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有關東馬華人與馬來西亞建國關係之研究似不曾見,相關的研究分為三種:

第一,馬來西亞的建立;第二,東馬政黨在建國過程所扮演的角色;第三,華人 身份認同。茲分別介紹如下:

一、馬來西亞的建立

James P. Ongkili 是專門研究東馬和馬來西亞政治學者,前後出版三本著作。

第一本 The Borneo response to Malaysia 1961-196314是探討婆羅洲對馬來西亞的 回應,從這本書可以看出,砂、婆兩邦合組馬來西亞的過程,是經過拒絕、游說、

有條件和解而達成。此書對本文,有關大馬計劃,與東馬政黨領袖的回應很有參 考價值。不足之處是作者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對大馬計劃的反應,都合在一起 論述,因此看不出兩邦的差異,且華人的立場並不顯著。另外,完全沒有引用殖 民政府檔案如 CO.947 和 CO.1022 作為依據。

James P Ongkili 的第二本著作 Modernization in East Malaysia 1960-197015是 從政治、社會經濟、行政和外交等層面,論述東馬現代化的過程。政治部份主要 論述東馬的政黨政治的建立,而外交部份是論述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反大馬計劃 的原因。作者指出砂拉越和北婆羅洲政黨政治的結構,砂拉越是社群政治,而北 婆羅洲是土著單一政治。相反地,東馬的政黨政治意識形態遠不及功利主義。至 於不足之處是沒有深入討論北婆羅洲華人政黨。外交部份有助于了解印菲反大馬 對砂、婆兩邦的影響。

James P. Ongkili 的 “From Malaya to Malaysia” 16和 Gordon P. Mean

“Malaysia-A New Federation in South East Asia”17 主要論述新加坡、馬來亞和北婆 三邦合組馬來西亞的過程,亦可作為本文了解合併過程的重要資料。Willard Anderson Hanna 的 The Formation of Malaysia: New Factor in World Politics18一書

14James P. Ongkili, 1967, The Borneo Response to Malaysia 1961-1963. Singapore: Donald Moore Press Ltd.

15James P. Ongkili, 1976, Modernization in East Malaysia 1960-1970. Kuala Lumpur: Oxford University Pres.

16James P. Ongkili, 1985, “From Malaya to Malaysia.”Nation-building in Malaysia 1946-1974.

Singapo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137-180.

17Gordon P. Mean, 1963, “Malaysia: A New Fed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Pacific Affairs 36 (2):

138-159.

18Hanna, Willard Anderson, 1965, The Formation of Malaysia: New Factor in World Politics. New

蒐集有關馬來西亞建立過程的文章,從這本書可以了解到新加坡、馬來亞、和北 婆三邦的談判的經過和東姑的角色。

至於從聯邦主義分析馬來西亞之建國的相關研究,則有三篇。

第一篇是 Simandjunta 所著“The Malaysia Federation19主要論述新馬和北婆三 邦藉由聯邦橋樑而聯結在一起,並建立一個強大的政治實體。此文可以幫助筆者 了解馬來西亞的背景及演變。另一篇是 Gordon P. Means 的“Eastern Malaysia: The Politics of Federalism”20一文論述聯邦主義對東馬的政治影響。簡言之,聯邦政府 對地方政治的影響。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砂、婆兩邦政黨政治的變化。第三篇是 Milne 所著“Federalism and Nation-Building”21一文分析馬來西亞建立後首七年婆 羅洲和聯邦政府的權力關係,以及聯邦制度對砂拉越和沙巴的影響,作了既深且 廣的研究。

Grazali Shafie 的 Memoir on the Formation of Malaysia22按照時間順序論述馬 來西亞的成立。Grazali Shafie 是馬來亞外交部長,曾親自參與砂拉越和北婆羅洲 民意調查工作。其書肯定東姑阿都拉曼與拉薩克在馬來西亞建國的貢獻。從這本 著作當中可以了解到(新馬和北婆三邦)五邦領導者互相交流建國的意見以及各 邦領導者的人格特質。

J.R. Angel 的 The Proposed federation of Sarawak, North Borneo and Brunei:

The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the British Borneo Concept

23一書是分析英國擬議建 立婆羅洲聯邦的目的,兼論述馬來西亞聯合邦成功的原因。雖然婆羅洲聯邦失 敗,而馬來西亞聯邦成功,但最終收益者還是英國。此書對婆羅洲聯邦和大馬計 劃的關係很有參考價值。

J.A.C. Mackie 的 Konfrontasi: The Indonesia –Malaysia Dispute﹐

1963-1966

24主 要論述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對抗,其對抗源自於印度尼西亞反對馬來西亞成 立。另外,作者也有論述砂婆兩邦華巫對大馬計劃的政治態度,亦有助於了解印

York: American Universities Field Staff.

19B. Simandjuntak, 1969, “The Malaysia Federation.”Malayan Federalism 1945-1963. Kuala Lumpu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118-171.

20Gordon P. Means, 1968, “Eastern Malaysia: The Politics of Federalism.” Asian Survey 8 (4):289-308.

21R. S Milne & K. J. Ratnam, 1974, “Federalism and Nation-Building.”Malaysia-New States in a New Nation: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Sarawak and Sabah in Malaysia. London: Frank Cass. Pp.

18-68.

22Muhammad Ghazali Shafie, 1998, Ghazali Shafie Memoir on the Formation of Malaysia. Selangor: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23J.R. Ange, 1963, The Proposed Federation of Sarawak, North Borneo and Brunei: The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the British Borneo Concept. Sydney: M.A.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ydney. p. 149.

24J.A.C. Mackie, 1974, Konfrontasi: The Indonesia-Malaysia Dispute 1963-1966. Kuala Lumpu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度尼西亞反大馬和砂、婆兩邦華巫的立場。Greg Poulgrain 分析戰後馬來西亞、

汶萊和印度尼西亞三國的政治及外交關係,尤其是馬來西亞成立後印度尼西亞和 馬來西亞的對抗。此書有助於了解印度尼西亞反對馬來西亞的建立以及支持汶萊 叛軍。25

閻志恆的〈北婆羅洲與「馬來西亞聯邦」〉和Frances L. Starner “Malaysia and the North Borneo Territories”主要探討菲律賓反大馬源自於索取北婆羅洲領土,有 助了解大馬計劃下的困境。

Tan Tai Yong 利用殖民政府檔案和報紙,分析大馬計劃的建立,著重在脫離 殖民地和合併的因素。大馬計劃不僅是新馬合併,同時包括北婆三邦在內。砂拉 越和北婆羅洲併入大馬計劃是英國在背後主導,而汶萊因受叛變的影響退出大馬 計劃。26Tan Tai Yong 的另外一篇“The „Grand Design‟ British Policy, Local Politics, and the Making of Malaysia” 27主要論述英國策劃建立大馬計劃的歷史背景。從這 兩篇文章可以了解英國在大馬計劃的立場。

Vernon L. Porritt 的 British Colonial Rule in Sarawak 一書是從經濟、政治和社 會變遷面向分析砂拉越在英殖民時期的規章。第六章“The Formation of Malaysia”

主要論述建國期間,砂拉越的政治變遷,以及左翼份子與印度尼西亞聯合反大 馬。不足之處,並沒有提到柯波德調查團,在砂拉越調查的情況。然而作者對砂 拉越武裝侵襲事件做了詳細的論述。

Lai Xuan Chien“The Proc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Sabah into The Federation of Malaysia”28著重在沙巴合組馬來西亞的因素及建國後,聯邦政府如何控制沙巴的 政治。此文對沙巴合組馬來西亞的抉擇頗有參考價值。

王麗婷的碩士論文《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合併與分裂》29主要探討新馬合併 的因和果。作者在論述馬來西亞動議過程,除了分析新馬的立場以外,同時提出 北婆三邦和英國的反應。此論文不足之處,是作者並沒有詳細分析砂、婆兩邦對 大馬計劃的政治態度,事實上砂、婆兩邦政黨分成兩股勢力,最後由親大馬的政

25Greg Poulgrain, 1958, The Genesis of Konfrontasi: Malaysia, Brunei, Indonesia (1945-1965). London:

C. Hurst & Co. Ltd.

26 Tan Tai Yong, 2008, Creating Greating Malaysia: Decoloniza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Merger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 Studies.

27Tan Tai Yong, 2004,“The Grand Desig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utheast Asia: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Decolonization.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Pp. 142-160.

28 Lai Xuan Chien, 2004, The Proc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Sabah into The Federation of Malaysia.

Penang: The South Asian Conflict Studies Network. Pp. 1-17.

29王麗婷,2007,《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合併與分裂》。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黨獲勝。

二、東馬政黨在建國過程所扮演的角色

(一) 東馬土著政黨

Vinson H. Sutlive Jr.主要探討伊班首領天猛公朱加(Temenggong Jugah)在砂 拉越政治扮演的角色,有助於了解 Jugah 對大馬計劃的立場。30 Sanib Said 所著

Malay Politics In Sarawak, 1946-1966

31分析戰後砂拉越馬來人的政治演變。本書 提出馬來政黨國家統一黨(PANAS)和國民陣線(BARJASA)權利的競爭。

Herman J. Luping 的 Sabah's Dilemma: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Sabah,

1960-1994

32主要論述沙巴州卡達山人的政治困境。從這本書可以幫助筆者了解卡 達山對大馬計劃的政治主張及爭取卡達山的政治權利。

(二) 東馬華人政黨

人聯黨著作如《人聯風雨二十年》33、《回望人聯三十年》34、《砂朥越歷史 回顧》35、《歷史的考驗與鬥爭中成長的砂拉越人民聯合黨》36記載砂拉越政治和 人聯黨的歷史發展。早期人聯黨是個左傾政黨,七十年代加入聯合政府成為國民 陣線(Barisan Nasional)之一。雖然著作出自人聯黨黨員筆下,往往具有意識型態 的色彩,但有助於了解人聯黨,在反殖民和反馬來西亞建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Michael R. Leigh 的 The Rising Moon: Political Change in Sarawak37主要論述 六十年代砂拉越政黨政治發展。從這本書可以了解到砂拉越華、巫、伊政黨對大 馬計劃的立場及扮演的角色。

Chin Ung-Ho 的 Chinese Politics in Sarawak: A Study of the Sarawak United

30Sutlive Jr., Vinson H., 1992, Tun Jugah of Sarawak: Colonialism and Iban Response. Kuala Lumpur:

Sarawak Litterary Society.

31Sanib Said, 1985, Malay Politics In Sarawak 1946-1966: The Search for Unity and Political Ascendancy. Singapo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2Herman J. Luping, 1994, Sabah's Dilemma: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Sabah, 1960-1994. Kuala Lumpur: Magnus Books. p. v.

33李一文,出版年不詳,《人聯風雨二十年》。吉隆坡:輝煌出版社有限公司。

34鄧倫奇、蔡存堆、沈慶輝、黃紀鄰合著,1989,《回望人聯三十年》。古晉:霓雅彩印公司。

35李振源、林家昌、黃紀鄰,出版年不詳,《砂朥越歷史回顧》。古晉:國際時報有限公司。頁 43-60。

36 砂拉越人民聯合黨,1999,《歷史的考驗與鬥爭中成長的砂拉越人民聯合黨》。古晉:砂拉越 人民聯合黨中央宣教處。

37Michael R. Leigh, 1974﹐The Rising Moon: Political Change in Sarawak. Sydney: Sydney University Press.

People's Party

38主要探討砂拉越華人政黨的發展,以人民聯合黨(SUPP)作為研究 對象,應用 Donald Horowitz 跨族群政黨體系作為理論架構。此書在砂拉越華人 政黨組織做了詳細的研究。但沒有論述人聯黨與砂拉越共產黨的關係,而陳源芬 的碩士論文《砂拉越人民聯合黨政治立場之研究(1959-1970)》39正好彌補了這個 問題。另外,Vernon L. Porritt 分析砂拉越共產黨的興起和沒落,早期共產組織滲 透人聯黨組織,後期轉入地下組織,有助於了解人聯黨組織結構,及其反大馬的 運動。40

朱洪聲所著《馬來西亞之家》41論述砂華公會的成立以及其在馬來西亞建國 的角色。砂華公會是華人上層階級的政黨,有助於了解華人上層階級對大馬計劃 的立場。

《馬來西亞華人政治思潮演變》42和〈沙巴華人政治演變〉43和〈砂勞越華 人政治演變〉44分別對東馬華人政治的情況做了提綱挈領的介紹。劉子政的《砂 拉越五十年代史事探微》45以五、六十年代砂拉越華人政治歷史為主,有助於了 解砂拉越政治發展的歷史背景。房漢佳的《砂拉越巴南河流域發展史》46著重在 砂拉越第四省(美里省)的華人歷史發展。第二十章〈馬來西亞的成立〉論述砂拉 越政黨在建國過程中的角色。但沒有深入分析華巫政黨的政治主張,只是簡略敘 述建國的過程。該書珍貴之處附上很多珍貴的歷史照片。林煜堂的《江河浪淘沙:

砂拉越大時代兒女情懷》47主要論述砂拉越左翼份子對砂拉越的貢獻,有助於了

砂拉越大時代兒女情懷》47主要論述砂拉越左翼份子對砂拉越的貢獻,有助於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