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變數解釋與資料來源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資料變數

第二節、 變數解釋與資料來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ℎ30𝑖:第 i 個勞工的工時(ℎ𝑖)是否小於 30 小時。

ℎ45𝑖:第 i 個勞工的工時(ℎ𝑖)是否大於 45 小時。

ℎ50𝑖:第 i 個勞工的工時(ℎ𝑖)是否大於 50 小時。

ℎ55𝑖:第 i 個勞工的工時(ℎ𝑖)是否大於 55 小時。

𝑇𝑟𝑎𝑑𝑒𝑘𝑡:衡量職業 k 在 t 年的國際貿易量。

𝑋𝑖:其他控制變數,其中包含婚姻狀態、教育程度、年齡、給薪方式以 及種族。

𝜇𝑖:隨機誤差項。

第二節、變數解釋與資料來源

本文個體資料使用美國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CPS)裡的 Outgoing Rotation Groups (ORGs),樣本包含 1983-2002 年,主要職業為非自雇的受雇者 的 25-64 歲的男性,資料來源為Center for Economic and Policy Research (CEPR)。

由於 ORGs 的每位受試者會接受二次訪談,每位受試者會有兩筆資料,由於樣 本的數量已足夠,且為了簡化模型設定,本文只採用每位受試者第一次訪談 的資料。國際貿易變數資料來源為 Peter Schott 由 U.S. Census Bureau 整理而成 的 SIC1987 的版本,與 ORGs 個體資料作連結。

1. 工時(ℎ𝑖)

由於本文探討的重點是由職業的觀點看國際貿易量對勞動工時的影響,

所以採用主要職業的平時每周工時(Usual hours, main job)做為工時變數。

SIC87 的版本,依據李浩仲老師提供的產業分類轉換表,將產業分類由 SIC87 轉換成 Census 1980 的產業分類,計算出美國每個產業各年的總進口值與總出 口值,並依此計算出各產業各年的國際貿易變數(𝑇𝑟𝑎𝑑𝑒𝑗𝑡)。本文使用進口滲 透率,也就是國內市場所有消費量中進口所佔的比重,作為國際貿易變數。

另外,並使用貿易開放程度作為頑強性分析(Robustness check),以進出口額 佔 GDP 的比例,檢測實證結果是否有顯著的差異。 量。首先,使用 Integrated Public Use Microdata Series (IPUMS-USA)整理出於 1980 年各職業與產業的人數資料,計算職業 k 和產業 j 的權數∝𝑘𝑗=𝐿𝑘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3. 職業例行程度的衡量方式

由於本文除了研究國際貿易對整體勞工工時的影響之外,也比較國際貿 易對不同教育程度及不同職業例行程度的勞工的工時的影響。本文使用 David Autor 提供的數據,參考 Autor et al. (2003) 計算各職業的例行程度:

𝑅𝑜𝑢𝑡𝑖𝑛𝑒𝑘

= 𝑅𝑜𝑢𝑡𝑖𝑛𝑒𝐶𝑜𝑔𝑛𝑖𝑡𝑖𝑣𝑒𝑘 + 𝑅𝑜𝑢𝑡𝑖𝑛𝑒𝑀𝑎𝑛𝑢𝑎𝑙𝑘

𝑅𝑜𝑢𝑡𝑖𝑛𝑒𝐶𝑜𝑔𝑛𝑖𝑡𝑖𝑣𝑒𝑘 + 𝑅𝑜𝑢𝑡𝑖𝑛𝑒𝑀𝑎𝑛𝑢𝑎𝑙𝑘 + 𝐷𝐶𝑃𝑘 + 𝐸𝐹𝐻𝑘 + 𝑀𝑎𝑡ℎ𝑘 計算出的數值越高,表示職業的例行程度越高,以下為各個變數的涵義:

𝑅𝑜𝑢𝑡𝑖𝑛𝑒𝐶𝑜𝑔𝑛𝑖𝑡𝑖𝑣𝑒𝑘:職業 k 對於適應工作限制的忍耐程度的需求。

𝑅𝑜𝑢𝑡𝑖𝑛𝑒𝑀𝑎𝑛𝑢𝑎𝑙𝑘:職業 k 對於手指靈巧度的需求。

𝐷𝐶𝑃𝑘:職業 k 對於互動、溝通和管理技能的需求。

𝐸𝐹𝐻𝑘:職業 k 對於眼睛、手和腳的協調度的需求。

𝑀𝑎𝑡ℎ𝑘:職業 k 對於定量和分析推理能力的需求。

依上述計算出的值會介於 0 到 1 間,本文參考 Ebenstein (2011)的分類方 式,將職業依例行程度分為高、中、低三類,𝑅𝑜𝑢𝑡𝑖𝑛𝑒𝑘 >23的職業為高例行程 度的職業,𝑅𝑜𝑢𝑡𝑖𝑛𝑒𝑘 <13的職業為低例行程度的職業,其他則為中例行程度的 職業。

4. 其他控制變數(𝑋𝑖)

本文參考 Peter Kuhn (2007),將影響工時的勞工特質納入其他控制變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I. 婚姻狀態

分為已婚及其他。以其他勞工為比較基準(reference group)。

II. 年齡

將年齡分為 25-34 歲、35-44 歲、45-54 歲和 55 歲以上四個區間。

以 25-34 歲勞工為比較基準(reference group)。

III. 教育程度

將教育程度分為高中以下、高中、一些大學和大學以上四類。

以高中以下勞工為比較基準(reference group)。

IV. 種族

將種族分為白種人、黑人與亞裔。

以白種人為比較基準(reference group)。

V. 工會

分為有無參加工會。

已無參加工會勞工為比較基準(reference group)。

VI. 支薪方式

支薪方式分為月薪制和時薪制。

以月薪制勞工為比較基準(reference group)。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VII. 時間趨勢

考慮工時可能存在時間趨勢,本文利用二次式考慮時間的影響:

T:年份-1983

T2:(年份 − 1983)2 VIII. 職業虛擬變數

本文依照 Census 1980,將職業分為 494 個職業。

依照 Peter Kuhn (2007)的實證結果,已婚、較年長以及教育程度越高的勞 工相較於其他勞工較可能超時工作,另外,白種人相較於黑人與亞裔種族較 容易超時工作,月薪制的勞工相較於時薪制的勞工也較容易超時工作。工會 的影響則隨時間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結果,可能的原因是工會的力量正隨著時 代的改變而改變。

由於本文目的在探討國際貿易與工時間的關係,為避免職業之間存在的 工時差異影響實證結果的準確性,且考慮可能尚有其他可能影響工時的因素 未被納入實證模型,因此本文也將職業虛擬變數納入實證模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