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整合性科技接受與使用模式分析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9-6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整合性科技接受與使用模式分析

一、 曾經參與數位學伴計畫

(一) 相關分析

本研究利用皮爾森(Pearson)相關分析來檢測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會影響、享 樂動機與行為意圖是否相關及其相關程度與方向。表 21 為各變項間的相關係數與顯 著水準。

由表 21 可知,績效期望與行為意圖之相關係數為 0.643,顯著性 0.000 < α = 0.01,

顯示兩者間具有高度正相關,即學童對參與數位學伴之績效期望愈高,則其行為意圖 越強;努力期望與行為意圖之相關係數為 0.473,顯著性 0.000 < α = 0.01,顯示兩者 間具有中度正相關,即學童對參與數位學伴之努力期望愈高,則其行為意圖越強;社 會影響與行為意圖之相關係數為 0.713,顯著性 0.000 < α = 0.01,顯示兩者間具有高 度正相關,即學童對參與數位學伴之社會影響愈高,則其行為意圖越強;享樂動機與

行為意圖之相關係數為 0.605,顯著性 0.000 < α = 0.01,顯示兩者間具有中度正相關,

即學童對參與數位學伴之享樂動機愈高,則其行為意圖越強。

表 21

各變數相關分析表(曾參加數位學伴計畫)

績效期望 努力期望 社會影響 享樂動機 行為意圖 績效期望 1

努力期望 0.569** 1

社會影響 0.612** 0.494** 1

享樂動機 0.739** 0.504** 0.545** 1

行為意圖 0.643** 0.473** 0.713** 0.605** 1 註:**. 在顯著水準為 0.01 時 (雙尾),相關顯著。

(二) 差異性分析

本研究利用獨立樣本 T 檢定來進行人口統計變數與各變數間關係之分析,整理如 下表 22:

由表 22 可知,性別對努力期望與享樂動機有達顯著水準,表示性別的不同對努 力期望與享樂動機具有顯著差異(男 ﹥女);相關經驗對績效期望與行為意圖有達顯 著水準,表示有無相關經驗對績效期望與行為意圖有影響(有 ﹥無)。其餘均無顯著 水準,表示績效期望、社會影響、行為意圖不因性別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績效期望、

努力期望、社會影響、享樂動機、行為意圖不因家庭型態及自願性的不同而有顯著差 異;努力期望、社會影響、享樂動機不因有無相關經驗而有顯著差異。

表 22

曾參與數位學伴計畫者之性別、家庭型態、相關經驗與自願性對各變數之影響

變數 性別 家庭型態 相關經驗 自願性

T 值 顯著性 T 值 顯著性 T 值 顯著性 T 值 顯著性 績效期望 -1.564 0.122 -0.347 0.730 -1.958 0.027* 1.808 0.075 努力期望 -2.874 0.005** -0.657 0.513 1.146 0.256 0.828 0.410 社會影響 -1.274 0.207 -0.539 0.592 -0.629 0.532 0.338 0.736

表 22 (續)

變數 性別 家庭型態 相關經驗 自願性

T 值 顯著性 T 值 顯著性 T 值 顯著性 T 值 顯著性 享樂動機 -2.473 0.016* -0.494 0.623 -1.319 0.192 -0.333 0.740 行為意圖 -1.271 0.208 -0.956 0.342 -4.036 0.000*** 0.208 0.836 註:*表示 p < 0.05,**表示 p < 0.01,***表示 p < 0.001

(三) 迴歸分析

本研究利用迴歸分析來進行各變數間的路徑分析,由表 23 可知績效期望、努力 期望、社會影響、享樂動機對行為意圖之影響,其判定係數 R2 = 0.568,即績效期望、

努力期望、社會影響、享樂動機的變異可解釋 56.8%的行為意圖差異。

表 23

迴歸分析結果(曾參與數位學伴) 依變數

自變數

行為意圖

B 估計值 標準化係數 Beta 分配

績效期望 0.842 0.643***

努力期望 0.459 0.473***

社會影響 0.758 0.713***

享樂動機 0.730 0.605***

R2 = 0.593,adj R2 = 0.568 註:*表示 p < 0.05,**表示 p < 0.01,***表示 p < 0.001

1.

績效期望

由表 23 可知績效期望對行為意圖的迴歸係數為 0.842,其顯著性 0.000 < α = 0.001,

顯示結果為棄卻績效期望與行為意圖無迴歸關係存在之虛無假設,因此 H1a 假設成 立,即績效期望對學生參與數位學伴的行為意圖有正向的影響。

2.

努力期望

由表 23 可知努力期望對行為意圖的迴歸係數為 0.459,其顯著性 0.000 < α = 0.001,

顯示結果為棄卻努力期望與行為意圖無迴歸關係存在之虛無假設,因此 H2a 假設成

立,即努力期望對學生參與數位學伴的行為意圖有正向的影響。

3.

社會影響

由表 23 可知社會影響對行為意圖的迴歸係數為 0.758,其顯著性 0.000 < α = 0.001,

顯示結果為棄卻社會影響與行為意圖無迴歸關係存在之虛無假設,因此 H3a 假設成 立,即社會影響對學生參與數位學伴的行為意圖有正向的影響。

4.

享樂動機

由表 23 可知享樂動機對行為意圖的迴歸係數為 0.730,其顯著性 0.000 < α = 0.001,

顯示結果為棄卻享樂動機與行為意圖無迴歸關係存在之虛無假設,因此 H4a 假設成 立,即享樂動機對學生參與數位學伴的行為意圖有正向的影響。

5.

變數間之影響路徑分析

標準化迴歸係數稱為(Beta)係數,又稱為路徑係數,數值介於 -1 至+1 之間,

絕對值越大者,表示預測能力越強,正負向則代表 X 與 Y 變項的關係方向。本研究 將路徑關係結果繪製如圖 6,圖中每一條路徑皆非常顯著,具有高度的影響。

圖 6 各變數路徑關係模型圖(曾參與數位學伴)

註:*表示 p < 0.05,**表示 p < 0.01,***表示 p < 0.001

(四) 干擾變數對各變數影響之分析

因本研究的自變項與依變項為連續變項,干擾變項為類別變項,因此採用非標準 化係數求出 Z 值來檢驗是否具有干擾,當|Z︱ > 1.96 即為顯著。公式如後:𝑍 =

(𝑏1−𝑏2)

√𝑠𝑒𝑏12+𝑠𝑒𝑏22。其驗證結果說明如下:

1. 性別變數之干擾效果

由表 24 可知,社會影響對行為意圖之影響受到性別的干擾之|Z︱值 = 2.86 >

1.96,其驗證結果為拒絕社會影響與行為意圖不受性別干擾之虛無假設,因此 H3b 假 設成立,亦即學童參與數位學伴之社會影響,會因性別的不同而影響行為意圖。而性 別干擾績效期望與行為意圖、努力期望與行為意圖、享樂動機與行為意圖的|Z︱值 均無大於 1.96,所以驗證結果為接受性別不會干擾績效期望與行為意圖、努力期望與 行為意圖、享樂動機與行為意圖之虛無假設,因此 H1b、H2b、H4b 假設不成立,亦 即學童參與數位學伴計畫之績效期望、努力期望與享樂動機,不會因性別的不同而影 響行為意圖。

表 24

性別之干擾效果分析表(曾參與數位學伴)

干擾變數 自變數 依變數

非標準化係數

Z 值 干擾效果 B 之估計值 標準誤差

b1 b2 Se1 Se2

性別

績效期望

行為意圖

0.803 0.935 0.167 0.179 -0.54 否 努力期望 0.440 0.535 0.141 0.180 -0.42 否 社會影響 0.986 0.449 0.131 0.109 2.86 是 享樂動機 0.745 0.697 0.149 0.232 0.17 否

2. 經驗變數之干擾效果

由表 25 可知,努力期望對行為意圖之影響受到經驗的干擾之|Z︱值 = 4.87 >

1.96,其驗證結果為拒絕努力期望對行為意圖之影響不受到經驗的干擾之虛無假設,

因此 H2c 假設成立,亦即學童參與數位學伴計畫之努力期望會因經驗而影響行為意

圖。社會影響對行為意圖之影響受到經驗的干擾之|Z︱值 = 6.39 > 1.96,其驗證結 果為拒絕社會影響對行為意圖之影響不受到經驗的干擾之虛無假設,因此 H3c 假設 成立,亦即學童參與數位學伴之社會影響會因經驗的干擾而影響行為意圖。而經驗干 擾享樂動機對行為意圖的影響之|Z︱值均無大於 1.96,所以接受經驗不會干擾享樂 動機對行為意圖的影響之虛無假設,因此 H4c 假設不成立,亦即學童參與數位學伴 之享樂動機不因經驗的不同而影響行為意圖。

表 25

經驗之干擾效果分析表(曾參與數位學伴)

干擾變數 自變數 依變數

非標準化係數

Z 值 干擾效果 B 之估計值 標準誤差

b1 b2 Se1 Se2

經驗

努力期望

行為意圖

0.769 0.078 0.121 0.074 4.87 是 社會影響 0.946 0.095 0.089 0.099 6.39 是 享樂動機 0.708 0.465 0.138 0.146 1.21 否

3. 自願性變數之干擾效果

由表 26 可知,自願性干擾社會影響對行為意圖的影響之|Z︱值 = 0.51 無大於 1.96,其結果驗證為接受社會影響對行為意圖之影響不受到自願性的干擾之虛無假設,

因此 H3d 假設不成立,亦即學童參與數位學伴之社會影響不因自願性的不同而影響 行為意圖。

表 26

自願性之干擾效果分析表(曾參與數位學伴)

干擾變數 自變數 依變數

非標準化係數

Z 值 干擾效果 B 之估計值 標準誤差

b1 b2 Se1 Se2

自願性 社會影響 行為意圖 0.780 0.665 0.101 0.203 0.51 否

4. 家庭型態變數之干擾效果

由表 27 可知,努力期望對行為意圖之影響受到家庭型態的干擾之|Z︱值 = 2.91

> 1.96,其驗證結果為拒絕努力期望對行為意圖之影響不受到家庭型態的干擾之虛無 假設,因此 H2d 假設成立,亦即學童參與數位學伴之努力期望,會因家庭型態的不 同而影響行為意圖。社會影響對行為意圖之影響受到家庭型態的干擾之|Z︱值 = 2.5 > 1.96,其驗證結果為拒絕社會影響對行為意圖之影響不受到家庭型態之干擾,因 此 H3e 假設成立,亦即學童參與數位學伴之社會影響,會因家庭型態的不同而影響 行為意圖。而家庭型態干擾績效期望對行為意圖、享樂動機對行為意圖的影響之|Z︱

值均無大於 1.96,其驗證結果為接受家庭型態不會干擾績效期望對行為意圖、享樂動 機對行為意圖的影響之虛無假設,因此 H1c、H4d 假設不成立,亦即績效期望、享樂 動機影響學童參與數位學伴之行為意圖,不會因家庭型態不同而異。

表 27

家庭型態之干擾效果分析表(曾參與數位學伴)

干擾變數 自變數 依變數

非標準化係數

Z 值 干擾效果 B 之估計值 標準誤差

b1 b2 Se1 Se2

家庭型態

績效期望

行為意圖

0.986 0.788 0.304 0.129 0.6 否 努力期望 1.091 0.336 0.236 0.108 2.91 是 社會影響 1.177 0.186 0.651 0.098 2.5 是 享樂動機 0.791 0.704 0.323 0.119 0.25 否

綜合以上研究分析,整理本研究假設驗證如表 28:

表 28

研究假設驗證結果一覽表(曾參與數位學伴)

研究假設 結果

H1a:績效期望對學生參與數位學伴的行為意圖有正向的影響。 成立 H1b:性別會干擾績效期望對學生參與數位學伴的行為意圖之影響。 不成立 H1c:家庭型態會干擾績效期望對學生參與數位學伴的行為意圖之影響。 不成立 H2a:努力期望對學生在數位學伴的行為意圖有正向的影響。 成立 H2b:性別會干擾努力期望對學生在參與數位學伴的行為意圖之影響。 不成立 H2c:經驗會干擾努力期望對學生在參與數位學伴的行為意圖之影響。 成立

表 28(續)

研究假設 結果

H2d:家庭型態會干擾努力期望對學生在參與數位學伴的行為意圖之影 響。

成立 H3a:社會影響對學生在參與數位學伴的行為意圖有正向的影響。 成立 H3b:性別會干擾社會影響對學生在參與數位學伴的行為意圖之影響。 成立 H3c:經驗會干擾社會影響對學生在參與數位學伴的行為意圖之影響。 成立 H3d:自願性會干擾社會影響對學生在參與數位學伴的行為意圖之影響。 不成立 H3e:家庭型態會干擾社會影響對學生在參與數位學伴的行為意圖之影

響。

成立 H4a:享樂動機對學生在參與數位學伴的行為意圖有正向的影響。 成立 H4b:性別會干擾享樂動機對學生在參與數位學伴的行為意圖之影響。 不成立 H4c:經驗會干擾享樂動機對學生在參與數位學伴的行為意圖之影響。 不成立 H4d:家庭型態會干擾享樂動機對學生在參與數位學伴的行為意圖之影

響。

不成立

根據研究假設驗證結果來修正研究架構路徑圖,如圖 7 所示:

圖 7 修正後研究架構路徑圖(曾參與數位學伴)

註 1:*表示 p < 0.05,**表示 p < 0.01,***表示 p < 0.001 註 2:實線代表研究驗證結果成立,虛線代表驗證結果不成立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9-6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