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旗魚意象創作理念與實踐

第三節 創作流程

1,720,000 筆,圖片資料有 2,150,000 筆,影片資料則有 3,930 筆;若以英文

「marlin」關鍵字為例,搜尋網頁資料的結果數量是 45,400,000 筆,圖片資 料有 4,400,000 筆,影片資料則有 11,300 筆,足見資料之豐富與彙整效率之

至有其他很好的偶然效果,不論實驗成功與否,都是藝術家的寶貴實務經 驗,即使是抽象作品,仍然需要先從具像習作研究,因此筆者在進行本次 創作研究時,首先進行的就是旗魚的素寫研究(圖 3.2、圖 3.3),藉著素描,

瞭解旗魚的各部位特徵、動態以及相關生態,以利後續創作發展可能。

圖 3.2(上)、圖 3.3(下)旗魚素寫,林上奇,鉛筆、紙,2010

單色素寫研究完成之後,為了對研究物能有更深的瞭解,再進行彩色 習作,藉以瞭解旗魚的質感、量感與細部。筆者認為,仔細觀察物體的本

質,是增強創作能量的方式之一,透過極細密的觀察並進行習作,我們可 以看見事物不一樣的內涵,有助於幫助我們瞭解事物的本質,更能充分應 用在創作之中。例如下圖的旗魚習作(圖 3.4),就是筆者研究旗魚身上花 紋的練習作品,本次習作,最大收穫,就是發現旗魚身上的花紋是相當迷 人的圖案,因此將其整理為重要視覺素材之,並應用於〈創作研究系列〉

中旗魚的意象符號之一。

圖 3.4 旗魚習作,林上奇,17.5×25.5cm,壓克力顏料、畫布,2010

三、風格創作

本次創作主要分為三個系列:(一)〈創作研究系列〉;(二)〈向大師致敬系 列〉;(三)〈極簡美學系列〉。

(一)〈創作研究系列〉

為了熟悉旗魚的造型與主題的應用,利用筆者過去熟悉的創作風格包 括融合寫實與表現主義的手法繪製一系列旗魚相關作品,藉以探討旗魚主 題可以何種形式呈現相關主題。

表現主義是藝術家為了透過作品表現內心的情感,忽視對描寫對象的 摹寫,因此往往表現出脫離現實主觀的形、主觀的色彩,誇張的扭曲。這

樣的做法經常被用來表達恐懼的情感,相對的,少見歡愉、快樂的作品。 作研究的過程中,筆者研究到克利、泰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1775-1851)與劉其偉等大師的風格符號元素,取汲解構符號精華以創作旗 影式的繪畫創作〈鬥牛〉(Bullfight)系列(圖 3.5)等作品,筆者亦以同樣 的形式,進行旗魚造型的研究與整合(圖 3.6、圖 3.7)。

圖 3.5 Bullfight III Picasso, Pablo

資料來源:http://www.allposters.com/-sp/Bullfight-III-Posters_i328936_.htm(2011 年 5 月 18 日瀏覽)

圖 3.6(上)、圖 3.7(下)利用剪影式的素寫探究簡化與抽象的習作,林上奇,紙、水墨,2011

在單色水墨素寫探究之後,對於「簡化」的方向似乎越顯明朗,筆者 開始嘗試構思極簡美學風格的創作型態。本次創作將利用壓克力顏料表現 東方意象的簡約風格,因此希望能自由而無拘束的表達出心中直覺的意 象。林永發教授說:「創作的態度不刻意造作,也不著意於物象的形,而是 能無拘無束,自然抒發自己的情感。不追求纖細描摹的技巧,有感覺才動 筆,才會有當下的感受。」12

當然在創作時是需要構思的,因此即使是畫面單純的極簡美學作品,

筆者還是嘗試草稿並定稿之後,再依據草圖的佈局,直接在畫布上完成正 式的作品。為了達到無拘無束、行雲流水的呈現腦中意象,我繪製草圖是 使用毛筆、水墨與紙進行設計,經過完成後選出效果符合預期效果的作品,

進行正式作品的製作(圖 3.8)。

圖 3.8 〈極簡美學系列〉水墨草圖,紙、水墨,2011

12林永發《自然與藝境─林永發水墨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台北,蕙風堂,2007 年 10 月,頁 50

〈極簡美學系列〉正式作品的製作流程如下:打底、肌里處理、上稿、

著色,以及最後的鈐印,作品即告完成。

打底的部分,使用 Gesso 依照主題內容做肌理處理,為了得到綿密濃稠 的基底,筆者選擇水分含量較少的 Gesso,先用畫刀厚塗一層約 1mm 以上 厚度,再用粗棉布或其他可做出期望肌理效果的工具作肌理處理,較待乾 之後再用黑色壓克力顏料當主要基底,配合主題加入相關的色彩作畫。由 於畫布上的白色塗層、Gesso 肌理與壓克力顏料一樣是聚丙烯酸脂材質,有 不吸水的特性,因此無法呈現水墨的渲染效果,因此本次創作對於層次方 面的表現,使用黑色壓克力顏料採不稀釋的方式,直接用硬牛耳毛筆下筆,

筆法除了基本的點、線、面之外,另外加入東方元素的書法概念,例如:

抑揚頓挫、飛白等。色彩的部分,為了保留東方的水墨篆刻美學意象,則 將所用到的色彩顏料少許調入黑色當中使用,最後加上朱紅色的篆刻鈐印 增加色彩要素,並作為作者憑證,作品即告完成。

篆刻鈐印的過程必須特別注意的是,不論是畫布孔目或是 Gesso 肌里,

上印時必須先在畫布下方墊足實體物品,加壓時必須注意重量要足、力道 要強,並注意不要打滑。由於朱泥是屬於油性的,上印後必須要等一週以 上才能完全乾燥。

小結

第四章 〈旗魚意象〉作品解析與詮釋

本章闡述筆者本次研究成果之作品圖版與作品內容說明,作品分為創作研究 各種風格的〈創作研究系列〉、〈向大師致敬系列〉與〈極簡美學系列〉三個部分。

〈創作研究系列〉是筆者進行本次研究初期探討的問題:旗魚主題可以用哪 些繪畫藝術表現形式表現?筆者透過藝術史的研究,歸納出浪漫主義與表現主義 對當代藝術創作者的影響,並以相關概念創作本系列作品。

〈向大師致敬系列〉是〈創作研究系列〉過程中,研究前輩大師的風格符號 所彙整的作品,除了透過大師技法發展個人作品的多樣貌風格之外,也以此一系 列作品,向大師們致敬。

〈極簡美學系列〉則是經過〈創作研究系列〉之後,筆者意圖突破個人創作 風格所產生的作品,筆者過去習慣以寫實與表現主義等風格表現在創作上,但近 年來,視覺藝術興起一股「簡約風」,相較於寫實繁複的西畫風格,極簡美學已 經逐漸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份,不止繪畫,即使連食、衣、住、行,也多受簡 約思潮的影響。

本論文作品以旗魚為主題,經過文獻研究與資料整理並實際創作之後,共創 作出十六幅相關作品,以下將作品分為三個系列進行詮釋解析。

一、 〈創作研究系列〉

(四)方法技巧

傳統的油畫技法,在打底之後必須等待乾燥,才能開始作畫,而 在創作中,每當要加上一層新的顏料時,也必須等上一次的顏料完全 乾燥之後,才能再加新的一層顏料,如此循環直到完成,否則畫用油 若在揮發不完全的狀況下繼續覆蓋顏料,將造成顏料變質、劣化,或 甚至往畫布下層滲油導致作品腐爛。而不同的顏料,材料、配方的不 同,也會影響乾燥速度,快的顏料僅需幾天,慢的長達數個月甚至超 過一年,因此,許多有名的油畫作品漫長的創作過程都是在等待顏料 乾燥。

本系列在創作媒材上,以壓克力顏料配合油彩使用:先以壓克力 顏料打底、構圖,以及依照正式用色畫底色,畫面可在幾小時內乾燥 並呈現出完成度相當接近完成圖的草圖,但由於壓克力顏料的色相與 濃稠度等特性仍具基本差異性,因此後續再以油畫顏料繼續補完,就 可以呈現原本多層油畫顏料才能達到的色彩飽和度,彌補全油彩慢乾 的缺點;若對壓克力顏料的顏料、調和劑等材料特性熟悉應用的藝術 家,即使是全使用壓克力顏料,亦能呈現出與傳統油畫顏料極為近似 的畫作效果,但卻可省去許多等待油彩乾燥的作畫時間。

(五)〈創作研究〉系列介紹

給下一代。

(4)表現手法

本次創作為了使造型效果更強烈,作品中的主要旗魚的 造型誇張了花紋的表現,其實這較接近紅肉旗魚的花紋與體 態。

由於旗魚在不同的狀態下,體色會隨著變化,例如:立 翅旗魚在活著時體色是藍黑色的,但死亡後卻會逐漸變白。

又例如在《老人與海》中,老人也曾提到要將旗魚的身體打 成赭紅色的,因此在本作品的畫面上,筆者使用了大量紅色 系,除了營造緊張的氣氛之外,也代表這條旗魚即將面臨的 痛苦與死亡,從此一形式分析,本作品是典型的表現主義創 作形式。

作品中左圖的白色圓圈,是魚群聚集的餌球;右圖的白 色圓圈是延繩釣的浮球,其餘部分隱約可見有其他大魚、燈 光、繩索… …,背景的整體處理故意交代得曖昧不明,也因 為如此的混亂,那條大旗魚才會不慎葬送纜繩下。

2. 老人與海 (1)圖版

(2)尺寸:10F 年代:2011

媒材:壓克力顏料、畫布

(3)創作理念

筆者曾經多次閱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從當中發現 海明威對旗魚的習性極為瞭解,根據新潮文庫編輯室在 1980 年代出版的譯序中所記錄,海明威曾經熱衷釣旗魚的活動,

1951 年更於古巴創辦「釣旗魚比賽」,由於對旗魚的熱愛與瞭 解,終能寫出老人與海這部偉大的文學創作。而透過閱讀老 人與海,筆者對旗魚的概念能夠更加深入,也因此本次創作,

「老人與海」成為筆者選擇嘗試創作的主題之一。

在故事中老人雖成功捕獲巨大旗魚,卻在返航的途中引 來群鯊攻擊,儘管再次歷經搏鬥,卻仍然無法阻止群鯊將旗 魚分食,最後只剩一副巨大的旗魚骨架返回漁村。

本作品嘗試以簡單而靜謐的畫面,表現老人與鯊魚搏鬥 之後,身心俱疲的情況下失去旗魚,內心對旗魚的情感與落 寞。

(4)表現手法

本作品為呈現出深海的靜謐與不可測,以帶有層次的深 藍作為背景,主要用普魯士藍,混合些許鈷藍與岱赭、焦赭,

用粗棉布拍打做出顆粒的肌里效果,畫面上僅以白色勾勒出

用粗棉布拍打做出顆粒的肌里效果,畫面上僅以白色勾勒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