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第二章、文獻回顧

本文欲研究國際貿易對美國勞動工時的影響。過去有許多理論與實證的 結果皆顯示,國際貿易將透過影響國內商品市場需求,進而擴大國內勞工所 得的不均程度,造成勞工薪資、工作的不穩定,使勞工面臨失去工作或是必 須轉換工作的風險,而這些影響都會提升人們工作的不安全感,左右勞工的 工時選擇。

本章分為三節。第一節為國際貿易對所得不均程度的擴大、薪資的穩定 性以及工作的穩定性之相關理論與實證文獻回顧。第二節為勞動市場狀況對 工時的影響之相關理論與實證文獻回顧。第三節為總結。

第一節、國際貿易與勞動市場狀況

國際貿易與所得不均程度的理論始於傳統比較利益的架構,

Heckscher-Ohlin 理論認為,國際貿易會提高一國較充沛稟賦要素的報酬,降 低一國較缺乏的稟賦要素的報酬。所以若將各國的勞工分為高技能勞工與低 技能勞工,則國際貿易會提高已開發國家的所得不均程度,降低發展中國家 得所得不均現象。Feenstra (2000)研究 1982-1994 年美國勞工非製造業與製造 業勞工之薪資差距擴大的現象,發現國際貿易對美國的所得不均程度的擴大 確實有顯著的影響。

Melitz (2003)將廠商的異質性(Heterogeneous-firms)的假設引入國際貿 易理論,為國際貿易對所得不均程度的影響帶來新的解釋。異質廠商模型

(Heterogeneous-firms model)說明,由於產業內廠商的生產力不同,因此面 對國際貿易的日漸發展,具有不同的因應能力,所創造的利潤也將有所差異,

因此,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廠商之間的所得差異程度會擴大,因此提高所

給勞工較多的薪資。Amiti and Davis (2008)以 1991-2000 年印尼製造業的資料,

分析貿易自由化對勞工薪資的影響。他們發現降低關稅對不同廠商薪資的影 主若承諾勞工穩定的薪資,能使兩方皆受惠,即為隱形契約(Implicit contract)。 而隱形契約(Implicit contract)決定的薪資水準,取決於勞工進入公司時的勞 國市場狀況而調整勞工薪資,使勞工的薪資不穩定。Karabay and McLaren (2010) 認為,貿易開放後,若員工選擇離職,對出口部門的機會成本較大,因此出 口部門的雇主較容易承諾薪資的穩定性,所以出口部門的勞工薪資較穩定,

進口部門則相反。

近年許多文獻以實證討論國際貿易對勞工工作穩定程度的影響。

Menezes-Filho and Muendler (2007)連結巴西勞工個人、產業與公司的資料,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用 Melitz (2003)的異質廠商模型分析貿易自由化對勞工就業狀況和工作轉換 的影響。他們發現,出口或是在具有比較利益產業的廠商,較經常解雇員工。

他們也發現,降低關稅或是增加進口競爭使勞工提高從正式工作轉換到不正 式的工作或失業的機會,除此之外,也使得人們轉換工作的時間變長。

Ebenstein (2010)連結美國 1983-2002 各個產業的貿易資料與 CPS 資料,研 究國際貿易對美國勞工的影響。實證結果發現,各產業勞工薪資受國際貿易 之影響並不大,但若由職業的角度切入,發現國際貿易對各職業勞工薪資有 顯著較大的影響。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發現國際貿易會造成勞工在部門和 職業之間的重分配,而部門及職業的轉換是勞工薪資降低的主要原因-低技術 勞工從高所得產業移轉至低所得產業,造成高低技術勞工的所得差距擴大。

因為貿易而轉換產業,但都還在製造業的勞工,幾乎沒有薪資上的改變,如 果因為貿易而轉換到服務部門的勞工則薪資顯著下降,如果同時轉換職業,

則薪資下降的幅度更大。若將職業依照例行程度的高低分類,發現對於例行 程度越高的職業,此現象越顯著。

Autor (2011)則使用美國 1990-2007 的貿易資料,研究中國對美國的大量 出口,如何影響各地區勞動市場的狀況,得到的結論與 Ebenstein (2011)類似,

國際貿易對製造業勞工的薪水沒有顯著的影響,但會使得製造業的就業人數 下降,且對製造業以外勞工的薪資降低。國際貿易使得人們不得不轉換工作,

造成人們工作的不穩定,而對於尚未轉換工作的勞工而言,則是增加被解雇 或是被迫轉換工作的風險。

第二節、勞動市場狀況與勞動工時

當人們選擇工作較長的時間,除了考慮未來加薪或升遷的可能之外,很

(GSOEP)資料,和美國 1989-1996 的 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s (NLSY)資料做 實證,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是德國或美國,薪資不均程度越高的職業,工作 Panel (GSOEP)資料,和美國 1967-2002 的 Panel Study of Income Dynamics (PSID) 資料,用回歸與校準的方式分析,也發現所得不均程度與工時呈顯著且正向 的關係,與 Bell and Freeman (2001)的結果相同。

Golden and Altman (2008)認為,薪資的不穩定、各部門或職業工作機會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長工時。

Michelacci and Pijoan-Mas (2007)同時考慮所得不均程度與勞動市場狀況 對工時的影響,延續 Bell and Freeman 的研究,發現所得不均程度對工時的影 響在勞動市場緊密時較大。作者的解釋是,由於類似的工作之間總是存在薪 資差距,若人們會工作越長的時間,得到更多的技能時,就會有機會得到更 好待遇的工作。而近一步考慮勞動市場的狀況,如果人們有較大的機率失去 工作,且難以再找到新的工作(失業的期間越長),則人們較不容易選擇增加 工時。

第三節、文獻回顧結論

過去有許多文獻探討國際貿易對勞工薪資或就業等勞動市場狀況的影響,

也有許多文獻探討勞動市場狀況與工時的關係,而尚未有文獻探討國際貿易 與勞動工時的關係。

由以上文獻回顧可知,無論由何種角度切入探討,國際貿易會擴大勞工 所得的不均程度或造成薪資、工作的不穩定,使人們面臨失去工作或是必須 轉換工作的風險等,改變勞動市場的狀況。也知道薪資不均程度、工作的穩 定程度以及勞動市場的緊密與否皆會影響人們的工時選擇。因此可以推論國 際貿易對勞動工時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