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探討、第四節 自我效能與應用。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校園 校園 校園口腔衛生保健的現況 校園 口腔衛生保健的現況 口腔衛生保健的現況 口腔衛生保健的現況

一、刷牙的方式

胡益進等(2007)指出目前台灣在學齡前、托兒所、幼稚園及小學對口 腔衛生所實施的各項措施中,以乳齒塗氟、氟錠及含氟漱口水的使用、

餐後潔牙活動最為常見;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10)指出在齲 齒過程中,包括環境因素(飲食及口腔清潔)、致病因素(細菌等微生物)、 宿主因素(易感的牙齒、唾液及免疫力)及時間因素是四個重要因子。

齲齒的預防方法有許多種,其中餐後潔牙為最根本的方法。牙菌斑堆積 在牙齒或牙齦時易造成齲齒、牙周病,餐後潔牙可以去除牙菌斑堆積也 可以減少牙齒產生酸,進而降低齲齒及牙周病的發生率。Stewart et al.(1999)。

11

而有效的潔牙則端賴正確的刷牙技術,貝氏刷牙法(Bass technique) 是普遍被建議的刷牙技術之一(Peretz&Gluck, 1999)。目前國民小學所推 廣的潔牙方法是衛生福利部在 2006 年所公佈的貝氏刷牙法(Bass method of brushing)。世界衛生組織及牙醫師公會指出,「貝氏刷牙法」乃強調短 距離、水平橫向刷牙,有一定的操作原則和口訣,是目前牙醫界最推薦 和建議的刷牙方式。兒童及青少年齲齒的預防方法,最常著手在口腔衛 生行為的改變與建立,最基本的方式取決於是否有刷牙的行為。相關研 究指出刷牙最好的時機為餐後及睡前,每日刷牙的次數越多、每次刷牙 的時間超過 3 分鐘,口腔的狀況也會較好(陳弘森等,2007)。

二、牙線使用

牙線是目前除刷牙外,最被一般大眾所接受,也是最廣泛使用的潔 牙工具之一,齲齒也與使用牙線次數有關(吳秀英、賴辛癸、張粹文、林 宇旋、洪百勳、蕭美玲,2008)。Anonymous(1988)引述美國牙醫學會的 建議,最理想的口腔為生行為是刷牙、牙線使用及定期接受牙齒檢查。

牙線清潔牙齒的鄰接面效果相當的良好。牙齒與牙齒交接的地方稱為鄰 接面,鄰接面上的牙菌斑無法靠牙刷清除,需使用牙線才能把鄰接面上

12

的牙菌班清乾淨。(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02)。許多醫學 的研究證實,不喜歡用牙線是全球性的困擾 Rimondini(2001)。各國之調 查,有每天刷牙者,幾乎都達 80%以上,但有每天使用牙線清潔鄰接面 者,普遍只有 10%左右或更低,牙線使用率最普遍的的美國與挪威也只 有 30%。2008 年臺灣的調查,每天刷牙者幾乎達到 99.3%,而每天有使 用牙線者,估計也是少於 10%。由此可知每日刷牙已成為習慣,但每日 用牙線卻還是混沌未開(賴弘明、陳秀熙、張淑惠、秋月暇,2008)。楊奕 馨(2006)等人的研究中也發現台灣地區國小學童健康行為表現較差的行 為是牙線的使用。

三、氟化物

「氟」存在於大自然中,而在自然界的氟主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所 存在。許多食物含有豐富的氟,例如海產、芋頭等,茶葉也含豐富的氟,

乾燥的茶葉中約含有 150~290 ppm 的氟,茶葉在熱水泡過程中以 0.9 ppm 左右的濃度緩緩地釋放出氟,對牙齒的保健甚為有益,茶葉中的茶多酚 可使齲齒細菌無法附著於牙齒上(蔡榮章,2012)。Branden, , Broucke , Leroy, Declerck, & Hoppenbrouwers. (2013)針對澳洲東南部鄉下地區的維 多利亞省調查發現,由於該地區飲用水中沒有加氟,所以其學齡前兒童 齲齒率也較市區孩童高。於是地方政府從孩童 7-8 個月時的健檢開始介

13

入,由護理人員(MCHNs,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nurses),給予加氟牙 膏、牙刷,持續追縱到孩童滿三歲,結果發現孩童的齲齒率降低了。反 觀台灣除了某些海產和茶葉中含氟量稍高外,並不容易攝取到氟,所以 額外使用氟化物對預防齲齒有其重要性(許嘉凌,2011)。林雯君(2006)對 高雄某國小學生的口腔衛生保健行為與城鄉差異之研究中指出,影響國 小學童齲齒狀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為使用含氟漱口水的頻率。

有鑑於我國學童的齲齒率攀高,衛生署及牙醫師公會全聯會於 1997 年共同辦理國小學生含氟潄口水實驗計畫,推廣口腔衛生工作。根據中 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學校含氟漱口水推廣及齲齒防治效果評估」計 畫,含氟漱口水可以有效的降低約 28%~37%的齲齒發生率。氟化物的 使用也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預防齲齒發生最有效的工具之一(許嘉凌,

2011)。在學校系統推行含氟漱口水的計畫,這項措施在歐美、日本已行 之有年,於臨床文獻證實具有齲齒預防效果達 30~50%以上(Doherty, Brunelle , Miller & LiSH,1984)。

14

四、校牙醫進駐校園

臺灣從 98 學年度開始,也把校牙醫進駐校園規劃為未來發展的方 向,並從 98 年開始每年進駐 200 名校牙醫到校園(台灣健康促進暨衛生教 育學會,2010) ,協助學校定期幫全校師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也把高危 險群個案列入口腔健康個案管理,提供潔牙技巧、健康飲食習慣及健康 生活習慣的指導等。

五、口腔健康法規

為提升全民口腔健康,我國於 2003 年 5 月公布施行「口腔健康法」。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6),以促進全民口腔健康照護為宗旨,全案共 12 條條文,以達成世界衛生組織口腔衛生標準為目標,其中第三條載明政 府機關應推行預防口腔疾病及口腔衛生保健的工作,包括有口腔健康教 育之實施;尤其在第六條:『教育主管機關應加強學校口腔健康教育之推 展』、第七條:『主管機關、教育主管機關辦理口腔健康教育之推展與宣 導時,相關機關、學校、團體及大眾傳播媒體應配合推行』中,可看出 衛生、教育及民間相關團體的資源整合,在推行口腔健康教育上的必要 性。

15

六、各項口腔衛生政策的支持

衛生福利部指出(2006)國人總抱著「年老時牙齒就該掉光光」、「齲齒 不是疾病」等錯誤的觀念,忽視口腔健康的重要,大部分民眾也不清楚 正確的刷牙技巧及牙線的使用,因為認知不足而導致牙菌斑堆積,造成 牙齒的傷害;另外抽菸及嚼食檳榔對口腔健康的危害甚大,檳榔子是一 級致癌物,但台灣仍有成千上萬的檳榔族戕害自己健康。有鑑於此,中 央健康保險局於 1995 年 3 月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在兒童健康手冊也包含 口腔檢查的部份,另外 30 歲以上民眾曾經有吃檳榔或吸菸者,每 2 年可 免費做口腔黏膜篩檢。

1990 年衛生福利部在「衛生白皮書」中提出口腔保健四大工作要項:

(一)使用氟化物、(二)餐後潔牙推廣、(三)健康的飲食攝取、(四)每半年定 期口腔檢查。依據此四大工作要項,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在 1992 年開始推廣國小學童校園餐後潔牙運動,並從 1997 年開始,在衛生 福利部的指導下,開始展開校園含氟漱口水推廣計畫。

16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為加強國人對口腔健康的重視,在 2013 年以

「二要二不、從齒健康」為主題,舉辦一系列口腔保健微電影比賽,透 過此活動,營造「刷了再睡,從齒健康」口腔衛生觀念,宣導睡前要使 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半年口腔檢查及塗氟、要少吃甜食、要多多漱口、

絕對不要含著奶瓶入睡、也不要以口餵食小孩,積極傳遞口腔健康從小 做起的重要性,期望每個民眾都能擁有健康好牙齒。現行全世界口腔保 健工作的趨勢是採『預防策略』為重,其方法為:正確的潔牙技巧、健 康的食物攝取、每半年定期做口腔檢查,以及氟化物的使用(許嘉凌,

2011)。氟化物(fluoride)在口腔衛生上,也被認為對牙齒有明確的保護功 能(Duckworth, Horay, Huntington, & Mehta, 2009)。

衛生福利部為降低國內兒童的齲齒發生率,放寬了兒童免費塗氟的 年齡,由現行 5 歲以下擴增到 6 歲以下每年 2 次塗氟服務,而偏遠地區 學童及低收入戶兒童也由現行 1 年 2 次增加到 1 年 4 次。另外,新北市 衛生局,提供口腔醫療巡迴車至偏鄉地區服務,醫療巡迴車內設有專業 牙科診療儀器,可以為偏鄉地區的兒童口腔健康提供不少幫助。

17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國內 國內 國內 12 歲學 國內 歲學 歲學生 歲學 生 生齲齒 生 齲齒 齲齒 齲齒程度的跨國比較 程度的跨國比較 程度的跨國比較 程度的跨國比較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 WHO) (2007)指出齲 齒是許多先進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的重要公共衛生議題,因為生活水準改 善及飲食習慣西化,預測齲齒發生率在發展中國家會快速增加。口腔健 康問題會影響到 65%~89%的孩童及成人。12 歲是由乳牙更迭為恆牙的指 標性年齡,因此世界衛生組織特別以 12 歲青少年 DMFT 指數作為全球性 的口腔保健指標(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局,2008)。世界衛生組織於 1988 年訂定全球口腔保健目標,希望世界各國在西元 2010 年時,12 歲青少年 的 DMFT index 平均在 2.0 以下。全世界口腔的健康資料目前均由世界衛 生組織 CAPP 計劃(即 Oral Health Country / Area Profile Programme)統一收 集建檔及做資料的保存。12 歲組別的齲齒程度為全球口腔健康程度的主 要監察指標。世界衛生組織還選定 35 歲至 44 歲組別為跨國比較的標準 監察組別。

一、台灣齲齒資料分析

歷年來台灣有關口腔健康調查的相關流行病學資料,從 1970 年時台 灣地區在 12 歲兒童的恆齒齲齒指數(簡稱 DMFT 指數)是 1.2 顆,1981 年開始針對 12 歲學童的 DMFT 攀升到 3.76 顆,1990 年達到高峰,增至

18

4.95 顆,當時齲齒盛行率為 91.6%,治療率 12.0%,狀況極需改善;臺灣 在 1995 年實施全民健康保險,牙齒治療也納入健保支付項目內,民眾就 醫的經濟障礙因素解除,就醫率相對也提升不少,因此口腔健康狀況得 以加速改善。到了 1996 年 DMFT 則降為 4.22 顆,齲齒盛行率為 84.5%,

治療率 28.7%;到了 2000 年的全國性齲齒調查, 12 歲兒童齲齒指數 (DMFT index)為 3.31 顆,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所定 DMFT index 應該低於 2 顆的標準,與國際比較,臺灣兒童齲齒指數仍比大多數國家來的高。

2005-2006 年台灣地區兒童及青少年口腔狀況調查成果報告,DMFT 指數為 2.58 (表 2-1) 。乳牙 6-12 歲平均 deft 指數分別為 4.87、5.03、4.16、

2.59、1.27、0.55 與 0.16;乳牙齲齒率分別為 60.55%、59.65%、56.89%、

44.07%、26.76%、13.56%與 4.30%。恆牙 12-17 歲平均 DMFT 指數分別 為 2.58、3.78、4.23、4.52、4.72 與 5.14;恆牙齲齒率分別為 37.30%、

52.17%、54.12%、57.80%、51.94%與 50.69%。與上一次 2001 年的調查 報告相比較,台灣 6-12 歲,其 dt、et、deft index、齲齒率、ds、es、defs index 都有下降的趨勢,乳牙與恆牙齲齒率都下降約 30%左右。(陳弘森、

52.17%、54.12%、57.80%、51.94%與 50.69%。與上一次 2001 年的調查 報告相比較,台灣 6-12 歲,其 dt、et、deft index、齲齒率、ds、es、defs index 都有下降的趨勢,乳牙與恆牙齲齒率都下降約 30%左右。(陳弘森、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