發興趣努力的成功,取決於教學者與學生現在動機相吻合的程度,在課堂 上,教師如果在學生表現了行為之後,為其提供一些有關動機的因果分析,就有 可能提高學生表現好行為的動機(Good & Brophy,2003)。因此,教師必須監測學 生有關增強的因果分析反應上,而不僅是假設所有學生把這些因果關係的分析,

看作是增強的手段。「動機」係來自行為心理學的領域,指外在的東西引致做出一 個行動,而行動的選擇並非由當事人所控制,而是由主持實驗的人所作出;將這 個概念引進教學的範疇來看,教學者的角色部分是激發學習者的學習,使學習者 想學習(Skemp,1987)。由如何激發學習者學習數學,改成有效管理教室環境,使 學習者通過學習數學,滿足他們的一些意欲。Hogan 與 Pressley(1997)也主張,

實施鷹架教學的教師,有必要促使學習者將學習目標真正化為己有,並且進而自 行訂定學習目標。自律型的學習者(S10、S11、S13)能夠主動尋求學習資源,妥 善運用學習方法,有規劃的課前預習與課後複習,對課輔教學活動中的學習行為 有正面的影響;工作忙碌、沒有時間,似乎是成人學習者學習「統計」最大的困 擾(S01、S04、S11、S12),由於投入的時間不足,相對產生的焦慮更大(S04);

負向的學習態度─放棄自己,由先前的「套公式」,演變成後面的背答案,都是錯 誤的學習行為。身為教學者,應該尊重成人學習者因人而異的學習風格和方式,

設定以達到學習成效為基礎的教學目標(Vella,1995,p.181)。

教學者的態度與個人特質係成功課堂管理的基礎,Good 與 Brophy(2003)主 張,好的教學者就是:(1)贏得學生的尊重與愛戴;(2)言行一致與可信賴;(3)

保證學生學習而擔負責任;(4)珍視並欣賞學習(p.118)。

(二) 學習環境的促進者

晚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技巧,教學者會尋求在情境中創造出特定 的學習需求,會提出一個待解決的問題挑戰學生的思考,會以學生的經驗鼓勵學

生從經驗中反思,以促發真正的學習歷程,Jarvis(1995,pp.111-114)稱之為促進 式教學(facilitative teaching)。

Jarvis 認為,教師在學習環路中創造一個情境,使學生在觀察及反思的時候給 予幫助,符應了 Dewey(1938)的主張:教師應該明智地意識到自己所指導學生 有何種能力、需求,以既有經驗協助學生創造出一個合作學習的運作方式(p.71)。 Merriam 與 Caffarella(1999)主張,成年人在面對意義創造、學習與發展的 過程時,首先必須在認知、感情與生理上接受這樣的經驗,並獲得所需的時間和 支持(p.109)。培養對「統計」的興趣,面對「統計」學習的障礙,學習者應該 以「嘗試錯誤」的方式不斷考驗自己的想法,以尋找正確的解題路徑;多看、多 想,並鼓勵學習者勇敢地「表達」出來,學習者習題演練的過程中,教學者與有 能力同儕都會適時、適切提供必要的協助,促成「同儕鷹架」的實施。

T02 希望以「指引」、「提示」的方式刺激學習者「思考」,引導正確的思維路 徑,同時希望藉由上台「練習」的活動設計,強化「思考」的訓練,增進學習記 憶,發展學習技巧,以建立正確的認知觀念;生活事例的引用,可以引發課堂的 討論,特別在於例題或習題題意的分析上,導致「一對一鷹架」的發生,學習者 參與的程度也能夠提高。「練習」教學有其必要性,可以增進學習的記憶,並發展 學習技巧,建立正確的認知(高強華,1988;Yelon,1999),學習者上台「練習」

策略的實施,目的在於回顧自己所學,有助學習者概念內化,教學者應營造一個 沒有「威脅」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習者上台「練習」,「練習」可以幫助學習者概 念的內化,學習者「練習」次數,與個人投入的程度有關因此,無論是教學者或 學習者,都認為「練習」在《統計學》課程的重要性【interview-920423;920528】。 因此,正確鷹架教學策略的應用,有助於學習環境的促進與互動情境的建立。

在促進式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是學習的促進者或嚮導,而不是學習歷程的指 揮者,鄭毓信(1998)強調,教學促進者是一個協助學生學習的人,他可以提供 或創造一個學習得以發生的環境,但對於情境經驗的結果卻不給予規定或要求。

由於學習經驗是全然開放的,也使得促進學習成為不容易扮演的角色。

(三) 學習資源的提供者

學習的資源,包括課業疑難的解惑、「嘗試錯誤」的有效引導、學習經驗的分

享與「放聲思考」的應用,其中以「嘗試錯誤」的有效引導與「放聲思考」的應 用最為特殊。

教學者鷹架教學過程中,放聲思考法(thinking aloud)的應用,有其必要性。

涂金堂(1999)認為,放聲思考係指學習者在回答問題時,將腦中思考的運作情 形,同步以語言口述出來,放聲思考要求受試者在解題的同時,將思考的歷程清 楚的表達,以探究解題過程的心智歷程(pp.302-303)。放聲思考運用於鷹架教學,

沈中偉(1994)建議:教師一邊教,一邊將思考的過程或思考解決問題的步驟說 出 來 , 讓 學 生 知 道 教 學 者 是 怎 麼 想 的 , 也 因 此 比 較 容 易 瞭 解 學 習 的 內 容

(pp.28-29)。Hogan 與 Pressley(1997)也強調,在大班教學的過程中,學習者的 溝通風格多樣歧異,教學者應盡量使用較具體的字眼來說明認知的過程,讓學習 者能夠親身體會後設認知策略的真切意義,並有效加以運用。

由於學習者無法揣摩或理解 T02 的「思維路徑」,更無法體會教學者「放聲 思考」的過程,在課堂上不但主動提供許多協助,在課後訪談時,也表達出一些 抱怨,對教學者的威信也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S11 更是建議,教學者只要給學 習者一個明確的思考方向就可以了,她不希望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解題方式,因 為「思考路徑」的錯誤,而必須不斷回到原點,重新思考。因此,放聲思考的過 程對於「思維路徑」的引導並非不可行,而係教學者在放聲思考過程中的不確定 因素,引起學習者在解題過程的不安,自然無法領略教學者的用心,也突顯教學 者事前備課的重要性。鄭毓信(1998)主張,學習過程中,教學者應當深入了解 學習者的情況,包括真實的思維活動,教學者不能以主觀的解釋代表學習者真正 的思想(pp.323-324)。

對於學習者解題過程中的錯誤,T02 會以引導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帶領學習 者往下思考,即使發生錯誤,也希望學習者了解錯誤的原因,雖然「嘗試錯誤」

引導的機會不多,但是給予有能力同儕深刻的學習印象。

(四) 學習能量的補給者

成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困擾不計其數,甚至超過想像,教學 者的支持係學習者能量補充的最大來源。Good 和 Brophy(2003)強調,教學者 的某些態度和個人特質是成功管理的基礎(p.113),教學者必須透過聲調、表情

與日常的行為,表示她們對學生的喜歡與尊重,並且努力了解每一位學生,根據 她們的學習特質,適時與適切的調整教學方式。

Good 與 Brophy(2003)也認為,直接、積極的方法在使學生的行為社會化,

一連串的「不」字,不能開發學生的理解,卻可能造成焦慮、不安,和對老師的 忿恨。教學者會以積極具體的語言暗示學習者好的行為或錯誤的想法,積極的語 言或非消極語言的出現,總是在學習者「回饋」之後產生;學習者針對教學者的

「提問」進行「回饋」,或議題的「討論」,教學者對於學習者的答案,正確時會

「提問」進行「回饋」,或議題的「討論」,教學者對於學習者的答案,正確時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