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文獻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章

本研究為建置漢字評量與補救教學系統,故先蒐集漢字的相關資 料統整與定義,以及對偏誤分析與漢字偏誤類型做整理,彙整近年來 相關文獻,以了解其內涵與特色,據此建構本研究之研究架構。本章 共分為漢字教學理論、偏誤分析、評量與補救教學及本章總結。

第一節 漢字教學理論

世界上的文字種類繁多,有許多學者也致力於分類文字的種類。

而漢字和英、法、俄語等這些拼音文字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文字的性質,

拼音文字只需學習二至三十個字母,記住這些字母所組成的字詞和語 法即可,然而以認知理論來看漢字其語素特點,認為漢字認知是無法 拼讀,需運用其字形、空間聯想等方式來學習,且漢字為一字一詞素,

需要學習大量的漢字詞彙作為學習華語文之基礎(林本源,1999;徐 子亮,1998)。學習者因背景、程度的不同,且缺乏圖像式的文字概 念,在漢字學習成效上也備受限制(舒兆民,2010)。而漢字是屬於 方塊狀的視覺符號,有特定的結構,且漢字與拼音文字的表音特性不 同,漢字看其意符,可以瞭解其字意(葉德明,1990)。漢字的研究 範圍屬於傳統文字學,廣義的文字學包括形、音、義三要素的研究。

以下分別對於漢字的字形、空間結構、教學理論、教學法、漢字系統 相關研究做詳細的說明。

15

一、漢字的字形

漢字的形式與組合也可以幫助學習者在學習上的認識。漢字在字 形的組成上,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層次(陳奕全,葉素玲,2009;舒 兆民,2010;黃沛榮,2010;葉德明,1990,1999):

(一)筆劃

筆劃是構成漢字字形的最小單位。所謂筆劃,是指從落筆到 提筆的過程中寫出的點或線。筆劃的形式包括「橫」、「豎」、「點」、

「撇」、「捺」、「折」、「鉤」等。

(二)筆順

漢字書寫時,發筆的先後順序。筆順分為八個基本法則,即:

「從左到右」、「自上至下」、「橫在豎先」、「先撇後捺」、「由中而 旁」、「由外而內」、「直而後鉤」、「先框後封」。除了八個基本筆 順外,還有主要的四個方向,「從左至右」、「從上往下」、「左上 到右下」、「右上到左下」。

(三)部件與部首

漢字字形的最小基本組合單位為部件,是比例固定且筆畫連 續的「合體」,此「合體」可用於構成不同的漢字,具有辨字的 作用。而部首則多以「獨體」的單位,部首也具有表示漢字部分 意義的功能,也是構成「合體」的基本成分。

(四)整字

整字是由一個或數個字素在空間結構內,由上下、左右、內 外包圍關係位置所組合而成的字體。字素是形音或形義的統一體,

在構字時有表音或表義的功能。

二、漢字的空間結構

在學習漢字時,應該教導學習者認識漢字的結構,而不是一筆一 劃的將漢字硬記下,或單單只是將漢字視為圖形來記憶。由於漢字是 一種見圖識字比起識音更重要的文字(葉德明,1990)。漢字是由圖 像演變而來,以圖形傳遞意義,教學最有效的方法是經由圖形引起認 字行為,並且掌握漢字內部結構的邏輯方法(吳佳諭,2009)。漢字 的空間結構可分為十二種(葉德明,1990):

表 2-1 漢字空間結構與範例字

1. 人 2. 回

3. 香 4. 意

5. 村 6. 街

7. 這 8. 可

9. 有 10. 開

11. 幽 12. 區

17

歸納上述,漢字的空間結構在視覺上的空間概念有相當明顯的特 性,對於學習者而言也是相當重要,但由於多數華語文學習者無法立 即辨識出漢字空間的規律,因而在初學漢字階段,就應教導學習者漢 字空間結構的概念,以建立清楚的漢字觀念(Taft & Chung, 1999)。

三、漢字教學理論

在漢字教學中,令學習者學習新的漢字為主要重點,但同時將已 有知識向新知識做連結,幫助學習者學習更多的詞彙,將有助於學習 者之學習的效率。吳世雄(1998)認為在漢字教學中將單字或詞放置 在有安排過的語言學習環境,如編排學習字形、構詞、語用等下進行 教學,讓學習者藉此將新的生字與已知的字詞或其他知識相聯繫,因 而提高學習者對生字的回憶能力。姚榮松(1994)對華語文的漢字的 字彙與字詞教學,歸納以下幾點教學上的建議及應該考慮詞彙量的控 制、生難詞的講解盡量以學習者已學過的字彙表達、透過構詞法與構 詞的規律來說明詞語的限制、運用語境分析來了解多義詞、讓學習者 學習新詞。漢字教學應當從基本的字彙及其定義開始學習,逐漸向其 他字彙和字義延伸學習。黃沛榮(2003)對於漢字教學也給予以下建 議,使得教學發揮良好的效果。文字學理部分,針對文字的結構、演 變,以及部首等知識;現代漢字學的知識,以漢字為研究對象做研究,

如漢字字集編訂、使用的頻率、字形的取樣、漢字屬性等;不同語文

標準,教學者應該了解不同地方語文之差異,主要是字形的結構、筆

畫、筆順,以及讀音、詞彙等;電腦方面的知識,包括利用網路資源、

從事多媒體教學,以及使用古文字形、帶注音的字形等,來編輯教材 或試卷;現今國內外中文教學之情形與未來之趨勢。

方祖燊(1994)提出了語體文教學的九種方法,讓教師作為參考,

他認為教師必須透過文字、發音、語法、修辭、邏輯、寫作理論等基 本的原理,運用到課程中來教導學習者。九種方法整理如表 2-2。

表 2-2 語體文教學的九種方法

方法 說明

辨認 即為辨音認字,又分為字形與字音。

朗讀 語體文教學注重的為朗讀,而並非背誦。

解釋 對生字與新詞的解釋,讓學習者了解其意義。基本上都運用簡單

的話來講解與說明,此部分需要詳細解釋讓學習者理解。

模仿 先從前人的經驗開始學習。意即在同類、擴展、變化等三觀念的

基礎上來進行教學,此部分的模仿又可分為詞組、句型、修辭。

觀察 寫作許多材料都於生活之中,因此培養學習者觀察能力,以及告

訴學習者如何觀察與體會人事景物,且教導用適當的字詞表達。

組織 文章是由許多段落所構成,而段落則是由句子組成,而句子是由

文字結合而成。因此幫助學習者了解文章的要旨與結構十分重要。

想像 需要有豐富的想像力,才能寫出文章。

理論 教導學習者在構思文章時需要運用的理論如歸納、假設、因果等。

19

表 2-2 語體文教學的九種方法(續)

方法 說明

構詞 為了達到良好的表達能力,首先需要增加學習者的詞彙量。懂得

構詞的方法,不用硬記就可以將相同類型的字詞連結在一起。

資料來源:出自方祖燊(1994)。

以往的語文教材,所撰寫的課文內容所編排的學生學習過程依循 課文、詞語、生字、讀(字形、字音、字義)與寫(字形),這種作 法的缺點為學習者只能隨著課文的內容學習漢字,亦影響學習成效,

若將漢字中擁有高頻率的生字與部件,優先給學習者學習,能讓學習 者學習新生字時事半功倍(黃沛榮,1999)。

總結以上不同學者提出之漢字教學理論,作為本研究之教材內容 及系統設計之參考。系統設計讓學習者以漢字書寫為出發點並擴展其 字彙量。讓學習者從筆順中加深對字形與結構的印象。初學漢字的教 學重點應放在幫助學習者掌握漢字的基本筆劃、筆順、空間結構和常 用之部件,學習結構簡單容易識記的漢字,且對於漢字的記憶而言,

透過聯想可以加深字形與其結構的印象,也可經由聯想來學習更多詞 彙與語句,幫助學習者鞏固華語文學習之基礎。

四、漢字教學法

漢字在教學上有許多不同的策略,由於漢字體系的龐大與複雜的 結構,容易造成教學上的困擾。從實際教學來說,良好的漢字基礎對 於詞彙、語句和篇章的學習對於學習者而言是重要的關鍵(陳瑩漣,

2005)。據此學習漢字可以視為學習華語文的基礎,運用合適的漢字 教學法即為設計教學上的重點。漢字教學法以訊息處理理論為基礎來 區分,可分為由下而上模式的集中識字教學法與由上而下模式的分散 識字教學法(吳佳諭,2009)。

集中識字教學法,具體方法有「形聲字歸類,基本字帶字」。將 漢字進行分類、整理、比較,由下而上進行教學,強調在閱讀文章前,

先從記憶單字開始(葉德明,1990)。而集中識字教學法包括了一般 字彙知識教學、部件教學法、相似字比較教學法、基本字帶字教學法 等。

分散識字法,特點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包括 有一般分散識字、注音識字、漢語標音識字、聽讀識字、以及猜認識 字等(呂美娟,1999)。課程目標並不特別強調生字教學部分,教學 流程先教文、再分別對每個生字進行形、音、義的解釋。具體教學步 驟如下:認唸語句、瞭解句意、解釋詞義、認識生字、筆順練習(韓 孟蓉,2003)。此種教學模式較為著重高層次的處理過程,學習方式

(三)部件識字教學法

漢字字形的基本結構就是部件。「部件識字教學法」就是透 過漢字『部件』的結構,進行組織、整合的識字教學法。部件識 字教學法的應用,可以從部件的常用程度所訂出的字級標準,由 簡到繁,由易到難,作為編纂教材與教學上的依據。

(四)基本字、帶字識字教學法

很多漢字都具有相同的「基本字」,若能夠將具有相同基本 字的一組字同時學習,先教導其基本字,再提醒學習者以這個基 本字為識字基礎,結合部首部分延伸學習,應有助於認識具有相 同基本字的一組漢字(鐘淑慧,2005)。將已知知識與新知識做 適當或有意義的連結符合認知心理學,基本字、帶字識字教學法 可以將組合成有系統組織的記憶(邱上真,1993)。

(五)相似字識字教學法

(五)相似字識字教學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