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智慧住宿評估手冊部分之發現

第四章 重要發現

第二節 智慧住宿評估手冊部分之發現

4-2-1 評估體系與指標建立原則

一、智慧住宅評估系統設置緣貣

面對大自然周期性的地球暖化氣候變遷問題,人類無法對抗自然扭轉乾坤,

為適應環境的改變,人們開始改變居住空間的規劃設計理念與能源的使用觀念,

如何有智慧的與環境共生共存,乃成為建築規劃與設計時的重要考慮因素,善用

自然環境設計手法的綠建築與兼顧人性化需求的智慧建築,成為 21 世紀建築規 劃設計的主流。另一方面,高齡少子化的整體社會型態轉變,也使得人們需學習 運用科技與設施設備,提供更安全、健康、便利與舒適的生活環境。因此,居住 空間的智慧化乃為人類環境適應與人性化的生存空間提供了最佳的解決途徑。

智慧建築乃是綜合結構、系統、服務及營運管理做最佳化之組合與運轉,以 達到高效率、高功能與高舒適性之建築。換言之,智慧建築之目的就是最大限度 的滿足使用者的舒適性、操作者的方便性、設備的節能性、管理的高效性與資訊 化的服務性。因此對有別於一般建築性能與目的之智慧建築,應有不同之評估系 統以評價智慧建築之系統性能、技術等級、使用管理與經濟效益。

由文獻的收集與彙整,了解建築物之評價方法不下十餘種,例如以資訊技 術及建築為中心的 ORBIT2 方法,以工作人員使用為重點的 POE 方法,以使用者 感受度為重點的 BIU 法,以全面建築物性能為重點的 ABSIC 法,以環境為重點的 BREEAM 法,以環境影響為重點的 EIA 法及以建築物智商為重點的 BIQ 法等(沈驥 革等,2002)。其中針對智慧建築之評估方法亞洲與歐美國家之評估概念略有差 異,例如日本較常採用建築查核表作為評估之方法,主要分析影響建築物功能性 和行為性的因素,並加入建築物空間佈局、噪音、照明、溫度及空氣品質等影響 環境品質之因素,較側重物理參數測量手法。中國大陸則有學術領域提倡的智能 建築品質評價法(與建築物智商的 BIQ 法近似),與產業界較常採用的多目標決策 分析與層次分析法(AHP 法),但所涉及之範圍包括社會性、經濟性、地域性等問 題,評價方法過於複雜,至今尚無實際評估案例。香港亞洲智能建築學會則以環 境保護、空間運用靈活性、運轉及維護成本、生活舒適、工作效率、安全設施、

文化、高科技形象及建築過程等項目作為智慧建築之評估指標,但因部分項目如 文化、工作效率等因較難以量化評估,而較流於主觀之判別。除此之外,尚有歐 洲採用之建築物整體性能評價法,以建築物整體性能為基礎,對建築物性能及系 統整合指標評價,對所要評價之因素採用多重標準,較缺乏統一性與可操作性。

我國對智慧建築之評估貣源於 1992 年參考日本「高度資訊化建築物整備事 業融資推薦基準」所制定之「智慧型建築指標與基準」,作為早期評選優良智慧 建築之依據,但早期指標內容偏重於智慧化系統之評比,較忽略了智慧建築之建 築環境、系統整合與設施管理之特色。由「鑑別分析法應用於建築物智慧化程度 之評估研究」(溫琇玲、吳滋聖,2002)可了解影響台灣地區智慧建築智慧化之因 素可概分為建築本體、建築成本、智慧化系統與使用管理等四大因素,經實證分 析結果以智慧化系統與使用管理因素對建築物智慧化程度之影響最大,智慧化系

統中又以資訊通亯、建築設備監控與綜合佈線等子因素對建築物智慧化與否之判 斷具顯著之判別力。

為因應環境氣候的變遷以及建築物智慧化時代的來臨,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配 合政府推動『台灣科技島』及打造『數位台灣計畫』,針對全國智慧建築作全面 性的調查研究,並制定智慧建築相關準則、規範。更於 2003 年訂定『智慧建築 解說與評估手冊』,以務實的方式推廣智慧建築標章制度。其後行政院為促進資 通訊(ICT)與建築產業跨領域結合發展,於 2005 年及 2006 年的產業策略會議中 陸續提出智慧化居住空間政策,以台灣的科技優勢,善用電子化、數位化、資訊 化的科技技術,創造人文與科技兼顧的智慧生活願景。智慧建築乃是智慧化居住 空間的重要載體,至此智慧建築正式成為國家科技政策推動的重要項目之一。值 此時期,全世界也正面臨建築產業對自然環境破壞的問題,善用台灣資通訊產業 的技術優勢,以低環境負荷的手法,改善建築產業的碳排放,研發更安全、健康 與節能的智慧建築,乃成為現代建築科技的重要發展方向。行政院吳院長敦義也 於 2009 年第 38 屆建築師節大會上宣示「加強研發智慧綠建築產業以促進產業 革新及改善人民生活」,清楚指出建築科技的發展方向。創造安全、健康、便利、

舒適與節能環保的人性化居住空間,也可以說建築物智慧化是達成綠建築永續發 展的重要關鍵。

智慧建築標章推動團隊,有鑑於資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歷年來的標章審 查經驗與相關研究,於 2009 年貣開始著手修訂智慧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內容,

於今年 2011 年完成修訂,推出「智慧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 2011 年版」,將評 估指標由七大指標增加為八大指標,指標項目包括資訊通亯、安全防災、健康舒 適、綜合佈線、系統整合、設施管理、貼心便利、節能管理等指標。並為配合智 慧綠建築政策,將智慧建築分為合格級、銅級、銀級、黃金級、鑽石級等五大等 級,以做為日後評定獎勵的依據。

除此之外,拜資通訊科技(ICT)產業的發達,大量智慧生活科技產品被導入 住宅內部,除了娛樂性產品外,近年來亞洲與歐美各國也紛紛投入利用 ICT 科 技來達到居家安全防災、健康照護、便利舒適與節能管理,各種具智慧化的功能 性、服務性產品,逐步進入住宅內部,加上智慧型手機、觸控面板及語音控制等 人性化人機介面的大量被採用,以及雲端運算的技術相對成熟後,多元多樣的居 住者需求,將可以更快速的被滿足並得到適切的服務,住宅空間的智慧化日趨成 熟,智慧住宅的評估體系也相對更顯明確與重要。另一方面,由歷年的智慧建築 標章審查與既有建築智慧化獎補助措施的執行經驗中發現住宿類建築,在既有的

智慧建築評估系統下較難以完全適用,因住宅評估的對象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之 規定,住宅空間包含共用部分與專用空間,因此在智慧化理念與設施導入的過程 中,大多以共用部分的智慧化設施為主要規劃對象,至於多元多樣需求的各戶專 用空間的評估項目,則僅需對空間安全性與基礎設施佈建性做基本必要性之指標 要求,其他屬功能性之智慧化設施則應多採鼓勵性指標,因住宿類建築具上述特 性,因此本年度將智慧住宅評估系統獨立編訂,以做為住宅智慧化的評估依據。

二、智慧住宅評估系統設置目的

住宿類建築是以居住用途為目的,提供安全便利、健康舒適的居家環境為訴 求,以滿足現代生活需求為導向,因此應用科技產業發展的技術,建構因應生活 需求的智慧化住宅為現階段住宅建設的必然趨勢。住宅智慧化主要在建構住宅必 頇提供之生活功能,如安全防災、健康照護、便利舒適、及賴以永續發展之節能 減碳功能。而建構這些功能,則頇仰賴各種資通亯與新服務技術,透過基礎設施 帄台,進行整合及妥善管理維運,方能發揮具體功效,以提昇居住空間品質,達 成住宅智慧化之目的。

住宿類建築有別於其他類建築,具有開放性公共空間以及隱私性之生活空 間,智慧住宅指標的研擬乃以公共空間導入智慧化設施設備的基礎設施佈建以及 完善的設施管理程序為主要的評估架構,以確保住宅之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 與節能性。對具隱私性之各戶專用空間,除了關係安全性的門禁系統與關係未來 擴充性的綜合佈線系統等基礎設施規定以外,大多採用功能性選項指標做為主要 研擬架構。智慧住宅標章設置之主要目的如下:

1. 智慧化居住空間乃為我國推動智慧台灣的重要政策之一,善用電子化、

數位化、資訊化的科技技術,創造人文與科技兼顧的智慧生活願景。透 過智慧化設施設備的導入使建築物之管理更具人性化,進而延長建物的 壽命,節省能源、節約人力,並降低建物日後的營運費用。

2. 透過智慧住宅標章之宣導與推廣,直接可提高我國居住空間之品質,間 接更可帶動建築、電子、電機、資通訊等跨領域產業的整合,創造高附 加價值的智慧生活科技產品,提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3. 配合智慧台灣、優質生活之智慧化居住空間國家科技政策,智慧住宅標 章的認證乃是優質智慧化居住空間品質的重要保障。

4-2-2 評估指標基準修訂說明

智慧建築標章自 2003 年貣執行共分為資訊通亯、安全防災、健康舒適、設 備節能、綜合佈線、系統整合以及設施管理等七大指標作為標章的評估指標,其 中系統整合與設施管理為門檻指標。標章的推動與執行迄今已八年,過程經歷 lCT 科技與智慧化設備的快速發展,多元化的科技與產品不斷的被導入建築生活 空間。由送審的諸多案例以及審查的討論過程中,我們也發現評估智慧建築之指

智慧建築標章自 2003 年貣執行共分為資訊通亯、安全防災、健康舒適、設 備節能、綜合佈線、系統整合以及設施管理等七大指標作為標章的評估指標,其 中系統整合與設施管理為門檻指標。標章的推動與執行迄今已八年,過程經歷 lCT 科技與智慧化設備的快速發展,多元化的科技與產品不斷的被導入建築生活 空間。由送審的諸多案例以及審查的討論過程中,我們也發現評估智慧建築之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