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東馬華人與馬來西亞聯邦之組成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東馬華人與馬來西亞聯邦之組成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30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 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朱浤源博士、唐啟華博士. 東馬華人與馬來西亞聯邦之組成 (1946-1963). 研究生: 陳偉玉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七 月.

(2) 謝辭 在台灣渡過了我人生最重要的 11 年歲月,前半部是在台中『中興大學』渡 過,後半部在『政治大學』渡過。大學畢業後我到新加坡大學中文系深造,在黃 賢強教授的指導下開啟我對新馬華人史的研究興趣。我也相當幸運有機會在台灣 和新加坡學術殿堂渡過充實及豐盛的歲月。 這本博士論文今日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謝上帝的保守與帶領,誠信禱告向父 神說聲謝謝。讀博士班真的需要很大勇氣和耐力才能克服種種難關。在這段求學 生涯當中我有幸遇到無數良師益友。 最要感謝的是指導老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員朱浤源教授和政治大學歷 史系唐啟華教授,在兩位老師身上學習到嚴謹治學態度和做人處事的道理,更給 我許多行政上的幫助。再者,感謝口試委員如台北醫學大學楊建成教授、淡江大 學歷史系黃建淳教授、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陳佩修教授、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 究所吳德美教授、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林若雩教授,諸位老師在口試時給予我的 指教,讓我獲益良多。此外,我要感謝曾指引我論文方向的老師:如淡江大學東 南亞研究所陳鴻瑜教授、東海大學通識教育古鴻廷榮譽教授和馬來亞大學文學與 社會科學院黃子堅副教授。 感謝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主席王賡武教授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退休 研究員張存武教授,在我論文最大困難的時候給予鼓勵和指點論文。接著,感謝 一直關心我的政治大學日文系傅琪貽教授。 我很榮幸有機會加入中山所(今改名為國家發展研究所)這個大家庭,老師們 同心協力為本所貢獻心力。感謝所長彭立忠教授,多謝他在讀博士班這段日子的 教誨;以及趙建民教授和黃聖堯副教授給予我的協助。 在博士班這段歲月裡,我要感謝的長輩曾給予我幫助:如卓以定女士、世迪 兄、展平兄、光森兄、官水華女士、國齡(舅舅)、錦青姐、黃甦學長、萍萍姐、 彭國良先生、中和學長、家聖學長、文彬學長、淑珠姐、晶芬姐、張麗芝女士。.

(3) 接著,我要感謝曾給予我扶持和鼓勵的朋友:如康馨、淑蓉、智芬、秀卉、仁琴、 雅靜、秀霖、海蓮、彩盈、美珍、彩葭、芷均、儀婷、志勇、安茱、Alice、種 祥和便以利教會的弟兄姐妹。 在資料蒐集過程中,我要感謝砂拉越文化協會蔡增聰先生和新加坡大學中文 圖書館館長李金生先生。還有亞庇客家公會名譽主席拿督曹德安先生、亞庇留台 同學會羅思懷先生和拿督楊來添先生和華北同鄉會青年團團長宮永生先生、人聯 黨總部宣教處執行秘書鄧裕強先生、前北加里曼丹人民軍主任兼政委黃紀作先 生、人聯黨總部職員溫月英女士、砂拉越華文作家協會作家黃紀鄰先生,感謝他 們在我於沙巴和砂拉越兩州做田野調查時,願意接受我的訪談。 最終要感謝的是家人,尤其是父母,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另外要感謝哥哥 和姐姐的包容,放手讓我去追逐自己的理想。 偉玉 謹誌 於政大莊敬 9 舍 M621 室 2010 年 8 月 25 日.

(4) 東馬華人與馬來西亞聯邦之組成 摘要 關鍵字:馬來西亞、東馬、砂拉越、大馬來西亞計劃、北婆羅洲、東姑阿都拉曼、 砂拉越人民聯合黨 戰後砂拉越華人改變戰前的政治態度,不再是對政治漠不關心,反而積極參 與。砂拉越華人的國家認同由祖國轉而認同砂拉越這片土地,由於受反殖民主義 的影響,於是興起反殖反帝國主義運動,以爭取砂拉越獨立建國。在追求獨立建 國的過程中砂拉越華人領袖是左翼的中下階級為主導,以對抗英國殖民政府和反 對東姑阿都拉曼的大馬來西亞計劃。砂拉越人民聯合黨號召群眾在柯波德調查團 和聯合國調查團期間進行反大馬運動,企圖攔阻砂拉越併入馬來西亞。 大馬來西亞計劃提出後北婆羅洲土著和華人才意識到英國殖民政府將撤 離,他們才起來組織政黨,以爭取各族的權益。北婆羅洲華人領袖是右翼上層階 級為主導,他們經馬華公會的游說而從反對轉向支持馬來西亞,進而與土著聯合 組成北婆羅洲聯盟黨,以實現北婆羅洲併入馬來西亞而獨立。 砂、婆兩邦併入馬來西亞過程中經過民意調查的階段。1962 年 2 月 19 日至 4 月 18 日柯波德調查團到砂、婆兩邦徵詢人民對大馬計劃的意見,共收到 2,200 件信件及備忘錄。砂拉越華人社團與人聯黨的備忘錄堅決反對大馬計劃,而北婆 羅洲華人社團、民主黨和聯合黨則主張自治,但是柯波德報告書結果卻操縱在英 國政府和東姑阿都拉曼的手中。由此可見,柯波德報告書扭曲民意和違背砂、婆 兩邦華人自治和獨立的目標。由於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攔阻,所以由聯合國介 入,派遣聯合國調查團到砂、婆兩邦鑑定民意。最終聯合國裁決砂、婆兩邦併入 馬來西亞。砂、婆兩邦併入馬來西亞,在憲法上可獲得二十條保障條款和十年過 渡期。國家地位而言,砂拉越和北婆羅洲是從殖民地降為受英國操控的馬來西亞 之州政府。.

(5) Chinese in East Malaysia and The Formation of Malaysia Abstract Keyword: Malaysia, East Malaysia, Sarawak, Greater Malaysia Proposals, North Borneo, Tunku Abdul Rahman, Sarawak United People's Part. On May 27, 1961, the prime minister of Malaya, Tunku Abdul Rahman suggested the Greater Malaysia Proposals, which the Federation of Malaya close together with the territories of Singapore, Sarawak, North Borneo and Brunei 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However Chinese in Sarawak opposed to the British government and the Greater Malaysia Proposals. The left wing of the Sarawak United People's Party submitted the anti-Malaysia memorandum and signature campaign to the Cobbold Commission. While Chinese in North Borneo, mainly are the towkay, generally supported the proposals, because it meant the greater economic opportunities and strengthen of the politic. Cobbold Commission was in Sarawak and North Borneo during 1962 Feb 19 till 18 April to conduct a public opinion regarding the merge of Malaysia. Memorandum of Sarawak Chinese community and Sarawak United People's Part rejected merged with Malaysia, while North Borneo Chinese community and Democratic Party, United Party, advocates autonomous. However the polls result manipulated by British government and Tunku Abdul Rahman. Obvisously, Report of Cobbold Commission distortion public opinion and disobey the target of autonomous and independence Sarawak and North Borneo Chinese. The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United Nations came to appraise the polls in Sarawak and North Borneo due to the baffle of Indonesia and Philippine government for the formation of Malaysia. At last, Secretary-Generalof the United Nations ruled that Sarawak and North Borneo would merge with Malaysia.When Sarawak and North Borneo finally merged with Malaysia, they got 20 points safeguards and ten-year transitional period under the constitution. However on the part of the nation status, Sarawak and North Borneo from colony reduced to the state government of Malaysia that controlled by British..

(6) 目次.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史料據 ………………………………………………………………13 第四節 章節內容 …………………………………………………………………………16. 第一章. 砂、婆兩邦華人與多元社會 …………………………………… 18. 第一節. 華人移進砂、婆兩邦…………………………………………………18. 一、砂 拉 越. ………………………………………………………………19. 二、北 婆 羅 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第二節. 多元社會中的華人特色……………………………………………42. 一、多 元 社 會 結 構 特 色. …………………………………………………42. 二、華 人 社 會 結 構 特 色 … … … … … … … … … … … … … … … … … … … 5 0 小結…………………………………………………………………………56. 第二章. 砂、婆兩邦華人與早期國家認同……………………………………57. 第一節. 砂邦國家認同的轉變與政黨的建立………………………………57. 一、中華民國認同與中共建國 二、左翼思想滲入砂拉越. …………………………………………57. ………………………………………………61.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籍政策 ………………………………………65 四、砂邦人聯黨與聯盟黨早期運作 ……………………………………67 第二節. 北婆邦華人意識與殖民政府對策 ………………………………78. 一、華人認同中華民國…………………………………………………78 二、政治受阻和經濟重建………………………………………………85 小結…………………………………………………………………………90. ii.

(7) 第三章. 大馬計劃的提出與各國初期的回應……………………………92. 第一節. 東姑阿都拉曼的大馬計劃………………………………………92. 一、大馬計劃的由來. ………………………………………………93. 二、大馬計劃的動機和目的 …………………………………………97 三、東姑提出大馬計劃的原因 ………………………………………98 第二節. 新加坡和英國的支持與砂婆兩邦的回應………………………102. 一、新 加 坡 和 英 國 的 支 持 … … … … … … … … … … … … … … … … … 1 0 2 二、砂、婆兩邦的反對…………………………………………………106 第三節. 新、馬與北婆三邦的互動. ……………………………………110. 一、新、馬和砂婆兩邦領袖首次會商………………………………110 二、砂、婆兩邦土著的轉向……………………………………………112 三、五邦共商…………………………………………………………114 小結………………………………………………………………………126. 第四章. 砂拉越華人與大馬計劃………………………………………128. 第一節. 人聯黨反大馬計劃………………………………………………128. 一、人聯黨反柯波德調查委員會………………………………………………………133 二、砂邦一般華人堅決反大馬…………………………………………………………135 第二節. 人聯黨反大馬失勢………………………………………………142. 一、汶萊政變導致人聯黨赴聯合國申訴失敗…………………………………………142 二、大逮捕人聯黨………………………………………………………………………144 三、人聯黨選舉失利……………………………………………………………………149 小結 ………………………………………………………………………………………154. 第五章. 北婆羅洲華人與大馬計劃 ………………………………………………156. 第一節. 北婆邦華人的反對與支持……………………………………156. 一、北婆邦聯盟黨的成立與運作…………………………………………156 二、華人從反對到支持大馬計劃……………………………………163 三、北婆邦華人領袖及政黨提出保障條款……………………………167. iii.

(8) 第二節. 國際變數與砂、婆兩邦華人. ……………………………………171. 一、印、菲兩國反對與聯合國介入……………………………………171 二、分裂的華人與大馬的肇建………………………………………177 小結………………………………………………………………………188. 結論. ……………………………………………………………………………189. 參考文獻………………………………………………………………………195. 附錄 一:砂拉越和北婆羅洲地圖……………………………………………237 二:黃乃裳與查理士‧布洛克訂立墾場合約(1900/7) …………………238 三:鄧恭叔與與查理士‧布洛克訂立墾場合約(1901/3) ………………239 四:馬來西亞團結諮詢會備忘錄(1962/2/8). ……………………………240. 五:人聯黨呈柯波德民意調查團備忘錄(1962/2/20) ……………………262 六:柯波德調查委員會在砂、婆兩邦的行程(1962/2/19-4/18)…………… 266 七:丁雅砂村簽名冊(1962/3/13) …………………………………………268 八:成邦江伊班人簽名表格(1962/3/18)…………………………………269 九:北婆羅洲五黨備忘錄(1962/8/29)……………………………………270 十:人聯黨呈聯合國調查團備忘錄(1963/8/20)…………………………273 十一:東馬華人與馬來西亞聯邦之組成年表(1881-1963)………………………………277 十二:田野調查訪談大綱…………………………………………………………………287. iv.

(9) 圖目次 圖. 頁數. 圖 1-1:布洛克家族……………………………………………………………………19 圖 1-2:布洛克家族歷年領土擴張版圖………………………………………………22 圖 1-3:黃乃裳…………………………………………………………………………27 圖 1-4:鄧恭叔…………………………………………………………………………29 圖 1-5:蒲魯士…………………………………………………………………………30 圖 1-6:陳秉忠…………………………………………………………………………30 圖 1-7:崔其爾…………………………………………………………………………34 圖 1-8:黎力基…………………………………………………………………………34 圖 1-9:砂拉越土著……………………………………………………………………43 圖 1-10:北婆羅洲土著………………………………………………………………45 圖 2-1:伍禪…………………………………………………………………………62 圖 2-2:陳紹唐………………………………………………………………………62 圖 2-3:黃紀作………………………‥………………………………………………64 圖 2-4:1959 年 6 月 4 日砂拉越人聯黨發起人合影………………………………… 70 圖 2-5:砂拉越人民聯合黨組織系統…………………………………………………72 圖 2- 6 :1962 年 8 月砂拉越人聯黨各省黨員分佈人數……………………………… 7 3 圖 2-7:陳何遵…………………………………………………………………………75 圖 2-8:林鵬壽………………………………………………………………………75 圖 2-9:謝晉新………………………………………………………………………. 75. 圖 2-10:拿督班達……………………………………………………………………77 圖 2-11:加隆寧甘……………………………………………………………………77 圖 2-12:朱加…………………………………………………………………………77 圖 2-13:砂拉越政黨…………………………………………………………………78 圖 2-14:1945 年山打根市炸毀全景 …………………………………………………79 圖 2-15:1945 年亞庇市炸毀全景……………………………………………………80 圖 2-16:1947 年中華商會內部的陳設………………………………………………83. v.

(10) 圖 2-17:蔣介石總統與符拔英合照 …………………………………………………85 圖 2-18:李道生 ………………………………………………………………………88 圖 2-19:鍾兆龍. …………………………………………………………………… …88. 圖 2-20:邱錫洲. …………………………………………………………………… …89. 圖 3-1:東姑阿都拉曼………………………………………………………………93 圖. 3-2:大馬來西亞計劃版本……………………………………………………………………94. 圖 3-3:奎松 …………………………………………………………………………95 圖 3-4:蘇卡諾 ………………………………………………………………………95 圖 3-5:林清祥 ………………………………………………………………………100 圖 3-6:李紹祖 ………………………………………………………………………100 圖 3-7:馬來西亞團結諮詢委員新馬婆五邦團長…………………………………121 圖 4-1:追悼民主死亡大會的場面…………………………………………………130 圖 4-2:居住限制法令海報…………………………………………………………130 圖 4-3:砂拉越各地大街小巷掛滿反大馬標語的布條(a)詩巫下游(b)泗里奎……133 圖 4-4:人聯黨舉行反大馬集會. ……………………………………………………134. 圖 4-5:1963 年 6 月砂拉越三層制選舉 …………………………………………151 圖 5-1:唐納˙史蒂芬 圖 5-2:莫斯達化‧海侖 圖 5-3:宋丹. ………………………………………………………………158 ……………………………………………………………158. …………………………………………………………………………158. 圖 5-4:北婆羅洲聯盟黨. ……………………………………………………………161. 圖 5-5:華人沿路示威高舉反大馬標語……………………………………………178 圖 5-6:華人在古晉展開反大馬示威………………………………………………179 圖 5-7:警長車子被推翻……………………………………………………………181 圖 5-8:群眾在亞庇飛機場舉行和平示威 ………………………………………184 圖 5-9:副團長雅納哲演說 ………………………………………………………185 圖 5-10:聯合國調查團乘車到斗湖市區…………………………………………185. vi.

(11) 表目次 表. 頁數. 表 1-1:查理士‧布洛克公佈二次土地法和獎勵種植法……………………………22 表 1 - 2 : 砂拉越政 府收支表 ( 1870 - 1 917 ) ……… ………… ………… ………… ……… 2 3 表 1 - 3 : 新 加 坡招 募華工人 數 ( 188 7 - 1 914) …… ………… ………… ………… ……… 2 5 表 1 - 4 : 黃乃裳三 批墾民人 數 ( 190 1 - 1 902) …… ………… ………… ………… ……… 2 8 表 1 - 5 : 興化墾民 名單人數 ( 1912 - 1 913 ) ……… ………… ………… ………… ……… 3 1 表 1 - 6 : 砂拉越華 人人口增 長比例表 ( 1841 - 1 947 ) ……… ………… ………… ……… 3 2 表 1 - 7 : 砂拉越華 人移民人 數 ( 193 0 - 1 937) …… ………… ………… ………… ……… 3 3 表 1 - 8 : 麥哈斯特 招徠華人 移民 ( 18 82 - 1883) … ………… ……… … ………… ……… 3 5 表 1 - 9 :北婆羅洲總督黎則偉和施靈光訂立合約 ( 1912) …………………………… 3 7 表 1-10:客家基督徒移居北婆羅洲人數和地點 (1913-1914) ………………………. 38. 表 1-11:自由通行證和自助入境移民者人口(1921-1940) …………………………41 表 1- 1 2 : 北婆羅 洲 華人人 口 增長比 例 表 ( 18 91 - 1 951) …… ……… … ……… … …… … 4 2 表 1-13:砂拉越人口(1947-1970)……………………………………………………44 表 1-14:北婆羅洲各族人口(1951-1970)…………………………………………… 45 表 1- 1 5 :砂拉越三大種族的職業( 1947 和 1960) …………………………………… 4 6 表 1- 1 6 :北婆羅洲華人人口分佈百分比 ( 1951 和 1967) …………………………… 4 7 表 1-17:北婆羅洲各族的職業別(1960)………………………………………………48 表 1-18:砂拉越華人方言群人口(1947-1970)……………………………………… 50 表 1-19:北婆羅洲華人方言群人口(1951-1970)……………………………………… 51 表 1 - 2 0 : 砂拉越華人社會領袖( 1841 - 1910) ………………………………………… 5 2 表 1-21:戰前北婆羅洲華人領袖…………………………………………………… 53 表 2-1:砂拉越人民聯合黨發起人及第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名單…………………68 表 2-2:1959 年至 1962 年砂拉越人民聯合黨支部土著執委比例表……………… …72 表 2-3:1959 至 1963 年人聯黨黨員人數…………………………………………… 7 4 表 2-4:日軍殺害山打根華人領袖和知識份子名單…………………………………79 表 3-1:馬來亞與新加坡各族人口數(1960) …………………………………………99. vii.

(12) 表 3-2:新馬婆五邦的土著與華人人口比例…………………………………………100 表 3-3:柯波德調查委員會名單. ……………………………………………………115. 表 3-4 :馬來西亞備忘錄與砂、婆兩邦華人的意見的分歧…………………………………121 表 4-1:五邦社會主義政黨大會的名單……………………………………………. 129. 表 4-2:柯波德調查委員會名單……………………………………………………. 131. 表 4-3:柯波德調查團徵詢砂拉越各地華人與土著對大馬計劃的意見…………. 136. 表 4-4:人聯黨幹部逮捕及驅逐出境(1962.6.22). …………………………………. 144. 表 4-5:大逮捕行動逮捕名單(1962.12.11-16)………………………………………. 145. 表 4-6:1963 年 4 月至 12 月砂拉越各地發生武裝侵襲事件 ………………………147 表 4-7:1963 年砂拉越第三省選舉情況……………………………………………… 1 5 2 表 4-8:砂拉越各黨縣市議員席位和立法議會席位…………………………………153 表 4 - 9 : 政 府 級 委員 會 和 五個 小 組 會議 ( 1 96 2 . 8 .3 0 - 12 . 2 0) … … … …… … … …… … 1 5 4 表 5-1:1962 年北婆羅洲各政黨在地方和市議會選舉的席位……………………… 1 6 2 表 5-2:柯波德調查團徵詢北婆羅洲各地華人與土著對大馬計劃的意見…………163 表 5-3:英國、馬來亞、砂拉越和北婆羅洲在政府級委員會的代表. ……………169. 表 5- 4:英、馬、新和砂婆兩邦代表簽署馬來西亞協定 ( 1963.7.9) ………………… 170 表 5- 5 :聯 合 國調查 團 名單 ( 1 96 3 .8 .2 6 - 9 . 2) … …… … ……… … …… … … ……… … 17 6 表 5-6:聯合國調查團在砂、婆兩邦調查行程(1963.8. 26-9.2)…………………………177. viii.

(13) 緒論.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筆者為一位東馬來西亞1(簡稱東馬,East Malaysia)的華人,對東馬的華人歷 史產生興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東馬是由砂拉越2(Sarawak)和沙巴3兩州4(昔稱北 婆羅洲,North Borneo)組成,(附錄一)砂拉越位於婆羅洲島5(Borneo)西北部,而 北婆羅洲位於東北部與汶萊(Brunei)接壤,西南面與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 (Kalimantan)毗鄰。馬來西亞成立以前砂拉越、北婆羅洲和汶萊稱為北婆三邦。 筆者祖父 20 世紀初從中國移居到北婆羅洲謀生,輾轉在當地落地生根。第一代 和第二代的華人親身經歷過馬來西亞建國這段歷程,他們從僑民身份變成馬來西 亞公民。北婆羅洲從英國殖民地變成馬來西亞第十三州,但是今日北婆羅洲卻是 馬來西亞環境最糟糕及居住環境最惡劣的州。供水分佈率最低、人口增長最大、 非法移民最多、高貧窮率、最差電力供應和最少發展的州。6這樣的環境變遷讓 筆者感到痛心。北婆羅洲當初同意組成馬來西亞的目標是為了促進發展,當今卻 與當初組成馬來西亞的目標背道而馳,除令人感到百思不解外,也讓筆者對砂拉 越和北婆羅洲加入馬來西亞這段歷史感到興趣。這是引發筆者研究的第一個動 機。. 1. 馬來西亞分成東馬和西馬(意指馬來半島),東馬和西馬名稱起源於 1966 年 8 月 6 日,原因是 60 年代的東馬有特別保護、行政、政治、社會和經濟發展,聯邦政府設在吉隆坡。劉子政,2000, 《英國殖民地時期的砂拉越》。詩巫:砂拉越華族文化協會。頁 306;James P. Ongkili, 1976, Modernization in East Malaysia 1960-1970. Kuala Lumpur: Oxford University Pres. p.1(Preface). 2 Sarawak 中文譯名眾多,多半是音譯的,如沙羅越、沙勞越、砂羅越和砂勞越、砂朥越、砂拉越。 馬來西亞政府將砂拉越中文譯名定為砂拉越。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2005,《馬來西亞華語 規範理事會華文譯名手冊 1》。吉隆坡: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頁 5。林青青,2005, 《砂拉 越伊班族的民俗、說唱藝術及其華族文化色彩》 。詩巫:砂拉越華族文化協會。頁 14。 3 沙巴中文譯名有沙白、沙峇和沙巴。沙巴這詞源自當地的香蕉名稱,即沙峇蕉(馬來文稱 Pisang Saba) ,主要種植在東海岸。後來變成這片土地的名稱為沙峇。馬來西亞成立後,北婆羅洲易名 為沙巴。謝詩麟,1995,《保佛的華人社會》。保佛:首都印刷私人有限公司。頁 2。 4 獨立以前各州稱為邦,邦的意思是獨立之前各區有自己的管轄和領導方式。砂拉越和沙巴合組 馬來西亞以後從邦變成州政府。 5 婆羅洲是世界第三大島,面積有 288,869 平方英里。今日稱為加里曼丹(Kalimantan) 。婆羅洲的 汶萊古國名稱眾多,如勃泥、渤泥、佛泥、浡泥和文萊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islands_by_area, 參閱日期 2008 年 10 月 3 日。 6 林冠英, 《民主行動黨-文告&評論》, http://www.dapmalaysia.org/cnet/2006/june06/lge/lge0399.html ,參閱自 2009 年 7 月 24 日。 1.

(14) 東馬華人與馬來西亞聯邦之組成(1946-1963). 砂拉越和沙巴州在馬來西亞憲法當中享有二十條保障條款7,然而現今許多 條保障條款都無形消失,只剩移民條款。由於筆者對砂拉越和沙巴州保障條款的 消失原因與過程感到疑惑,所以對砂拉越和沙巴州保障條款的訂立及其後來發展 感到好奇。這是第二個動機。馬來西亞聯邦成立以後,砂拉越和北婆羅洲的華人 即可獲得公民權,但是砂拉越和北婆羅洲的土著8(Bumiputra)卻得到特權。土著 特權源自馬來亞聯合邦(Federation of Malaya)憲法第 153 條,而馬來西亞成立時 以馬來亞聯合邦憲法作為馬來西亞憲法的藍本。這一條憲法無形中把其他種族定 為二等公民。華人自砂拉越和北婆羅洲開埠以來,對當地社會和經濟的貢獻並未 少於土著,何以土著世代享有特權?如此種族不平等的憲法條例,促使筆者決定 以華人與馬來西亞建國為題材,研究當初華人對馬來西亞建國的態度。這是第三 個動機。 過去研究馬來西亞,多半以西馬為主,而東馬的研究寥寥無幾。事實上,西 馬與東馬的歷史文化背景有所差異,往往不能以西馬的模式詮釋東馬的情況,尤 其是馬來西亞建國這段歷史。馬來西亞建國是指新加坡、馬來亞聯合邦、砂拉越 和北婆羅洲藉由大馬來西亞計劃(Greater Malaysia Proposal,簡稱「大馬計劃」) 組成馬來西亞聯邦。職是之故,本論文的空間範圍以砂拉越和北婆羅洲為主,而 時間斷限為 1946 年至 1963 年。 「馬來西亞」原是個廣泛的地理名詞,意指馬來群島(Malay Archipelago), 大體上包括東南亞南半部的全部島嶼,除菲律賓以外。馬來西亞這個詞的形成不 只是地理上的聯接,最主要是由於種族、血緣、文化等相似的人文關係。 9這一 地理名詞的出現,或者含有「政治上一元化」的意味,但並未作為政治上的名詞。 直到 1963 年 9 月 16 日馬來西亞聯邦成立,才成為一個政治實體(political entity)。 7. 北婆羅洲提出二十條保障條款,如下(1) 宗教(2) 語言(3) 憲法(4) 聯邦元首(5) 聯邦名稱(6) 移 民(7) 退出權利(8) 婆羅洲化(9) 英籍官員(10) 公民權(11) 稅務及財政(12) 土著之特別地位(13) 州政府(14) 過渡時期(15) 教育(16) 憲法之保障(17) 聯邦國會代表席位(18) 州元首之名稱(19) 州名(20) 土地、森林、地方政府等。砂拉越有 18 條保障條款內容一樣,砂拉越保障條款提出二 十三條。Herman Luping, 1989, Sabah: 25 Years Later (1963-1988).Kota Kinabalu: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Studies(Sabah). Pp.12-14; http://www.ehornbill.com/ehcm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894:2010-04-07-1 4-46-41&catid=35:2009-02-07-03-29-52&Itemid=54 8 土著一詞來自梵文,意指土地之子或地球之子;Bumi 一詞有土地和地球之意,putra 可翻譯成 王子或者一般上稱呼為兒子的意思。在馬來西亞憲法第 153 條寫上土著的概念及貢獻,土族及土 人的意思列在 160 章第二條;而砂拉越和沙巴原住民則列在 161A 章、第六條、a 和 b 節當中。 西馬的土著是指馬來人,而東馬是指原住民和馬來人。Sharon Siddique & Leo Suryadinate, 1982,“Bumiputra and Pribumi: Economic Nationaism (Indiginism) in Malaysia and Indonesia.” Pacific Affairs 54 (4): 662-663. 9 曾鐵忱,1966,〈馬來西亞概念之史的發展〉。 《南洋文摘》。7 (11):725。 2.

(15) 緒論. 這個政治實體的形成源自東姑阿都拉曼10(Tunku Abdul Rahman,簡稱「東姑」) 的大馬計劃。1961 年 5 月 27 日,東姑阿都拉曼在新加坡的東南亞外國通訊員俱 樂部午餐會上,發表一篇演說,提出大馬來西亞(Greater Malaysia)概念,主張馬 來亞聯合邦、新加坡、北婆羅洲、汶萊和砂拉越五邦應加緊政治與經濟的合作關 係。這項計劃不但是新加坡和馬來亞合併,同時包括砂拉越、北婆羅洲和汶萊在 內。此項計劃有別於東姑提出大馬計劃之前對新加坡和馬來亞合併的立場,原因 是為了拯救新加坡,避免落入共產主義的手中,而威脅到馬來亞的國家安全。 英國為新馬婆五邦的殖民時代宗主國,為了保住東南亞的經濟利益,並設法 使五邦聯合在一起,避免新加坡被共產黨赤化,以免馬來亞和北婆三邦也無能倖 免。加上反殖民浪潮的興起,遲早面臨砂拉越和北婆羅洲的獨立。因此英國藉由 東姑的大馬計劃以保障其經濟利益。 砂拉越和北婆羅洲(以下簡稱砂、婆兩邦)是個多元社會(plural society),砂拉 越主要種族有伊班人 11 (Iban)、馬來人和華人,而北婆羅洲則是卡達山-杜順人 12. (Kadazan-Dusun)、馬來人和華人。以人口而言,華人在砂、婆兩邦是第二大種. 族。據 1960 年砂拉越的人口統計,華人共有 229,100 占總人口 30.8%,而北婆羅 洲華人共有 104,500 占總人口 23%。13華人主要聚居在城市,並從事商業活動, 同時掌握砂、婆兩邦的經濟。回顧砂拉越和北婆羅洲的歷史,華人的移入,由於 布洛克家族(Brooke Dynasty)和北婆羅洲公司(North Borneo Company)需要大量華 10. 1903 年 2 月 8 日東姑阿都拉曼在吉打誕生,亦是 SultanAbdul Hamid Shah 第五個兒子。母親是 Makche Menjelara 暹羅閃族酋長 Luang Mira 的女兒。四歲上幼兒園早上讀馬來文,下午讀英文教 育。10 歲到曼谷的暹羅學校受教育。他跟哥哥東姑猶索(Tunku Yusoff) 生活在一起。1915 年東 姑猶索去世後,東姑阿都拉曼回到馬來亞就讀馬來語言學校,翌年轉到英式教育之檳城自由學 校。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獲得吉打州獎學金到英國讀書。1925 年他畢業於劍橋大學之聖凱瑟 學院,亦是在英文大學畢業的第一位吉打州馬來人。1949 年他回到吉打州政府法律部門。1955 年他領導巫統參加第一次大選,聯盟黨取得選舉勝利。他爭取馬來亞獨立。他是個溫和型政治領 袖,並擔任馬來亞聯合邦首相。Willard A. Hanna, 1962, The Formation of Malaysia New Factor in World Politic. New York: American Universities Field Staff. Pp.152-163;顧長永,1995,《東南亞政 府與政治》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頁 80;Tunku Abdul Rahman, 1983, Something to Remember. Singapore: 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Pp. 50-55. 11 伊班一詞由加央語的 IVAN 轉變過來,意指飄泊者。伊班的意思是指「誰」或「有人嗎」 。華人 稱伊班人為拉仔(La-Kian)。伊班人內部又分成 12 個亞族(sub-tribe) 。蔡宗祥,1992, 《伊班族歷 史與民俗》 。詩巫:砂拉越華族文化協會。頁 158-159;沈慶旺,2007, 《蛻變的山林》 。雪蘭莪: 大將出版社。頁 18。 12 卡達山杜順是複合詞,1991 年以前的人口統計將杜順和卡達山人合稱卡達山人。事實上杜順族 和卡達山族有所差異。杜順是指果園中人的意思,他們從印度-馬來亞(Indo-Malayan)移居到婆羅 洲。卡達山人的祖先來自 kinoingan 和 Suminundu(指超自然物或神) 生長在一棵樹下,又稱 Nunuk Ragang。柯嘉遜,2003, 《馬來西亞少數民族母語教育》 。雪蘭莪:董教總教育中心。頁 102;鄭 資約,1972, 《東南亞地理誌略》 。台北:正中書局。頁 349;Thomas Rhys Williams, 1966, The Dusun: A North Borneo Society. U.S.A: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Pp. 5. 13 饒尚東,2005,《馬來西亞華族人口問題研究》 。詩巫:砂拉越華族文化協會。頁 68。 3.

(16) 東馬華人與馬來西亞聯邦之組成(1946-1963). 工從事開墾和開發當地的資源,於是華人人口逐漸增加,並成為主要種族之一。 1949 年以後砂拉越的華人分成兩個派系,一派為擁護中國國民黨,主要是 商會和社團領袖;另一派為擁護中國共產黨,主要是教職業員和青年學生。砂拉 越青年學生在學校受左翼思想的影響,所以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充滿期待, 並嚮往社會主義的生活。另外,砂拉越青年學生經共產黨的民族主義的熏陶以後 起來推動反殖民主義運動。1955 年中共政權修改國籍政策,鼓勵僑民入籍當地 成為當地的公民。這項政策促使僑民放棄落葉歸根的思想,拋棄過客的心態,進 一步思考「生於斯、長於斯」的問題,把效忠中國的意識轉變視砂拉越為自己的 祖國。1956 年後英國殖民政府頒布新憲法,修改立法議會組織法,讓人民參與 政治以走向民主政府。砂拉越華人開始對政治產生興趣,並積極參與政治活動。 砂拉越第一個政黨即砂拉越人民聯合黨(Sarawak United People's Party, SUPP)於 1959 年 6 月 4 日成立。人聯黨在追求砂拉越自治獨立過程中,面對與東姑的大 馬計劃,獨立建國背道而馳,企圖力挽狂瀾阻止砂拉越併入馬來西亞。 在北婆羅洲方面,儘管 1949 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且獲得英 國政府的承認,但是北婆羅洲的華人始終認同中華民國。北婆羅洲殖民政府為了 防範共產黨滲透到北婆羅洲境內,所以嚴厲管制華人社團活動,禁止華人參與政 治活動。北婆羅洲華人社會始終由商會和社團領袖為主導,這些領袖的社會地位 較高,觀念上較老成,行事較保守。中下階級的華人終日為生活忙碌,對政治不 感興趣,加上教育水平不高和通訊不發達,導致北婆羅洲政治意識落後。1960 年英國政府修改北婆羅洲的憲法,在立法議會和行政議會上增加非官方議員(民 選議員),讓他們參與管理北婆羅洲的行政。北婆羅洲的政黨興起較晚,直到東 姑提出大馬計劃以後,北婆羅洲人民才意識到英國人即將撤離,土著和華人躊躇 滿志組織政黨。山打根和亞庇華人擔心北婆羅洲將失去自治權,於是成立政黨組 織表達反對意見。北婆羅洲的政黨如雨後春筍地湧現,但是組織鬆散,毫無長遠 目標。1962 年 10 月馬來亞華人公會(Malayan Chinese Association, MCA,簡稱馬 華公會)到北婆羅洲促使土著和華人政黨合作成立北婆羅洲聯盟黨,形成了大馬 計劃的有力形勢。最終也成功地完成大馬計劃。 本論文的目的是從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華人的角度,來探討馬來西亞建國這段 歷程。首先聚焦於東姑提出大馬計劃後,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華人做出怎樣的回 應?為什麼做出這些回應?國家認同是否左右其立場?砂、婆兩邦華人的政治活 動及民意程序,在馬來西亞建國中扮演的角色。 4.

(17) 緒論. 第二節 文獻回顧 有關東馬華人與馬來西亞建國關係之研究似不曾見,相關的研究分為三種: 第一,馬來西亞的建立;第二,東馬政黨在建國過程所扮演的角色;第三,華人 身份認同。茲分別介紹如下:. 一、馬來西亞的建立 James P. Ongkili 是專門研究東馬和馬來西亞政治學者,前後出版三本著作。 第一本 The Borneo response to Malaysia 1961-196314是探討婆羅洲對馬來西亞的 回應,從這本書可以看出,砂、婆兩邦合組馬來西亞的過程,是經過拒絕、游說、 有條件和解而達成。此書對本文,有關大馬計劃,與東馬政黨領袖的回應很有參 考價值。不足之處是作者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對大馬計劃的反應,都合在一起 論述,因此看不出兩邦的差異,且華人的立場並不顯著。另外,完全沒有引用殖 民政府檔案如 CO.947 和 CO.1022 作為依據。 James P Ongkili 的第二本著作 Modernization in East Malaysia 1960-197015是 從政治、社會經濟、行政和外交等層面,論述東馬現代化的過程。政治部份主要 論述東馬的政黨政治的建立,而外交部份是論述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反大馬計劃 的原因。作者指出砂拉越和北婆羅洲政黨政治的結構,砂拉越是社群政治,而北 婆羅洲是土著單一政治。相反地,東馬的政黨政治意識形態遠不及功利主義。至 於不足之處是沒有深入討論北婆羅洲華人政黨。外交部份有助于了解印菲反大馬 對砂、婆兩邦的影響。 James P. Ongkili 的 “From Malaya to Malaysia”. 16. 和 Gordon P. Mean. “Malaysia-A New Federation in South East Asia”17 主要論述新加坡、馬來亞和北婆 三邦合組馬來西亞的過程,亦可作為本文了解合併過程的重要資料。Willard Anderson Hanna 的 The Formation of Malaysia: New Factor in World Politics18一書 14. James P. Ongkili, 1967, The Borneo Response to Malaysia 1961-1963. Singapore: Donald Moore Press Ltd. 15 James P. Ongkili, 1976, Modernization in East Malaysia 1960-1970. Kuala Lumpur: Oxford University Pres. 16 James P. Ongkili, 1985, “From Malaya to Malaysia.”Nation-building in Malaysia 1946-1974. Singapo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137-180. 17 Gordon P. Mean, 1963, “Malaysia: A New Fed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Pacific Affairs 36 (2): 138-159. 18 Hanna, Willard Anderson, 1965, The Formation of Malaysia: New Factor in World Politics. New 5.

(18) 東馬華人與馬來西亞聯邦之組成(1946-1963). 蒐集有關馬來西亞建立過程的文章,從這本書可以了解到新加坡、馬來亞、和北 婆三邦的談判的經過和東姑的角色。 至於從聯邦主義分析馬來西亞之建國的相關研究,則有三篇。 第一篇是 Simandjunta 所著“The Malaysia Federation19主要論述新馬和北婆三 邦藉由聯邦橋樑而聯結在一起,並建立一個強大的政治實體。此文可以幫助筆者 了解馬來西亞的背景及演變。另一篇是 Gordon P. Means 的“Eastern Malaysia: The Politics of Federalism”20一文論述聯邦主義對東馬的政治影響。簡言之,聯邦政府 對地方政治的影響。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砂、婆兩邦政黨政治的變化。第三篇是 Milne 所著“Federalism and Nation-Building”21一文分析馬來西亞建立後首七年婆 羅洲和聯邦政府的權力關係,以及聯邦制度對砂拉越和沙巴的影響,作了既深且 廣的研究。 Grazali Shafie 的 Memoir on the Formation of Malaysia22按照時間順序論述馬 來西亞的成立。Grazali Shafie 是馬來亞外交部長,曾親自參與砂拉越和北婆羅洲 民意調查工作。其書肯定東姑阿都拉曼與拉薩克在馬來西亞建國的貢獻。從這本 著作當中可以了解到(新馬和北婆三邦)五邦領導者互相交流建國的意見以及各 邦領導者的人格特質。 J.R. Angel 的 The Proposed federation of Sarawak, North Borneo and Brunei: The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the British Borneo Concept23一書是分析英國擬議建 立婆羅洲聯邦的目的,兼論述馬來西亞聯合邦成功的原因。雖然婆羅洲聯邦失 敗,而馬來西亞聯邦成功,但最終收益者還是英國。此書對婆羅洲聯邦和大馬計 劃的關係很有參考價值。 J.A.C. Mackie 的 Konfrontasi: The Indonesia –Malaysia Dispute﹐1963-196624主 要論述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對抗,其對抗源自於印度尼西亞反對馬來西亞成 立。另外,作者也有論述砂婆兩邦華巫對大馬計劃的政治態度,亦有助於了解印 York: American Universities Field Staff. 19 B. Simandjuntak, 1969, “The Malaysia Federation.”Malayan Federalism 1945-1963. Kuala Lumpu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118-171. 20 Gordon P. Means, 1968, “Eastern Malaysia: The Politics of Federalism.” Asian Survey 8 (4):289-308. 21 R. S Milne & K. J. Ratnam, 1974, “Federalism and Nation-Building.”Malaysia-New States in a New Nation: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Sarawak and Sabah in Malaysia. London: Frank Cass. Pp. 18-68. 22 Muhammad Ghazali Shafie, 1998, Ghazali Shafie Memoir on the Formation of Malaysia. Selangor: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23 J.R. Ange, 1963, The Proposed Federation of Sarawak, North Borneo and Brunei: The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the British Borneo Concept. Sydney: M.A.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ydney. p. 149. 24 J.A.C. Mackie, 1974, Konfrontasi: The Indonesia-Malaysia Dispute 1963-1966. Kuala Lumpu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

(19) 緒論. 度尼西亞反大馬和砂、婆兩邦華巫的立場。Greg Poulgrain 分析戰後馬來西亞、 汶萊和印度尼西亞三國的政治及外交關係,尤其是馬來西亞成立後印度尼西亞和 馬來西亞的對抗。此書有助於了解印度尼西亞反對馬來西亞的建立以及支持汶萊 叛軍。25 閻志恆的〈北婆羅洲與「馬來西亞聯邦」〉和 Frances L. Starner “Malaysia and the North Borneo Territories”主要探討菲律賓反大馬源自於索取北婆羅洲領土,有 助了解大馬計劃下的困境。 Tan Tai Yong 利用殖民政府檔案和報紙,分析大馬計劃的建立,著重在脫離 殖民地和合併的因素。大馬計劃不僅是新馬合併,同時包括北婆三邦在內。砂拉 越和北婆羅洲併入大馬計劃是英國在背後主導,而汶萊因受叛變的影響退出大馬 計劃。26Tan Tai Yong 的另外一篇“The „Grand Design‟ British Policy, Local Politics, and the Making of Malaysia”. 27. 主要論述英國策劃建立大馬計劃的歷史背景。從這. 兩篇文章可以了解英國在大馬計劃的立場。 Vernon L. Porritt 的 British Colonial Rule in Sarawak 一書是從經濟、政治和社 會變遷面向分析砂拉越在英殖民時期的規章。第六章“The Formation of Malaysia” 主要論述建國期間,砂拉越的政治變遷,以及左翼份子與印度尼西亞聯合反大 馬。不足之處,並沒有提到柯波德調查團,在砂拉越調查的情況。然而作者對砂 拉越武裝侵襲事件做了詳細的論述。 Lai Xuan Chien“The Proc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Sabah into The Federation of Malaysia”28著重在沙巴合組馬來西亞的因素及建國後,聯邦政府如何控制沙巴的 政治。此文對沙巴合組馬來西亞的抉擇頗有參考價值。 王麗婷的碩士論文《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合併與分裂》29主要探討新馬合併 的因和果。作者在論述馬來西亞動議過程,除了分析新馬的立場以外,同時提出 北婆三邦和英國的反應。此論文不足之處,是作者並沒有詳細分析砂、婆兩邦對 大馬計劃的政治態度,事實上砂、婆兩邦政黨分成兩股勢力,最後由親大馬的政. 25. Greg Poulgrain, 1958, The Genesis of Konfrontasi: Malaysia, Brunei, Indonesia (1945-1965). London: C. Hurst & Co. Ltd. 26 Tan Tai Yong, 2008, Creating Greating Malaysia: Decoloniza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Merger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 Studies. 27 Tan Tai Yong, 2004,“The Grand Desig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utheast Asia: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Decolonization.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Pp. 142-160. 28 Lai Xuan Chien, 2004, The Proc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Sabah into The Federation of Malaysia. Penang: The South Asian Conflict Studies Network. Pp. 1-17. 29 王麗婷,2007,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合併與分裂》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7.

(20) 東馬華人與馬來西亞聯邦之組成(1946-1963). 黨獲勝。. 二、東馬政黨在建國過程所扮演的角色 (一) 東馬土著政黨 Vinson H. Sutlive Jr.主要探討伊班首領天猛公朱加(Temenggong Jugah)在砂 拉越政治扮演的角色,有助於了解 Jugah 對大馬計劃的立場。30 Sanib Said 所著 Malay Politics In Sarawak, 1946-196631分析戰後砂拉越馬來人的政治演變。本書 提出馬來政黨國家統一黨(PANAS)和國民陣線(BARJASA)權利的競爭。 Herman J. Luping 的 Sabah's Dilemma: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Sabah, 1960-199432主要論述沙巴州卡達山人的政治困境。從這本書可以幫助筆者了解卡 達山對大馬計劃的政治主張及爭取卡達山的政治權利。. (二) 東馬華人政黨 人聯黨著作如《人聯風雨二十年》33、《回望人聯三十年》34、《砂朥越歷史 回顧》35、 《歷史的考驗與鬥爭中成長的砂拉越人民聯合黨》36記載砂拉越政治和 人聯黨的歷史發展。早期人聯黨是個左傾政黨,七十年代加入聯合政府成為國民 陣線(Barisan Nasional)之一。雖然著作出自人聯黨黨員筆下,往往具有意識型態 的色彩,但有助於了解人聯黨,在反殖民和反馬來西亞建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Michael R. Leigh 的 The Rising Moon: Political Change in Sarawak37主要論述 六十年代砂拉越政黨政治發展。從這本書可以了解到砂拉越華、巫、伊政黨對大 馬計劃的立場及扮演的角色。 Chin Ung-Ho 的 Chinese Politics in Sarawak: A Study of the Sarawak United 30. Sutlive Jr., Vinson H., 1992, Tun Jugah of Sarawak: Colonialism and Iban Response. Kuala Lumpur: Sarawak Litterary Society. 31 Sanib Said, 1985, Malay Politics In Sarawak 1946-1966: The Search for Unity and Political Ascendancy. Singapo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2 Herman J. Luping, 1994, Sabah's Dilemma: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Sabah, 1960-1994. Kuala Lumpur: Magnus Books. p. v. 33 李一文,出版年不詳, 《人聯風雨二十年》。吉隆坡:輝煌出版社有限公司。 34. 鄧倫奇、蔡存堆、沈慶輝、黃紀鄰合著,1989, 《回望人聯三十年》 。古晉:霓雅彩印公司。. 35. 李振源、林家昌、黃紀鄰,出版年不詳, 《砂朥越歷史回顧》 。古晉:國際時報有限公司。頁 43-60。 砂拉越人民聯合黨,1999,《歷史的考驗與鬥爭中成長的砂拉越人民聯合黨》。古晉:砂拉越 人民聯合黨中央宣教處。 37 Michael R. Leigh, 1974﹐The Rising Moon: Political Change in Sarawak. Sydney: Sydney University Press. 36. 8.

(21) 緒論. People's Party38主要探討砂拉越華人政黨的發展,以人民聯合黨(SUPP)作為研究 對象,應用 Donald Horowitz 跨族群政黨體系作為理論架構。此書在砂拉越華人 政黨組織做了詳細的研究。但沒有論述人聯黨與砂拉越共產黨的關係,而陳源芬 的碩士論文《砂拉越人民聯合黨政治立場之研究(1959-1970)》39正好彌補了這個 問題。另外,Vernon L. Porritt 分析砂拉越共產黨的興起和沒落,早期共產組織滲 透人聯黨組織,後期轉入地下組織,有助於了解人聯黨組織結構,及其反大馬的 運動。40 朱洪聲所著《馬來西亞之家》41論述砂華公會的成立以及其在馬來西亞建國 的角色。砂華公會是華人上層階級的政黨,有助於了解華人上層階級對大馬計劃 的立場。 《馬來西亞華人政治思潮演變》42和〈沙巴華人政治演變〉43和〈砂勞越華 人政治演變〉44分別對東馬華人政治的情況做了提綱挈領的介紹。劉子政的《砂 拉越五十年代史事探微》45以五、六十年代砂拉越華人政治歷史為主,有助於了 解砂拉越政治發展的歷史背景。房漢佳的《砂拉越巴南河流域發展史》46著重在 砂拉越第四省(美里省)的華人歷史發展。第二十章〈馬來西亞的成立〉論述砂拉 越政黨在建國過程中的角色。但沒有深入分析華巫政黨的政治主張,只是簡略敘 述建國的過程。該書珍貴之處附上很多珍貴的歷史照片。林煜堂的《江河浪淘沙: 砂拉越大時代兒女情懷》47主要論述砂拉越左翼份子對砂拉越的貢獻,有助於了 解左翼政黨的意識型態。. 三、華人身份認同. Chin Ung-Ho, 1997, Chinese Politics in Sarawak: A Study of the Sarawak United People’s Party. Kuala Lumpur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9 陳源芬,2005,《砂拉越人民聯合黨政治立場之研究(1959-1970)》。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 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40 Vernon L. Porritt, 2004, The Rise and Fall of Communism in Sarawak. Clayton: Monash Asia Institute. 41 朱洪聲,1985, 《馬來西亞之家》 。詩巫:馬來西亞日報。 42 謝詩堅,1984,《馬來西亞華人政治思潮演變》 。檳城:友達企業有限公司。 43 詹運豪,1998, 〈沙巴華人政治演變〉 , 《馬來西亞華人史新編》 ,第二冊。吉隆坡:馬來西亞中 華大會堂。頁 127-186。 44 田英成,1998, 〈砂勞越華人政治演變〉 , 《馬來西亞華人史新編》 ,第二冊。吉隆坡:馬來西亞 中華大會堂。頁 187-214。 45 劉子政,1992,《砂拉越五十年代史事探微》。詩巫:砂拉越華族文化協會。 46 房漢佳,2001,《砂拉越巴南河流域發展史》。古晉:砂拉越人民聯合黨總部研究與資料中心。 47 林煜堂,2009,《江河浪淘沙:砂拉越大時代兒女情懷》。古晉:馬聯印務有限公司。 38. 9.

(22) 東馬華人與馬來西亞聯邦之組成(1946-1963). (一)華人國家認同和政治態度 王賡武將馬來亞華人的政治態度和政治認同分成三種類型,第一種關心中國 的政治,傾向於中國的華人;第二種是對中國採取低姿態,與中國進行間接貿易 及社會關係,效忠中國是必須,但是有所保留,對中國不做全部承諾的華人;第 三種是新思想和土生混合集團(包括峇峇 Baba、海峽華人,效忠馬來亞者),並把 百年來(約 1874-1969 年)馬來亞華人的政治活動作了概括的三個分期:第一個分 期為 1874 年至 1900 年前後;第二個分期為 1900 年前後至 1945 年;第三個分期 為 1946 年至 1969 年。48陳志明認為王賡武三種類型分法相當適用,並依據國族 統合的觀點重新詮釋馬來西亞華人的認同。49陳氏指出「族群與國家認同是客觀 的,不能用固定的文化特徵來衡量。」50也就是不能用文化特徵來界定一個族群 的國家認同。另外一篇從族群的形成分析馬來西亞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尤其是 土著的認同。51 崔貴強藉由新馬的報章雜誌、殖民政府檔案、報告書、公報和華人社團的資 料,分析戰後新加坡和馬來亞華人國家認同的轉變,將 1946 年至 1959 年分成三 個階段:第一階段華人(1946-1949)仍然認同中國,第二階段華人(1950-1955)是過 渡期,政治態度有了改變,第三階段華人(1956-1969)已取得當地公民權,國家認 同於當地。同時沿用王賡武對華人類型的分法分析他們的政治態度和政治認同。 52. 王賡武、陳志明和崔貴強的研究對本論文東馬華人的政治態度和政治認同頗有. 參考價值。 楊建成的《華人與馬來亞之建國(1946-1957)》53一書旨在探討為華人與馬來 亞的關係,華人在建國過程中遭遇到困難以及得失。由於華人社會的分歧,難于 團結一致,所以在制憲過程中,全被馬來人擺布。馬來人在英人的庇護之下取得 馬來亞的政權享有特權,而華人被英人政治播弄之下成為少數種族的二等公民。 Wang Gung Wu, 1981, “Chinese Politics in Malaya.” Community and Nation: Essays on Southeast Asia and The Chinse. Singapore: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Asia) Ltd. Pp. 173-200;王賡武, 1994,〈政治意義上的華人-他們對締造東南亞現代史的貢獻〉。《中國與海外華人》。台北:台灣 商務。頁 154-172。 49 陳志明,1987,〈華人與馬來西亞民族的形成〉 。《亞洲文化》(9):54-68。 50 陳志明,1999, 〈華裔族群:語言、國籍與認同〉 。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1(4): 27-35。 51 陳志明,1996,〈從馬來西亞的族群談族群認同的研究〉。 《東南亞季刊》1(4):1-10;陳志明, 2002, 〈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以馬來西亞為例(上)〉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4(5):2-10;陳志明,2002,〈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以馬來西亞為例(下)〉 。《廣西民族學院學 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4(6):23-32。 52 崔貴強,1989, 《新馬華人國家認同的轉向》。新加坡:南洋學會。 53 楊建成,1972,《華人與馬來亞之建國 1946 年-1957 年》。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48. 10.

(23) 緒論. 藉由此書有助於筆者了解華人社會的弱點,進一步去思索東馬華人在馬來西亞建 國時是否也面臨相同的命運。第二本著作為《馬來西亞華人的困境》54,採用多 元社會理論分析 1957 年至 1978 年間西馬華巫之間政治關係演化情形。東馬和西 馬華人社會的差異,西馬華人以契約勞工移入馬來半島,形成移民社會。然而東 馬華人是攜家帶眷前往墾殖,以從事農業生產。於是華人與土著較多接觸,族群 關係較為融洽。筆者藉由楊建成的著作檢視砂婆兩邦華人與土著的關係。 李元謹指出新、馬、印三國的建國政策都要求華人的族群意識和文化身份向 國家認同讓步。因此影響華人與其他族群之間的關係。從堅持族群認同與文化認 同來看,馬來西亞模式顯得最佳。55從這個通則當中有助於本文了解華人與其他 族群的關係。王賡武教授進一步補充解釋由文化認同轉向國家認同是說易行難。 個人要改變較易,但整體社群要改變並不容易。56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東南亞 大多數華人取得國家認同時,慢慢就放棄中國的認同。絕大多數華人可能每一種 認同特徵都有一些,而這些概念沒有一個足以表達多重認同這個混合體的全部意 義。57從這篇文章當中可以了解多重認同的規範和意義。 陳中和的〈從馬華關係看馬來民族主義的構成與馬來西亞建國〉58指出馬來 西亞憲制之下反映了馬來人的族國認同。陳氏的族國認同概念源自朱浤源對族國 的定義,即「民族為基礎,要求建國者。」59另外一篇分析清末以後海外華人民 族主義的興起。60但是朱諶認為族國是人為製造的,由民族建立民族自決。 61從 朱浤源和朱諶的民族主義定義有助於了解砂拉越華人受民族主義的影響。而朱浤 源和詹道玉的研究以新加坡為例,分析日據以後新加坡華人國家認同以及政治態 度的改變。62李盈慧的《華僑政策與海外華民族主義》63分析 1949 年以前中華民 54. 楊建成,1982, 《馬來西亞華人的困境:西馬來西亞華巫政治關係之探討 1957-1978》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55 李元謹,2006,〈族群關係與國家建構:新、馬、印華人三種模式〉 。《新馬印華人族群關係與 國家建構》。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頁 9。 56 王賡武,2006,〈東南亞新興國家中的華人族群性〉。收錄於李元謹編,《新馬印華人族群關係 與國家建構》 。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頁 18-19。 57 王賡武著,許雅棠譯,1992,〈論東南亞華人認同之研究〉, 《思與言》30(2):143-174。 58 陳中和,2009, 〈從馬華關係看馬來民族主義的構成與馬來西亞建國〉 ,發表於「新時代、新視 野‧海外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 。台北:華僑協會總會主辦,2009 年 1 月 3、4 日。頁 178-230。 59 朱浤源,1992,〈從族國到國族:清末民初革命派的民族主義〉。 《思與言》30(2):7-38;朱浤 源,1988,〈從民族到國家:論 Nation 意義的蛻變〉 。《中山社會科學譯粹》3(1):118-132。 60 朱浤源,1993,〈清末以來海外華人的民族主義〉。 《思與言》 。31(3):1-66。 61 朱諶,2000, 《民族主義的背景與學說》 。台北:國立編譯館。頁 99-106。 62 朱浤源、詹道玉,1999,〈新加坡華人社會的政治文化變遷(1937-1959):論國家認同的轉向〉 。 收錄於陳鴻瑜編,《邁向 21 世紀海外華人市民社會之變遷與發展》。台北: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 究學會。頁 17-47。 11.

數據

圖                                                                                                                  頁數  圖 1 - 1 : 布 洛 克 家 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9  圖 1 - 2 : 布 洛 克 家 族 歷 年 領 土 擴 張 版 圖 … … … … … … … … … … … …
圖 2 - 1 9 : 鍾 兆 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8  圖 2 - 2 0 : 邱 錫 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9  圖 3 - 1 : 東 姑 阿 都 拉 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3  圖    3-2:大馬來西亞計劃版本…
圖 1-2:布洛克家族歷年領土擴張版圖  資料來源:  黃建淳,1999,《砂拉越華人史研究》。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頁 163。  另外,查理士執政後積極開發砂拉越,而且從 1870 年至 1890 年間公 佈了二次《土地法》和二次《獎勵種植辦法》 ,以獎勵開發土地和種植農作 物如胡椒和甘蜜、碩莪 16 (Sago)、辣椒等。(表 1-1)  表 1-1:查理士‧布洛克公佈二次土地法和獎勵種植法  年代  土地法  內容  1872  土地法案 (Plantation  Law of 1872)  (1
圖 2-3:黃紀作(1936- )  資料來源:  筆者於 2009 年 11 月 4 日訪談黃紀作先生拍攝的照片。  砂拉越解放同盟核心會員約 30 名,同情者約 100 名,受新加坡反英同盟的 指示和資助而成立的。向學生介紹共產主義和培養幹部,以推動學生運動。在砂 拉越解放同盟領導下於 1955 年 3 月 30 日,古晉中華中學爆發學潮,史稱「330 罷課鬥爭」 41 。330 罷課後,砂拉越解放同盟新增一個衛星組織「砂拉越先進青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of Korea Japan Thailand Philippines Singapore Malaysia Others Japão Tailândia Filipinas

of Korea Japan Thailand Philippines Singapore Malaysia Others Japão Tailândia Filipinas

of Korea Japan Thailand Philippines Singapore Malaysia Others Japão Tailândia Filipinas

of Korea Japan Thailand Philippines Singapore Malaysia Others Japão Tailândia Filipinas

投資成長幅度遠低於2020年。就所觀察的國家來看,其中以對新加

(現場取消未講授);三、 「中東地區的女性與發展—女性領導力(Wome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East—Feminizing Leadership) 」 、 「新網路世紀的創新與發展(Innovation and Growth

These endeavors are aligned with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vision of “May the Buddha’s light shine universally on the three thousand realms; Let the Dharma stream flow across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