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探討門診重鬱症患者和其伴侶的親密關係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探討門診重鬱症患者和其伴侶的親密關係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

Copied!
9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 (所) 碩士論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Nursing College of Medicin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探討門診重鬱症患者和其伴侶的親密關係 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

The study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Partners

Among the Out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王瑞敏 Jui-Min Wang

指導教授﹕蕭妃秀 副教授

Advisor: Fei-Hsiu Hsiao, Associate Professor 中華民國 101年1月

January, 2012

(2)

i

致謝

我首先要感謝我人生中遇過的每位個案,因為你們帶給我許多快樂、感動與 支持,我才能站在這裡。謝謝你們願意分享人生的故事讓我學習、成長、反思,

並為精神科病人帶來些許貢獻。

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考驗與應對,很高興我一一體驗並走了過來。求學的 過程當中,最感謝的是我的指導教授-妃秀老師,一步一步帶領我閱讀文獻、完 成計畫、進行收案、撰寫論文,無論何時都給我許多支持、鼓勵與指引,更我學 習到滿滿的正向思考,在學識、修養、照顧個案上都有不同的成長。也感謝臺大 護理系所許多老師的教導、關心與支持,讓我深深感受到臺大護理系的溫暖。收 案與實習過程,感謝臺大醫院精神科部門與楊聰才診所全體工作人員的協助、鼓 勵與關心,讓我在收案期間雖然感覺辛苦卻有更多溫暖。尤其感謝林朝誠醫師、

廖士程醫師、楊聰財醫師的個案轉介與指導,讓我的論文能夠順利完成。

求學路上,我遇到許多好夥伴:苑如、家瑜、于芬、怡靜、雅婷、芮竹、祐 瑄、右靖、佳玲、則彬、景萍、淑媛、明姿、香毅、昀容、晏寧……,無論是難 過或開心時都有妳們一起陪伴、給我支持,又能彼此交換實務與學術上的想法,

讓我深深感恩能在臺大護理研究所遇見你們。研究所後半生涯,我開始接觸桌上 遊戲,認識了許多不同領域的朋友,沒想到我還能再次參與學校社團,認識了臺 大桌遊社的學弟妹們,謝謝瑞雍、國新、立群、陳揚、庭瑋、映庭、葛粲、昱德、

明叡、運政、文俊、彥博、政儒、樂天、尤勵,你們教我很多遊戲,青春的氣息 帶給我許多活力與歡樂,讓我學術路上也能享受輕鬆愉快的時光。

最後我要感謝從念研究所之前就不斷支持、鼓勵我的人,包括我的爸爸、媽 媽與姊姊,還有從以前就認識的社團好友們、一同追風的姊妹們,以及我的心靈 支柱,最愛的緒方龍一!

(3)

ii

摘要

背景:重鬱症影響了個案的生存意願、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和社會經 濟等負荷,其中生活品質常被用來當作醫療處置、介入的評量標準之一,憂鬱症 狀和社會支持影響了重鬱症患者的生活品質,而患者的社會支持與人際衝突主要 來源是與伴侶的關係,但目前較缺乏探討與伴侶的安全依附關係和生活品質相關 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目的為探討門診重鬱症患者與其伴侶的親密關係、性功能、憂 鬱程度及生活品質之相關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橫斷式(cross-sectional)研究,以立意取樣方式(purposive sampling)於北部某醫學中心及基層醫療單位精神科門診進行收案,共收案 141 位 服用抗憂鬱劑兩週以上、有伴侶之 20 到 65 歲門診重鬱症患者,使用自填式結構 性問卷收集資料。研究工具包括:自擬人口學特性問卷、貝克憂鬱量表(BDI-II)、

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量表-台灣簡明版(WHOQOL-BREF-TW)、親密關係量 表(ECR-R)、簡版性功能變化問卷(CSFQ-14)。

研究結果:1.本研究樣本群多數為門診規律服藥者,憂鬱程度為輕度憂鬱,生 活品質的生理健康、心理、社會關係範疇低於一般常模(健康與生理疾患者),

焦慮依附與逃避依附傾向較一般人高,61.4%傾向有性功能障礙。2.以皮爾森積差 相關係數(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檢定發現憂鬱程度、不安全的親 密關係與生活品質呈負相關,性功能與生活品質呈正相關。3.根據階層迴歸分析

(hierarchical regression)結果,憂鬱程度是生活品質各範疇之主要預測因子,也 是性功能除了性愉悅之外的主要預測因子,憂鬱程度越高則生活品質及性功能越 差。4.與伴侶的親密關係是生活品質社會關係與環境範疇、性愉悅的主要預測因子,

焦慮依附及逃避依附傾向越高則社會關係範疇的生活品質越差,焦慮依附傾向越 高者環境範疇的生活品質越差。5.性功能對生活品質各範疇皆無預測力。

結論:重鬱症患者在生活品質、親密關係、性功能仍較一般人差,根據本研究 結果,建議應以緩解憂鬱症狀嚴重度為優先,並包含評估與伴侶的不安全依附之 親密關係於支持照護中,以改善門診重鬱症個案在生活品質及性功能的滿意度。

關鍵字:重鬱症、親密關係、性功能、生活品質、憂鬱程度

(4)

iii

Abstract

Background: Major depression has been recognized for its roles in influeincing the

patients’ will to live, quality of life and socioeconomic burdens. Quality of life has been used to measure the outcomes of medical treatments.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social supports are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life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The social supports and interpersonal conflicts are related to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partners. However, very few studies exist of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quality of life , sexual function and secure attachment with partiners.

Aims: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correlations of quality of life with th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partners, sexual funct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the out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ethods: This study adopts a cross-sectional design. The purposive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recruit the subjects from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a medical centre and the psychiatric clinic of primary care in Taipei. The criteria of the subjects include aged between 20 and 65 years old, having been receiving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more than two weeks and being with the repationship with the partner. The self-report measures include personal information,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II (BDI-II),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brief of Taiwan (WHOQOL BREF-TW), the Experience in Close Relationships-Revised questionnaire (ECR-R), Changes in Sexual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 short-Form (CSFQ-14).

Results: 1. Majority of the 114 subjects reported that they were adherence to

medication treatments. With medication treatment, the averaged severity of depressive symptoms was mild. But the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domains of quality of life were lower in our subjects tha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cluding healthy and those

(5)

iv

with physical diseases). The levels of anxiety and avoidance attachment styles were also higher than healthy people. The estimated numbers of sexual dysfunction were 61.4% in our subjects. 2.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est showed that the severity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insecure attachment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quality of life, while sexual function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quality of life. 3.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severity of depressive symptoms was the main predictor for all domains of quality of life, and most domains of sexual function except for sexual pleasure. Higher severity of depressive symptoms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quality of life and lower sexual function. 4. Th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partner could predicte social and environment domains of quality of life and sexual pleasure. Higher levels of anxiety and avoidance attachment styles we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social domain of quality of life. Higher levels of avoidance attachment style were also related to lower environment domain of quality of life. 5.

Sexual function was not the predictor for quality of life.

Conclusion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onlude the lower quality of life, the close

relationship and sexual function were lower among the outpatients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the reductions of severity of depressive symptoms need to regard as the first priority of clinical care. Meanwhile, assessments of the impacts of insecure attachment style in close relationships with partners require to be included in providing the comprehensive supportive care in order to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and sexual function for the outpatients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Key words: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close relationship, sexual dys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depression

(6)

v

目錄

頁碼

致謝 ... i 

摘要 ... ii 

Abstract ... iii 

目錄 ... v 

圖目錄 ... vii 

表目錄 ...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及目的 ... 3 

第三節 名詞界定 ... 4 

第二章 文獻查證 ... 6 

第一節 重鬱症 ... 6 

第二節 重鬱症患者生活品質現況 ... 8 

第三節 重鬱症患者之性功能對生活品質之影響 ... 10 

第四節 重鬱症患者和其伴侶的親密關係 ... 1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 1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1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15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其信效度 ... 16 

第四節 研究假設 ... 19 

第五節 研究過程 ... 20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方法 ... 22 

第七節 研究倫理考量 ... 2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24 

第一節 重鬱症患者基本人口學特性與健康情形之現況 ... 24 

第二節 重鬱症患者憂鬱程度、親密關係、性功能與生活品質之現況 ... 28 

第三節 比較不同憂鬱程度者之親密關係、性功能與生活品質 ... 30 

(7)

vi

第四節 重鬱症患者憂鬱程度、親密關係、性功能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 ... 32 

第五節 重鬱症患者生活品質之主要預測因子 ... 34 

第六節 重鬱症患者性功能之主要預測因子 ... 41 

第五章 討論 ... 51 

第一節 重鬱症患者生活品質現況 ... 51 

第二節 重鬱症患者之人口學特性、一般健康情形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 ... 53 

第三節 重鬱症患者憂鬱程度、親密關係、性功能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 ... 54 

第四節 重鬱症患者性功能之主要預測因子 ... 5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58 

第一節 結論 ... 58 

第二節 應用及建議 ... 60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建議 ... 62 

參考文獻 ... 63 

附件一、問卷內容 ... 69 

附件二、倫理委員會同意函及問卷同意書 ... 80 

(8)

vii

圖目錄

圖 1 研究架構圖 ... 14 

圖 2 研究收案流程圖 ... 21 

表目錄 表 1 研究資料分析與方法 ... 22 

表 2 基本人口學特性 ... 26 

表 3 一般健康情形 ... 27 

表 4 憂鬱程度、親密關係與生活品質之現況 ... 29 

表 5 性功能障礙現況 ... 29 

表 6 比較不同憂鬱程度者之親密關係、性功能與生活品質 ... 31 

表 7 比較不同憂鬱程度者之性功能障礙情形 ... 31 

表 8 憂鬱程度、親密關係、性功能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 ... 33 

表 9 生活品質生理健康範疇之迴歸預測分析 ... 37 

表 10 生活品質心理範疇之迴歸預測分析 ... 38 

表 11 生活品質社會關係範疇之迴歸預測分析 ... 39 

表 12 生活品質環境範疇之迴歸預測分析 ... 40 

表 13 性愉悅之迴歸預測分析 ... 45 

表 14 性慾/頻率之迴歸預測分析 ... 46 

表 15 性慾/興趣之迴歸預測分析 ... 47 

表 16 性興奮之迴歸預測分析 ... 48 

表 17 性高潮之迴歸預測分析 ... 49 

表 18 性功能之迴歸預測分析 ... 50 

(9)

1

第一章 緒論

此章節將說明本研究之研究動機、研究問題以及目的,並針對研究主題與變 項進行名詞界定。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國外重鬱症之女性終身盛行率為10~25%,而男性是 5~12%(First & Tasman, 2004)。2002 年衛生署以臺灣人憂鬱量表所做兩萬多人的社區人口調查發現有 14.1%臺灣人有中度以上憂鬱。分析 1997 至 2006 年健保資料庫顯示,九年來健保 新診斷為憂鬱症的就醫人數增加了3.6 倍(張、賴、李,2009)。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以 2004 年調查結果預估全球有 1.51 億人罹患憂鬱症

(WHOa)。憂鬱症是社會整體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的第二名,預 估2020 年憂鬱症不僅是引起失能的首要原因,2030 年更可能是社會整體疾病負擔 的第二名(Mathers & Loncar, 2006; WHO, 2010)。以 2009 年健保統計資料來看,

憂鬱症患者多處於40-54 歲之間(行政院衛生署,2010, 2010/11/02),適逢生產力 旺盛與家庭發展穩定的階段,可見憂鬱症所造成的失能與社會資源影響甚鉅。憂 鬱症和自殺更是息息相關,有2/3 的重鬱症患者曾有自殺意念,有 15%的重鬱症患 者會自殺成功(Isometsa, Henriksson, Aro, Heikkinen, Kuoppasalmi & Lonnqvist, 1994),每年在全球約奪走 85 萬條生命(WHOb)。台灣的研究亦顯示有 87%的自 殺身亡者,死前達到重度憂鬱症的診斷標準(Cheng, Chen ,Chen & Jenkins, 2000)。

由於憂鬱症人口的增加、對整體社會經濟和自殺行為相關之影響,使得憂鬱症照 護議題成為關注的焦點。

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常被用來當作醫療處置、介入的評量標準之一。WHO 發展的簡版生活品質問卷包含四大範疇:生理健康、心理、社會關係與環境,研 究發現不僅是憂鬱症狀嚴重度會影響生活品質(陳,2009;陳、熊、陳、潘,2008;

余,2005;Chung, Pan & Hsiung, 2009; Berlim, McGirr, Fleck, 2008),藥物副作用 亦會因影響患者性功能而降低其生活品質(蔡、林,2008;Chen, Yang, Lee, Yeh, Lu

& Chen, 2008),而社會支持可顯著預測重鬱症患者之生活品質與憂鬱程度(余,

(10)

2

2005;吳、翁、李、王、熊,2006;Chung et al.,2009)。國內外研究皆發現重鬱 症患者的社會支持與衝突主要來源為伴侶(吳等,2006;Rehman, Gollan & Mortimer, 2008),重鬱症患者與伴侶的親密關係或許是形成社會支持的基石,研究證實與 伴侶的親密關係會影響憂鬱症狀(Rehman, Gollan & Mortimer, 2008; Whiffen, 2005),可推測重鬱症患者和伴侶的親密關係應對其生活品質有重要影響,而性 功能或許也影響了其與伴侶間的親密關係。但目前研究多探討重鬱症患者的社會 支持,少有研究探討重鬱症患者和其伴侶的親密關係、性功能與生活品質之間的 相關性。若能從社會支持層面切入,更清楚了解當中的關聯,或許就能提供相關 協助,並藉由改善親密關係來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減輕罹病痛苦,故引起本人 之研究動機。

(11)

3

第二節 研究問題及目的

本研究問題為了解重鬱症患者與其伴侶之親密關係、性功能以及生活品質之 相關性,根據上述之研究問題,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 探討重鬱症患者的生活品質、憂鬱程度、對其伴侶的親密關係與性功能 現況。

二、 探討重鬱症患者之憂鬱程度與生活品質的相關性。

三、 探討重鬱症患者對其伴侶之親密關係與生活品質的相關性。

四、 探討重鬱症患者之性功能與生活品質的相關性。

五、 探討重鬱症患者人口學特性、憂鬱程度、對伴侶的親密關係與性功能中,

影響生活品質的主要因素。

(12)

4

第三節 名詞界定

依據研究問題,本節列出欲探討的重要變項之概念型與操作型定義如下:

一、重鬱症

(一) 概念型定義:DSM-IV-TR對重鬱症的診斷標準為:至少兩週期間,同時出 現下列症狀五項以上(幾乎整天、每天都有),並呈現由原先功能的改變,

憂鬱心情或失去興趣或喜樂至少應有其一:憂鬱心情,幾乎整天、每天都 有;在所有或幾乎所有的活動,興趣或喜樂都顯著減少,幾乎整天、每天 都有;並非處於節食而明顯體重下降,或體重增加,或幾乎每天都食慾減 少或增加;幾乎每日嗜睡或失眠;幾乎每日運動性激動或遲滯;每日疲倦 或失去活力;幾乎每日有無價值感或過份、不合宜的罪惡感;幾乎每日思 考能力或專注力減退、或無決斷力;反覆想到死亡、自殺意念、嘗試自殺 或實行自殺計畫。此症狀造成臨床上顯著痛苦,或損害社會、職業、或其 他重要領域的功能,且無法以傷慟反應(bereavement)作更加解釋,亦非 物質使用或一般醫學狀況所引起。另排除其他精神疾患(孔,2007)。

(二) 操 作 型 定 義 : 經 精 神 科 專 科 醫 師 依 DSM-IV-TR 診 斷 為 重 鬱 症 (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的患者。

二、生活品質

(一) 概念型定義:個人在所生活的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感受程度,這種感受與個 人的目標、期望、標準、關心等方面有關。它包括一個人在生理健康、心 理狀態、獨立程度、社會關係、個人信念以及環境六大方面(姚,2002)。

(二) 操作型定義:以WHO發展的生活品質量表台灣簡明版(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brief of Taiwan, WHOQOL BREF-TW),包含生理健康、心理、社會關係與環境四大範疇之測量,共 28題的自陳式問卷測量得到的分數,即為受試者的生活品質(姚,2002)。

三、憂鬱程度

(一) 概念型定義:憂鬱症狀之嚴重程度。

(13)

5

(二) 操作型定義:以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II, BDI-II)

測量之總分,當總分13分以下為沒有憂鬱或極小,總分14~19分為輕度憂鬱,

20~28分為中度憂鬱,29分以上為重度憂鬱,分數越高代表憂鬱程度越高

(Beck, Steer & Brown, 2000)。

四、親密關係

(一) 概念型定義:親密是一種複雜且動態的過程,是屬於個體內在層次的感受,

乃人與人之間互動而形成,為兩個人之間所建立的獨特關係,關係中的兩 人具有高度互相依賴、彼此信任、互相揭露,並且能夠互相分享情緒、給 予支持,是在認知、情感與精神上的親密關係,且具有不可替代性(余,

2004)。

(二) 操作型定義:以親密關係量表(The experience in close relationships-Revised questionnaire, ECR-R)測量之結果,此量表為36題的自陳式問卷,測量愛情 關係中與伴侶的親密關係,其測量構面包括親密關係中兩種依附行為:焦 慮(自我)與逃避(他人)(Sibley, Fischer & Liu, 2005)。

五、性功能變化

(一) 概念型定義:由生理或心理層面引起的性功能障礙,包含性慾(desire)降 低、性興奮(arousal)障礙、性高潮(orgasm)障礙,例如性衝動減少、勃 起困難、延遲射精、陰道乾澀等(Rizvi, Yeung & Kennedy, 2011)。

(二) 操 作 型 定 義 : 以 簡 版 性 功 能 變 化 問 卷 ( Changes in sexual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 short-Form, CSFQ-14)測量性功能,包含性愉悅(pleasure)、

性慾/頻率(desire/frequency)、性慾/興趣(desire/interest)、性興奮(arousal)、

性高潮(orgasm)五種構面,總分越高表示性功能越好(Keller, McGarvey &

Clayton, 2006; Rizvi et al., 2011)。

(14)

6

第二章 文獻查證

此章節將對本研究欲探討的主要概念進行文獻查證,包含重鬱症、重鬱症患 者生活品質現況、重鬱症患者之性功能對生活品質的影響、重鬱症患者和其伴侶 的親密關係。

第一節 重鬱症

一、重鬱症之診斷與臨床症狀:

DSM-IV-TR 對重鬱症的診斷標準為:至少兩週期間,同時出現下列症狀 五項以上(幾乎整天、每天都有),並呈現由原先功能的改變,憂鬱心情或 失去興趣或喜樂至少應有其一:憂鬱心情;在所有或幾乎所有的活動,興趣 或喜樂都顯著減少;並非處於節食而明顯體重下降,或體重增加,或幾乎每 天都食慾減少或增加;幾乎每日嗜睡或失眠;幾乎每日運動性激動或遲滯;

每日疲倦或失去活力;幾乎每日有無價值感或過份、不合宜的罪惡感;幾乎 每日思考能力或專注力減退、或無決斷力;反覆想到死亡、自殺意念、嘗試 自殺或實行自殺計畫。此症狀造成臨床上顯著痛苦,或損害社會、職業、或 其他重要領域的功能,且無法以傷慟反應(bereavement)作更加解釋,亦非 物質使用或一般醫學狀況所引起。另排除其他精神疾患(孔,2007)。

二、重鬱症之流行病學與病因:

國外重鬱症終身盛行率為女性 10~25%、男性 5~12%(First & Tasman, 2004)。重鬱症平均發病年齡約 27 歲,女性盛行率為男性之 2~3 倍(First &

Tasman, 2004)。有 2/3 的重鬱症患者曾想過自殺,有 15%的重鬱症患者會自 殺成功(Isometsa et al., 1994),國內研究發現有 87%的自殺身亡者,死前達 到重度憂鬱症的診斷標準(Cheng et al., 2000)。重鬱症的病因可分為生物化 學因素、心理社會因素。生物化學方面可能源自 serotonin、norepinephrine、

dopamine 等神經傳導物質濃度過低,內分泌與荷爾蒙的異常,或是具遺傳傾 向。心理社會因素則認為除了個人體質上的脆弱性,還與生活事件及環境壓 力有關,例如婚姻困擾與親密關係中的不安全型依附關係。亦有學者提出性 格傾向與認知理論,說明憂鬱成因是「生理、心理、社會」三要素互相作用

(15)

7

的結果(李、廖,2009; Sadock, Kaplan & Sadock, 2007, chap. 15; First &

Tasman, 2004)。

三、重鬱症之治療與處遇:

重鬱症的治療可以分為藥物與非藥物治療。常見較新型的藥物種類有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Selective seroton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 (SNRI) 、 Noradrenergic and specific serotoninergic antidepressants (NaSSAs);而傳統的藥物有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與 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s (MAOIs),因副作用較多、考量藥物安全性等,

現在較少使用,一般藥物治療需服用三到四週始有明顯療效。非藥物治療則 有心理治療(例如:認知行為治療、音樂治療)以及光照治療等,若極為嚴 重 有 自 殺 企 圖 並 對 藥 物 治 療 反 應 不 佳 時 , 則 可 施 行 電 痙 攣 治 療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一般在急性期的藥物治療至少應服用四到 六週,需維持八到十二週或更久,有時會合併非藥物治療。在急性期治療過 後,接著需於持續治療期治療六至九個月,若預後較差者可能需再接受以預 防復發為目標的維持期治療(李、廖,2009;Sadock et al., 2007, chap. 15;

Wolf & Hopko, 2008)。

(16)

8

第二節 重鬱症患者生活品質現況

WHO將生活品質定義為「個人在所生活的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感受程度,這種 感受與個人的目標、期望、標準、關心等方面有關。它包括一個人在生理健康、

心理狀態、獨立程度、社會關係、個人信念以及環境六大方面」,目前廣泛被用 於評量醫療成效與臨床研究結果(姚,2002)。研究持續發現無論是住院或門診 的重鬱症患者,其生活品質都比一般健康者要低(陳,2009;陳等,2008;Berlim, Mattevi, Duarte, Thome, Barros & Fleck, 2006)。

Berlim、McGirr和Fleck(2008)採橫斷式研究收案140位門診重鬱症患者,以 貝克憂鬱量表(BDI)所測得之憂鬱症狀嚴重度可預測生理健康、心理狀態、社會 關係及環境各個層面之生活品質。其他研究也發現憂鬱症狀嚴重度為影響患者生 活品質之主因(陳,2009;陳等,2008;余,2005;Chung et al., 2009)。除了憂 鬱症狀嚴重度會影響生活品質之外,Chung等人(2009)採橫斷式研究,以方便取 樣自臺灣的精神科門診收案237位重鬱症患者,結果發現社會支持可預測生活品質 之心理、社會關係、環境範疇。因此可知憂鬱症狀嚴重度和社會支持同樣影響患 者的生活品質。

Caruso, Rossi, Barraco, Quail & Grassi(2010)針對開始接受抗憂鬱劑治療的門 診重鬱症患者進行前瞻型研究,欲探討於接受治療之憂鬱症患者的健康相關生活 品質(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分別於初次就診或開始用抗憂鬱劑時、

第三個月、第六個月收集資料,共在歐洲12個城市收案513位患者,完成追蹤者共 466位。經過抗憂鬱劑治療後,患者的生活品質隨時間逐漸提升,其中心理範疇增 進較多。與未接受抗憂鬱劑治療者相比,接受抗憂鬱劑治療的生活品質較佳、復 發次數較少,結果說明重鬱症患者接受抗憂鬱劑治療與提升生活品質有關,但合 併有慢性疾病者,生活品質之生理健康範疇改善程度較少。由上述結果可知,重 鬱症患者在最初服用抗憂鬱劑時,或許可以經由改善憂鬱症狀,於六個月的追蹤 時間逐漸提升生活品質、減少復發次數。國內研究亦有相似的發現,陳(2009)

以縱貫式研究探討門診憂鬱症患者生活品質的變化與相關的預測因子,採立意取

(17)

9

樣收案門診237位已服藥兩個月以上的重鬱症患者,分別進行為期三年共三次的資 料收集,最後完成追蹤者為70位。在三年的追蹤時間中,重鬱症患者的生活品質 得分,由高到低分別是環境、生理健康、社會關係、心理範疇,其中生理健康及 心理健康範疇於三年內略為下降,但未達顯著差異。研究結果顯示持續服藥後的 生活品質程度於三年內並無明顯變化,或許服用抗憂鬱劑改善憂鬱症狀,可穩定 生活品質。

從上述研究結果得知,憂鬱症狀、社會支持與服用抗憂鬱劑都影響了患者的 生活品質。本研究希望從社會支持的角度,對於目前較少探討的患者和伴侶的親 密關係、性功能對生活品質之影響進行了解。此外,服用抗憂鬱劑可以增進患者 的生活品質,但服用抗憂鬱劑之後的副作用卻也影響了生活品質,例如性功能障 礙。因此,第三節及第四節文獻將探討重鬱症患者之性功能對生活品質的影響、

重鬱症患者對其伴侶的親密關係。

(18)

10

第三節 重鬱症患者之性功能對生活品質之影響

國內外研究發現重鬱症患者性功能障礙的發生率為五到七成以上,男女的發 生率差不多(Serretti & Chiesa, 2009; Chen et al., 2008; Osváth, Fekete, Vörös & Vitrai, 2003; Kennedy, Eisfeld, Dickens, Bacchiochi & Bagby, 2000)。男性常見之性功能障 礙為性慾降低、性高潮障礙或延遲射精,女性則是性興奮障礙(Kennedy & Rizvi, 2009; Serretti & Chiesa, 2009)。重鬱症患者發生性功能障礙的原因,可能是因為 興趣減低、失去活力、人際關係退縮等症狀,常造成性慾降低以及影響性功能。

另一原因則是受抗憂鬱劑副作用之影響,尤其是服用三環抗憂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s, MAOIs)、

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較易發生(蔡、

林,2008;Kinzl, 2009;Serretti & Chiesa, 2009; Osváth et al., 2003)。

Haberfellner(2007)文獻回顧針對抗憂鬱劑引起的性功能障礙之隨機雙盲研 究中,發現有31.6%的研究認為重鬱症患者的性功能障礙是因為服用抗憂鬱症引起,

一匈牙利研究亦顯示使用抗憂鬱劑會造成憂鬱症患者發生性功能障礙(Osváth et al., 2003),Serretti 和 Chiesa(2009)針對過去多項抗憂鬱劑與性功能障礙的研究 進行統合分析,結果發現接受抗憂鬱劑治療者發生性功能障礙的比率,顯著高於 使用安慰劑者。以上研究結果顯示服用抗憂鬱劑會造成憂鬱症患者發生性功能障 礙,比沒服用抗憂鬱劑者的發生率高。

Osváth 等(2003)以隨機抽樣方式,對 637 位門診使用抗憂鬱劑治療患者進 行研究,包含 73%憂鬱症與 27%焦慮症的患者,由精神科醫師對病患進行結構式 會談蒐集資料,結果顯示性功能障礙之盛行率達 78%,其中 17%於發病前就有性 功能障礙,27%則是在發病之後、服藥之前就有,56%是在服用抗憂鬱劑之後才出 現(特別是SSRI 和 TCA)。最常見的性功能障礙的類別依序為勃起障礙(32%)、

性慾降低(30%)、性衝動頻率減少(25%)、性高潮障礙(22%)、射精困難(18%)。

詢問這些患者導致性功能障礙發生的原因,有 40%患者認為是疾病引起(特別是 憂鬱症患者),30%認為是抗憂鬱劑,18%覺得問題是來自於配偶,8%認為是身

(19)

11

體或其他內外科問題。根據此研究結果可知除了抗憂鬱劑之外,從患者角度來看,

與配偶關係也是影響性功能之因素。

Chen 等(2008)於國內進行一橫斷式研究,訪問患者服用抗憂鬱劑後之性功 能。共收案125 位門診重鬱症患者(40 位男性及 85 位女性),已接受抗憂鬱劑 3 個月以上之成年人,並在過去一年有性活動者,以性功能變化問卷(Change of sexual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 CSFQ)測量性功能五種範疇:性愉悅(sexual plesaure)、性慾/頻率(sexual desire/frequency)、性慾/興趣(sexual desire/interest)、 性興奮(arousal)、性高潮(orgasm),以檢視是否有性功能障礙,以統計性功能 障礙之盛行率。另收集患者人口學特性、抗憂鬱劑的種類與劑量、憂鬱程度、生 活品質,以調查性功能障礙的相關因子與影響。結果發現性功能障礙的盛行率為 53.6%,不同類型的抗憂鬱劑與劑量、不同性別盛行率之差異皆未達顯著差異。控 制憂鬱程度與性別之後,有性功能障礙者的生活品質仍顯著低於無性功能障礙者。

結果顯示重鬱症患者逾半數有性功能障礙的困擾,並且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品質。

此研究另以問卷詢問62 位醫師,關於重鬱症患者服用抗憂鬱劑後的性功能障礙發 生率,並比較精神科醫師與一般開業醫師的差異。結果顯示醫師明顯低估性功能 障礙發生率達30%以上,一般開業醫較專科醫師更低估此情形。不到三成(26.10%)

的重鬱症患者會和醫師討論此問題。可能是華人文化中對於談「性」傾向保守的 態度,患者較少主動提及,醫師也較少主動評估,大大地低估了發生率(蔡、林,

2008;Chen et al., 2008;Osváth et al., 2003),因此性功能障礙對重鬱症患者生活 品質之影響也較缺乏關注。

從上文可知,重鬱症患者受到疾病與藥物影響,半數以上會發生性功能障礙,

除了直接影響到性功能和性生活滿意度之外,也影響其生活品質。國外文獻亦顯 示服用抗憂鬱劑引起的性功能障礙會影響重鬱症患者的生活品質、自尊、情緒與 和伴侶的關係,甚至讓患者服藥順從性變差(Kinzl,2009)。本研究將對國內尚 未完整了解性功能障礙對重鬱症患者之生活品質影響的議題進行探討。

(20)

12

第四節 重鬱症患者和其伴侶的親密關係

國內外研究皆發現重鬱症患者的社會支持主要來源是伴侶,但衝突與人際困 擾也多來自於最親密的伴侶(吳等,2006;Rehman et al., 2008)。吳等(2006)

採橫斷式研究收案80位門診重鬱症患者,測量其憂鬱程度與人際互動關係,結果 發現重鬱症患者的社會支持與衝突主要來源皆為配偶,且社會支持越差、衝突越 多,憂鬱程度越高。此研究或許說明重鬱症患者與配偶的關係會影響其憂鬱程度,

當親密關係良好時可以促進配偶社會支持改善患者的憂鬱,反之,若親密關係不 良好時,則會因衝突加重其憂鬱情形。

Rehman等人(2008)以憂鬱症與婚姻為主軸進行文獻回顧,發現憂鬱症患者 唯有面對重要他人時,人際互動的問題才明顯可見。憂鬱症和婚姻困擾具高度相 關性,尤其在女性更為明顯。不愉快婚姻者比愉快婚姻者罹患憂鬱症之比率高達 25倍,不愉快婚姻的憂鬱症患者復原較慢,也較容易復發。在控制婚姻衝突的程 度後,發現經歷過嚴重婚姻壓力者罹患重鬱症的機會高達六倍。另外,與丈夫親 密度較低、缺乏信任關係會影響女性憂鬱症的產生及復發。重鬱症患者的配偶對 彼此親密的關係也有較負向的感受。Levkovitz, Fennig, Horesh, Barak & Treves

(2000)等人採橫斷式研究,收案對象為曾接受治療現處於緩解期的情感性患者 之配偶(包含雙極型與重鬱症)共34位,另有相同社經地位的對照組34人,測量 受試者和配偶兩人關係的品質、配偶的人格特質、社會支持,欲比較處於緩解期 的嚴重情感性疾患患者之配偶和一般健康配偶,對雙方關係品質的感受。結果發 現與一般人相比,患者的配偶對兩人關係感受為一致性較差、協調較差、情感表 達較少、滿意度較低,評價患者的人格特質有較多負向特質、較少正向特質,較 少接受來自患者的情緒及實際支持。顯示即使處於疾病緩解期,婚姻困擾仍較健 康的族群多。

Bowlby在1950到1960年提出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依附行為被認為 是一個人嘗試去接近一個他較喜歡、覺得舒適的人,這行為可以由任何形式呈現,

依附行為的功能如同一種調整焦慮的自我平衡機制(Goodwin, 2003)。成人期的

(21)

13

依附關係定義為關係中某人接近另一人時,情感上感覺安全的程度(Ravitz, Maunder & McBride, 2008)。有些研究依據依附理論探討成人之間的親密、愛情 關係,包含婚姻。Shaver和Hazan在1988年發表了一篇著名研究,發現成人愛情中 的依附關係和幼兒期的依附型態相似,多數人愛情依附型態是安全型依附(56%),

其次為逃避型依附(25%)與焦慮-矛盾型(19%)(Goodwin, 2003)。焦慮型依 附是於親密關係中對自己有負向評價,而逃避型依附則是於親密關係中對他人有 負向評價(Ravitz et al., 2008)。研究發現,無論男女,依附型態可以顯著預測三 年以上的關係穩定度,安全型依附者更有較高的婚姻滿意度(Goodwin, 2003)。

Bowlby則認為孩童時期失去母親、與母親分離或較差的親子關係將造成不安 全型依附,導致成年生活較易發展成憂鬱症。在成人期,依附行為更常出現在生 病、有壓力或老年時期(Goodwin, 2003)。不安全依附與壓力反應有關,在壓力 情形之下,依附型態會影響當事者當下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進而影響一個人對 壓力性生活事件的評價,改變生理上的壓力反應以及從壓力恢復的狀況,調查也 發現不安全依附可能導致重鬱症發生(Ravitz et al., 2008)。Whiffen(2005)採橫 貫式研究,利用網路招募236對已婚或同居配偶,間隔三個月收集兩次資料,最後 完成者有82位丈夫與99位妻子,研究顯示受試者逃避型的親密關係與較難感受到 另一位伴侶情緒的脆弱和不安全依附狀態有關,而丈夫的不安全依附可預測丈夫 本身三個月後較嚴重的憂鬱症狀。

綜合上文,可知重鬱症患者較一般人更容易受到親密關係影響其憂鬱情形,

而女性重鬱症患者又比男性更易受影響。重鬱症患者與配偶互動時所採取的依附 行為,影響與配偶的親密關係。目前較缺乏探討重鬱症患者的親密關係中依附行 為和性功能以及生活品質的關係,因此本研究欲探討患者和伴侶的親密關係、性 功能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

(22)

1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此章節將說明本研究之設計與進行方式,包含研究架構、研究對象、研究工 具與其信效度、研究假設、研究過程、資料分析與方法、研究倫理考量,並在最 後提出本研究計畫之預期貢獻、預期困難與預期進度。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性功能 性愉悅 性慾/頻率 性慾/興趣 性興奮 性高潮

親密關係 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

憂鬱程度

生活品質 生理健康範疇 心理範疇 社會關係範疇 環境範疇 人口學變項

基本資料 一般健康情形

圖 1 研究架構圖

(23)

1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於2011 年 5 月 25 日至 12 月 3 日在北部某醫學中心及基層醫療單位門 診募集受訪者,收案時間約六個月,於醫學中心收案55 位、基層醫療單位收案 86 位,總共 141 位受訪者。受訪者須符合下列收案條件,若同時符合排除條件則不 予收案。

一、 本研究對象須符合以下之收案條件:

(一) 經精神科專科醫師依據 DSM-IV-TR 診斷為重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之門診患者。

(二) 年齡介於 20 至 65 歲。

(三) 服用抗憂鬱劑兩週以上。

(四) 目前有伴侶者,如男女朋友、夫妻、同居人。

(五) 同意接受訪談,能自填問卷或以國、台語溝通者。

二、 不符合本研究對象之排除條件:

(一) 經精神科專科醫師依據DSM-IV-TR尚有精神病性疾患(psychotic disorder,

如精神分裂症、躁症等)、物質濫用(substance abuse)、器質性精神疾 病(oganic psychosis,如失智症、譫妄)之診斷者。

(二) 經門診醫師評估症狀嚴重需立即安排住院治療者。

經初步篩選之重鬱症患者有329人,其中不符收案條件者(含符合排除條件者)

共108人,拒絕者有41人,拒絕原因多為趕時間沒空填寫、自覺症狀輕微或是已經 康復不願填答等,無法聯絡者有39人,拒絕率為36.2%,實際完成問卷者共141人,

檢力(power)可達0.8。

(24)

16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其信效度 本研究使用工具如下:

一、人口學特性:為自擬結構化問卷,內容包含基本資料(性別、年齡、教育程 度、宗教信仰、職業、經濟狀況、婚姻狀況)以及健康行為(身高、體重、

菸酒使用情形、有無慢性病或焦慮性疾患、有無憂鬱症家族史、初次診斷時 間、此次罹病時間、目前使用藥物的狀況)。

二、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II):共 21 題的結構式 問卷,評估患者是否有和 DSM-IV 準則一致的憂鬱症狀和其憂鬱程度,為四 點式量尺,每題記分0-3 分。當總分 13 分以下為沒有憂鬱或極小,總分 14~19 分為輕度憂鬱,20~28 分為中度憂鬱,29 分以上為重度憂鬱,分數越高代表 憂鬱程度越高。BDI-II 在門診患者樣本與大學生樣本皆具良好內在一致性

(Cronback’s α = 0.92~0.93),亦具良好再測信度(r = 0.93, p<.001)。在效 度方面,有良好的內容效度,而構念效度方面則與Hamilton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得分相關性為 r=0.71,和其他焦慮或自殺相關量表則有很 強的區辨效度(Beck et al., 2000)。本研究信度 Cronback’s α = 0.95,具良好 信度。

三、世 界 衛 生 組 織 生 活 品 質 量 表 - 台 灣 簡 明 版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Questionnaire on Quality of Life: BREF-Taiwan version, WHOQOL-BREF-TW): 世界衛生組織針對生活品質的概念,進行一連串的研究、開會、討論,發展 出一份「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WHOQOL)」,共有 100 題各文化共通的一般性健康相關生 活品質之題目,包含生理、心理、獨立程度、社會關係、環境、心靈/宗教

/個人信念共六大範疇,乃自填式問卷。但由於此 100 題的問卷太長並不實 用,故WHOQOL 研究總部又篩選出 26 個題目,作為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 問卷-簡明版(WHOQOL-BREF)。台灣版問卷發展小組於 1997 年起致力於 台灣版的翻譯與修正,經過反覆開會討論與研究測試,台灣版的生活品質問 卷加入了本土化特色的兩個問題,分別是屬於社會關係的「被尊重及接受(面

(25)

17

子與關係)」、屬於環境範疇的「飲食」,共28 題,得分越高代表生活品質 越好,此版本即為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台灣簡明版(WHOQOL BREF-TW),問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社會關係與環境範疇。各範疇之再 測信度為0.76~0.8,題目與所屬範疇間的內容效度為 0.53~0.78(姚,2002)。

本研究台灣簡明版信度 Cronback’s α= 0.95,次量表中生理健康範疇信度 Cronback’s α=0.86,心理範疇信度 Cronback’s α=0.90,社會關係範疇信度 Cronback’s α=0.77,環境範疇信度 Cronback’s α= 0.83,皆具良好信度。

四、親密關係量表(The experience in close relationships-Revised questionnaire, ECR-R):以依附理論發展而成的 36 題自陳式結構性問卷,測量與親密伴侶 的親密關係態度,為七點式量尺,測量構面包括親密關係中的焦慮型依附(對 自我)與逃避型依附(對他人),有良好的再測信度與區辨效度,對測量愛 情伴侶的依附關係具有良好信效度(焦慮依附α = 0.91~.93,逃避依附 α = 0.94),

但對家人與好友的預測度較差,可測量近三周的依附型態(Ravitz et al., 2007;Sibley, Fischer & Liu, 2005)。本研究整體信度 Cronback’s α = 0.93,次量 表中焦慮依附信度Cronback’s α =0.93,逃避依附 Cronback’s α =0.93,皆具良 好信度。

五、簡版性功能變化問卷(Changes in sexual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 short-Form, CSFQ-14):為測量性活動與性功能的結構式問卷。原先是男性 36 題、女性 35 題的問卷,包含五項構面:性愉悅(sexual plesaure)、性慾/頻率(sexual desire/frequency)、性慾/興趣(sexual desire/interest)、性興奮(arousal)、

性高潮(sexual orgasm),為五點量尺,總分越高表示性功能越好,已證實此 量表具有良好內在一致性(Cronback’s α = 0.64~0.75)、再測信度(r= 0.66~0.75),

亦具有不錯的同時效度與區辨效度。後來萃取其中的重要概念:性慾(desire)、

性興奮(arousal)、性高潮(orgasm)三種構面,精簡成共 14 題的簡短版本,

依題目敘述不同而分為男性與女性版本,簡版在 6268 位重鬱症患者測試後,

發現具有良好的內在一致性(男性α = 0.89;女性 α = 0.90),建議性功能障 礙之切點為男性41 分、女性 47 分(Keller et al., 2006; Rizvi et al., 2011)。本

(26)

18

研究整體量表信度 Cronback’s α = 0.90,男性 Cronback’s α = 0.91,女性 Cronback’s α = 0.89,皆具良好信度。

(27)

19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根據本研究目的,本研究假設如下:

一、重鬱症患者對其伴侶的親密關係、性功能、憂鬱程度與生活品質有關。

二、重鬱症患者對其伴侶之親密關係與生活品質呈正相關。

三、重鬱症患者之性功能與生活品質的呈正相關。

四、重鬱症患者之憂鬱程度與生活品質呈負相關。

五、重鬱症患者之婚姻狀態、使用藥物類型、與伴侶之親密關係、性功能與憂鬱 程度為影響生活品質之主要因素。

(28)

20

第五節 研究過程

一、行政程序:

本研究通過論文計劃後,經臺大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於北部某醫 學中心之精神科部會議上報告研究案內容,西元2010年5月25日開始於門診收 案。8月經由臺大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另增加基層醫療單位門診為收案來源,

至2010年12月3日終止收案,收案期間共計六個月。

二、收案流程:

本研究為橫斷式(cross-sectional)研究,以立意取樣方式(purposive sampling)於北部某醫學中心精神科及基層醫療單位的門診進行收案,經由門 診醫師同意與轉介,招募重鬱症患者於未使用診間進行面對面資料收集,先 由研究者根據同意書內容說明研究目的、研究過程、預期貢獻與相關研究倫 理後,經本人同意且簽署研究同意書,再由研究者訪問或患者自行填寫結構 性問卷(人口學特性問卷、貝克憂鬱量表、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量表-臺 灣簡明版、親密關係量表、簡版性功能變化問卷),填答完畢並確認填寫無 誤後,將致贈患者放鬆助眠CD一份。若無法當場填答者,則簽署同意書並留 下聯絡方式後,給予問卷及回郵信封,請患者返家填寫,一週後追蹤問卷回 收狀況。圖2為研究收案流程圖。

(29)

21 再次確認符合收案條件

依據研究同意書內容 說明研究目的、流程、

相關倫理、預期貢獻。

不予收案

拒絕

同意 加入

1.簽署研究同意書。

2.由研究者訪問或經說明後由患 者自行填寫結構性問卷。

留下聯絡資料,給予問卷 及回郵信封,並致贈放鬆 助眠CD 一份,請患者返 家填寫,完成後寄回問卷

確認問卷填寫 無誤、無漏填 後,致贈患者放 鬆助眠CD 一份

填答完畢

當場未能

完成問卷

結案 一週後 一週後

未收到問卷 收到問卷

電話提醒寄回問卷,並了 解是否有填寫困難或需補 寄問卷,一週後再繼續追 蹤。

問卷回收 聯繫三次未果

或失聯 經醫師同意與轉介

符合收案條件之患者

圖 2 研究收案流程圖

(30)

22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方法

以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套裝電腦軟體進行描述性分 析,包括: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值(mean)及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

使用卡方檢定(Chi-square)與獨立樣本T檢定(T-test)比較不同特性樣本,以皮 爾森積差相關係數(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檢定患者人口學特性、

憂鬱程度、親密關係、性功能變化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最後用階層迴歸分析

(hierarchical regression)檢定生活品質與性功能之重要預測因子。

表 1 研究資料分析與方法

研究變項與假設 分析方法

性別、教育程度、職業、宗教信仰、婚 姻狀態、經濟狀況、抽菸情形、飲酒情 形、有無憂鬱症家族史、有無焦慮共 病、有無罹患慢性病、服用抗憂鬱劑種 類。

為類別變項,使用次數分配及百分比作 為分析方法。

年齡、BMI、婚姻或交往時間、初次罹 病至參與研究時間、處方藥物服用時 間、憂鬱程度、親密關係、性功能、生 活品質。

為連續變項,使用平均值及標準差作為 分析方法。

比較男女性功能障礙比例、有無憂鬱者 與伴侶之親密關係、性功能、生活品質 之不同。

類別變項以次數分配、百分比與卡方檢 定(Chi-square)比較,連續變項以獨立 樣本T檢定(T-test)。

檢定重鬱症患者憂鬱程度、對其伴侶的 親密關係、性功能與生活品質相關性。

皮 爾 森 積 差 相 關 係 數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重鬱症患者之人口學變項、一般健康情 形、憂鬱程度、與伴侶之親密關係、性 功能對生活品質之預測情形。

階層迴歸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

重鬱症患者之人口學變項、一般健康情 形、憂鬱程度、與伴侶之親密關係對性 功能之預測情形。

階層迴歸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

(31)

23

第七節 研究倫理考量

一、研究案之倫理審查與機構認可:

本研究所使用之問卷,均已獲得原作者或授權機構同意使用。本研 究案通過口頭提案,經臺大醫院倫理委員會許可執行(倫委會案號:

201103034RB),並於收案場所的精神科部門會議中報告後才開始收案。

二、 受試者權益:

(一) 由研究者向每位參與者主動說明研究目的,徵求其同意並簽署同意書,

受試者仍可隨時退出研究,不會影響任何院方提供之醫療服務。無論 是否參與研究,當受試者有疾病與照顧上的疑問時,研究者皆提供護 理諮詢。

(二) 當受試者研究過程當中出現不適時,例如:哭泣、情緒激動、憤怒、

體力不支等狀況,允許患者短暫休息,並給予心理支持及陪伴。若發 現患者有自殺意念時,主動告知主治醫師與醫療團隊。

(三) 研究量表之內容與受試者個人資料(同意書)將分開保存,並遵守保 密原則,僅用於學術研究,非相關人士不得參閱。

(32)

2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此章節將呈現本研究結果,包含重鬱症患者基本人口學特性、一般健康情形、

憂鬱程度、生活品質、和伴侶的親密關係與性功能程度現況,憂鬱程度、生活品 質、和伴侶的親密關係與性功能程度之間的相關性,生活品質之主要預測因子,

以及性功能之主要預測因子。

第一節 重鬱症患者基本人口學特性與健康情形之現況

一、 人口學資料

本研究於基層醫療單位收案 86 人,醫學中心收案 55 人,共 141 位重鬱 症患者。基本人口學特性如表 2,本研究受訪者以女性居多(64.5%),是男 性的1.82 倍,平均年齡是 46.81 歲(標準差=11.09),最小是 21.5 歲,最大 是65.3 歲。教育程度以大專及大學(35.5%)、高中職(31.2%)較多,職業 分佈最多的是從商及服務業(44.7%),其次則是家管(17.7%),宗教信仰 則是以佛教佔多數(39.7%)。本研究受訪者目前皆有伴侶,其婚姻狀態多為 已婚(71.6%),交往或結婚時間最短為 0.2 年,最長是 46 年,平均為 18.84 年(標準差=12.57)。平均月收入以每月收入2~3 萬(29.1%)、4~6 萬者(22.7%)

居多。

二、一般健康情形

一般健康情形如表3,本研究受訪者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

大多是正常範圍(46.1%),但過重以上者(BMI>24)也佔了 43.9%。有抽菸 習慣者佔 26.2%,其中每日抽菸量分別是:1~10 支者 27.8%、11~20 支菸者 44.4%、20 支以上者 27.8%。有飲酒習慣者(每月飲酒 1~2 次以上)佔了 25.5%。

受訪者中有憂鬱症家族病史者佔28.4%,同時有焦慮性疾患共病者佔 22%(多 為廣泛性焦慮症)。目前同時有其他慢性疾病者佔51.1%,慢性病種類前三名 分別是血液循環與呼吸疾病(高血壓、心臟病等,佔 27%)、內分泌與代謝 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等,佔19.1%)、肝膽腸胃疾病(消化道潰瘍、肝炎等,

佔 13.5%)。第一次被診斷憂鬱症到參與本研究的時間平均為 5.96 年(標準

(33)

25

差=6.47),最短是 0.1 年,最長是 39.1 年。有 86.5%的受訪者自訴會遵從醫 囑服用抗憂鬱劑,而服用的抗憂鬱劑種類以SSRI 較多(69.5%),SSRI 當中 又以服用 Escitalopram 最多(佔 SSRI 類的 65.5%),其餘服用種類有 SNRI

(14.2%)、NaSSA(8.5%)、NDRI(7.8%)、SARI(7.1%)、TCAs(7.1%)。

(34)

26

表 2 基本人口學特性(n=141)

人口學特性 人數 百分比(%) 平均值(標準差)

性別

男 50 35.5

女 91 64.5

年齡 46.81(11.09)

教育程度

國小 13 9.2

國中 23 16.3

高中職 44 31.2

大專、大學 50 35.5

研究所及以上 11 7.8

職業

公/教 18 12.7

工/農 10 7.1

商/服務 63 44.7

學生 3 2.1

家管 25 17.7

無業及退休 19 13.5

宗教信仰

無 22 15.6

佛教 56 39.7

道教 18 12.8

基督教 13 9.2

天主教 1 0.7

信有神但沒有特定宗教 30 21.3

一貫道 1 0.7

婚姻狀態

未婚 14 9.9

同居 9 6.4

已婚 101 71.6

分居 7 5.0

離婚 9 6.4

喪偶 1 0.7

平均月收入

無 25 17.7

1 萬元及 1 萬元以下 17 12.1

2~3 萬元 41 29.1

4~6 萬元 32 22.7

7~9 萬元 12 8.5

10 萬元以上 14 9.9

(35)

27

表 3 一般健康情形(n=141)

健康狀況 人數 百分比(%) 平均值(標準差)

身體質量指數(BMI) 23.57 ( 4.10)

體重過輕(<18.5) 13 9.2

正常範圍(18.5~24) 65 46.1

過重(24~27) 35 24.8

輕度肥胖(27~30) 21 14.9

中度肥胖(30~35) 5 3.5

重度肥胖(≧35) 1 0.7

抽菸習慣

無 104 74.5

有 37 25.5

飲酒習慣

無 104 74.5

有 37 25.5

憂鬱症家族史

無 101 71.6

有 40 28.4

焦慮性疾患共病

無 110 78.0

有 31 22.0

罹患慢性病

無 69 48.9

有 72 51.1

第一次診斷至參與本研究時間(年) 5.96 (6.47)

抗憂鬱劑之服藥遵從性

按醫囑服用 122 86.5

不規則服用 18 12.8

抗憂鬱劑服用種類

SSRIs 98 69.5

非SSRIs 43 30.5

(36)

28

第二節 重鬱症患者憂鬱程度、親密關係、性功能與生活品質之現況

如表4,本研究受訪者在貝克憂鬱量表(BDI-II)的平均得分是 18.44 分(標 準差=14.69)。依量表建議切點將憂鬱程度分層,則有 47.1%於正常範圍,14.3%

於輕度憂鬱,而有38.3%於中度及重度憂鬱狀態。在親密關係的兩份次量表中(得 分範圍:18~126 分),焦慮依附量表平均得分為 56.82 分(標準差=26.77),逃避 依附量表平均得分為51.76 分(標準差=24.51)。在生活品質的部分,各範疇的得 分是4~20 分,本研究受訪者在生理健康範疇平均得分是 12.54 分(標準差=3.14),

在心理範疇平均得分是11.03 分(標準差=3.59),在社會關係範疇平均得分是12.52 分(標準差=3.04),環境範疇的平均得分是 13.56 分(標準差=2.52)。

性功能變化量表的得分範圍是14~70 分,本研究受訪者平均得分是 38.5 分(標 準差=10.43),男性(n=50)平均得分為 42.14 分(標準差=10.32),女性(n=90)

為 36.48 分(標準差=9.99)。根據量表對性功能障礙的建議切點,在性功能部分

(見表 5)約有六成(61.4%)受訪者可能有性功能障礙的困擾。在性功能五種面 向當中,障礙比例最高者是「性慾興趣」層面,高達九成(90.7%)的受訪者有此 困擾。以卡方分配檢定,男性的性慾之頻率障礙(p<0.01)與性高潮障礙(p<0.05)

百分比都顯著高於女性。女性僅在性興奮障礙的百分比(87.8%)較男性高(80%),

但未達統計上顯著差異(χ2=1.53, p>0.05)。

(37)

29

表 4 憂鬱程度、親密關係與生活品質之現況(n=141)

變項名稱 人數(%) 平均值(標準差)

憂鬱程度 18.44 (14.69)

正常範圍(0~13) 66 (46.8) 輕度憂鬱(14~19) 20 (14.2) 中度憂鬱(20~28) 23 (16.3) 重度憂鬱(29~63) 31 (22.0) 親密關係型態

焦慮依附 56.82 (26.77)

逃避依附 51.75 (24.51)

生活品質

生理健康範疇 12.54 (3.14)

心理範疇 11.03 (3.59)

社會關係範疇 12.52 (3.04)

環境範疇 13.56 (2.52)

表 5 性功能障礙現況

有障礙人數(%)

性功能項目 男(n=50) 女(n=90) 總和(n=140) χ2值 整體性功能(男≦47、女≦41) 32 (64.0) 54 (60.0) 86 (61.4) 0.22 性愉悅(男≦4、女≦4) 39 (78.0) 69 (76.7) 108 (77.2) 0.03 性慾/頻率(男≦8、女≦6) 43 (86.0) 55 (61.1) 98 (70.0) 9.48**

性慾/興趣(男≦11、女≦9) 47 (94.0) 80 (88.9) 127 (90.7) 1.00 性興奮(男≦13、女≦12) 40 (80.0) 79 (87.8) 119 (85.0) 1.53 性高潮(男≦13、女≦11) 44 (88.0) 65 (72.2) 109 (77.9) 4.64*

註:括號內為量表區分有無障礙之建議切點。*: p<0.05, **: p<0.01。

(38)

30

第三節 比較不同憂鬱程度者之親密關係、性功能與生活品質

將本研究受試者以貝克憂鬱量表得分,依其憂鬱程度區分為「無憂鬱者」(得 分13 分以下)及「有憂鬱者」(得分 14 分以上,即輕、中、重度憂鬱者),藉 以比較重鬱症患者是否因憂鬱程度不同,而在親密關係、性功能及生活品質有所 差異。兩族群於男女比例、BMI、憂鬱病史無顯著差異,僅年齡為無憂鬱者(平均 48.7 歲,標準差=11.17)較有憂鬱者(平均 45 歲,標準差=10.86)年長,達統計 上顯著差異(p<0.05)。

結果如表6,有憂鬱者比無憂鬱者有更高的焦慮依附(p<0.001)、逃避依附

(p<0.01)傾向、較差的性功能(p<0.01)以及較低的生活品質(p<0.001),皆 達統計上顯著差異。進一步檢視不同憂鬱程度者在性功能障礙的情形(如表7),

發現有憂鬱者在整體性功能障礙及性愉悅障礙之人數比例皆顯著高於無憂鬱者

(p<0.05),在性慾頻率、性慾興趣、性興奮及性高潮障礙皆無顯著差異(p>0.05)。

(39)

31

表 6 比較不同憂鬱程度者之親密關係、性功能與生活品質 無憂鬱者(n=66) 有憂鬱者(n=74)

主要變項 平均值(標準差) 平均值(標準差) t 值

親密關係型態

焦慮依附 45.52 (21.67) 66.92 (27.09) -5.17***

逃避依附 44.43 (20.05) 58.24 (26.47) -3.49**

性功能 41.09 (9.93) 36.01 (10.26) 2.96**

生活品質範疇

生理健康 14.52 (1.92) 10.72 (2.90) 9.22***

心理 13.67 (2.16) 8.60 (2.82) 11.99***

社會關係 14.03 (2.48) 11.12 (2.84) 6.41***

環境 14.73 (1.87) 12.47 (2.56) 5.89***

*: p<0.05, **: p<0.01, ***: p<0.001(雙尾檢定)

表 7 比較不同憂鬱程度者之性功能障礙情形

人數(%)

性功能項目 無憂鬱者(n=65) 有憂鬱者(n=74) χ2值 整體性功能障礙 33 (50.8) 53 (71.6) 6.38*

性愉悅障礙 45 (69.2) 63 (85.1) 5.05*

性慾/頻率障礙 43 (66.2) 54 (73.0) 0.76 性慾/興趣障礙 60 (92.3) 66 (89.2) 0.40 性興奮障礙 53 (81.5) 65 (87.8) 1.07 性高潮障礙 48 (73.8) 61 (82.4) 1.51

*: p<0.05, **: p<0.01。

(40)

32

第四節 重鬱症患者憂鬱程度、親密關係、性功能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

如表8,以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統計 結果發現憂鬱程度與兩種不安全的親密關係、性功能、生活品質各範疇皆有顯著 相關(p<0.001),憂鬱程度與焦慮依附、逃避依附為正相關,和性功能、生活品 質各範疇呈負相關,尤其是生活品質的生理健康(相關係數-0.76)與心理(相關 係數-0.83),具高度負相關。當憂鬱程度越高,不安全的親密關係(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傾向也越高,知覺性功能與各範疇生活品質則越差。

在親密關係當中,焦慮依附和逃避依附之間呈正相關(p<0.01),對性功能、

各範疇生活品質皆為負相關。意即焦慮依附傾向高的人,逃避依附的傾向也高。

當焦慮依附或逃避依附傾向越高,知覺性功能及生活品質各範疇的感受也越差。

性功能和憂鬱程度、焦慮依附、逃避依附呈負相關,與生活品質各範疇呈正 相關。當性功能越好,憂鬱程度、焦慮依附與逃避依附傾向越低,而性功能越好,

在生活品質各範疇的感受也越好。

(41)

33

表 8 憂鬱程度、親密關係、性功能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

親密關係 生活品質

憂鬱程度 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 性功能總分 生理範疇 心理範疇 社會範疇 環境範疇

憂鬱程度 1 0.51*** 0.36*** -0.33*** -0.76*** -0.83*** -0.60*** -0.63***

親密關係

焦慮依附 0.51 *** 1 0.27** -0.17* -0.51*** -0.49*** -0.55*** -0.56***

逃避依附 0.36 *** 0.27** 1 -0.27** -0.25** -0.32*** -0.41*** -0.32***

性功能 -0.33 *** -0.17* -0.27** 1 0.26** 0.29 ** 0.28** 0.21*

生活品質

生理範疇 -0.76 *** -0.51*** -0.25** 0.26** 1 0.77*** 0.59*** 0.71***

心理範疇 -0.83 *** -0.49*** -0.32*** 0.29** 0.77*** 1 0.71*** 0.64***

社會關係範疇 -0.60 *** -0.56*** -0.41*** 0.28** 0.59*** 0.71*** 1 0.63***

環境範疇 -0.63 *** -0.56*** -0.32*** 0.21* 0.71*** 0.64*** 0.63*** 1 註:表內數字為Pearson 相關係數。 *: p<0.05, **: p<0.01, ***: p<0.001(雙尾檢定)

(42)

34

第五節 重鬱症患者生活品質之主要預測因子

本節以階層迴歸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探討重鬱症患者在生活品質 生理、心理、社會關係及環境四大範疇之主要預測因子為何。將基本屬性中的類 別變項轉變成虛擬變項(dummy varaible)後,作為預測因子投入階層迴歸模式中 分析。分別以生活品質的四項範疇:生理健康、心理、社會關係及環境為依變項,

於迴歸模式(Regression Model)中共分為三個階層投入各個自變項。階層一選入 人口學變項,包括:年齡、性別、教育程度、職業情形、婚姻狀況、宗教信仰、

收入,階層二選入一般健康變項,包括:BMI、是否抽菸、是否飲酒、有無憂鬱症 家族病史、有無慢性病、有無焦慮性疾患、SSRI 與非 SSRI 抗憂鬱劑,階層三選 入研究主要變項,包括:憂鬱程度、親密關係(焦慮依附與逃避依附)、性功能。

進一步檢視各個階層迴歸分析模式之變異數膨脹係因素(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 VIF)皆小於評鑑指標值 10,代表進入迴歸模式的自變項間沒有共線性(collinarity)

問題。以下將敘述各迴歸預測分析之結果:

一、生活品質生理健康範疇之預測分析:

生活品質生理健康範疇的迴歸預測分析結果如表9,階層一的迴歸模式之 整體解釋量(R2)是 0.168,F=3.75,p<0.01,表示人口學變項可解釋重鬱症 患者生活品質生理健康範疇16.8%的變異量,解釋力達顯著水準。人口學變項 當中,年齡對生活品質生理健康範疇的影響達顯著水準(β=0.37, p<0.001),

年齡越大者在生理健康範疇的生活品質越好。階層二的迴規模式在控制人口 學變項後,一般健康變項對生活品質生理健康範疇則無預測力,改變量未達 統計上顯著差異(p>0.05)。檢視個別變項中,仍是年齡對生活品質生理健康 範疇影響達顯著水準(p<0.01)。階層三的迴歸模式在控制了人口學與一般健 康變項之後,憂鬱程度、親密關係和性功能仍可顯著預測生活品質的生理健 康範疇(R2 Change=0.457,F Change=40.63,p<0.001),可解釋 45.7%的變 異量。個別變項檢定中,以年齡(β=0.24, p<0.01)、憂鬱程度(β= -0.71, p<0.001)

可顯著預測重鬱症患者生活品質生理健康範疇,也就是年齡越大、憂鬱程度

(43)

35

越低者,生活品質生理健康範疇的感受越好。綜合上述結果,年齡和憂鬱程 度皆為生活品質生理健康範疇的主要預測因子。

二、生活品質心理範疇之預測分析:

生活品質心理範疇的迴歸預測分析結果如表 10,階層一的迴歸模式之整 體解釋量(R2)是 0.130,F=2.77,p<0.05,表示人口學變項可解釋重鬱症患 者生活品質心理範疇 13%的變異量,解釋力達顯著水準。人口學變項當中,

年齡對生活品質心理範疇的影響達顯著水準(β=0.30, p<0.01),年齡越大者 在心理範疇的生活品質越好。階層二的迴歸模式在控制人口學變項後,一般 健康變項對生活品質心理範疇則無預測力,改變量未達統計上顯著差異

(p>0.05)。檢視個別變項中,仍是年齡對生活品質心理範疇影響達顯著水準

(p<0.05)。階層三的迴歸模式在控制了人口學與一般健康變項後,憂鬱程度、

親密關係和性功能仍可顯著預測生活品質的心理範疇(R2 Change=0.557,F Change=62.50,p<0.001),可解釋 55.7%的變異量。個別變項檢定中,以年 齡(β=0.18, p<0.05)、憂鬱程度(β= -0.81, p<0.001)可顯著預測重鬱症患者 生活品質心理範疇,也就是年齡越大、憂鬱程度越低者,生活品質心理範疇 的感受越好。結果說明年齡和憂鬱程度皆是生活品質心理範疇的主要預測因 子。

三、生活品質社會關係範疇之預測分析:

生活品質社會關係範疇的迴歸預測分析結果如表 11,階層一與階層二的 迴歸模式解釋力皆未達顯著水準(p>0.05),意即人口學變項與一般健康變項 對生活品質社會關係範疇皆無顯著預測力。階層三的迴歸模式之整體解釋量

(R2)是0.570,F=8.75,p<0.001,即此迴歸預測模式可解釋重鬱症患者生活 品質社會關係範疇57 %的變異量,解釋力達顯著水準。而在控制了人口學與 一般健康變項之後,憂鬱程度、親密關係和性功能可顯著預測生活品質的社 會關係範疇(R2 Change=0.486,F Change=33.56,p<0.001),可解釋 48.6%

的變異量。個別變項檢定中,發現憂鬱程度(β= -0.46, p<0.001)、焦慮依附

(β= -0.34, p<0.001)、逃避依附(β= -0.15, p<0.05)可顯著預測重鬱症患者

(44)

36

生活品質社會關係範疇,也就是憂鬱程度越低、焦慮依附與逃避依附傾向越 低者,生活品質社會關係範疇的感受越好。結果說明憂鬱程度、焦慮依附和 逃避依附都是生活品質社會關係範疇的主要預測因子。

四、生活品質環境範疇之預測分析:

生活品質環境範疇的迴歸預測分析結果如表 12,階層一的迴歸模式之整 體解釋量(R2)是 0.151,F=3.31,p<0.01,表示人口學變項可解釋重鬱症患 者生活品質環境範疇15.1%的變異量,解釋力達顯著水準。人口學變項當中,

年齡對生活品質環境範疇的影響達顯著水準(β=0.25, p<0.05),意即年齡越 大者在環境範疇的生活品質越好。階層二的迴歸模式在控制人口學變項後,

一般健康變項對生活品質環境範疇則無預測力,改變量未達統計上顯著差異

(p>0.05)。檢視個別變項,仍是年齡對生活品質生理健康範疇影響達顯著水 準(p<0.05)。階層三的迴歸模式之整體解釋量(R2)是0.533,F=7.56,p<0.001,

即此迴歸預測模式可解釋重鬱症患者生活品質環境範疇53.3%的變異量,解釋 力達顯著水準。在控制了人口學與一般健康變項之後,憂鬱程度、親密關係 和 性 功 能 仍 可 顯 著 預 測 生 活 品 質 的 環 境 範 疇 (R2 Change=0.337 , F Change=21.47,p<0.001),可解釋 33.7%的變異量。個別變項檢定中,發現 憂鬱程度(β= -0.43, p<0.001)和焦慮依附(β= -0.29, p<0.001)可顯著預測重 鬱症患者生活品質環境範疇,也就是憂鬱程度越低、焦慮依附傾向越低者,

環境範疇的生活品質越好。結果說明憂鬱程度和焦慮依附是生活品質環境範 疇的主要預測因子。

綜合上述結果,生活品質四大範疇的主要預測因子如下:年齡是生活品質生 理健康與心理範疇的的主要預測因子,憂鬱程度是生活品質所有範疇的主要預測 因子,焦慮依附是是生活品質社會關係與環境範疇的主要預測因子,逃避依附是 是生活品社會關係範疇的主要預測因子。

數據

表  9  生活品質生理健康範疇之迴歸預測分析
表 10  生活品質心理範疇之迴歸預測分析
表 11  生活品質社會關係範疇之迴歸預測分析
表 12  生活品質環境範疇之迴歸預測分析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Strategy 3: Offer descriptive feedback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enabling strategy). Where the

How does drama help to develop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In Forms 2-6, students develop their self-expression by participating in a wide range of activities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In the context of public assessment, SBA refers to assessments administered in schools and marked by the student’s own teachers. The primary rationale for SBA in ICT is to enhance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parabolic second-order directional derivative in the Hadamard sense of a vector-valued 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circular cone.. Th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of the OLE –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a broad and balanced curriculum with diverse learning experiences to foster whole-person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