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動物保護議題的脈絡與趨勢  

近20 年來由於社會結構轉換,台灣家庭人口逐漸縮減、出生率下降、晚婚與單 身族群增加,又因為都市發展文化影響人際關係變的淡薄,於是許多人選擇飼養寵物,

與之建立親密的情感交流;藉由飼養寵物所帶來的陪伴以取得心靈慰藉,使飼主與寵 物間衍生出情感依附,部分的人因而將寵物擬人化飼養(林佩洵,2008;Hirschman,   1994;陳怡樺,2007;李鴻昌,2006;王佩雯,2010)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飼養寵物,當這股飼養勁頭因為飼主搬家、寵物照顧 不易等各種理由消散時,許多民眾便會選擇中斷飼養,又因為缺乏常識與責任感,於 是便將寵物遺棄街頭任由自生自滅,造成社會流浪動物增加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

都市地區的流浪動物,除了來自於遭到棄養之外,還包括被原主疏縱在外、從家中逃 跑、走失、發情追逐異性狗,以及由流浪動物所繁殖出來的後代(黃以育,2011)。  

1992 年間在台北、新竹及花蓮等地先後發生數起流浪犬咬人事件,引起社會大 眾開始正視犬隻管理問題;政府開始以大量補捉及撲殺流浪犬的方式減少流浪動物數 量,此舉引發國際各動物保護組織的關注,嚴重影響臺灣的國際形象;而國內民眾及 各相關團體亦開始關注流浪動物的問題,各個動物保護團體相繼成立並投入相關運動,

藉由抗議活動爭取動物的權利,喚起了民眾對動物保護的關心,開啟我國動物保護的 起點(黃美玲,2003;歐如慧,2006)。  

由動物保護團體與關心民眾的共同努力推動下,《動物保護法》於民國87 年 10 月13 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同年 11 月 4 日公布施行,以尊重動物生命及保護動物 為立法宗旨。歷經八次修正,共分為7 章計 40 條,旨在尊重動物生命及保護動物(許 晉瑋,2010)。基於萬物皆平等的原則,人類不應剝奪其他物種生存的權利,甚至危 害到動物的生命,以滿足人類無窮的欲望。Peter  Singer 認為對於動物的生命,我們 應該如同對於在心智能力上居於同等層次的人的生命一樣尊重。而關心動物福利或動 物權,其實就是關心每一隻動物的本身(Bekoff,  2002),尊重、愛護每一個生命。因 此,如何建構與落實完整的動物管理制度,以妥善解決流浪動物問題,從而建立人與 動物之間的和諧關係,落實動物保護工作,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目前我國對於寵物管理及流浪動物處理以1998 年公布實施的「動物保護法」為 主。由於「動物保護法」將動物種類區分為寵物、實驗動物、經濟動物及其他動等四 類,本研究僅汲取與寵物管理及流浪動物處理有關之立意、規定、措施等內容說明如 下。  

一、動物認領養概念推廣與措施  

「動物保護法」其中立法旨意在於控制流浪動物數量,其中規定授權農委會制 定「公立動物收容所管理作業規範」,目的為建立公立動物收容所處理留置犬隻作業 方式,強化收容處所之管理及服務,以符合動物保護及服務民眾之精神,協助改善流 浪犬問題,提升民眾對收容所之正面觀感,以期落實尊重生命及動物保護的精神(郭 小綾,2004)。  

為了控制流浪動物數量,除了推行 TNR、寵物登記、絕育等措施外;農委會與 相關單位均多鼓勵民眾領養,並宣導「以領養取代購買」的方式,讓更多的流浪動物 能找到一個家(黃美玲,2003)。為加強流浪動物認領養工作,農委會訂定以下方式 加強流浪動物認養工作:(1)以委託動物醫院、民間團體或上網公告等方式,加強流 浪動物之通知、公告及認領養工作;(2)鼓勵動物醫院及民間團體協助縣市政府加強 流浪動物之評估、篩選及整理,提供健康溫馴的犬隻。同時再藉與民間團體合作,透 過各種可行管道,提升流浪動物被認領之機會,例如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處與連鎖動 物醫院、寵物業者合作,成立犬貓「幸福轉運站」愛心認養小舖,提供多元動物認養 管道;宜蘭縣政府動植物防疫所推動「中繼家庭代養機制」,舒緩收容空間飽和密度 及延長動物收容期限,運用民間志工力量,使收容動物能獲得更加完善之中途照護,

提高領養率與降低人道安樂執行率;新北市農業局(動物保護防疫處)則設有犬貓認 養領養專區及各動物之家臉書成立粉絲團,以提升流浪犬貓認養率,並推動生命教育 課程,宣導愛護動物、尊重生命、「以認養代替購買」及強調飼主責任。未來將規劃 於里民大會加強宣導動物保護觀念及政策,讓民眾更加了解動物之家相關認養訊息,

鼓勵更多民眾認養流浪動物。  

二、提供認養的動物收容組織與認養現況  

「動物收容所」是收容無主動物的處所,以現今社會趨勢之收容對象為狗和貓 這兩種流浪動物(葉力森,2000)。收容所是動物管理的核心,流浪動物政策成敗的 關鍵,基礎應具備的功能是對棄養動物提供管理照顧,直至動物被領回、認養或安樂

死(費昌勇,2002;鄭祝菁,2001,2010)。  

目前我國動物收容處所,分為公立收容所與私人動物收容組織。公立動物收容 所屬於殺生收容所,由人民的納稅金負擔,具備公務機關的特性,有效率的解決社會 問題,但因人力及經費的短絀,其功能發揮較傾向為流浪犬隻的控制,而忽視收容動 物的實質需求;   私人收容組織多為不殺生之動物中途組織,由愛護動物之熱心人士組 成,收容照顧棄養或無主動物,給予重生機會,接受民眾的捐款來維持,經營較多元 化(葉力森,2000;朱家德、黃英蘭,2006)。  

對於進入公立收容所或私人收容組織之流浪動物,除依規定流程辦理收容業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夏良宙表示:「屏東科技大學不贊成一個人認養二隻以上,認養二隻以上的話就會有 很嚴重的問題…領養回家以後,你就會發現越來越多,當你多到某一個程度以後,你 就會發現變成虐待動物。我們不太贊成學生沒有經過家長的同意就認養…如果你真的 大量認養,你們家裡面怎麼辦?會不會造成你精神上的壓力、抑鬱,這些的話都是我 們也是考慮到的地方。」  

雖然與國外認養風氣相比,國內認養率仍較低落,但農委會主秘戴玉燕表示,

近幾年來動物福利逐漸受到重視,動物認養率逐年上升;2012 年全國收容動物認養 率為28.7%,2013 年為 40.7%,2014 年上半年全台公立收容所共收容 48474 隻犬 貓,被認養犬貓為25130 隻,認養率首度突破 5 成,較 2013 年同期增加近 12%,

平均每 2 隻收容動物就有 1 隻找到新主人。農委會將持續督促地方政府加強與民間 團體合作及動物保護志工招募,結合更多資源推廣收容動物認養工作,請民眾支持「認 養代替購買」行動,為更多流浪動物尋得第二個照顧家庭。  

三、認養網站平台是推動寵物認養及減少棄養的重要媒介  

動物保護組織之策略推動、宣導管道,除了平面、電視媒體外,更需透過網際 網路的運用,跨越時間、空間的限制,發揮傳播最大的功效(黃癸鳳,2007)。新一 代出現的私人動物收容組織(動物中途)開始趨向使用資訊科技媒體,利用網路設立 網站或認養社群;同時公、私立收容所也紛紛在網路上架設認養網站(adoption   website),希望能多提供動物被安置的管道,並教導民眾正確的知識,減少棄養。因 為認養網站具有資訊傳播快、送養、認養與飼養資訊多、維護與經營成本較低、所需 人力少,以及提供討論機制互動等優點,國內參與網路認養的民眾越來越多(陳信宏,

2003;吳信陵,2005;黃癸鳳,2007;林新沛、吳明峰,2008)  

透過這些認養網站平台,收容所內的流浪動物得以獲得足夠的曝光量,也促使 了民眾認養率的上升。但仍有部分民眾對於使用網站認養有所疑慮,例如認為認養網 站的寵物較不健康、認養手續不方便,以及在網路上無法與寵物面對面的互動等;對 此,認養網站也須設法讓會員瞭解認養手續,並認同各項手續的意義,鼓勵具備認養 條件的會員樂於認養(林新沛、吳明峰,2008)。另外,透過檢視認養過程,網站平 台對於民眾在進行瀏覽、挑選並決定認養動物的後續行動,例如聯繫中途、填寫申請 表單、審核、後續回報追蹤等認養流程的進行,則仍需要由使用者與收容中途透過其 他的聯絡管道完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服務設計  

數位化發展趨勢與科技的高度發展與應用,產業界從產品製造轉向以知識經濟 為主的產業;知識經濟帶來的不只是產業生態上創造性改變,更帶起了創新的概念。

透過不斷的創新並與科技結合有效的運用,產生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及社會環境,因此 創新扮演了組織發展優勢的重要因素;組織要創新並不只單單追求技術上的突破,產 品、市場、服務、流程或結構等皆屬於知識經濟的範疇(吳思華,2005;楊佳翰、

鍾佩翰、徐作聖,2007)。  

創新已不再限定於科技上的改變,反而轉向至內容、服務等層面,以提供新型 態的服務內容,並進而提升顧客價值為目標。可說是從最初技術導向轉形成以市場、

使用者需求為主的服務創新為導向,其中所提供服務的創新與創新的內容是否能被顧 客所接受才是區隔差異化所在。  

服務設計是一種新興的跨領域的學問(Holmlid  &  Evenson,  2008;Vogel,  2009;

Schneider  &  Stickdorn,  2011);結合了各種專業領域中的設計技巧、工具或方法,將 無形的服務歷程與有形的媒介,透過設計程序轉化成更整體、符合需求與實用有效的 服 務 。Moritz ( 2005 ) 主 張 服 務 設 計 是 一 種 具 備 整 體 性 ( holistic )、 跨 領 域

(multidiscipline)和整合性(integrative)的設計活動;經由服務設計可以改善服 務,並且提供給顧客端更有用、更令人滿意的服務,並且亦可提供組織更有效率的服

(multidiscipline)和整合性(integrative)的設計活動;經由服務設計可以改善服 務,並且提供給顧客端更有用、更令人滿意的服務,並且亦可提供組織更有效率的服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