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未來研究

在文檔中 中中中中 (頁 70-84)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

5.2 未來研究

本研究將情境學習理論導入無所不在學習系統得到的研究結果令人滿意,學習者 得到很好的學習成效,且問卷分析結果學習者對於系統都有不錯的反應,對於未來相 關領域的研究,我們提出幾個方向:

1. 教師編輯工具:

本系統的教材是在系統開發階段加入,教師無法自行更改或加入教材內容;讓教 師能夠自行修改、加入或刪除能夠增加系統教材的多元性,且教師也不需要透過系統 開發者才可以編輯系統教材。

2. 應用於其他領域:

國內對於無所不在學習的研究相當的多,其中領域包含:觀察鳥類、蝴蝶、動植 物等自然生態,或是應用在地理、歷史、鄉土與英語等專業科目。本研究認為使用情 境學習理論的設計原則,開發一套無所不在學習系統應用在上述的領域中也會得到相 同的效果。

3. 觀察學習者對學習科目的喜好程度:

在本研究的問卷分析中我們將科技接受模型應用在學習系統時,除了系統的易用 性與有用性以外,學習者對於學習科目的喜好也有可能會影響使用態度和使用意願;

未來研究可以在科技接受模型上加入學習者對科目喜好程度的變數進行探討。

4. 加入合作學習:

本研究是使用兩人使用一套設備的方式進行實驗,在問卷Q7意外的發現有80%

的學習者認為使用本系統可以增加與環境或是同學、組員之間的互動,加入合作學習 理論也是另外一項很好的議題。

5. 增加任務遊戲:

本系統原本有設計任務,供學習者與系統和實體環境互動,但因為在測試系統時

但可以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也能增加系統的互動性。

6. 結合不同的場域感知裝置:

由於本系統能夠提供學習者所在場域內所有植物的相關資訊,但學習者必須尋找 該植物位置,才能與本系統提供的圖文資訊進行比對,因此在尋找植物的過程中會花 費許多的時間;將來可以考慮使用不同的場域或位置感知裝置,提供小範圍的定位技 術,讓學習者可以立即查詢他所見到的植物。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黃乾全(1991),台灣地區教師環保在職研究追蹤評估及課程內容建構分析,行政院環 保署。

鄭晉昌(1993)。自「情境學習」的認知觀點探討電腦輔助中教材內容的設計-從幾個 教學系統談起。教學科技與媒體雙月刊,頁3-14。

王美芬、熊召弟(1995),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邱貴發(1996),情境學習理念與電腦輔助學習-學習社群理念探討,台北市:

師大書苑。

吳宗正、吳育東(1997),”LISREL模式應用於行動電話消費者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成 功大學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劉富連(1999):細看校園植物之美。師友月刊,390,69-72。

蘇明洲(2000),屏東市國民小學校園木本植物多樣性調查與分析。林業研究季刊,

23(2):47~62。

張雅雯(2000)。兒童英語網路化多娛體教材之發展。淡江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台北縣。

邱小芬(2002),台南市國民小學植栽、相關教學設施與綠地面積現況調查,國立台南 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南市。

蔡振昌(2002),以 Hyperbook 技術為基礎的國小英語教學系統之研究,世新大學管理 學院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明哲(2003),Geocaching –高科技的大地尋寶遊戲,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第 39 期。

蕭顯勝、蔡福興、游光昭(2005)。在行動學習環境中實施科技教育教學活動之初探。

生活科技教育月刊,P40-57。

張榮輝(2005),利用 GPS 監測高雄柴山地區地表變形,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碩博 士班碩士論文,台南市。

邱柏升、林大正、陳宗禧(2006)。情境感知無所不在學習環境之設計與實作-以國小自 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為例,2006 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花蓮縣。

陳彥明(2006),全球定位系統融入行動學習之研究與應用,銘傳大學資訊傳播工程研 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謝欣純(2006),校園情境式無所不在學習系統在英文學習上之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蕭顯勝、馮瑞婷(2006),具情境感知式戶外生態教學系統之規劃與設計,生活科技教 育月刊,頁 28-39。

林峯旭(2006),行動學習教學系統之建構-以校園植物的學習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資訊科學系碩士論文,屏東縣。

王志忠(2007),行動英語情境輔助學習系統-以校園生活環境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資訊科學系碩士論文,屏東縣。

江瑞豪(2007),情境感知無所不在學習環境在國小自然科教學之應用-以校園植物單元 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台南市。

賴信安(2007),結合全球定位系統與 Google Mapss 於行動軌跡追蹤之應用,國立台灣 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誠鈺(2007),車輛監控系統整合 GPS 和 GPRS 之研究與實現,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機 電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簡宇政(2007),建構校園植物教學系統-以應用無線射頻辨識系統為例,亞洲大學資訊 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縣。

劉仁筑、鄔智仁(2008),GPS 程式設計開發實戰。台北市:學貫蕭股份有限公司。

許甲奇(2008),以情境感知行動學習系統輔助植物辨識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郭素妙(2008),利用 GPS 與地震資料探討台灣西南部地震潛能,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 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台南市。

李素慧(2008),台東市國民中學、高中職校園植物教學及多樣性調查,屏東科技大學 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李玉霞(2008),藥用植物的鄉土課程設計與教學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 際合作系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林芳安(2008),國小生態繪本創作教學研究-以校園植物為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視覺 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吳俊宜(2009),新竹 GPS 固定站地層下陷監測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所碩 士論文,新竹市。

王柔翔(2009),融入環境特色之科學數位遊戲學習對學校認同與環境覺知的影響~以

「校園植物」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卓宏仁(2009),運用流水學習法建置無所不在的校園植物學習環境,亞洲大學資訊工 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中縣。

朱蕙君(2009),以知識工程技術為基礎之無所不在學習心智工具,國立台南大學數位 學習科技學系博士論文,台南市。

黃文秀(2009),應用位置感知無所不在學習環境於昆蟲教學,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中縣。

林世昌(2009),建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的無所不在學習系統:以植物教學為例,亞 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中縣。

許嘉霖(2009),智慧型自行車旅遊導覽及 PDA 系統之研製,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 學系碩士論文,台南市。

陳佳暉(2009),利用 GPS 連續站觀測資料探討臺灣海峽之地殼變形,國立成功大學地 球科學系專班碩士論文,台南市。

學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彰化縣。

施如齡、黃國楨、鄭家家(2010),GPS 導入史地步道系統-行動與無所不在學習之應用,

2010 第四屆行動與無所不在數位學習研討會(UbiLearn2010),高雄市。

雷浩、張基成(2010),在無所不在學習環境下媒體呈現方式對英語聽力之影響,2010 電腦與網際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研討會(CNTE2010),新竹市。

黃國豪、李玲梅、洪珮菁、吳佳茹、賴煖菱、王皓瑀(2010),2010 第四屆行動與無所 不在數位學習研討會(UbiLearn2010),高雄市。

英文部分:

Suchmon (1987). Plans and situated actions: The problem of human-machine communica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rown J.S., A. Collins, & P. Duguid.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4), p32-34.

Lave, J & Wenger, E. (1991).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Cambridge NJ: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chilit B,& Theimer M(1994). Disseminating Active Map Information to Mobile Hosts.

IEEE Network, 8(5),22-32.

Feeney L., Ahlgren B., & Westerlund A. (2001). Spontaneous Networking: An Application-Oriented Approach to Ad Hoc Network, IEEE Comm.

Magazine,39(6),176-181.

Y.S. Chen, T.C. Kao & J.P. Sheu(2003). "A mobile learning system for scaffolding bird watching learning,"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Vol. 19, pp. 347–359.

Kawahara Y., Minami M. and Morikawa H. (2003), Aoyama:A Real-world Oriented Networking for Ubiquitous Computing Environment﹐IPSJ SIG Technical Reports, NO.39, pp.1~6.

Chang, Sheu & Chan (2003). Concept and design of Ad Hoc and mobile classrooms.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19, P336-346.

Hiroaki Ogata, Yoneo Yano(2004). Knowledge Awareness Map for Computer-Supported Ubiquitous Language Learning,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ireless and Mobile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2,p19-26.

Iyidir, B.,Ozkazanc, Y. (2004). Jamming of GPS receivers,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s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747 – 750.

Dan Corlett, Mike Sharples, Susan Bull & Tony Chan(2005), "Evaluation of a mobile learning organiser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Vol. 21, pp. 162-170.

Yang S.J.H., Chen I.Y.L.(2006), Providing Context Aware Learning Services to Learners with Portable Devices,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p840-842.

Yuan-Chen Liu, Kuo-Tai Tang, Tzu-Hua Huang, Te-Yu Wang, Istanda V.(2007). Mobile learning activities design based on conceptual learning, Frontiers In Education Conference - Global Engineering: Knowledge Without Borders, p F4J-1 - F4J-5.

Kuo R., Min-Chang Wu, Chang A., Chang M., Jia-Sheng Heh(2007). Delivering Context-aware Learning Guidance in the Mobile Learn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Information Theory, p362-366.

Hiroaki Ogata(2008).Computer Supported Ubiquitous Learning: Augmenting Learning Experirnces in the Real World. Wireless, Mobile and Ubiquitous Technologic in Education(WMUTE),4,P3-10.

Chen, G. D., Chang, C. K., & Wang, C. Y. (2008). Ubiquitous learning website: Scaffold learners by mobile devices with information-aware techniques. Computers & Education, 50(1), 77-90.

81-91.

Jacob, M., Schon, S., Weinbach, U., Kurner T.(2009). Ray tracing supported precision evaluation for GPS indoor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Communication, p15-22.

Ming-Jhe Yang, Jui-Hung Chen, Chao L.R., Shih T.K(2009). Developing the Outdoor Game-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by Using Ubiquitous Technologies,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p270-272.

Peng, H., Chuang, P.-Y., Hwang, G.-J., Chu, H.-C., Wu, T.-T., & Huang, S.-X.(2009).

Ubiquitous Performance-support System as Mindtool: A Case Study of Instructional Decision Making and Learning Assistan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12 (1), p.107–120.

Shu-Hau Ye, Yen-Chu Hung(2010).The Study of Self-Seamless Teaching Strategy for Ubiquitous Learning Environment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Mobile, and Ubiquitous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1,p182-186.

Hwang, G.J., Kuo, F.R., Yin, P.Y., & Chuang, K.H.(2010). A heuristic algorithm for planning personalized learning paths for context-aware ubiquitous learning. Computers &

Education, 54(2), 404-415.

Chu, H. C., Hwang, G. J., & Tsai, C. C. (2010). A knowledge engineering approach todeveloping mindtools for context-aware ubiquitous learning. Computers &

Education,54(1), 289-297.

Lopez, A.R. (2010). GPS Landing System Reference Antenna,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Magazine,52(1),104-113.

Quebe Stephen, Campbell Jacob, DeVilbiss Stewart, Taylor Clark(2010). Cooperative GPS navigation, Position Location and Navigation Symposium ,834 – 837.

Shu-Chen Cheng, Wu-Yuin Hwang, Dun-Wei Wen, Sheng-Yi Wu, Ching-Hua Hsiehe,

Chia-Yu Chen(2010). A Mobile and Web System with Contextual Familiarity and its Effect on Campus English Learning, Digital Game and Intelligent Toy Enhanced Learning, p222-224.

Lai Ah-Fur, Wu Chien-Hsun, Chou Kuan-Chih, Lai Horng-Yih(2010). Integrate Handheld Device and RFID to Support Context Awareness Environment for Outdoor Inquiry Learning Activity, 132-136.

Yau J.Y.-K., Joy M.(2010), A Context-Aware Personalized M-learning Application Based on M-learning Preferences, Wireless, Mobile and Ubiquitous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p11-18.

網路部分:

莊 溪 (2002) , 認 識 植 物 , 取 自 后 里 國 中 全 球 資 訊 網 網 址 http://www.hljh.tcc.edu.tw/teach/%E6%A0%A1%E5%9C%92%E6%A4%8D%E7%89%A 9/default.htm

Jeff-yeh(2008),如何寫 GPS 定位的程式碼 C# VS2005 Sample,取自 Jeff 隨手記網址 http://www.dotblogs.com.tw/jeff-yeh/archive/2008/06/11/4266.aspx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9),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取自財團法人台灣網路 資訊中心網址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0901c.pdf。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0),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取自財團法人台灣網路 資訊中心網址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1001c.pdf。

NMEA, NMEA Data, from NMEA, http://www.gpsinformation.org/dale/nmea.htm)

附錄一 植物圖鑑整理

大喬木,全樹具 有芳香精油,高 可達 50 公尺,

樹皮紅褐色或灰 褐色,有縱粗裂 紋,皮孔不顯 著,小枝帶綠色 色澤,有毛茸。

葉互生,闊卵圓 形或橢圓形表面 有光澤綠色且光 滑無毛,背面光 滑或散生柔毛,

略帶白粉狀,搓 揉有樟腦的辛香 味。

花較小,多數,

黃綠色,每年 2~4 月開花。

樟樹

核果球形,徑約 0.6~0.9 公分,成 熟時紫黑色,帶 有光澤。

鴨子 湖 校門 口

在文檔中 中中中中 (頁 70-8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