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結果與討論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章

本章節在分析與討論不同的教學實驗與組別間之差異。本節分為 研究對象背景分析、漢字評量成效分析、系統滿意度問卷分析。

第一節 研究對象背景分析

65 名參與者來自世界各國,包括日本、美國、泰國、韓國、尼 加拉瓜…等。由於研究對象的語言背景可能會影響其對漢字的認知程 度,以下分別針對性別、年齡、母語類別、學習華語文時間進行描述 性統計分析。

一、性別

65名學習者中,男生人數為26人(40%),女生人數為39人(60%)。

表 4-1 學習者性別描述性統計分析

性別 人數 百分比

26 40.0%

39 60.0%

二、年齡

而學習者年齡的分佈如表 4-2,20 歲以下為 10 人(15.4%);21 至 25 歲為 22 人(33.8%);26 至 30 歲為 17 人(26.2%);31 至 35 歲為 8 人(12.3%);36 至 40 歲為 4 人(6.2%);41 至 45 歲為 2 人

(3.1%);46 歲以上為 2 人(3.1%)。大多數學習者為 21 至 30 歲。

65

表 4-2 學習者年齡描述性統計分析

年齡 人數 百分比

20 歲以下 10 15.4%

21-25 歲 22 33.8%

26-30 歲 17 26.2%

31-35 歲 8 12.3%

36-40 歲 4 6.2%

41-45 歲 2 3.1%

46 歲以上 2 3.1%

三、母語類別

本研究將研究對象按照母語類別分為漢字文化圈與非漢字文化 圈。根據 Anderson(1991)所提出的漢字文化圈之定義,將越南語、

日語以及韓語歸類為漢字文化圈,而其他的語言則歸類為非漢字文化 圈。所有學習者所涵蓋之母語背景多達 15 種,以日語(24.6%)與英 語(18.5%)之母語學習者最多。以下針對所有研究對象漢字文化圈 28 人與非漢字文化圈 37 人,又將漢字文化圈與非漢字文化圈分為實 驗組與對照組,如表 4-2。漢字文化圈之實驗組人數為 15 人,對照組 人數為 13 人;非漢字文化圈之實驗組人數為 18 人,對照組人數為 19 人。如表 4-3。

統補救教學後,學習成效 t 值為 6.473,p=.001<.05,在統計上有顯著 水準,表示經過系統補救教學後有顯著的進步;對照組漢字文化圈學 習者經過紙本補救教學後,學習成效 t 值為 0.746,p=.470>.05,表 示沒有顯著差異存在;實驗組非漢字文化圈學習者經過系統補救教學

67

後,學習成效 t 值為 2.912,p=.010<.05,在統計上有顯著水準,表示 經過系統補救教學後有顯著的進步;對照組非漢字文化圈學習者經過 紙本補救教學後,學習成效 t 值為 2.779,p=.012<.05,在統計上有顯 著水準,表示經過紙本補救教學後有顯著的進步。

*p<.05, ***p<.001

空間結構測驗前後測得分情形敘述統計如表 4-5 中呈現,漢字與 非漢字文化圈的學習者後測成績皆比前測成績高,而實驗組的漢字與 非漢字文化圈之平均數皆高於對照組的漢字與非漢字文化圈。

由表 4-5 相依樣本 t 檢定得知,漢字文化圈實驗組學習者經過系 統補救教學後,學習成效 t 值為 3.153,p=.007<.05,在統計上有顯著 水準,表示經過系統補救教學後有顯著的進步;漢字文化圈對照組學 習者經過紙本補救教學後,學習成效 t 值為 2.123,p=.055>.05,表示 沒有顯著差異存在;非漢字文化圈實驗組學習者經過系統補救教學後,

學習成效 t 值為 5.676,p=.001<.05,在統計上有顯著水準,表示經過

系統補救教學後有顯著的進步;非漢字文化圈對照組學習者經過紙本 補救教學後,學習成效 t 值為 2.408,p=.027<.05,在統計上有顯著水 準,表示經過紙本補救教學後有顯著的進步。

*p<.05, **p<.01, ***p<.001

四、學習華語文時間

p=.003<.05,超過 120 小時學習成效 t 值為 4.667,p=.001<.05,在統

計上有顯著水準,表示經過系統補救教學後有顯著的進步;對照組學

*p<.05, **p<.01, ***p<.001

p=.005<.05,超過 120 小時學習成效 t 值為 5.325,p=.001<.05,學習

成效皆有顯著差異存在;對照組學習者經過系統補救教學後,華語文

*p<.05, **p<.01, ***p<.001

71

第二節 漢字評量成效分析

漢字評量分為漢字書寫測驗與空間結構測驗兩個部分,漢字評量 與補救教學內容以實用視聽華語第一、二冊為主,本研究參與之受試 者為 65 人,全體學習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以漢字評量作為 前、後測的工具以了解學習者在使用漢字評量與補救教學系統後學習 成效改變情形。

一、漢字評量學習成效分析

此部分包含漢字書寫測驗與空間結構測驗之學習成效分析。

(一) 漢字書寫測驗

先針對第一部分漢字書寫測驗做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4-9 的描述 性統計可得知,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後測平均分數皆高於前測平均分數,

實驗組之後測平均分數 40.79 分高於對照組後測平均分數 36.41 分。

表 4-9 漢字書寫測驗前後測分數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實驗組 33 35.85 40.79 7.400 8.692 對照組 32 34.53 36.41 7.775 7.849

由表 4-10 可得知,實驗組再進行完補救教學後學習成效的 t 值為 -5.909,p=.001<.05,表示有顯著差異存在。而對照組進行完補救教 學後學習成效的 t 值為-2.346,p=.026<.05,表示也有顯著差異存在。

*p<.05, **p<.01, ***p<.001

(二) 空間結構測驗 學後學習成效的 t 值為-3.252,p=.003<.05,表示也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 4-12 空間結構測驗相依樣本 t 檢定

73

二、文化圈與組別學習成效上的差異之分析

將所有研究對象分為漢字圈與非漢字圈,並探討經過不同補救教 學方法其學習成效是否有差異,以下分兩個測驗詳細說明。

漢字書寫測驗採用「雙因子共變數」進行分析,首先進行迴歸係 數同質性考驗。由表 4-13 可得知兩組間迴歸係數均未達顯著差異

(p=.361>.05),表示符合共變數分析中的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的假定,

可以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

表 4-13 漢字書寫測驗文化圈與組別之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SS df MS F p

組別*文化圈 63.68 3 21.23 1.09 .361 誤差 1238.14 57 21.72

探討組別與文化圈在補救教學的學習成效是否有差異,表 4-14 中不同補救教學方式與文化圈的交互作用之 p 值大於.05(F=3.294,

p=.075>.05),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顯示不同補救教學的方式與

文化圈並沒有交互作用存在,表示學習者的漢字書寫測驗不會因為不 同補救教學的方式與文化圈而有所差異。

由主要效果之考驗中發現,組別之 p 值小於.05(F=9.635,

p=.003<.05),表示不同補救教學之學習者在學習成效達到統計上的顯

著水準,也就是不同補救教學之學習者在學習成效的表現有顯著不同;

文化圈之 p 值小於.05(F=4.100,p=.047<.05),表示不同文化圈之學

習者在學習成效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也就是不同文化圈之學習者

*p<.05, **p<.01

進一步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之文化圈學習成效上是否有差異。雖

75

以下針對漢字書寫測驗學習成效進行組別、文化圈是否有差異進 行分析,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一) 組別與漢字圈學習成效之分析

為排除前測對測驗結果的影響,並考驗漢字圈學習者在不同補救 教學後之學習成效提升狀況,以漢字書寫測驗前測分數為共變數,後 測分數為依變項,組別為固定因子,進行共變數分析,並以α=.05 為 顯著水準進行假設考驗。首先進行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由表 4-16 可知兩組間迴歸係數均未達顯著差異(p=.447>.05),表示符合共變數 分析中的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的假定,可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

表 4-16 組別與漢字圈之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結果

變異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p

組別*

前測成績

12.256 1 12.256 .597 .447 誤差 492.298 24 20.512

由表 4-17 可得知,排除前測分數對後測分數之影響後,兩組間 的差異達到顯著水準(F = 9.671,p =.005< .05),本研究之效果量 𝜂2=.279 大於.138,表示補救教學方式的不同對於學習者的學習成效達 到高度的解釋力(Cohen,1988)。表 4-18 的結果可知,實驗組漢字 圈在學習成效的平均數 46.795 高於對照組漢字圈的平均數 41.467,

表示實驗組漢字圈經過系統補救教學其學習成效顯著高於對照組漢

字圈之學習成效。

表 4-17 組別與漢字圈之共變數分析

變異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p

𝜂 2 組別 195.176 1 195.176 9.671** .005 .279 誤差 504.554 25 20.182

**p<.01

表 4-18 組別與漢字圈之調整後平均數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信賴區間

下界 上界

實驗組漢字圈 46.795 1.163 44.399 49.191 對照組漢字圈 41.467 1.250 38.892 44.042

(二) 組別與非漢字圈學習成效之分析

為排除前測對測驗結果的影響,並考驗實驗組非漢字圈與對照組 非漢字圈學習者在補救教學後之學習成效提升狀況,以漢字書寫測驗 前測分數為共變數,後測分數為依變項,組別為固定因子,進行共變 數分析,並以 α=.05 為顯著水準進行假設考驗。首先進行迴歸係數同 質 性 考 驗 。 由 表 4-19 可 知 兩 組 間 迴 歸 係 數 均 未 達 顯 著 差 異

(p=.371>.05),表示符合共變數分析中的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的假定,

可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

測分數為共變數,後測分數為依變項,補救教學模式為固定因子,進

行共變數分析,並以 α=.05 為顯著水準進行假設考驗。首先進行迴歸 係數同質性考驗。由表 4-22 可知兩組間迴歸係數均未達顯著差異

(p=.448>.05),表示符合共變數分析中的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的假定,

可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

表 4-22 實驗組漢字圈與對照組非漢字圈之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結果

變異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p

文化圈*

前測成績

11.819 1 11.819 .590 .448 誤差 600.552 30 20.018

由表 4-23 可得知,排除前測分數對後測分數之影響後,兩組間 的差異未達到顯著水準(F = 2.874,p =.100> .05),實驗組漢字圈在 學習成效的平均數 39.252 高於對照組非漢字圈的平均數 36.590,表 示實驗組漢字圈經過補救教學其學習成效高於對照組非漢字圈之學 習成效,如表 4-24。

表 4-23 實驗組漢字圈與對照組非漢字圈之共變數分析

變異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p

組別 56.775 1 56.775 2.874 .100 誤差 612.371 31 19.754

*p<.05

(p=.151>.05),表示符合共變數分析中的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的假定,

可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

表 4-26 實驗組非漢字圈與對照組漢字圈之共變數分析

變異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p

組別 95.574 1 95.574 3.882 .059 誤差 689.267 28 24.617

*p<.05

表 4-27 實驗組非漢字圈與對照組漢字圈之調整後平均數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信賴區間

下界 上界

實驗組漢字文化圈 41.076 1.170 38.678 43.473 對照組非漢字文化圈 37.511 1.378 34.689 40.333

(五) 實驗組文化圈學習成效之分析

為排除前測對測驗結果的影響,並考驗實驗組學習者在使用系統

為排除前測對測驗結果的影響,並考驗實驗組學習者在使用系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