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明末清初(1607-1722)

第二節 明末清初傳入的西方數學

遵循著利瑪竇科學傳教的策略,晚明耶穌會士進入中國後,便大量由歐洲 傳入各種自然科學及數學的著作。依其傳播方式與內容,可概分成修曆前後兩 個階段:(1)修曆之前:中國士人與傳教士的學術往來是私人閒暇的活動,間接 地提昇傳教士的社會地位。81此一階段所傳入的數學內容決定權在傳教士,主 要是利瑪竇。(2)修曆之後:有了曆局的官方任務,使得交流的對象(曆局的人員) 與場域(曆局)變得固定,傳入的數學內容以制曆為主,傳教士的角色愈來愈像 是科技顧問。

一 . 修曆之前:《幾何原本》與《同文算指》

此一階段與利瑪竇息息相關,最重要的著作是《幾何原本》與《同文算指》。 利瑪竇,字泰西,1552 年出生於義大利,1561 年進入耶穌會學校學習,

1571 年加入耶穌會,並進入耶穌會羅馬神學院學習俢辭學與哲學課程,在學期 間或許參加過某些由克拉維斯(Christopher Clavius, 1538-1612)開設的研究課 程。82至少,當他向中國學者介紹的第一部歐洲數學著作,就是以克拉維斯 1574

81 利瑪竇記錄他與徐光啟兩人合譯《幾何原本》的情景:「……可是葆祿博士(按:徐光啟,其 教名為葆祿,當時已是進士)後來覺得,譯書非他自己下手不可。大約別人也同他說了,譯書非 他的才筆不能成功。他便決意自己下工夫,每天到我們堂裏,坐三四點鐘功夫,無形中叫我們 的身價也增了。大家知道一位名聞京師的翰林到我們這裏來求學。」轉引自羅光,《徐光啟傳》

(台北:傳記文學社,1970),頁 38-40。

82 當時克氏為該學院的數學教授,一直致力提昇當時處於低下的數學學科之地位,開設若干研 究課程。這些課程的特色是歐氏幾何為核心,重視製造與使用天文儀器。在利瑪竇〈譯《幾何 原本》引〉所稱的「丁先生」就是克拉維斯,可能是從 Clavius 的德語 Klau 而來的。田淼認為 克拉維茲是利瑪竇數學課程的老師,但安國風認為利瑪竇只是參加了研究課程。參見田淼,《中 國數學的西化歷程》,頁 15-20。安國風著,紀志剛、鄭誠、鄭方磊譯,《歐幾里得在中國》,頁

-27-

年拉丁文《幾何原本》評注本(Euclidis Elementorum Libri XV)為底本。83

利瑪竇的中文譯者甚多,84數學著作均是與中國士人合作譯述,其中與徐 光啟合作的有《幾何原本》6 卷(1607)及《測量法義》1 卷(1608);與李之藻合 作則有《圓容較義》1 卷(1608)和《同文算指》8 卷(1614)。這應是利瑪竇考量 的結果,如同稍後入華,精通數學的鄧玉函向王徵(1571-1644)所強調的:

蓋凡器用之微,須先有度有數,因度而生測量,因數而生計算,因測量 計算而有比例,因比例而後可以窮物之理,理得而後法可立也。不曉測 量計算則必不得比例,不得比例則此器圖說必不可通曉。測量另有專 書,算指具在《同文(算指)》,比例亦大都見《幾何原本》中。85

透過數學(度數之學),才能通曉器械之理。經由測量、計算,掌握其中的比例 關係,方能窮盡其理。因此,最基本就是掌握計算與比例,計算的方法在《同 文算指》中可得;比例則見於《幾何原本》之中。至於測量的專書,應是《測 量法義》。

《幾何原本》的前六卷的內容大致如下:卷一有界說 36 則,介紹幾何概 念的定義、求作 4 則(即今日所言的公設)、公論 19 則(公理),以及命題 48 題(包 括三角形、垂直、平行及不等、全等形種種幾何關係);卷二則是利用幾何形式 敘述代數問題;卷三討論圓、弦、切線、圓周角、圓內接四邊形,以及與圓有 關的圖形;卷四為圓內接與外切三角形、正方形、正多邊形;卷五有關比例理 論的討論;卷六則是將比例論用於幾何圖形上,處理相似直線形中各種成比例 的線段問題。由此可知,前六卷主要為歐氏平面幾何學的範疇。

對照 Heath 版的《幾何原本》,卷一有 23 個定義、5 個公設、5 個公理及 48 個命題。可知徐利版《幾何原本》在定義、公設與公理的安排上有些差異:

51-61。

83 參見安國風《歐幾里得在中國》第四章,有詳盡的考證。

84 可參考朱維錚主編,《利瑪竇中文著譯集》(香港:香港城市大學,2001)。

85 〔明〕王徵,〈遠西奇器圖說錄最序〉,鄧玉函口授,王徵譯繪,《遠西奇器圖說錄最》,收入 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頁 9。

-28-

定義的部份,徐利版將 Heath 版的定義更為細分,增加 2 個與平行四邊形有關 的定義。而公設的部份,Heath 版的第四與第五公設,被移至徐利版的公理,

而徐利版增加 1 個新的公設。至於公理的部份,徐利版則添加許多額外的公理。

卷五則是徐利版多了 9 個命題,至於其他各卷則是差異甚微。86

1607 年刊行的《幾何原本》六卷本,應是最早有系統傳入中國的歐洲數學。

87書名中「幾何」並非幾何學(geometry)的音譯,88而是泛指數學所有領域的意 思。不同於傳統中算的九章分類,利瑪竇在〈譯《幾何原本》引〉將數學「二 分」為「數」與「度」:

幾何家者,專察物之分限者也,其分者若截以為數,則顯物幾何聚也;

若完以為度,則指物幾何大也。89

事實上,「度數」一詞出自《周髀算經》卷下,這樣的稱呼,讓傳入的西方數學 與中國傳統數學有了連結,產生合法性的基礎。90同時,這樣的分類方式,也 巧妙地開拓出邏輯推理的歐氏幾何發展之空間。不過,也使得「幾何傳入中國 的方式,不是作為某種研究領域,而是作為實用的數學工具。」91無論如何,

這種「數」與「度」的分類法被中國的算學家用來重新分類、理解傳統中算。

譬如,梅文鼎在《方程論》(1672)〈方程論發凡〉對傳統數學的看法:

夫數學一也,分之則有度有數,度者量法,數者算術,是兩者皆由淺入 深。是故量法最淺者方田,稍進為少廣,為商功,而極於勾股;算術最 淺者粟米,稍進為衰分,為均輸,為盈朒,而極於方程。方程於算術,

86 據安國風的研究,徐利版的調整與底本克拉維斯的版本完全相同。見安國風《歐幾里得在中 國》,頁 166-192。

87 原本徐光啟一鼓作氣地想將 15 卷全部譯出,但被利瑪竇阻止。1852 年,李善蘭(1811-1882) 與偉烈亞力(Alexander Wylie, 1815-1887)兩人合作進行後九卷翻譯。一直到 1865 年,曾國藩出 資在金陵刋行《幾何原本》15 卷本,此書的出版才告完成。不過,後九卷的部分內容徐李等人 也應熟知,例如徐光啟的門生孫元化(1582-1632)所著《西法神機》就引用《幾何原本》九卷四 節的命題。

88李之藻與傅泛際(Francisco Furtado, 1589-1653)兩人合譯《名理探》(1631),一本介紹亞里斯多 德邏輯學的著作,其中將 geomertria 譯為「日阿默第亞」。

89 利瑪竇,〈譯《幾何原本》引〉,頁 1151。

90 這個用法廣泛被學習西方數學的中國士人及傳教士所採用。

91 安國風,《歐幾里得在中國》,頁 486。

-29-

猶勾股之於量法,皆最精之事不易明也。92

接著,利瑪竇暢談數學的各種應用,結合晚明的實學風潮,期以吸引那些心憂 天下,關懷務實之學的知識分子。93無疑地,這正是徐光啟對於西學重視的原 因。

因為參與《幾何原本》的翻譯工作,徐光啟理解到西方數學立論的基礎 ─

「明」(確定性)的特性,以及此書邏輯結構的特色。正如他在〈刻幾何原本雜 議〉中所言:

此書有四不必:不必疑、不必揣、不必試,不必改。有四不可得:欲脫 之不可得,欲駁之不可得,欲減之不可得,欲前後更置之不可得。有三 至三能:似至晦,實至明,故能以其明明他物之至晦;似至繁,實至簡,

故能以其簡簡他物之至繁;似至難,實至易。故能以易易他物之至難。

易生於簡,簡生於明,綜其妙在明而已!94

除了演繹推理的知識體系異於傳統中算,《幾何原本》也有著迥異的著述風格:

卷首先有界說;每個命題下還細分「法」曰(方法、作法)、「解」曰(解釋、分析) 及「論」曰(證明)的作法。95同時,圖形本身標上字母或是圖形的端點標注字母,

用以指稱圖形或證明論述。對於圖形標示的好處,杜知耕說的最好:「數非圖不 明,圖非手指不明。圖用甲乙等字作誌者,代指也,作誌必用甲乙等字者,取

92 〔清〕梅文鼎,〈方程論發凡〉,《方程論》,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 學卷四,頁 324-325。

93 事實上,實學思潮做為晚明文化的一大特徵,對於引進西方科學至關重要。由許多迹象看來,

大批實用書籍(如農學、地理、實用數學),確實見證了日漸增長的務實精神。像李時珍(1518-1593) 的《本草綱目》;音韵訓詁之學的發展成為後來考據學的利器;朱載堉的改曆活動,也體現批 判傳統,重視實驗的精神。參見安國風著,紀志剛、鄭誠、鄭方磊譯,《歐幾里得在中國》,頁 99-103。

94 〔明〕徐光啟,〈刻幾何原本雜議〉,收入王重民輯校,《徐光啟集》(台北:明文,1986),頁 77-78。史家李儼也指出徐光啟「他把全書之妙,總結為一個『明』字,就是指的邏輯推理這 一特點。因此他認為『幾何之學,通即全通,蔽即全蔽』。」見李儼,《中國古代數學簡史》(台 北:九章出版社),頁 229。

95 據安國風的研究指出,這個分法是克拉維斯書中所沒有的,而與普羅克洛斯(Proclus)分法相 近。安國風,《歐幾里得在中國》,頁 161-162。這令人好奇是否徐利是否另有參考的出處。此 外,徐、利二人所譯的《幾何原本》也刪去克拉維斯書中用來說明命題的算例,這使得此書的 理解並不容易,楊廷筠在〈《同文算指.通編》序〉中就提及利瑪竇認為只有李之藻及徐光啟 看得懂《幾何原本》。

-30- 籍,下載自 http://archive.org/details/06071536.cn。

97 安國風,《歐幾里得在中國》,頁 487。事實上,我們在徐光啟的著作《句股義》也能看見類

-31-

異。100同時,這些刪節本的出現,說明中算家「自學」《幾何原本》的不易,

梅文鼎曾說:

《幾何原本》爲西算之根本,其法以點綫面體疏三角測量之理,以比例 大小分合疏算法異乘同除之理,由淺入深善於曉譬,但取徑縈紆行文古 奥峭險,學者多不能終卷。101

鑒於此,為推廣《幾何原本》,徐光啟與利瑪竇又合譯《測量法義》1 卷(1608),

自撰《測量異同》1 卷(1608)與《句股義》1 卷(1609),展現了《幾何原本》為

「度數之宗,所以窮方圓平直之情,盡規矩準繩之用也。」102也就是說,想要 了解中國傳統數學,以及適切地使用測量工具,《幾何原本》是不可或缺的。更 重要的是,形塑《幾何原本》為「西學之條約也」,103同時,徐光啟也作了中 西數學「會通」的嘗試。在第四節我將有更進一步的說明。

至於利瑪竇授、李之藻演的《同文算指》(1613),104則是系統地介紹西方

至於利瑪竇授、李之藻演的《同文算指》(1613),104則是系統地介紹西方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