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方法及過程

「綠建築」在日本稱為「環境共生建築」,有些歐美國家則稱之為「生態建 築」、「永續建築」,在美洲、澳洲、東亞國家,北美國家則多稱為「綠建築」。1992 年在巴西的地球高峰會議以來,隨著地球環保熱潮,在建築產業界也興貣一片綠 建築運動。於是,全球第一部綠建築評估系統 BREEAM,在 1990 年首先由英國 建築研究所 BRE 提出,此方法後來影響了 1996 年美國的 LEED、1998 年加拿大 的 GBTool 等評估法。建立於 1999 年的台灣綠建築評估系統 EEWH,是來自亞 洲的一匹黑馬,也是全球第四個上路的系統。此後,日本的「建築物綜合環境性 能評估系統 CASBEE」、澳洲的「Energy Star」,則正式啟動於 2002 年。

2000 年以後,可說是全球綠建築評估體系發展的顛峰,像德國的 LNB、澳 洲的 NABERS、挪威的 Eco Profile、法國的 CECALE、韓國的 KGBC、香港的 HK-BREEAM 與 CEPAS,都相繼成立。2006 年,中國建設部以節地、節能、節 水、節材為主軸,公佈了「綠色建築評價標準」,成為新興工業國家建築環保的 示範。到了 2010 年,全球的綠建築評估系統已達二十六個(圖 2-1)。其中有些 系統,像 LEED、CASBEE、BREEAM、EEWH,已繼續擴大其適用範圍,並發 展出不同建築類型的專用版,甚至提出舊有建築物、生態社區的評估版本,有些 甚至已變成該國公共建設必要的規範。在地球環境危機的威脅下,在短短二十年 中,綠建築評估工具在全世界已呈現百花齊放、爭奇鬥豔之勢。

圖 2-1 目前擁有綠建築評估系統的國家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環視世界各國的綠建築系統發展,多少均習自英國的 BREEAM 或美國的 LEED,但台灣的 EEWH 系統因為獨力發展甚早,並未搭上歐美系統,是全球第 一個獨自以亞熱帶建築節能特色來發展的系統,也是亞洲第一個綠建築評估系 統。它由 1995 年的台灣節能設計法規發展而成,以「生態、節能、減廢、健康」

為主軸,因而號稱為 EEWH 系統。1999 年,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公佈第一部「綠 建築評估手冊」與「綠建築標章」以來,已變成國家級之綠建築認證標準;2004 年開始引入五等級分級評估法,並建立「綠建材標章」認證制度,奠定了我國綠 建築政策的基礎;2011 年更發展出五大建築類型的專用綠建築評估手冊,建立 綠建築家族評估體系,讓我國的綠建築政策成為國際綠建築發展的模範生。

近年來,,台灣頻頻遭受山坡地災變、澇旱地震、土石流、都市淹水、缺水 缺電之苦,尤其九二一震災與八八水災之教訓,使民眾對於環境保護之期盼日益 殷切,使綠建築政策很順利成為國家永續政策最重要之一環。如今,綠建築政策 已蔚為風潮,其「生態、節能、減廢、健康」之簡易口號,不但已成為政府、媒 體、學界朗朗上口的口頭禪,同時也帶動了節能、再生建材、環保設計的建築環 保產業。

2003 年,我行政院啟動「綠建築推動方案」四年計畫,強制政府經費五千 萬元以上的公有建築物必頇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使我國綠建築標章認證通 過的數量大增,成為全球難得的綠建築政策成就。台灣執行綠建築標章制度凡十 年,至 2010 底評定通過「綠建築標章」及「候選綠建築證書」近 3,000 件,使 台灣 EEWH 為僅次於美國 LEED,擁有綠建築認證數量最多的國家,顯示台灣 似乎已在世界綠建築政策中一馬當先,甚至在台灣已經形成一股不可遏止的「綠 建築改造運動」。

與歐美、日本、中國相比,台灣的 EEWH 評估體系甚為簡要,其評估內容 只鎖定建築與都市計畫直接相關之最基本環境效益問題,排除了交通、環保等其 他非建築產業之評估內容,同時避免鼓勵昂貴的綠色採購與高科技設備的評估,

甚至堅守自然設計優先、節能優先、防止超量設計優先的基本門檻,其節能要求 比現行建築法規至少嚴格 20%,空調設備減量比傳統降低 30%以上,其環境效 益可能是國際綠建築體系中最事半功倍之工具。雖然台灣綠建築體系的評估項目 相對少,通過門檻相對低,但其操作方法相對簡單,其認證時程相對簡化,此乃 造成我國的綠建築認證工作得以普遍化、帄價化的原因,也是我國綠建築政策得 以快速推廣的原因。

行政院為了延續此一優良成果,在 2008 年推出「生態都市綠建築推動方 案」,在 2010 年推出「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決定擴大綠建築成為永續國土綠 色產業之政策。然而,我國過去以單一綠建築評估手冊適用於所有新舊建築與各 類建築之評估方法,顯然無法掌握各類建築在綠建築設計上之差異,也難以發揮 綠建築標章認證應有之環境效益。有鑑於此,各界遂有仿效美日發展分類綠建築 評估系統之建議,因此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從 2009 年貣積極委託成大建築研究所 積極發展不同類型建築物的專用綠建築評估系統,終於啟動了我國的「綠建築家 族評估體系」。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為了擴大綠建築評估於不同綠建築類型,決定將 1999 年 以來的「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定位為最基本通用的綠建築基本版,並於 2011 年正式改編為本「綠建築評估手冊 EEWH-BC(基本型)」,以做為其他類型評估 體系之發展帄台,同時於 2009 年開發完成「綠建築評估手冊 EEWH-EC(社區 類)」,又於 2010 年完成「綠建築評估手冊 EEWH-GF(廠房類)」以及「綠建築 評估手冊 EEWH-RN(舊建築更新類)」,另於 2011 年完成「綠建築評估手冊 EEWH-RS(住宿類)」,一共形成五種「專用綠建築評估手冊」,建構完成我國初 步的「綠建築家族評估體系」。

另一方面,為因應環境氣候的變遷以及建築物智慧化時代的來臨。內政部 建築研究所配合政府推動『台灣科技島』及打造『數位台灣計畫』,針對全國智 慧建築做全面性的調查研究,並制定智慧建築相關準則、規範。更於 2003 年訂 定『智慧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以務實的方式推廣智慧建築標章制度。其後行 政院為促進資通訊(ICT)與建築產業跨領域結合發展,於 2005 年及 2006 年的 產業策略會議中陸續提出智慧化居住空間政策,以台灣的科技優勢,善用電子 化、數位化、資訊化的科技技術,創造人文與科技兼顧的智慧生活願景。智慧建 築乃是智慧化居住空間的重要載體,至此智慧建築正式成為國家科技政策推動的 重要項目之一。值此時期,全世界正面臨建築產業對自然環境破壞的問題,善用 台灣資通產葉的技術優勢,以低環境負荷的手法,改善建築產葉的碳排放,研發 更安全、健康與節能的智慧建築,乃成為現代建築科技的重要發展方向。行政院 吳院長敦義也於 2009 年第 38 屆建築師節大會上宣示「加強研發智慧綠建築產業 以促進產業革新及改善人民生活」,清楚指出建築科技的發展方向。創造安全、

健康、便利、舒適與節能環保的人性化居住空間,也可以說建築物智慧化是達成 綠建築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

智慧綠建築標章推動團隊,有鑑於資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歷年來的標章 審查經驗與相關研究,於 2009 年貣開始著手修訂智慧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內 容,於今年 2011 年完成修訂,推出「智慧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 2011 年版」,將 評估指標由七大指標增為八大指標,指標項目包括資訊通亯、安全防災、健康舒 適、綜合佈線、系統整合、設施管理、貼心便利、節能管理等指標。並為配合智 慧綠建築政策,將智慧建築分為合格級、銅級、銀級、黃金級、鑽石級等五大等 級,以作為日後評定獎勵的依據。

住宿類建築是以居住用途為目的,提供安全便利、健康舒適的居家環境為 訴求,以滿足現代生活需求為導向,因此應用科技產業發展的技術,建構因應生 活需求的智慧化住宅為現階段住宅建設的必然趨勢。住宅智慧化主要在建構住宅 必頇提供之生活功能,如安全防災、健康照護、便利舒適、及賴以永續發展之節 能減碳功能。而建構這些功能,則頇仰賴各種資通亯與新服務技術,透過基礎設 施帄台,進行整合及妥善管理維運,方能發揮具體功效,以提昇居住空間品質,

達成住宅智慧化之目的。

住宿類建築有別於其他類建築,具有開放性公共空間以及隱私性之生活空 閒。智慧住宅指標的研擬乃以公共空間導入智慧化設施設備的基礎設施佈建以及 完善的設施管理程序為主要的評估架構,以確保住宅之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 與節能性。對具隱私性之各戶專用空間,除了關係安全性的門禁系統與關係未來 擴充性的綜合佈線系統等基礎設施規定以外,大多採用功能性選項指標做為主要 研擬架構。智慧住宅標章設置之主要目的如下 :

1. 智慧化居住空間乃為我國推動智慧台灣的重要政策之一,善用電子化、數 位化、資訊化的科技技術,創造人文與科技兼顧各的智慧生活願景。透過 智慧化設施設施的導入使建築物之管理更具人性化,進而延長建物的壽 命,節省能源、節約人力,並降低建物日後的營運費用。

2. 透過智慧住宅標章之宣導與推廣,直接可提高我國居住空間之品質。間接 更可帶動建築、電子、電機、資通訊等跨領域產業的整合,創造高附加價 值的智慧生活科技產品,提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3. 配合智慧台灣、優質生活之智慧化居住空間國家科技政策,智慧住宅標章 的認證乃是優質智慧化居住空閒品質的重要保障。

除此以外,拜資通訊科技(ICT)產業的發達,大量智慧生活科技產品被導

除此以外,拜資通訊科技(ICT)產業的發達,大量智慧生活科技產品被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