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外重鬱症終身盛行率為女性 10~25%、男性 5~12%(First & Tasman, 2004)。重鬱症平均發病年齡約 27 歲,女性盛行率為男性之 2~3 倍(First &

Tasman, 2004)。有 2/3 的重鬱症患者曾想過自殺,有 15%的重鬱症患者會自 殺成功(Isometsa et al., 1994),國內研究發現有 87%的自殺身亡者,死前達 到重度憂鬱症的診斷標準(Cheng et al., 2000)。重鬱症的病因可分為生物化 學因素、心理社會因素。生物化學方面可能源自 serotonin、norepinephrine、

dopamine 等神經傳導物質濃度過低,內分泌與荷爾蒙的異常,或是具遺傳傾 向。心理社會因素則認為除了個人體質上的脆弱性,還與生活事件及環境壓 力有關,例如婚姻困擾與親密關係中的不安全型依附關係。亦有學者提出性 格傾向與認知理論,說明憂鬱成因是「生理、心理、社會」三要素互相作用

7

的結果(李、廖,2009; Sadock, Kaplan & Sadock, 2007, chap. 15; First &

Tasman, 2004)。

三、重鬱症之治療與處遇:

重鬱症的治療可以分為藥物與非藥物治療。常見較新型的藥物種類有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Selective seroton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 (SNRI) 、 Noradrenergic and specific serotoninergic antidepressants (NaSSAs);而傳統的藥物有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與 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s (MAOIs),因副作用較多、考量藥物安全性等,

現在較少使用,一般藥物治療需服用三到四週始有明顯療效。非藥物治療則 有心理治療(例如:認知行為治療、音樂治療)以及光照治療等,若極為嚴 重 有 自 殺 企 圖 並 對 藥 物 治 療 反 應 不 佳 時 , 則 可 施 行 電 痙 攣 治 療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一般在急性期的藥物治療至少應服用四到 六週,需維持八到十二週或更久,有時會合併非藥物治療。在急性期治療過 後,接著需於持續治療期治療六至九個月,若預後較差者可能需再接受以預 防復發為目標的維持期治療(李、廖,2009;Sadock et al., 2007, chap. 15;

Wolf & Hopko, 2008)。

8 的重鬱症患者,其生活品質都比一般健康者要低(陳,2009;陳等,2008;Berlim, Mattevi, Duarte, Thome, Barros & Fleck, 2006)。

Berlim、McGirr和Fleck(2008)採橫斷式研究收案140位門診重鬱症患者,以 貝克憂鬱量表(BDI)所測得之憂鬱症狀嚴重度可預測生理健康、心理狀態、社會 關係及環境各個層面之生活品質。其他研究也發現憂鬱症狀嚴重度為影響患者生 活品質之主因(陳,2009;陳等,2008;余,2005;Chung et al., 2009)。除了憂 鬱症狀嚴重度會影響生活品質之外,Chung等人(2009)採橫斷式研究,以方便取 樣自臺灣的精神科門診收案237位重鬱症患者,結果發現社會支持可預測生活品質 之心理、社會關係、環境範疇。因此可知憂鬱症狀嚴重度和社會支持同樣影響患 者的生活品質。

Caruso, Rossi, Barraco, Quail & Grassi(2010)針對開始接受抗憂鬱劑治療的門 診重鬱症患者進行前瞻型研究,欲探討於接受治療之憂鬱症患者的健康相關生活 品質(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分別於初次就診或開始用抗憂鬱劑時、

第三個月、第六個月收集資料,共在歐洲12個城市收案513位患者,完成追蹤者共

9

樣收案門診237位已服藥兩個月以上的重鬱症患者,分別進行為期三年共三次的資 料收集,最後完成追蹤者為70位。在三年的追蹤時間中,重鬱症患者的生活品質 得分,由高到低分別是環境、生理健康、社會關係、心理範疇,其中生理健康及 心理健康範疇於三年內略為下降,但未達顯著差異。研究結果顯示持續服藥後的 生活品質程度於三年內並無明顯變化,或許服用抗憂鬱劑改善憂鬱症狀,可穩定 生活品質。

從上述研究結果得知,憂鬱症狀、社會支持與服用抗憂鬱劑都影響了患者的 生活品質。本研究希望從社會支持的角度,對於目前較少探討的患者和伴侶的親 密關係、性功能對生活品質之影響進行了解。此外,服用抗憂鬱劑可以增進患者 的生活品質,但服用抗憂鬱劑之後的副作用卻也影響了生活品質,例如性功能障 礙。因此,第三節及第四節文獻將探討重鬱症患者之性功能對生活品質的影響、

重鬱症患者對其伴侶的親密關係。

10

第三節 重鬱症患者之性功能對生活品質之影響

國內外研究發現重鬱症患者性功能障礙的發生率為五到七成以上,男女的發 生率差不多(Serretti & Chiesa, 2009; Chen et al., 2008; Osváth, Fekete, Vörös & Vitrai, 2003; Kennedy, Eisfeld, Dickens, Bacchiochi & Bagby, 2000)。男性常見之性功能障 礙為性慾降低、性高潮障礙或延遲射精,女性則是性興奮障礙(Kennedy & Rizvi, 2009; Serretti & Chiesa, 2009)。重鬱症患者發生性功能障礙的原因,可能是因為 興趣減低、失去活力、人際關係退縮等症狀,常造成性慾降低以及影響性功能。

另一原因則是受抗憂鬱劑副作用之影響,尤其是服用三環抗憂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s, MAOIs)、

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較易發生(蔡、

林,2008;Kinzl, 2009;Serretti & Chiesa, 2009; Osváth et al., 2003)。

Haberfellner(2007)文獻回顧針對抗憂鬱劑引起的性功能障礙之隨機雙盲研 究中,發現有31.6%的研究認為重鬱症患者的性功能障礙是因為服用抗憂鬱症引起,

一匈牙利研究亦顯示使用抗憂鬱劑會造成憂鬱症患者發生性功能障礙(Osváth et al., 2003),Serretti 和 Chiesa(2009)針對過去多項抗憂鬱劑與性功能障礙的研究 進行統合分析,結果發現接受抗憂鬱劑治療者發生性功能障礙的比率,顯著高於 使用安慰劑者。以上研究結果顯示服用抗憂鬱劑會造成憂鬱症患者發生性功能障 礙,比沒服用抗憂鬱劑者的發生率高。

Osváth 等(2003)以隨機抽樣方式,對 637 位門診使用抗憂鬱劑治療患者進 行研究,包含 73%憂鬱症與 27%焦慮症的患者,由精神科醫師對病患進行結構式

11 sexual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 CSFQ)測量性功能五種範疇:性愉悅(sexual plesaure)、性慾/頻率(sexual desire/frequency)、性慾/興趣(sexual desire/interest)、 性興奮(arousal)、性高潮(orgasm),以檢視是否有性功能障礙,以統計性功能

2008;Chen et al., 2008;Osváth et al., 2003),因此性功能障礙對重鬱症患者生活 品質之影響也較缺乏關注。

12

第四節 重鬱症患者和其伴侶的親密關係

國內外研究皆發現重鬱症患者的社會支持主要來源是伴侶,但衝突與人際困 擾也多來自於最親密的伴侶(吳等,2006;Rehman et al., 2008)。吳等(2006)

採橫斷式研究收案80位門診重鬱症患者,測量其憂鬱程度與人際互動關係,結果 彼此親密的關係也有較負向的感受。Levkovitz, Fennig, Horesh, Barak & Treves

(2000)等人採橫斷式研究,收案對象為曾接受治療現處於緩解期的情感性患者

依附行為的功能如同一種調整焦慮的自我平衡機制(Goodwin, 2003)。成人期的

13

依附關係定義為關係中某人接近另一人時,情感上感覺安全的程度(Ravitz, Maunder & McBride, 2008)。有些研究依據依附理論探討成人之間的親密、愛情 關係,包含婚姻。Shaver和Hazan在1988年發表了一篇著名研究,發現成人愛情中 的依附關係和幼兒期的依附型態相似,多數人愛情依附型態是安全型依附(56%),

其次為逃避型依附(25%)與焦慮-矛盾型(19%)(Goodwin, 2003)。焦慮型依 附是於親密關係中對自己有負向評價,而逃避型依附則是於親密關係中對他人有 負向評價(Ravitz et al., 2008)。研究發現,無論男女,依附型態可以顯著預測三 年以上的關係穩定度,安全型依附者更有較高的婚姻滿意度(Goodwin, 2003)。

Bowlby則認為孩童時期失去母親、與母親分離或較差的親子關係將造成不安 全型依附,導致成年生活較易發展成憂鬱症。在成人期,依附行為更常出現在生 病、有壓力或老年時期(Goodwin, 2003)。不安全依附與壓力反應有關,在壓力 情形之下,依附型態會影響當事者當下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進而影響一個人對 壓力性生活事件的評價,改變生理上的壓力反應以及從壓力恢復的狀況,調查也 發現不安全依附可能導致重鬱症發生(Ravitz et al., 2008)。Whiffen(2005)採橫 貫式研究,利用網路招募236對已婚或同居配偶,間隔三個月收集兩次資料,最後 完成者有82位丈夫與99位妻子,研究顯示受試者逃避型的親密關係與較難感受到 另一位伴侶情緒的脆弱和不安全依附狀態有關,而丈夫的不安全依附可預測丈夫 本身三個月後較嚴重的憂鬱症狀。

綜合上文,可知重鬱症患者較一般人更容易受到親密關係影響其憂鬱情形,

而女性重鬱症患者又比男性更易受影響。重鬱症患者與配偶互動時所採取的依附 行為,影響與配偶的親密關係。目前較缺乏探討重鬱症患者的親密關係中依附行 為和性功能以及生活品質的關係,因此本研究欲探討患者和伴侶的親密關係、性 功能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

1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