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筆者為一位東馬來西亞1(簡稱東馬,East Malaysia)的華人,對東馬的華人歷 史產生興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東馬是由砂拉越2(Sarawak)和沙巴3兩州4(昔稱北 婆羅洲,North Borneo)組成,(附錄一)砂拉越位於婆羅洲島5(Borneo)西北部,而 北婆羅洲位於東北部與汶萊(Brunei)接壤,西南面與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 (Kalimantan)毗鄰。馬來西亞成立以前砂拉越、北婆羅洲和汶萊稱為北婆三邦。

筆者祖父 20 世紀初從中國移居到北婆羅洲謀生,輾轉在當地落地生根。第一代 和第二代的華人親身經歷過馬來西亞建國這段歷程,他們從僑民身份變成馬來西 亞公民。北婆羅洲從英國殖民地變成馬來西亞第十三州,但是今日北婆羅洲卻是 馬來西亞環境最糟糕及居住環境最惡劣的州。供水分佈率最低、人口增長最大、

非法移民最多、高貧窮率、最差電力供應和最少發展的州。6這樣的環境變遷讓 筆者感到痛心。北婆羅洲當初同意組成馬來西亞的目標是為了促進發展,當今卻 與當初組成馬來西亞的目標背道而馳,除令人感到百思不解外,也讓筆者對砂拉 越和北婆羅洲加入馬來西亞這段歷史感到興趣。這是引發筆者研究的第一個動 機。

1馬來西亞分成東馬和西馬(意指馬來半島),東馬和西馬名稱起源於 1966 年 8 月 6 日,原因是 60 年代的東馬有特別保護、行政、政治、社會和經濟發展,聯邦政府設在吉隆坡。劉子政,2000,

《英國殖民地時期的砂拉越》。詩巫:砂拉越華族文化協會。頁 306;James P. Ongkili, 1976, Modernization in East Malaysia 1960-1970. Kuala Lumpur: Oxford University Pres. p.1(Preface).

2Sarawak 中文譯名眾多,多半是音譯的,如沙羅越、沙勞越、砂羅越和砂勞越、砂朥越、砂拉越。

馬來西亞政府將砂拉越中文譯名定為砂拉越。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2005,《馬來西亞華語 規範理事會華文譯名手冊 1》。吉隆坡: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頁 5。林青青,2005,《砂拉 越伊班族的民俗、說唱藝術及其華族文化色彩》。詩巫:砂拉越華族文化協會。頁 14。

3沙巴中文譯名有沙白、沙峇和沙巴。沙巴這詞源自當地的香蕉名稱,即沙峇蕉(馬來文稱 Pisang Saba) ,主要種植在東海岸。後來變成這片土地的名稱為沙峇。馬來西亞成立後,北婆羅洲易名 為沙巴。謝詩麟,1995,《保佛的華人社會》。保佛:首都印刷私人有限公司。頁 2。

4獨立以前各州稱為邦,邦的意思是獨立之前各區有自己的管轄和領導方式。砂拉越和沙巴合組 馬來西亞以後從邦變成州政府。

5婆羅洲是世界第三大島,面積有 288,869 平方英里。今日稱為加里曼丹(Kalimantan) 。婆羅洲的 汶萊古國名稱眾多,如勃泥、渤泥、佛泥、浡泥和文萊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islands_by_area, 參閱日期 2008 年 10 月 3 日。

6 林冠英,《民主行動黨-文告&評論》,

http://www.dapmalaysia.org/cnet/2006/june06/lge/lge0399.html ,參閱自 2009 年 7 月 24 日。

砂拉越和沙巴州在馬來西亞憲法當中享有二十條保障條款7,然而現今許多 條保障條款都無形消失,只剩移民條款。由於筆者對砂拉越和沙巴州保障條款的 消失原因與過程感到疑惑,所以對砂拉越和沙巴州保障條款的訂立及其後來發展 感到好奇。這是第二個動機。馬來西亞聯邦成立以後,砂拉越和北婆羅洲的華人 即可獲得公民權,但是砂拉越和北婆羅洲的土著8(Bumiputra)卻得到特權。土著 特權源自馬來亞聯合邦(Federation of Malaya)憲法第 153 條,而馬來西亞成立時 以馬來亞聯合邦憲法作為馬來西亞憲法的藍本。這一條憲法無形中把其他種族定 為二等公民。華人自砂拉越和北婆羅洲開埠以來,對當地社會和經濟的貢獻並未 少於土著,何以土著世代享有特權?如此種族不平等的憲法條例,促使筆者決定 以華人與馬來西亞建國為題材,研究當初華人對馬來西亞建國的態度。這是第三 個動機。

過去研究馬來西亞,多半以西馬為主,而東馬的研究寥寥無幾。事實上,西 馬與東馬的歷史文化背景有所差異,往往不能以西馬的模式詮釋東馬的情況,尤 其是馬來西亞建國這段歷史。馬來西亞建國是指新加坡、馬來亞聯合邦、砂拉越 和北婆羅洲藉由大馬來西亞計劃(Greater Malaysia Proposal,簡稱「大馬計劃」) 組成馬來西亞聯邦。職是之故,本論文的空間範圍以砂拉越和北婆羅洲為主,而 時間斷限為 1946 年至 1963 年。

「馬來西亞」原是個廣泛的地理名詞,意指馬來群島(Malay Archipelago),

大體上包括東南亞南半部的全部島嶼,除菲律賓以外。馬來西亞這個詞的形成不 只是地理上的聯接,最主要是由於種族、血緣、文化等相似的人文關係。9這一 地理名詞的出現,或者含有「政治上一元化」的意味,但並未作為政治上的名詞。

直到 1963 年 9 月 16 日馬來西亞聯邦成立,才成為一個政治實體(political entity)。

7 北婆羅洲提出二十條保障條款,如下(1) 宗教(2) 語言(3) 憲法(4) 聯邦元首(5) 聯邦名稱(6) 移 民(7) 退出權利(8) 婆羅洲化(9) 英籍官員(10) 公民權(11) 稅務及財政(12) 土著之特別地位(13) 州政府(14) 過渡時期(15) 教育(16) 憲法之保障(17) 聯邦國會代表席位(18) 州元首之名稱(19) 州名(20) 土地、森林、地方政府等。砂拉越有 18 條保障條款內容一樣,砂拉越保障條款提出二 十三條。Herman Luping, 1989, Sabah: 25 Years Later (1963-1988).Kota Kinabalu: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Studies(Sabah). Pp.12-14;

http://www.ehornbill.com/ehcm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894:2010-04-07-1 4-46-41&catid=35:2009-02-07-03-29-52&Itemid=54

8土著一詞來自梵文,意指土地之子或地球之子;Bumi 一詞有土地和地球之意,putra 可翻譯成 王子或者一般上稱呼為兒子的意思。在馬來西亞憲法第 153 條寫上土著的概念及貢獻,土族及土 人的意思列在 160 章第二條;而砂拉越和沙巴原住民則列在 161A 章、第六條、a 和 b 節當中。

西馬的土著是指馬來人,而東馬是指原住民和馬來人。Sharon Siddique & Leo Suryadinate, 1982,“Bumiputra and Pribumi: Economic Nationaism (Indiginism) in Malaysia and Indonesia.” Pacific Affairs 54 (4): 662-663.

9曾鐵忱,1966,〈馬來西亞概念之史的發展〉。《南洋文摘》。7 (11):725。

這個政治實體的形成源自東姑阿都拉曼10(Tunku Abdul Rahman,簡稱「東姑」) 布洛克家族(Brooke Dynasty)和北婆羅洲公司(North Borneo Company)需要大量華

101903 年 2 月 8 日東姑阿都拉曼在吉打誕生,亦是 SultanAbdul Hamid Shah 第五個兒子。母親是 Makche Menjelara 暹羅閃族酋長 Luang Mira 的女兒。四歲上幼兒園早上讀馬來文,下午讀英文教 育。10 歲到曼谷的暹羅學校受教育。他跟哥哥東姑猶索(Tunku Yusoff) 生活在一起。1915 年東 姑猶索去世後,東姑阿都拉曼回到馬來亞就讀馬來語言學校,翌年轉到英式教育之檳城自由學 校。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獲得吉打州獎學金到英國讀書。1925 年他畢業於劍橋大學之聖凱瑟 學院,亦是在英文大學畢業的第一位吉打州馬來人。1949 年他回到吉打州政府法律部門。1955 年他領導巫統參加第一次大選,聯盟黨取得選舉勝利。他爭取馬來亞獨立。他是個溫和型政治領 袖,並擔任馬來亞聯合邦首相。Willard A. Hanna, 1962, The Formation of Malaysia New Factor in World Politic. New York: American Universities Field Staff. Pp.152-163;顧長永,1995,《東南亞政 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頁 80;Tunku Abdul Rahman, 1983, Something to Remember.

Singapore: 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Pp. 50-55.

11伊班一詞由加央語的 IVAN 轉變過來,意指飄泊者。伊班的意思是指「誰」或「有人嗎」。華人 稱伊班人為拉仔(La-Kian)。伊班人內部又分成 12 個亞族(sub-tribe) 。蔡宗祥,1992,《伊班族歷 史與民俗》。詩巫:砂拉越華族文化協會。頁 158-159;沈慶旺,2007,《蛻變的山林》。雪蘭莪:

大將出版社。頁 18。

12卡達山杜順是複合詞,1991 年以前的人口統計將杜順和卡達山人合稱卡達山人。事實上杜順族 和卡達山族有所差異。杜順是指果園中人的意思,他們從印度-馬來亞(Indo-Malayan)移居到婆羅 洲。卡達山人的祖先來自 kinoingan 和 Suminundu(指超自然物或神) 生長在一棵樹下,又稱 Nunuk Ragang。柯嘉遜,2003,《馬來西亞少數民族母語教育》。雪蘭莪:董教總教育中心。頁 102;鄭 資約,1972,《東南亞地理誌略》。台北:正中書局。頁 349;Thomas Rhys Williams, 1966, The Dusun:

A North Borneo Society. U.S.A: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Pp. 5.

13饒尚東,2005,《馬來西亞華族人口問題研究》。詩巫:砂拉越華族文化協會。頁 68。

工從事開墾和開發當地的資源,於是華人人口逐漸增加,並成為主要種族之一。

1949 年以後砂拉越的華人分成兩個派系,一派為擁護中國國民黨,主要是 商會和社團領袖;另一派為擁護中國共產黨,主要是教職業員和青年學生。砂拉 越青年學生在學校受左翼思想的影響,所以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充滿期待,

並嚮往社會主義的生活。另外,砂拉越青年學生經共產黨的民族主義的熏陶以後 起來推動反殖民主義運動。1955 年中共政權修改國籍政策,鼓勵僑民入籍當地 成為當地的公民。這項政策促使僑民放棄落葉歸根的思想,拋棄過客的心態,進 一步思考「生於斯、長於斯」的問題,把效忠中國的意識轉變視砂拉越為自己的 祖國。1956 年後英國殖民政府頒布新憲法,修改立法議會組織法,讓人民參與 政治以走向民主政府。砂拉越華人開始對政治產生興趣,並積極參與政治活動。

砂拉越第一個政黨即砂拉越人民聯合黨(Sarawak United People's Party, SUPP)於 1959 年 6 月 4 日成立。人聯黨在追求砂拉越自治獨立過程中,面對與東姑的大 馬計劃,獨立建國背道而馳,企圖力挽狂瀾阻止砂拉越併入馬來西亞。

在北婆羅洲方面,儘管 1949 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且獲得英 國政府的承認,但是北婆羅洲的華人始終認同中華民國。北婆羅洲殖民政府為了 防範共產黨滲透到北婆羅洲境內,所以嚴厲管制華人社團活動,禁止華人參與政 治活動。北婆羅洲華人社會始終由商會和社團領袖為主導,這些領袖的社會地位 較高,觀念上較老成,行事較保守。中下階級的華人終日為生活忙碌,對政治不 感興趣,加上教育水平不高和通訊不發達,導致北婆羅洲政治意識落後。1960 年英國政府修改北婆羅洲的憲法,在立法議會和行政議會上增加非官方議員(民 選議員),讓他們參與管理北婆羅洲的行政。北婆羅洲的政黨興起較晚,直到東 姑提出大馬計劃以後,北婆羅洲人民才意識到英國人即將撤離,土著和華人躊躇 滿志組織政黨。山打根和亞庇華人擔心北婆羅洲將失去自治權,於是成立政黨組 織表達反對意見。北婆羅洲的政黨如雨後春筍地湧現,但是組織鬆散,毫無長遠

在北婆羅洲方面,儘管 1949 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且獲得英 國政府的承認,但是北婆羅洲的華人始終認同中華民國。北婆羅洲殖民政府為了 防範共產黨滲透到北婆羅洲境內,所以嚴厲管制華人社團活動,禁止華人參與政 治活動。北婆羅洲華人社會始終由商會和社團領袖為主導,這些領袖的社會地位 較高,觀念上較老成,行事較保守。中下階級的華人終日為生活忙碌,對政治不 感興趣,加上教育水平不高和通訊不發達,導致北婆羅洲政治意識落後。1960 年英國政府修改北婆羅洲的憲法,在立法議會和行政議會上增加非官方議員(民 選議員),讓他們參與管理北婆羅洲的行政。北婆羅洲的政黨興起較晚,直到東 姑提出大馬計劃以後,北婆羅洲人民才意識到英國人即將撤離,土著和華人躊躇 滿志組織政黨。山打根和亞庇華人擔心北婆羅洲將失去自治權,於是成立政黨組 織表達反對意見。北婆羅洲的政黨如雨後春筍地湧現,但是組織鬆散,毫無長遠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