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全章內容分為以下四節:第一節 運動技能學習理論、第二節:樂樂棒球打 擊動作協調、第三節:運動技能練習方法、第四節:樂樂棒球相關實證研究。

第一節 運動技能學習理論

根據 Newell 於1986 提出運動型態受多重限制影響而形成的,其中以三角限 制是最為具體、作具代表性的論著。根據動態系統之次系統的觀點,Newell 認 為運動行為的形成,主要受到三種限制的影響:有機體限制的影響(organismic constraints)、環境限制(environmental constaints)與工作限制(task constraints)

等三者交互作用的影響。而工作也是一種存於有機體外的限制,它有許多不同的 定義與分類,其中大都以特殊的向度,如工具的大小或對動作者知覺期為內含物 或排斥物為劃分依據。張育誠(2009)比較棒球選手站立於不同打擊(慣用區、

非慣用區)之工作限制對揮棒擊球打擊動作表現的影響,結論在陌生的工作條件 下,無法做出同等或相近的揮棒速度及擊球準確率。張曉菁(2011)研究工作限 制下對不同層級之女子壘球選手揮棒速度與準確性,認為不同重量球棒對打擊動 作技能表現均有相當程度之影響。由此看來,操弄工作限制對能改變打擊動作表 現。

第二節 樂樂棒球打擊動作協調

「樂樂棒球」源自於美國,世界各國俗稱為 Tee Ball,在 2001 年教育部開始 推廣,取名樂樂棒球(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2006)是各國推廣幼兒及少年棒 球最重要的活動,也是美國職業棒球聯盟在美國及世界各地推廣棒球運動中最重 要的啟蒙活動。樂樂棒球使用特製的泡棉球棒,雖然無法像棒球一樣飛得遠,但 是卻安全許多。而精熟打擊技巧的學童亦能擊出四十公尺以上的飛球,實行在體 育課上也較棒球直覺而容易上手。樂樂棒球的器材有泡棉球棒、泡棉球、打擊座、

白橘雙色壘包;正式場地為壘距 15 公尺、左右外野全壘打線為 40 公尺,因為與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棒球相似但所需場地較小,所以校園內的草地操場或體育館內都可以玩;除了一 些規則較特別外,其他都跟棒球規則一樣,可說是推廣棒球最有效的啟蒙運動。

棒球打擊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張茂三(2001)以7位少棒球員經打擊訓 練後作為受試對象,並以高速攝影機拍攝後進行動作分析,認為揮棒速度和衝量 是將球擊出遠或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指導打擊動作時,不能只強調上肢出力,

應配合足、腰、肩的旋轉將身體重心轉移至前足,並在擊球的瞬間增加手腕內旋 的動作,以提升擊球之速度。同時應加強選手的重量訓練,提升選手的上肢與軀 幹的肌力,增加揮棒的速度。葉志仙、李明憲與朱峰亮(2001)在「棒球聖經」

一書中提到把低球往上打,容易形成高飛球而被接殺;如果擊球員的力量非常 強,也常形成全壘打。高球則容易被擊球員擊出全壘打或長打。

樂樂棒球的打擊雖然跟棒球類似,但是並不需要判斷球路來進行揮棒的動 作。因為球就擺在球座上,陳冠任(2006)以自己指導學生的經驗,認為球座高 度應選擇腰部附近才能擊出好球。陳冠任(2007)研究樂樂棒球選手打擊之運動 學分析,卻認為在不同打擊高度的擊球飛行距離並無顯著差異。所以選擇適合自 己的球座高度,便是打擊成功與否的第一步。打擊出去,一隻強而有力的飛球卻 直接進到防守者手中,一個平凡無奇的滾地球卻恰巧穿越防守陣線,在比賽場上 是屢見不鮮的。林素珍(2008)認為有計畫的樂樂棒球教學活動,對速度、協調、

敏捷及反應能力有顯著的效果。許鎮顯(2008)研究顯示身心動作教育課程能對 學生打擊落點及打擊距離有所助益。徐浩展(2011)認為十週樂樂棒球訓練介入 能提升國小學童上肢運動能力。陳冠任(2006)認為判斷守備員的站位可以控制 自己的擊球落點最佳化。江元凱(2011)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樂樂棒球揮擊時三 種站位與三種打擊步伐打擊動作之差異。認為採用非傳統步法配合不同的站位,

可讓守備方不易判斷揮擊之時機與方向,以提高上壘的機會。可見得打擊出去的 球是不是能夠形成安打,得看自身的打擊力道、協調性與防守陣容的站位。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運動技能練習方法

在國小的體育課中,樂樂棒球是相當受到小朋友喜愛的運動。陳秀惠(2008)

認為一名學習棒球打擊的學童,必須注意與擊球相關的訊息,忽略球的顏色或周 遭聲響等無關的訊息。而在體育教學上則有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去引導學生學 習,而其過程就是經過練習而帶來的行為改變。

陳畇蓁(2012)以國小三年級女學童未受過樂樂棒球打擊訓練為實驗參與者,

進行打擊前測,前測後分為平均分成 3 組(集團、系列及隨機)進行四週樂樂棒 球打擊高飛球、平飛球跟滾地球訓練,結果發現背景干擾練習有助於樂樂棒球打 擊技能學習成效。

第四節 樂樂棒球相關實證研究

在樂樂棒球的打擊、投擲、跑壘以及攻防技術都跟棒球極為相似,然而其最 大的差異就在於打擊方面,棒球要面對的是一個會投出各種角度、各種球路、不 同速度的投手,以及身後不見得跟你同一見解固定好球帶的主審裁判,所以棒球 打擊比較開放需要有彈性而多變的技巧。例如:三壘有人教練要你打高飛犧牲 打、一壘有人避免被防守方雙殺要用短打或是打出二壘滾地球推進。樂樂棒球由 於球放置在球座上,技能的要求很固定,能打多遠就打多遠,能越過40公尺就是 全壘打。蔡嘉湖(2007)研究指出在樂樂棒球的打擊中能擁有較多安打數、擊出 越多的長打、安打較為連貫的球隊,較能獲得比賽的勝利。所以在學習上要求的 自然是能夠以最合適自己的揮棒方式,配合全力揮擊的力道和擊中球心的準度。

總結:

樂樂棒球運動在國小體育運動發展快速,教育部對於國小校園體育課的推廣 也不虞餘力,在規則上也較有彈性。因為算是沒有投手的棒球,比賽獲勝的關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在於打擊的落點準度與擊球距離。在增進打擊準度方面,著重於掌控球棒的能 力、打擊姿勢與不同步法的運用與打擊策略,但在擊球距離方面,除了掌控球棒 的能力之外,更強調的是個人的體能與協調性,進而養成全力揮棒的習慣。由此 可見,在打擊中,掌控球棒跟打擊爆發力是打擊的成功之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