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舊制三分線跳投動作比較及相關

新、舊 制 三 分 線 距 離 相 差 了 50 公 分,跳 投 動 作 表 現 上 存 在 著 相 當 程 度 的 差 異 。 利 用 皮 爾 遜 積 差 相 關 來 計 算 , 並 瞭 解 不 同 距 離 的 兩 個 變 數 , 其 運 動 參 數 的 相 關 程 度 。

一 、 新 (舊 )制 三 分 線 跳 投 的 上 肢 關 節 表 現

新 (舊 )制 三 分 線 跳 投 出 手 瞬 間 , 上 肢 關 節 腕 、 肘 、 肩 的 角 度 並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 腕 關 節 角 度 175.33(176.85) r= .9 , 肘 關 節 角 度

144.6(143.05) 度 r= .96, 肩 關 節 角 度 125.57(125.89) 度 r= .98。

出 手 瞬 間 上 肢 關 節 角 速 度 , 腕 關 節 角 速 度 1359.96(1324.71) deg/s r= .77 , 肘 關 節 角 速 度 810.03(799.9) deg/s r=.98 , 肩 關 節 角 速 度 370.84(356.88) deg/s r= .98。表 5 -3 顯 示,新、舊 制 三 分 線 跳 投 的 腕 、 肘 、 肩 關 節 角 速 度 的 差 異 。 新 制 三 分 線 投 籃 所 增 加 上 肢 關 節 角 速 度 有 助 於 提 升 出 手 時 的 球 速 。

表 5-3 新、舊 制 三 分 線 出 手 瞬 間 上 肢 關 節 角 速 度 (deg/s)比 較 摘 要 表

距 離 A

6.25 公 尺

B 6.75 公 尺

C 差 異 值 (B-A)

百 分 比 (C/A) 腕 關 節 1324.71 1359.96 35.25 2.66%

肘 關 節 799.9 810.03 10.13 1.27%

肩 關 節 356.88 370.84 13.96 3.91%

推 蹬 到 出 手 上 肢 關 節 角 位 移 , 腕 關 節 18.19(15.18)度 r= .91, 肘 關 節 76.43(77.18)度 r= .96, 肩 關 節 66.12(69.35)度 r= .91, 髖 關 節

43.24(41.2) 度 r= .93。 上 肢 段 關 節 角 位 移 相 關 均 達 到 r= .9 以 上 。 而 新 制 三 分 線 肩 關 節 角 位 移 比 較 小 , 是 因 為 在 身 體 重 心 最 低 點 時 手 臂 已 經 抬 得 比 較 高 的 關 係 , 這 讓 手 臂 能 快 速 擺 動 到 投 籃 位 置 , 迅 速 反 應 投 籃 動 作 。 故 新 (舊 )三 分 線 跳 投 , 起 跳 到 出 手 的 動 作 時 間 為 0.13(0.14)秒 , 新 三 分 線 跳 投 動 作 快 了 7.1% 。

上 肢 關 節 為 動 力 鏈 的 末 端 , 在 出 手 瞬 間 的 動 作 決 定 了 籃 球 最 後 離 手 後 的 速 度 、 角 度 和 高 度 。 所 以 從 上 肢 關 節 角 速 度 來 看 , 在 新 制 三 分 線 呈 現 的 數 據 皆 大 於 舊 制 三 分 線 , 相 關 係 數 也 達 顯 著 相 關 , 此 結 果 可 以 說 明,雖 然 新 制 三 分 線 多 了 50 公 分 的 距 離,但 出 手 瞬 間 的 上 肢 關 節 角 速 度 仍 有 程 度 上 的 區 別 。

二 、 新 (舊 )制 三 分 線 跳 投 的 最 大 關 節 角 速 度

最 大 上 肢 關 節 角 速 度 , 腕 關 節 部 分 發 生 於 出 手 瞬 間 , 其 餘 則 在 動 作 期 間 發 生 。 肘 關 節 最 大 角 速 度 926.44(900.4) deg/s r= .95, 肩 關 節 最 大 角 速 度 418.52 (408.57)deg/s r= .98 , 髖 關 節 最 大 角 速 度 250.13(239.08)deg/s r= .97, 右 膝 關 節 最 大 角 速 533.86(530.65 ) deg/s r= .9, 左 膝 關 節 最 大 角 速 度 526.46(523.33)deg/s r= .94, 右 踝 關 節 最

大 角 速 度 616.03 (613.15)deg/s r= .94 , 左 踝 關 節 最 大 角 速 度

三 、 新 、 舊 制 三 分 線 跳 投 的 出 手 時 機 及 重 心 表 現

隨 著 投 籃 距 離 的 增 加,跳 投 的 出 手 時 機 有 提 早 的 現 象。Elliott(1992) 的 研 究 指 出 6.25 公 尺 的 出 手 時 機 在 88.4% 最 大 跳 躍 高 度 時 發 生 。 而 Miller(1993) 的 研 究 結 果 , 在 5.49 公 尺 的 出 手 時 機 在 88.6% 最 大 高 度 時 發 生 。 許 立 德 (2005) 比 較 四 種 距 離 跳 投 的 出 手 時 機 , 在 前 三 個 距 離

2.25 公 尺 、 4.225 公 尺 及 6.25 公 尺 投 籃 時 , 出 手 時 機 隨 著 投 籃 距 離 增 加 而 有 顯 著 提 早 的 現 象 。 而 本 研 究 , 新 ( 舊 ) 三 分 線 出 手 時 機 為

89.5%(92.1%) , 相 似 上 述 研 究 的 結 果 , 隨 投 籃 距 離 增 加 , 出 手 高 度 降 低 的 現 象 。

為 何 隨 著 投 籃 距 離 增 加 , 出 手 時 機 有 提 早 的 現 象 ? 這 是 因 為 起 跳 離 地 後,愈 早 出 手,身 體 的 重 心 速 度 愈 大, Miller(1993)認 為 投 籃 者 會 利 用 重 心 的 速 度 來 增 加 球 速 。 即 長 距 離 投 籃 上 肢 力 量 不 足 以 應 付 投 籃 , 球 員 會 利 用 身 體 在 空 中 的 重 心 速 度 配 合 上 肢 手 臂 投 籃 動 作 , 產 生 足 夠 的 球 速 。 所 以 出 手 時 機 有 提 早 的 現 象 。 本 研 究 新 (舊 )三 分 線 的 起 跳 重 心 速 度 為 1.93(1.89) m/s r= .96, 增 加 2.12% , 但 出 手 重 心 速 度 為

0.74(0.61) m/s r= .85,則 大 幅 增 加 至 16.39%,即 新 制 三 分 線 有 相 當 程 度 的 依 賴 出 手 重 心 速 度 來 幫 助 出 手 以 增 加 球 速 , 如 表 5-5。

因 為 距 離 增 加 的 因 素 , 新 制 三 分 線 的 重 心 速 度 皆 高 於 舊 制 三 分 線 的 數 值 , 在 起 跳 瞬 間 的 重 心 速 度 相 關 為 r= .96, 出 手 重 心 速 度 相 關 為 r= .85, 皆 達 到 顯 著 相 關 。

表 5-5 新 、 舊 制 三 分 線 重 心 速 度 (m/s)比 較 摘 要 表

距 離 A

6.25 公 尺

B 6.75 公 尺

C 差 異 值 (B-A)

百 分 比 (C/A)

起 跳 重 心 速 度 1.89 1.93 0.04 2.12%

出 手 重 心 速 度 0.61 0.71 0.1 16.39%

四 、 新 、 舊 制 三 分 線 跳 投 的 動 力 學 表 現

跳 投 會 產 生 一 個 垂 直 地 面 最 大 反 作 用 力 , 依 據 相 關 研 究 何 文 祥

(2003), 在 4.54 公 尺 (二 分 球 )和 6 .25 公 尺 (三 分 球 )跳 投 的 最 大 垂 直 地 面 反 作 用 力,發 現 三 分 球 跳 投 的 垂 直 地 面 最 大 反 作 用 力 是 2.47 倍 體 重

(BW), 小 於 二 分 球 的 2.78 倍 體 重 (BW), 兩 者 達 到 顯 著 差 異 。 而 不 同 的 , Elliott(1989)針 對 女 子 選 手 跳 投 的 研 究 結 果 , 4 公 尺 跳 投 最 大 垂 直 地 面 反 作 用 力 為 2.6 倍 體 重 (BW)和 6.25 公 尺 的 2.7 倍 體 重 (BW),無 明 顯 差 異 。 許 立 德 (2005) 的 研 究 結 果 , 在 二 分 球 和 三 分 球 的 最 大 垂 直 地 面 反 作 用 力 與 Elliott 相 似 。 而 本 研 究 結 果 , 在 新 (舊 )制 三 分 線 跳 投 的 垂 直 地 面 最 大 反 作 用 力 2.28(2.29)倍 體 重 (BW),r= .97,減 少 0.44%,。

在 水 平 衝 量 26.02(21.23) N‧ s, r= .85, 增 加 了 22.56 % 。 垂 直 衝 量 724.1(756.73) N‧ s, r= .9, 減 少 了 4.31% , 如 表 5 -6。 故 新 、 舊 制 三 分 線 跳 投 的 動 力 , 新 制 (前 後 衝 量 )> 舊 制 (前 後 衝 量 ); 新 制 (垂 直 衝 量 )

< 舊 制 (垂 直 衝 量 ), 新 制 (最 大 垂 直 地 面 反 作 用 力 )< 舊 制 (最 大 垂 直 地 面 反 作 用 力 )。由 此 可 知,新 制 三 分 線 跳 投,身 體 有 增 加 向 前 移 動 的 趨 勢 , 同 時 減 少 垂 直 向 上 衝 量 , 結 果 最 大 地 面 反 作 用 力 有 略 為 減 小 的 現 象 。

表 5-6 新 、 舊 制 三 分 線 動 力 學 比 較 表

距 離 A

6.25 公 尺

B 6.75 公 尺

C 差 異 值 (B-A)

百 分 比 (C/A) 垂 直 衝 量

(N‧ s) 756.73 724.1 -32.63 -4.31%

前 後 衝 量

(N‧ s) 21.23 26.02 4.79 22.56%

最 大 地 面 反

作 用 力 (BW) 2.29 2.28 -0.01 -0.44%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本 研 究 主 要 是 探 討 新 制 三 分 線 跳 投 的 動 作 特 徵 , 再 比 較 新 、 舊 制 三 分 線 與 罰 球 線 三 種 距 離 跳 投 的 運 動 學 和 動 力 學 差 異 , 茲 將 研 究 結 果 歸 納 出 以 下 結 論 , 以 提 供 給 教 學 、 訓 練 、 學 術 研 究 … 等 領 域 參 考 。 一 、 新 制 三 分 線 雖 然 僅 增 加 50 公 分 , 但 這 讓 球 員 跳 投 動 作 產 生 了 變

化 , 並 非 單 一 改 變 某 身 體 關 節 運 動 或 調 整 某 肢 段 動 作 就 足 以 應 付 此 長 距 離 的 投 籃 。 而 是 需 要 短 時 間 迅 速 的 動 作 反 應 , 再 結 合 身 體 與 四 肢 的 協 調 動 作 , 才 能 提 升 整 體 跳 投 動 作 , 完 成 長 距 離 跳 投 。 故 新 制 三 分 線 跳 投 需 要 動 作 精 熟 、 良 好 的 協 調 性 才 能 完 成 短 暫 反 應 時 間 所 必 須 產 生 的 激 烈 動 作 。

二 、 新 、 舊 制 三 分 線 跳 投 的 運 動 參 數 間 比 較 並 無 顯 著 差 異 存 在 。 但 是 新 制 三 分 線 跳 投 的 起 跳 到 出 手 的 反 應 時 間 較 短 , 起 跳 重 心 角 度 和 出 手 角 度 較 小 , 出 手 高 度 百 分 比 (% )較 低 。 而 且 出 手 球 速 、 出 手 瞬 間 上 肢 關 節 角 速 度 、 動 作 期 身 體 各 關 節 最 大 角 速 度 、 下 蹲 期 最 大 重 心 速 度 、 起 跳 重 心 速 度 、 起 跳 瞬 間 重 心 水 平 速 度 、 出 手 重 心 速 度 、 重 心 水 平 位 移 、 水 平 衝 量 等 運 動 參 數 值 均 有 增 加 的 趨 勢 。 三 、 隨 著 投 籃 距 離 增 加 , 出 手 球 速 也 隨 之 增 加 , 球 員 會 以 加 大 上 肢 關

節 角 速 度 及 利 用 起 跳 重 心 速 度 的 方 式 來 幫 助 投 籃 , 故 有 減 少 出 手 高 度 和 增 加 向 前 水 平 位 移 的 現 象 。

新 制 三 分 線 跳 投 因 為 投 籃 距 離 變 遠 了 , 最 明 顯 的 就 是 利 用 身 體 重 心 速 度 往 前、往 上 帶 動 來 增 加 投 籃 力 量,以 提 高 球 速。但 這 也 造 成 1、

增 加 水 平 重 心 速 度 , 2、 減 少 重 心 起 跳 角 度 , 3、 減 少 球 出 手 角 度 的 現 象 。 相 較 於 短 距 離 接 近 垂 直 向 上 的 跳 躍 投 籃 方 式 , 新 制 三 分 線 跳 投 有 比 較 多 的 往 前 跳 躍 動 作 , 出 手 瞬 間 身 體 帶 有 比 較 大 的 重 心 速 度 , 造 成 出 手 動 作 的 身 體 相 對 不 穩 定 。 而 且 投 籃 距 離 變 遠 , 出 手 角 度 會 減 小 , 也 會 減 低 拋 物 線 的 弧 度 , 可 能 導 致 球 入 籃 角 度 變 小 , 入 籃 偏 差 容 許 值

(margin of error) 減 小 , 所 以 籃 球 容 易 碰 觸 籃 框 , 產 生 命 中 率 下 降 的 現 象 。 故 建 議 , 要 精 進 長 距 離 投 籃 技 術 仍 要 回 歸 到 紮 實 的 基 礎 動 作 , 並 加 強 上 肢 手 臂 (腕 、 肘 、 肩 )力 量 , 減 少 對 重 心 速 度 的 依 賴 , 並 提 高 出 手 角 度 , 產 生 高 的 球 飛 行 拋 物 線 , 增 加 入 籃 偏 差 容 許 值 , 才 能 提 高 投 籃 命 中 率 。

參考文獻

吉 井 四 郎 (1996)。 籃 球 教 室 。 台 北 市 : 聯 廣 。

何 文 祥( 2002)。高 中 男 子 籃 球 選 手 不 同 距 離 跳 投 之 地 面 垂 直 反 作 用 力 與 動 作 分 析 。 未 出 版 碩 士 論 文 ,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 台 北 市 。

吳 喜 松 、 高 俊 傑 、 楊 紀 瑜 、 羅 玉 枝( 2010)。 2010 年 10 月 國 際 籃 球 規 則 變 動 後 對 比 賽 影 響 之 探 討。運 動 休 閒 餐 旅 研 究,5 (4),121-132。

洪 彰 岑 、 莊 榮 仁 、 劉 宇 ( 1997) 。 直 膝 與 屈 膝 垂 直 跳 的 生 物 力 學 分 析 比 較 。大 專 體 育 , 29, 105-111。

孫 民 治 ( 2004 )。 現 代 籃 球 高 級 教 程 。 北 京 : 人 民 體 育 出 版 社 。

馬 毅 、 徐 威 、 李 杰 凱 (1999)。 籃 球 。 台 北 市 : 國 家 出 版 社 。

張 英 智 、 黃 長 福 ( 2006) 。 籃 球 跳 投 之 運 動 學 分 析 。 論 文 發 表 於 中 華 民 國 大 專 院 校 八 十 三 學 年 度 體 育 學 術 研 討 會 。 嘉 義 縣 :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

許 立 德 ( 2005) 。 籃 球 不 同 距 離 跳 投 動 作 之 運 動 力 學 分 析 。 未 出 版 碩 士 論 文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 台 北 市 。

許 樹 淵 ( 1999) 。 運 動 生 物 力 學 。 台 北 市 : 合 記 圖 書 出 版 社 。

郭 鼎 文 ( 2006 )。 籃 球 實 戰 技 術 圖 解 : 最 佳 投 籃 。 台 北 市 : 諾 達 運 動 行 銷 。

陳 錦 偉 ( 2007) 。 優 秀 男 子 籃 球 選 手 不 同 距 離 跳 投 之 三 維 反 作 用 力 分 析 。北 體 學 報 , 15 , 136-151。

湯 文 慈 、 孫 錦 祥 、 黃 奕 銘 (2009)。 優 秀 與 一 般 籃 球 選 手 跳 投 動 作 之 運 動 學 分 析 。大 專 體 育 學 刊 , 69-79。

結 城 昭 二 (1996)。 NBA 籃 球 秘 笈 大 公 開 。 臺 北 縣 : 漢 湘 文 化 出 版 社 。

楊 育 欣 ( 2011, 1 月 23 日 )。 新 3 分 線 遠 50 公 分 「 如 台 北 到 高 雄 」。

聯 合 報 。

楊 芳 銘 (2010)。定 點 投 籃 與 跳 投 投 籃 在 力 學 特 徵 上 的 比 較 與 分 析。未 出 版 碩 士 論 文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 台 北 市 。

關 四 郎 (1997)。 籃 球 入 門 教 室 。 台 北 市 : 聯 廣 。

Allsen, P. E., & Ruffner, W. (1969).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 ype of pass and the loss of the ball in the basketball. Athletic Journal, 50 (94), 105 -107.

Brancazio, P. J . (1981). The physical of bask etball.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49 (4), 356 -365.

Bunn, J. (1964). Basketball Techniques and Team Play. New Jerse y:

Englewood Cliffs.

Duane, K. (1993). Biomechancis of the basketball jump shot -six key teaching points. J ournal of Ph 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64 (2), 67-73.

Elliott, B., & White, E. (1989). A kinematic and kinetic anal ysis of the female two point and three point jump shots in basketball.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21 , 7-11.

Elliott, B. (1992). A kinematic comparison of the male and female two-point and three -point jump shots in basketball.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24 (4), 111 -117.

Ha y, J . G. (1993). The biomechanics of sports techniques (4th ed.). New Jerse y: Englewood Cliffs.

Hess, C. (1980). Anal ysis of the jump shot. Athletic Journal, 61 (3), 30-33, 37-38, 58.

Hudson, J . L. (1982). A biomechanical analysis b y skill level of free throw shooting in basketball. Biomechanics in Sports (pp. 95 -102).

San Diego : J . T erauds.

Ingram, B., & Snowden, S. (1989). Face up to good shooting technique.

Scholastic Coach, 59 , 58-59, 79.

Martin, T. P. (1981). Movement analysis applied to the basketball jump shot. Physical Educator, 38 (3), 127 -133.

Mauht, T. H. (1981). Physics of basketball: Those golden arches. Science, 81, 106-107.

Miller, S. A., & Bartlett, R. M. (1993). The effects of increased shooting distance in the basketball jump shot.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s, 13 , 285-293.

Miller, S. A.,& Bartlett, R. M. (199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sketball shooting kinematics, distance and pla ying positio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s, 14 , 243-253.

Neil, D.I, & Dick, M. (1988). basketball: the keys to excellence . New York: sports illustrated.

Satern, M. (1988). Basketball : Sho oting the jump shot. STRATEGIES , 1 (4).9-11.

Toyoshima, S., Hoshikawa, T., & Ikegami, Y. (1981). Effects of Initial ball velocity and angle of projection on accuracy in basketball shooting. Biomechanics VIIB (pp. 525 -530).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受 試者實 驗同意 書

研 究 單 位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體 育 學 系 碩 士 班 指 導 教 授 : 蔡 虔 祿 博 士

研 究 者 : 劉 子 由 聯 絡 電 話 : 0935-305721

本 研 究 以 99 學 年 度 大 專 籃 球 聯 賽 冠 軍 隊 為 對 象,比 較 新 制 三 分 線 6.75 公 尺 、 舊 制 三 分 線 6.25 公 尺 和 罰 球 線 4.225 公 尺 三 種 不 同 距 離 跳 投 的 生 物 力 學 差 異 和 瞭 解 新 制 三 分 線 跳 投 的 動 作 特 徵 。 本 實 驗 過 程 需 要 您 努 力 的 參 與 和 支 持 。 在 此 希 望 徵 求 您 的 同 意 。

實 驗 時 間 : 中 華 民 國 一 ○○年 五 月 十 八 、 十 九 、 二 十 日 。 實 驗 地 點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分 部 體 育 館 一 樓

受 試 者 權 益 : 如 果 在 實 驗 過 程 中 改 變 意 願 , 可 立 即 停 止 投 籃 動 作 , 並

受 試 者 權 益 : 如 果 在 實 驗 過 程 中 改 變 意 願 , 可 立 即 停 止 投 籃 動 作 , 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