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明末清初(1607-1722)

第一節 明末的數學與改曆

一 . 明代的數學

對比於宋、元數學的極致發展,中國傳統數學在明朝的急遽衰落,是不爭 的事實。24宋、元到明朝數學知識傳承何以「斷裂」?迄今仍未有具決定性的 研究足供定論;另外,宋元算學著作的大量失傳也是另一個待解的問題。25然 而,明代的數學並未因此就停滯不前,據史家李儼的統計,明代算書作品就有

24 具體來說可分成如下幾點:(1)宋、元時期得到廣泛應用的增乘開方法(高次一元代數方程的 數值解法),在明代已經無人知曉。(2)宋、元算學家創立的天元術,明代算學家根本不理解。(3) 四元術(高次多元方程組的解法)在明代數學著作中已不復存在。至於線性方程組,程大位《算 法統宗》的表示法已遜於《九章算術》的方程術。(4)宋代秦九韶的「大衍總數術」已經將一次 同餘式組的解法一般化,明代數學家無從繼承。(5)明代算學家程大位說明「徑一周三」與「方 五斜七」是「勢之不得已也」,無法繼承劉徽精密逼近的進路。(6)唐、宋時期的算家已經廣泛 運用現代小數的方法,但明代卻以增加小數名稱的單位來表徵。見洪萬生,〈明代數學與社會:

1368-1607〉。收入祝平一主編,《中國史新論 科技與中國分冊》(台北:聯經,2010),頁 353-421。

特別是洪萬生的論文是筆者在處理明代數學的重要參考。正是將明末數學的發展釐清,才能更 了解明清之際的算學家吸收消納西方數學的策略。也可參照梅榮照,〈明清數學概論〉,梅榮照 主編,《明清數學史論文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頁 3-4。

25 據一份 1441 年記錄明朝遷都北京後皇家藏書的目錄,算法類的藏書只有 22 種,其中已經沒 有朱世傑的算學啟蒙(1299)和《四元玉鑑》(1303);1408 年所編寫的《永樂大典》所收的數學 書籍大致也是如此。若皇家已是如此,那麼民間可見的數學書就更稀少。參見郭世榮,〈明代 數學與天文學知識的失傳問題〉,收入《法國漢學》第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頁 320-335。

這篇文章對於明代數學與天文學的失傳做了概略却全面性的討論。

-17-

(mathematics in context)的最佳例證之一。」27

也就是說,順著數學知識的商業化與世俗化的脈胳下,才能理解吳敬的算 史全集》第六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頁 473-493。

27 參見洪萬生,〈明代數學與社會:1368-1607〉,頁 412-417。事實上,史家錢寶琮也注意到明 代數學與商業的關係:「明朝的商業較宋元時期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反映在吳敬的《九章算法 比類大全》裡,就有不少與商業資本有關的應用問題。」參見錢寶琮,《中國數學史》,(北京:

科學出版社,1992),頁 135-136。另外,武田楠雄也指出萬曆年間(1573-1619)的算書最大特色 便是商業算術,這是明代中葉之前未見的現象。最顯明的特徵,則是《算法統宗》與《指明算 法》的「差分」計算。轉引自洪萬生,〈明代數學與社會:1368-1607〉,頁 363。

28 洪萬生認為就明代數學知識的傳承而言,吳敬的著作算是一個典範(paradigm)。洪萬生,〈明 代數學與社會:1368-1607〉,頁 418。

29 吳敬,字信民,號主一翁,明代杭州府仁和縣人。其生平史料甚少,也不見載於《明史》。 術》10 卷(1550)、《弧矢算術》1 卷(1552)及《測圓算術》4 卷(1553)。

32 周述學,字繼志,號雲淵子,浙江會稽人,生卒年不詳,精通易學及曆學,著有《神道大編

-18-

(1) 吳敬《九章算法比類大全》是按《九章算術》的名目方田、栗米、衰 分、少廣、商功、均輸、盈朒、方程和勾股分卷。各卷內容均是將基 本算法放在卷首,然後分成「古問」、「比類」及「詩詞」三類列置該 章的應用問題及解法。「古問」是指《九章算術》中的問題,其來源 應是楊輝的《詳解九章算法》;「比類」則是類似「古問」的應用問題;

「詩詞」則是詩詞歌謠形式提問的應用問題。其中,「比類」保留若 干佚失數學文本的問題,許多佚失宋元算書的算題也由於吳敬的採輯 而得以流傳。35而大量的數學內容歌訣化之形式則利於數學知識的普 及,此一著述體例對於後來的商業數學著作的編寫起了規範作用。36不 過,這樣的歌謠形式並未出現在精英士人顧應祥的算學著作上。

(2) 程大位《算法統宗》的內容絕大部份都是傳抄自其他算書,其中《九 章算法比類大全》最為重要。後者的重要內容,都能在前者找到。37因 此,楊輝的《詳解九章算法》通過吳敬等人的著作,間接地影響了《算 法統宗》。同時,《九章算術》的分類標準也得以延續。38但是《九章 算法比類大全》和《算學寶鑑》(王文素著)中籌算與珠算口訣交雜出 現的情形,程大位將珠算口訣進一步系統化,並反映到運指技法上,

35 例如,卷九〈勾股〉中有些問題就是取材自劉徽《海島算經》與朱世傑《算學啟蒙》。朱世 傑撰成《算學啟蒙》三卷,於 1299 年由趙元鎮刊於揚州。隨即在中國便已失傳,連《永樂大 典》亦未收此書。但它對朝鮮和日本均產生重大的影響,目前所見版本是 1839 年羅士琳將訪 獲的朝鮮刊本校勘,重新刊刻印行。不過,《算學啟蒙》中有關天元術的問題未被吳敬引述,

同時李冶《測圓海鏡》與《益古演段》也未被引用。

36 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史.數學卷》(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頁 562-568。錢寶琮,

《中國數學史》,頁 135-136。事實上,我們可以在吳敬的算題歌謠中看到當時商業社會的城市 生活樣態。例如卷九〈勾股〉有:「平地秋千未起,板繩離地一尺。送行二步恰杆齊,五尺板 高離地。仕女佳人爭蹴,終朝語笑歡戲,良工高士請言知,借問索長有幾?」見吳敬,《九章 算法比類大全》,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二,頁 282。

37 郭世榮,《算法統宗導讀》,頁 81-85。

38 郭世榮,〈論《算法統宗》的資料來源〉,收入李迪主編,《數學史研究文集》第四輯(呼和浩 特:內蒙古師範大學出版社;台北:九章出版社,1993),頁 165-170。值得注意的是,宋元的 算學著作已經不以九章的名目作分類,但吳敬編撰的《九章算法比類大全》是個關鍵點,在他 的提倡下,中國傳統數學再次回歸到九章的分類方式,

-19- 研究》18 卷第二期(2000),頁 197-221。

43 王連發,《勾股算學家—明顧應祥及其著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2002)

-20-

因此,1613 年徐光啟為利瑪竇、李之藻所編譯《同文算指》寫序時,提到:

算數之學特廢於近世數百年間爾。廢之緣有二:其一為名理之儒,土苴 天下之實事;其二為妖妄之術,謬言數有神理,能知來藏往,靡所不效。

卒於神者無一效滿而實者亡一存。47

以西方數學的標準,徐光啟「回眸」所知的明代算學,顯然一無可取。他並將 明代數學衰敗的重要原因歸究於「名理之儒」對於實際問題的鄙棄,以及「妖 妄之術,謬言數有神理。」這樣的態度,或許與其試圖將西方數學引入中國的 立場有很大的關係。事實上,有清一代,《算法統宗》廣泛流傳,雖是「胥史商 賈之書」,48但「服官者人挾一册其書」,49成為許多人學習中國傳統數學的來源。

50李之藻、利瑪竇譯編《同文算指》(1614)時,直接取用不少《算法統宗》的題 目,用來突顯西法的長處。51然而,西方數學在中國得以傳播開來,卻是修訂 曆法的緣故。52

二 . 明末的曆法改革

與數學發展相似,天文學到了明末也面臨著典籍失傳,制曆方法無人通曉,

天象推算預測屢屢出錯的狀況。對古代中國人而言,天上的日月星辰會與地上

47〔明〕徐光啟,〈刻《同文算指》序〉《同文算指》,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 彙》數學卷四,頁 77-78。

48 凌廷堪,〈書程賓渠《算法統宗》後〉,《校禮堂文集》卷三十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 部別集類 1480 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頁 326。

49 語出何夢瑶〈《□(按:菊)芳園集》自序〉,引自〔清〕阮元《(道光)廣東通志》卷 194。資 料來源:《中國基本古籍庫》線上版,頁 2473。(2012 / 03 / 05 瀏覽)。

50 李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書塾中檢得《算法統宗》,心通其義,遂為九章八線之學。」,

見羅士琳,《續疇人傳》卷 50,頁 657。此外,梅文鼎、焦循、汪萊等人多有著述討論《算法 統宗》書中問題。甚至到了清末仍被當成學習算學的基礎:「如欲學算學則須由《算學啟蒙》

《算法統宗》、《算式集要》,以及《數學理》、《勾方表》、《代數術》、《對數表》、《三角數理》

《微積溯原》等華文之書始,然後再就西文之書籍以廣之。」參見〔清〕楊毓煇,〈中西書法 異同論〉,收入陳忠倚《清經世文三編》卷 42。資料來源:《中國基本古籍庫》線上版,頁 828。

(2012 / 03 / 05 瀏覽)。

51 據陳敏晧的比對與研究,承繼《算法統宗》至少有 22 題之多。見陳敏皓,《《同文算指》之 內容分析》第五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2002)。另外,據潘亦寧的研究,李 之藻在二次方程的部份可能引用了周述學的《神道大編曆宗算會》。見潘亦寧,〈中西數學的會 通─以《同文算指》(1614)的編纂為例〉,《自然科學史研究》25(3):頁 215-226。

52 田淼,《中國數學的西化歷程》,頁 9。

-21- 七(台北:明文,1986),頁 324-329。

57 明代沈節甫《紀錄匯編》卷 125 就摘錄王鏊《震澤長語》中一個發生在明仁宗(1424-1425 在

-22-

震怒,身為禮部侍郎的徐光啟藉機上疏重提修改曆法,並用西洋新法推算日食,

驗之果合,59獲得皇帝的支持,展開修曆的工作。徐光啟認為修曆一事

欲求超勝,必須會通;會通之前,先須翻譯……然後令甄明大統,深知 法意者,參詳考定,熔彼方之材質,入大統之型模。60

並擬定翻譯的內容分為節次六目:日躔曆、恆星曆、月離曆、日月交會曆、五 緯星曆及五星交會曆。另有基本五目:法原、法數、法算、法器及會通。其中

「法原」是立法之原理;「法器」是測量之儀器;「法數」則是立成表,各依七 政本曆附載;「會通」即《通率表》二卷;「法算」則是計算的方法。61從 1629 年開曆局修曆,到 1633 年徐光啟病逝,由李天經(1579-1659)接手曆局工作,62 於 1635 年第五次進呈書籍為止,前後共完成 137 卷,並刊刻出版,合稱《崇 禎曆書》。不過,當時官方言曆者有《大統曆》、《回回曆》、西洋曆局以及魏文 魁的東局等四家,言人人殊,聚訟紛紜。這部曆書雖屢次測驗交食皆密,但在 保守勢力的阻擾下,終未能在明代實行。

明清革鼎之際,湯若望在《崇禎曆書》的基礎上,加以整理改編重新刊印,

改名為《西洋新法曆書》100 卷,進呈清廷。63同時,進一步向清廷舉證西法的 優越性。1645 年,湯若望成功掌權,被任命為欽天監監正,並頒行依《西洋新

改名為《西洋新法曆書》100 卷,進呈清廷。63同時,進一步向清廷舉證西法的 優越性。1645 年,湯若望成功掌權,被任命為欽天監監正,並頒行依《西洋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