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文獻探討與研究架構

本論文欲探討之內容,與女性所處時代之時空背景以及中國固有社會、醫療 習俗之互動息息相關,因此本研究採取歷史研究法,進行方式以文獻分析為主,

以下就所使用之文獻以及論文架構分述之。

一、所使用之文獻:

本論文主要探討日治時期婦女妊娠與分娩方式之變遷,而醫療的對象是人,

人不能獨立於社會生存,因此對於妊娠與分娩之認知與處置方式將會受到社會環 境所影響。因此,本文將透過文獻之爬梳來了解日治時期婦女生產方式之變遷,

以下乃為本文所選用之文獻:

(一)、《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日日新報》由日人守屋善兵衛併購『臺灣新報』與『臺灣日報』而成,

發行時間從西元 1898 年至 1944 年為止,時間長達 47 年,為日治時期發行時間最 長、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且因由總督府出資辦報,因此成為當時之官方報紙。創 報初期原有六個版面,後增為八個版面,自西元 1905 年 7 月起將漢文版獨立發行 成為《漢文台灣日日新報》,至 1911 年 11 月因財務困難而又重新成為台灣日日新 報版面之一。由於《台灣日日新報》發行的時間幾乎與日人統治台灣的時間相當,

且大至政府法律規章,小至升斗小民之生活點滴皆有所紀錄,因此該報乃為本研 究最重要之史料之一,而本文採用的資料庫有三:

1.《台灣日日新報》、《漢文台灣日日新報》:

由台北五南出版社根據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提供之原件影印本。

2.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校對、漢珍圖書公司後製而成之《漢文台灣日日新報 (1905~1911)資料庫》。

12

3.日本ゆまに書房與漢珍圖書公司合作之《台灣日日新報(1898~1944)資料庫》。

研究者欲透過報紙,再配合同時期官方統計、日治時期圖書與雜誌之報導,

並收集當代所留下之日記、小說等文本兩相對照,期能重建當時婦女妊娠與 分娩之真實樣貌。

(二)、《台灣風俗誌》

1921 年由日日新報報社所出版之《台灣風俗誌》,乃由片岡巖所著,全書共 分為 12 集,每集當中又有數章,內容以紀錄台灣之風俗習慣為主要。誠如片岡 巖在自序中所言:為使台灣人民能心悅誠服於日本帝國之統治,必先了解台灣人 民之心理;欲了解台灣人民之心理,就得先瞭解台灣人民之風俗習慣,因此他於 公餘之時涉略各式書籍,並收集大量口耳相傳之民俗資料,完成此一著作。正如 同許雪姬所言:這是一部內容豐富的民俗資料,其詳實完整之程度至今仍很難被 超越。45因此研究者將選擇書中和妊娠與分娩相關之習俗與舊慣進行分析研究,

藉以了解日治中期之舊俗與習慣是否有所轉變。

(三)、《臺灣慣習記事》

1900 年臺灣總督府設立「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並以民間團體的形式,組 織「臺灣慣習研究會」,藉以考察台灣人民之風俗習慣,而《台灣慣習記事》便 是舊慣調查之下的成果之一。《台灣慣習記事》以調查、問答、討論等形式編輯 而成,內容包含插畫、調查事項、雜錄、判例、法令等等,全書共 7 卷 80 號,

於 1901 年 1 月創刊,1907 年 8 月停刊。46書中對於台灣當時之習俗與舊慣皆有所 紀錄,也間接反應日本人的「台灣經驗」,47 研究者可從其紀錄中了解日治初期 台灣人之舊慣與習俗,及日本人對於台灣舊慣習俗之態度。

45 許雪姬,〈日治時期台灣的「通譯」〉,《輔仁大學歷史學報》第 18 期(2006 年),頁 1-44。

46

裴家瀅,〈《臺灣慣習記事》の一考察 —心意現象を中心に—〉,(台北:私立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 碩士論文,2008)。

47 林果穎,〈以《台灣慣習記事》探討日據初期〈1900-1907〉日本人眼中的台灣人〉,《台灣歷史學會通 訊》第 7 期(1997),頁 58-64。

13

(四)、《民俗臺灣》

日治時代晚期由日籍知識份子所主導發行之月刊,專門介紹台灣庶民生活文 化,包含風俗、民情、文學、歌謠、諺語、民間草藥等皆有所涉略。自 1941 年 7 月 10 日創刊,至 1945 年 1 月 1 日止,共發行四十三期,最高發行量曾達到 3000 本。48文章來源由 244 位自由投稿者和編輯群一起創作而成,其中自由投稿者日 人、台人皆有,且其職業多元,包含醫學博士、學生、上班族等,透過不同社會 階層的人士所描繪出之台灣常民生活,其多元角度之書寫使本書更顯珍貴。49因 此研究者選擇以此書作為日治後期台灣民俗文化之觀察,透過時人之紀錄,以其 了解當時台灣人民之生活實況。

(五)、《台灣醫學會雜誌》

台灣醫學會創立於 1902 年 8 月,主要由在台日籍醫師、藥劑師所組成之民間 學術團體,主要目的是為了醫學學術上的交流。同年創刊「台灣醫學會雜誌」,

讓學會會員可以發表個人的研究成果,因此這本雜誌除了保存專業的本土醫學研 究成果外,還有許多日治時期以來台灣公衛醫療的研究資料,尤其在婦女衛生方 面,有高敬遠、黃登雲等醫師針對婦女所做之公衛統計及分析,如「本島婦女月 經調查報告」50等,對於本研究幫助頗大。

二、名詞定義:

為行文之方便,研究者將「傳統產婆」定義為未受過正式助產教育之產婆,

而「新式助產士」則指日治時期受過正式助產教育,且領有合格證書之產婆。

三、研究架構:

根據前文所述,本研究旨在觀察日治時期婦女妊娠與分娩之情形,據此,將 研究架構鋪陳如下:第一章緒論、第五章結論,第二至四章則為本論。

48 1945 年二月號因戰時局勢緊張而未付印。

49 陳豔紅,〈台灣文學史上的《民俗台灣》〉,《東吳日語教育學報》第 32 期 (2009), 頁 309-329。

50 黄登雲,〈本島婦女月經調查報告〉,《台灣醫學會雜誌》74:7(1908),頁 747-763。

14

第二章主要考察日治時期台灣漢人婦女從求子開始至妊娠、分娩為止之生育 信仰、習俗與禁忌,並進一步探討其所受到傳統文化影響之內涵。

第三章則探討傳統醫療如何處置婦女妊娠之始至分娩後之照護情況,文中除 了論及傳統漢醫對於安胎和難產之處置方式外,並討論傳統產婆接生的手法與存 在的價值,藉以了解婦女在傳統醫療下的關於本議題之處置。

第四章則觀察近代西方產科醫學傳入台灣後之推展情形,其中亦論及日治時 期所推展的醫學與助產教育,文中將一併討論「新式助產士」的興起與「婦產科 醫師」在本議題上所扮演的角色。

以下是本研究之章節架構安排: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相關研究回顧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研究架構 第二章 台灣漢人婦女生育習俗與禁忌 第一節 求子信仰與習俗

第二節 妊娠與分娩相關習俗與禁忌 第三章 傳統醫療之道

第一節 傳統漢醫 第二節 傳統產婆

第三節 傳統產婆在新時代 第四章 近代西方產科醫療之推展

第一節 助產教育的發展 第二節 近代醫學技術的進步

第三節 妊娠與分娩衛生觀念之改變 第五章 結論

1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