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語言:民族邊界的指標

第三節 族語文字化與傳播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族語文字化與傳播

為振興與發展瀕臨消失的族語,行政院原民會依據〈原住民族教育法〉第 24 條:「各級各類學校為實施原住民族語言、文化及藝能有關之教學,得遴聘原 住民族耆老或具相關專長人士教學」;以及「原住民族語言振興計畫」(2008-2013),

推動制度化與計畫性的方式推動族語復振工作。

建立族語制度化,首要從教育體制著手,把族語教學納入教育體系,學校族 語教學可說是族語復振的重要途徑。時值配合九年一貫本土語言課程,學校族語 教學的師資來源成為迫切解決的問題,因而擬定族語認證制度。我們也可以說族 語認證是學校族語教學師資的重要起點;其作用是把族語從「口說」朝向「書寫」

方向發展,並開拓族語書面化發展的轉捩點。其亦帶動整體原住民族語運動,推 促原住民族社會重視族語,具有承先啟後的角色。

國內現階段族語認證制度,主要分為成人或一般族語認證和原住民學生升學 族語考試二種。前者早於 2001 年即實施,後者則是為因應修訂〈原住民學生升 學優待辦法〉規定「原生具族語及文化能力證明,始可升學加分」及實施年度,

至 2007 年(96 學年度)實施。經 7 年實施以來,族語學習與傳承課題,明顯影 響原住民族社會。

一、族語書寫系統的創建與歷程

族語認證制度的建立,雖然始於因應學校族語教學師資,但也是檢測原住民 族語能力的重要機制;更是參與族語復振工作的生力軍。族語認證制度必然是挑 戰原住民族語口說傳統經驗,故此,包含認定語別、書寫拼音系統,以及攸關族 語認證的各種面向,對原民會及原住民族而言不僅陌生,也是一項複雜且艱辛的 一段經驗。

原民會自 90 年度委託政大原民中心辦理首屆族語認證,後續由台灣師大、

東華大學各校辦理。按年認證一次計算,至 101 年度應有 11 次,但其中 94、95 年度因為報名人數不足而取消;101 年度則擬採族語認證分級制度,也暫停一次。

因此,總計辦理 9 次族語認證。

開辦族語認證的目的,整體在於振興族語生機、保存及傳承族語。然而為因 應台灣整體教學環境及原住民族社會之需求,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目的。第一屆主 要目的乃在於保存及傳承原住民族語,及因應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中需要大量稱 職的族語教師而辦理;第二屆除了具有保存、傳承及推展原住民族語之目的,更 希望藉由族語認證,增進族人對族語的認知,並普遍提升族語能力〔黃美金 2008,

12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頁 83〕;往後歷次族語認證之目的,兼具鼓勵族人與非原住民人士學習及使用族 語,提升聽說讀寫能力,充實族語有關專業知識,培育更多振興族語成員參與族 語復振工作;進而提振族人對族語及其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及使命感。

歷次認證語別因有增列新語別,而有不同的語別數。從 90 年度為 11 族 38 方言別;91 及 92 年度為 11 族 40 方言別;13693 年度 12 族 41 方言別;13795 年 12 月 15 日公布核定台灣原住民族語 12 族 42 方言別;13896 年度 13 族 42 方言 別;13997 年度為 14 族語 42 個方言別。

族語文字化是族語發展重要的基礎。族語文字化最早自民國 52 年基督教會 用羅馬字翻譯聖經並教導原住民學習以來,至今近 50 年,各族原住民大都可以 閱讀羅馬字,並已視羅馬字為其文字書寫系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06,頁 4〕; 不過,在此之前原住民語言的拼音系統,也歷經過日文假名,漢字拼讀、羅馬拼 音,以及注音符號等不同的書寫拼音系統等階段〔李台元 2008〕。

雖然教育部於 1994 年委託李壬癸教授編定的「中國語文台灣南島語言的語 音符號系統」140;並於 1996 年委託省教育廳及 8 個縣市負責編輯國民小學鄉土 語言教材,當時原住民族語言部分有阿美、泰雅、賽德克、噶瑪蘭、排灣、布農、

魯凱、卑南、賽夏、雅美以及鄒等 11 族。此時期編訂的族語拼音即是羅馬拼音 系統。而當時官定民族並無賽德克及噶瑪蘭二族,卻有列入編訂族語別,顯見主 政者已注意到泰雅語與賽德克語141、阿美族語與噶瑪蘭語之間的差異。

1998 年〈原教法〉的立法,更提供了原住民族語言發展的法源依據。行政 院原民會成為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政策的重要平台。原民會以「語言權」的實踐為 基礎,並依循原住民族語言「口說」與「書寫」並行發展的趨勢,以及語言「保 存」、「傳承」與「發展」的脈絡〔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06,頁 25〕。因此,發展 語言文字化成為現階段原住民族語言發展的首要任務。

(一)政大首屆辦理族語認證,奠定族語書寫系統

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以下簡稱書寫系統)於 2005 年底才確立,而在此 之前,原民會自 2001 年 11 月 5 日即訂頒〈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辦法〉(以下

136 增列大武魯凱語、四季泰雅語。

137 增列太魯閣語。

138 增列宜蘭澤敖利泰雅語、宜蘭寒溪語。以原民教字第 09500391143 號;台高(一)字第 0950179897D 號公告。增列宜蘭澤敖利泰雅語、宜蘭寒溪語。

139 增列宜蘭澤敖利泰雅語、宜蘭寒溪語。

140 教育部於 1992 年委託中研院李壬癸教授編訂。於 1994 年 4 月 23 日台(83)社字第 020434 號函頒佈實施。

141 教育部鄉土語言教材彙編委員會,國民小學鄉土語言教材賽德克族語學習手冊編輯小組,第 一冊(三年級),編輯委員:孫秋雄、田天助等 13 人。

12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簡稱〈認證辦法〉),142並首度辦理原住民族語認證。由於原住民族社會體認到各 族語書寫系統一致的重要性,因此開始著手研擬相關工作。原民會首度舉辦「原 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之前,因涉及「筆試」,拼音系統尚未確立而召開「原住 民族語言拼音符號系統」143討論會議。

根據原民會資料顯示,2001 年原民會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語教文研 究中心144承辦認證試務,經數次與各族代表集體協商討論並經表決後,而有了 初步的共識:「本會於 90 年辦理第一次「原住民族語言認證」由國立政治大學承 辦並與各族 38 種方言別命題委員討論後達成共識,做為出題的書寫系統」145。 當時受委託的政大原住民族研究中心林修澈:「當時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受到 關注,主要因為民間版本多元,未能一致,其次是從未有官方版出現。原住民族 社會慣用教會羅馬拼音系統,因此,原民會委託政大辦理試務時,與命題委員的 共識就是以羅馬拼音系統為基礎,作為考試使用。」146由此瞭解,原住民族語認 證在未頒佈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之前,即以教會羅馬拼音系統為基礎,作為認 證的拼音系統。

根據政大原民中心彙整「各族認證委員語音符號系統決議」內容,各族語版 本可分為教育部版、教會版、民間版與新版。整理如下表:

表 2-3 各族認證委員關於語音符號系統的決議

版本 族語 內容說明

新版

排灣語 以教育部版及國際音標 修訂 1 舌面擦音用 tj 及 dj 2 舌根鼻音用 ng 3 舌尖塞擦音用 c 4 捲舌邊音用 l 5 舌面邊音用 lj

鄒語(北鄒) 北鄒-以教育部版作修訂 1 舌尖濁塞音用 l 南鄒-未決定

阿美語 以教育部版及教會版為主修訂 1 舌根鼻音用 ng(教育部版)

142 此辦法的實施是依據原住民族教育法第 24 條之規定訂定。行政院原民會(90)台原教字第 9014862 號令訂定發佈。

143 初期皆以「原住民族語言拼音符號系統」稱族語書寫系統。

144 本中心成立於 1999 年,並在 2007 年正式升格為政治大學大一級研究中心院級單位。

145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召開「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確認會議業務報告。2005 年 8 月 10 日。

146 筆者專訪於政大原住民族研究中心(綜合院館南棟 14 樓),2010 年 9 月 10 日。

12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咽頭塞音用 ' (教會版)

3 喉塞音用 ^ (教會版)

4 雙唇擦音 f=b 但僅用 f 書寫 5 高後元音 o u 並用(教會版)

卑南語(知本 建和) 喉塞音 原用 '/R 或 H 現統一改用 ' 代替

民間版 邵語 統一使用《邵語讀本》所使用的版本 卑南語(初鹿 南王)

教會版 雅美語 命題採用教會版 答案採從寬認定

教育部版

布農語 8 月 17 日開會決議

賽夏語 增補一個元音延長音符號 : 噶瑪蘭語

教 會 版 + 教育部版

泰雅語 教育部版=教會版 僅萬大泰雅語 無小舌塞 音 q

賽德克語 教育部版=教會版 只差一個符號 但為內部 方言的差異。

資料來源: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確認會議業務報告;政大原民中心 彙整「各族認證委員語音符號系統決議」。

由上表瞭解,各語的拼音符號系統以「新版」最多,主要是在教會版、教育 部版及國際音標的基礎上修訂而成;其次為教育部版,增補符號最多;再者為教 會版結合教育部版的拼音符號系統;以單一拼音符號系統者,分別是教會版與民 間版。

就整體言,除民間版與教育部版之外,各版本皆與教會版作為修訂或依據的 拼音符號系統,顯示教會版對各語拼音符號系統的影響深遠。教會版的羅馬拼音 符號系統之普及於原住民族社會在於信仰基督宗教,中華民國聖經公會在 60 年 代開始,早已陸續翻譯原住民語版聖經並出版,使用羅馬拼音系統的時間已經有 一段不算短的時間。由此瞭解,首次官方族語認證考試所使用的拼音系統,自然 也使用已流傳原住民族社會久遠的教會羅馬拼音為主,顯示政大原民中心充分考 量與掌握原住民族習慣使用的拼音系統,作為官方族語認證考試的拼音符號系統。

並朝向語別精細區分原則,確定 13 族 38 種原住民各族語言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 員會 2001〕。

由細分原則各語別概況,九族傳統分類之外的民族,如噶瑪蘭語、賽德克語,

以及撒奇萊雅語,都已在此次政大「原住民族語言表」出現,這也是政大創用的

以及撒奇萊雅語,都已在此次政大「原住民族語言表」出現,這也是政大創用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