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學生口腔衛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探討-以新北市某國小學生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小學生口腔衛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探討-以新北市某國小學生為例"

Copied!
14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 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葉 國 樑 博士 曾 治 乾 博士. 國小學生口腔衛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探討 -以新北市某國小學生為例 Elementary School oral hygiene habits and their related factors -A survey of students at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研 究 生:黃 雅 文 撰 中 華 民 國 一○三 年 六 月.

(2) 國小學生口腔衛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探討 -以新北市某國小學生為例 以新北市某國小學生為例 研究生︰黃雅文. 指導教授:葉國樑、曾治乾. 摘. 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國小學生口腔衛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探討,並以自編之結 構式問卷進行調查。研究母群體為 102 學年度第一學期就讀於新北市三峽區某國 小全體學生,共得有效樣本數 114 份,回收率 96.6%。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對象無論在口腔衛生知識、態度、行為及自我效能上,男生、女生均無顯 著差異。 二、本研究對象的口腔衛生知識尚可,而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行為、個人口腔衛 生自我效能,皆偏向正向程度。. 三、本研究對象的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自我效能、口腔衛生 行為、口腔衛生重要他人態度,會因年級、學業成績、與父母同住、母親國 籍、父母社經地位而有顯著差異。 四、本研究對象的口腔衛生知識、態度、口腔衛生重要他人態度,以五年級表現 最好。而口腔衛生自我效能呈現中上程度的正向行為,以六年級表現最好。 五、本研究對象的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自我效能、口腔衛生重 要他人態度與個人口腔衛生行為之間的關係皆達顯著的正相關。 六、社會人口學變項中的年級、學業成績、擔任班級幹部、是否與父母同住、母 I.

(3) 親國籍,可顯著預測其個人口腔衛生行為。 七、「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自我效能」、「與父母同住」對口腔衛生行 為變異的總解釋力為 80.7%,其中又以「口腔衛生知識」的影響力最為顯著, 其次為「口腔衛生自我效能」。. 關鍵詞: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行為、口腔衛生自我效能. II.

(4) Elementary School Oral Hygiene Habits and Their Related Factors -A survey of students at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A Masters Thesis By Ya-Wen Hua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survey the oral health behavior of students at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oral health behavior. The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with a research population sample targeting all students at the school during the fall 2013 semester. There are 114 valid respondents (96.6% of the students).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Among the students surveyed, there are no marked differences between boys and girls in their levels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 behavior, and self-efficacy. 2.The students surveyed have adequate levels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They show positive levels of oral health attitude, behavior, and self-efficacy. 3.The students surveyed show marked differences in their levels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 behavior, influence by the attitudes of important figures, and self-efficacy whe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following factors: (1) level of schooling (2) level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3) living together with or apart from parents III.

(5) (4) mother’s country of origin (5) socioeconomic status 4.Among the students surveyed, fifth graders show the highest level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 as well as the most amount of positive influence by the attitudes of important figures. Sixth graders show the highest levels of self-efficacy. 5.The students are surveyed for their or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 self-efficacy, influence by the attitudes important others, and behavior. All of these factors exhibit a clear,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one another. 6. The following socio-demographic differences can serve as good predictors of individual oral health behavior among the students: (1) Grade of schooling (2) Level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3) Service in class leadership positions (4) Living together with or apart from parents (5) Mother’s country of origin (6) Level of education attained by parents 7. Oral health knowledge, oral health self-efficacy, and whether students live with or apart from their parents have the greatest combined effect (80.7%) on changes in oral health behavior. Of these factors, oral health knowledge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followed by oral health self-efficacy. Key words: oral health knowledge, oral health attitudes, and oral health behavior IV.

(6) 致謝 這三年來每逢隔週假日都要到師大上課,我會準備「拿鐵咖啡+綜合 水果切盤+法國麵包」,這是專屬於我自己的師大味道,在每一段人生旅 途,為自己準備一份專屬的滋味,待我日後再細細回味。求學的過程雖 然很辛苦又備感壓力,但直至今日嚼來其中滋味像咖啡會回甘啊!我也終 於完成從小立下的夢想,衷心感激之情亦是不可言喻。 論文的完成要感謝很多人。首先要感謝的是指導敎授葉國樑老師、 曾治乾老師,讓我在學術研究的過程中獲益匪淺。感謝口試委員黃禎貞 老師,使論文內容更臻完整性。系主任劉潔心老師、導師黃淑貞老師、 葉國樑老師、曾治乾老師、陳政友老師、李思賢老師、郭鐘隆老師、胡 益進老師、李景美老師、張鳳琴老師等引領我進入學術的殿堂一窺學術 研究的深奧,浩瀚師恩,永銘於心! 再來要感謝服務學校朱玉環校長、各班級任導師、馬潤荃博士、洪 力青老師、陳文儂老師等人的幫忙。最後,要感謝這三年來家人的支持 與關心,我才能無後顧之憂專心於課業。 「學以致用、造福學子」一直是 我進修的目的,藉由大家相互激勵,敎育能擦出更美好的火花,謹以此 文獻給幫助過我的你們,謝謝大家!. V.

(7)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0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05. 第四節. 研究假設. 06. 第五節. 名詞界定. 07. 第六節. 研究限制. 0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校園口腔衛生保健的現況. 10. 第二節. 國內 12 歲學生齲齒程度的跨國比較. 17. 第三節. 影響口腔衛生行為相關因素探討. 22. 第四節. 自我效能與應用.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8. 第四節. 研究步驟. 44 VI.

(8) 第五節 第四章. 資料處理與分析. 46. 研究結果與討論. 49. 第一節. 社會人口學分布情形. 第二節. 研究對象之口腔衛生知識、態度、行為、自我效能及重要. 49. 他人的口腔衛生態度之現況 第三節. 53.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 度、口腔衛生自我效能、口腔衛生行為及重要他人口腔 衛生態度之間的關係. 第四 節. 68. 研究對象之口腔衛生知識、態度、自我效能、重要他人 口腔衛生態度與口腔衛生行為的關係. 第五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對個人口腔衛生行為相關因素的預 測情形. 第五章. 84. 86. 結論與建議. 90. 第一節. 結論. 90. 第二節. 建議. 92. 參考文獻. 97. 中文文獻. 97. 英文文獻. 106 VII.

(9) 表 目 次 表 2-1 台灣地區十二歲兒童口腔健康狀況. 19. 表 2-2 世界各國 12 歲兒童的齲蝕指數 DMFT index. 22. 表 3-1 口腔衛生各分量表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 43. 表 3-2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統計方法. 48. 表 4-1 社會人口學變項的分布情形. 52. 表 4-2 研究對象的口腔衛生知識答題分布情形. 55. 表 4-3 研究對象的口腔衛生態度答題分布情形. 58. 表 4-4 研究對象的口腔衛生行為答題分布情形. 61. 表 4-5 研究對象的口腔衛生自我效能答題分布情形. 64. 表 4-6 重要他人口腔衛生態度答題分布情形. 67. 表 4-7 社會人口學對「口腔衛生知識」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71. 表 4-8 社會人口學對「口腔衛生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74. 表 4-9 社會人口學對「口腔衛生自我效能」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77. 表 4-10 社會人口學對「口腔衛生行為」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0. 表 4-11 社會人口學對「重要他人對口腔衛生行為的態度」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3. VIII.

(10) 表 4-12 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自我效能、重要他人 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行為之相關矩陣. 86. 表 4 -13-1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對口腔衛生行為的相關性檢定. 87. 表 4 -13-2 影響口腔衛生行為各變項共線性診斷表. 88. 表 4 -13-3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度、 口腔衛生自我效能、口腔衛生重要他人態度對口腔衛生行為 之複迴歸分析. 90. 圖 目 次 圖 3-1 研究架構. 36. 圖 3-2 研究步驟圖. 46. 附錄 附錄一 問卷內容效度專家名單. 113. 附錄二 專家邀請函. 114. 附錄三 正式問卷. 128. IX.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節共分成六節,分別為第一節研究動機與重要性、第二節為研 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研究假設、第五節為名詞界定及 第六節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 2003 年指出,口腔的健康對個人、家庭還有 社會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包括牙齒疼痛、咀嚼功能不良、金錢損失及 降低生活品質等,所以口腔衛生是一項重要的健康議題。要維護好口腔 健康,有賴正確的知識、態度及行為,特別是正確的潔牙行為,教育部 為提昇學生健康,強調以加強口腔衛生作為奠定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礎(教 育部,2000)。在人一生的口腔健康發展時期中,因為乳牙、恆牙交替發 育的關係,以學齡期為最需要注重良好的口腔衛生,也是實施口腔衛生 教育之最佳關鍵時期(胡益進等,2007)。 美國在 2000 年提出「健康國民 2010」(Health People 2010)中更強調 預防口腔疾病及增進口腔健康對於實現國民的身體健康及增進生活品質 1.

(12) 有相當大的重要性(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2000)。 而 2000 年在美國公共衛生署的口腔政策報告中指出,口腔健康不單純是 指牙齒健康而已,牙齒健康會影響全身健康,例如,齲齒和牙周病有可 能導致將導致糖尿病惡化、肺炎、腦中風、動脈硬化、心肌梗塞、懷孕 婦女容易產下體重過輕嬰兒及早產兒等問題。提醒美國的民眾要非常重 視口腔健康及口腔衛生行為。因此,許多國家衛生政策的決策者,已經 非常重視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胡益進、姚振華、姜逸群、黃松元、葉國樑(2007)於學校口腔健康促 進推廣模式探討研究中指出:健康是所有事業的基礎,也是發展潛在能 力的根源;口腔衛生不良會影響全身健康也可能嚴重危及生命甚至死 亡;此外,口腔疾病會增加社會成本和經濟負擔,使醫療保健費用上漲(Tex Dent J,2008)。且牙齒具有咀嚼食物、保持美好臉型、幫助發音等整體 功能,除了影響口腔健康之外,還會影響學習成效與自信心(中華民國 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1998)。 1989 年日本厚生勞動省舉辦「成人齒科保健研討會」 ,研討會中提到 「牙齒保健 8020 運動」 ,80 表示日本人的平均壽命,20 表示口腔內至少 還有 20 顆自然牙齒的老人,其咀嚼能力較無障礙。 「牙齒保健 8020 運動」. 2.

(13) 的目標是希望日本民眾終生至少都能擁有 20 顆以上的自然牙齒。2000 年 時,世界衛生組織(WHO)公佈日本為世界各國健康評比的第一名。反觀 我國,依據主計處的公布,到 101 年六月底, 65 歲以上的人口已達 256 萬人,約占總人口數的 11%,已邁向高齡化社會,國內中華民國牙醫師 公會全國聯合會在 2012 年為此舉辦全民口腔健康週,目標為自然牙 「Nature, We Care 」,來維護國人牙齒健康。 而教育部在 101 學年度學生健康檢查指標中指出學生初檢齲齒率全 國平均數為 46.36%,新北市 29 個行政區國小一、四年級的平均齲齒率 為 48.02%。研究者服務的三峽地區國民小學平均齲齒盛行率為 47.91%, 排名新北市行政區的第十名;四年級齲齒率為 60.14%,在行政區中排名 第九名,而研究者服務的學校新生齲齒率高達 82.28%,明顯高於新北市 及全國齲齒率的平均數,所以口腔衛生行為仍是值得研究與重視的。. 3.

(1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 一、瞭解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 衛生自我效能、重要他人對口腔衛生態度及口腔衛生行為的現況。 二、探討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度、 口腔衛生自我效能、重要他人對口腔衛生態度及口腔衛生行為彼此 間之相關性。 三、探討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自我效能、 重要他人對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態度對口腔衛生行為之預測力。 四、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提升國小學生落實口腔衛生行為 之參考。. 4.

(1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擬定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 自我效能、重要他人的口腔衛生態度及口腔衛生行為,各變項分布 情形為何? 二、研究對象之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自我效能、重 要他人的口腔衛生態度及口腔衛生行為,是否會因社會人口學因素 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三、研究對象之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自我效能、重 要他人的口腔衛生態度及口腔衛生行為彼此間是否有相關? 四、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因素、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 衛生自我效能、重要他人的口腔衛生態度是否能有效預測其口腔衛 生行為?. 5.

(16)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問題,本研究預探討之研究假設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自我效能、重 要他人的口腔衛生態度及口腔衛生行為,會因社會人口學因素的不 同而有顯著差異。 二、研究對象之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自我效能、重 要他人的口腔衛生態度與口腔衛生行為彼此之間有顯著相關。 三、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因素、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 衛生自我效能、重要他人的口腔衛生態度,能顯著預測其口腔衛生 行為。. 6.

(17) 第五節 名詞界定 與本研究有關的名詞操作型定義如下: 一、口腔衛生 口腔衛生 世界衛生組織(2014)定義口腔衛生是指沒有牙周病、齲齒和牙齒脫 落、疼痛、口腔感染、口腔咽喉癌症等和社會心理健康等其它疾病與障 礙的狀態。影響口腔健康的危險因子包括不健康飲食、使用菸草、使用 有害物質、酒精及口腔衛生不良。 二、口腔衛生知識 本研究口腔衛生知識是依據陳弘森(2007)所指之對口腔衛生相關常 識瞭解的程度、如齲齒成因、齲齒預防、口腔定期檢查、正確潔牙及飲 食習慣的相關知識。以問卷測量,得分越高表示口腔知識越好。 三、口腔衛生態度 口腔衛生保健態度指在生活環境中對於維護口腔衛生的評價與是否 採取行為的傾向,本文將其分為維護口腔衛生態度、潔牙態度、使用口 腔清潔用品態度(黃淑貞、陳弘森、黃純德,2007)及便利性(楊淑苓、葉 國樑,2003)。以問卷測量,得分越高表示口腔衛生態度越好。 7.

(18) 四、口腔衛生行為 本研究指的是在吃過三餐後刷牙的行為、吃過點心及零食後刷牙的 行為、使用牙線的的行為、使用含氟漱口水的頻率及定期看牙醫的行為。 以問卷測量,得分越高表示口腔衛生行為越好。根據中華民國牙醫師公 會全國聯合會(1998)指出餐後潔牙行為是指三餐飯後會進行潔牙行為,包 含刷牙、使用牙線、含氟漱口水等。 五、口腔衛生自我效能 口腔衛生自我效能 Bandura(1986)定義自我效能為,個人採取某一行動前,個人的「達 成可能感」。指個人是否能達成某行為的信心或是自覺把握程度之想法, 稱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本研究是以問卷中的口腔衛生自我效能量表 來測量,得分愈高,表示口腔衛生自我效能愈高,指研究對象主觀的判 斷在各種特定的情況中,對於自己採取口腔衛生行為的評估及自信。 六、學業總成績 以研究對象 101 學年度第 2 學期之學業總成績平均分數為準。分成 四個選項,分別為優(90~100 分)、甲(80~90 分)、乙(70~80 分)、丙(70 分 以下)。為要求正確性,學業總成績平均分數由導師填寫。. 8.

(19) 七、新住民子女: 新住民子女 所謂新住民子女乃指父親或母親一方(或雙方)非台灣籍,所養育 且目前就讀國中小階段的子女稱之(包含大陸、東南亞、日本、美加、 歐洲等)。狹義定義為 2003 年於教育發展研討會上,前任行政院院長游 錫堃於所使用的定義,是指限於外籍配偶所生下的子女;另外廣義的定 義則為,將來所有在台灣生長的人,均俗稱為「新台灣人」 (郭添財、晨 星貝,2006;徐曼貞、卓意屏,2006)。. 第六節 研究限制 一、 本研究調查係採填答方式進行,屬於事後回憶,故受試者可能會因 回憶的誤差造成填答結果有偏差,另外,填答時的真實程度及認真 程度與否可能會影響研究的結果。 二、 由於本研究僅限於新北市三峽區某偏遠小學,屬茶葉務農區,學生 成績、家庭社經地位等普遍較低。對於地區的限制,本研究測得的 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自我效能與個人口腔衛生 行為及其他的相關變項資料,僅限於本研究工具所涵蓋的研究範 圍。 9.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為三節,包括第一節 校園口腔衛生保健的現況、第二節 國 內 12 歲學生齲齒程度的跨國比較、第三節 影響口腔衛生行為相關因素 探討、第四節 自我效能與應用。. 第一節 校園口腔衛生保健的現況 校園口腔衛生保健的現況 一、刷牙的方式 胡益進等(2007)指出目前台灣在學齡前、托兒所、幼稚園及小學對口 腔衛生所實施的各項措施中,以乳齒塗氟、氟錠及含氟漱口水的使用、 餐後潔牙活動最為常見;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10)指出在齲 齒過程中,包括環境因素(飲食及口腔清潔) 、致病因素(細菌等微生物) 、 宿主因素(易感的牙齒、唾液及免疫力)及時間因素是四個重要因子。 齲齒的預防方法有許多種,其中餐後潔牙為最根本的方法。牙菌斑堆積 在牙齒或牙齦時易造成齲齒、牙周病,餐後潔牙可以去除牙菌斑堆積也 可以減少牙齒產生酸,進而降低齲齒及牙周病的發生率。Stewart et al.(1999)。. 10.

(21) 而有效的潔牙則端賴正確的刷牙技術,貝氏刷牙法(Bass technique) 是普遍被建議的刷牙技術之一(Peretz&Gluck, 1999)。目前國民小學所推 廣的潔牙方法是衛生福利部在 2006 年所公佈的貝氏刷牙法(Bass method of brushing)。世界衛生組織及牙醫師公會指出, 「貝氏刷牙法」乃強調短 距離、水平橫向刷牙,有一定的操作原則和口訣,是目前牙醫界最推薦 和建議的刷牙方式。兒童及青少年齲齒的預防方法,最常著手在口腔衛 生行為的改變與建立,最基本的方式取決於是否有刷牙的行為。相關研 究指出刷牙最好的時機為餐後及睡前,每日刷牙的次數越多、每次刷牙 的時間超過 3 分鐘,口腔的狀況也會較好(陳弘森等,2007)。. 二、牙線使用 牙線是目前除刷牙外,最被一般大眾所接受,也是最廣泛使用的潔 牙工具之一,齲齒也與使用牙線次數有關(吳秀英、賴辛癸、張粹文、林 宇旋、洪百勳、蕭美玲,2008)。Anonymous(1988)引述美國牙醫學會的 建議,最理想的口腔為生行為是刷牙、牙線使用及定期接受牙齒檢查。 牙線清潔牙齒的鄰接面效果相當的良好。牙齒與牙齒交接的地方稱為鄰 接面,鄰接面上的牙菌斑無法靠牙刷清除,需使用牙線才能把鄰接面上. 11.

(22) 的牙菌班清乾淨。(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02)。許多醫學 的研究證實,不喜歡用牙線是全球性的困擾 Rimondini(2001)。各國之調 查,有每天刷牙者,幾乎都達 80%以上,但有每天使用牙線清潔鄰接面 者,普遍只有 10%左右或更低,牙線使用率最普遍的的美國與挪威也只 有 30%。2008 年臺灣的調查,每天刷牙者幾乎達到 99.3%,而每天有使 用牙線者,估計也是少於 10%。由此可知每日刷牙已成為習慣,但每日 用牙線卻還是混沌未開(賴弘明、陳秀熙、張淑惠、秋月暇,2008)。楊奕 馨(2006)等人的研究中也發現台灣地區國小學童健康行為表現較差的行 為是牙線的使用。 三、氟化物 「氟」存在於大自然中,而在自然界的氟主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所 存在。許多食物含有豐富的氟,例如海產、芋頭等,茶葉也含豐富的氟, 乾燥的茶葉中約含有 150~290 ppm 的氟,茶葉在熱水泡過程中以 0.9 ppm 左右的濃度緩緩地釋放出氟,對牙齒的保健甚為有益,茶葉中的茶多酚 可使齲齒細菌無法附著於牙齒上(蔡榮章,2012)。Branden, , Broucke , Leroy, Declerck, & Hoppenbrouwers. (2013)針對澳洲東南部鄉下地區的維 多利亞省調查發現,由於該地區飲用水中沒有加氟,所以其學齡前兒童 齲齒率也較市區孩童高。於是地方政府從孩童 7-8 個月時的健檢開始介 12.

(23) 入,由護理人員(MCHNs,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nurses),給予加氟牙 膏、牙刷,持續追縱到孩童滿三歲,結果發現孩童的齲齒率降低了。反 觀台灣除了某些海產和茶葉中含氟量稍高外,並不容易攝取到氟,所以 額外使用氟化物對預防齲齒有其重要性(許嘉凌,2011)。林雯君(2006)對 高雄某國小學生的口腔衛生保健行為與城鄉差異之研究中指出,影響國 小學童齲齒狀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為使用含氟漱口水的頻率。. 有鑑於我國學童的齲齒率攀高,衛生署及牙醫師公會全聯會於 1997 年共同辦理國小學生含氟潄口水實驗計畫,推廣口腔衛生工作。根據中 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學校含氟漱口水推廣及齲齒防治效果評估」計 畫,含氟漱口水可以有效的降低約 28%~37%的齲齒發生率。氟化物的 使用也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預防齲齒發生最有效的工具之一(許嘉凌, 2011)。在學校系統推行含氟漱口水的計畫,這項措施在歐美、日本已行 之有年,於臨床文獻證實具有齲齒預防效果達 30~50%以上(Doherty, Brunelle , Miller & LiSH,1984)。. 13.

(24) 四、校牙醫進駐校園 臺灣從 98 學年度開始,也把校牙醫進駐校園規劃為未來發展的方 向,並從 98 年開始每年進駐 200 名校牙醫到校園(台灣健康促進暨衛生教 育學會,2010) ,協助學校定期幫全校師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也把高危 險群個案列入口腔健康個案管理,提供潔牙技巧、健康飲食習慣及健康 生活習慣的指導等。. 五、口腔健康法規 為提升全民口腔健康,我國於 2003 年 5 月公布施行「口腔健康法」。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6) ,以促進全民口腔健康照護為宗旨,全案共 12 條條文,以達成世界衛生組織口腔衛生標準為目標,其中第三條載明政 府機關應推行預防口腔疾病及口腔衛生保健的工作,包括有口腔健康教 育之實施;尤其在第六條: 『教育主管機關應加強學校口腔健康教育之推 展』、第七條:『主管機關、教育主管機關辦理口腔健康教育之推展與宣 導時,相關機關、學校、團體及大眾傳播媒體應配合推行』中,可看出 衛生、教育及民間相關團體的資源整合,在推行口腔健康教育上的必要 性。. 14.

(25) 六、各項口腔衛生政策的支持 衛生福利部指出(2006)國人總抱著「年老時牙齒就該掉光光」 、 「齲齒 不是疾病」等錯誤的觀念,忽視口腔健康的重要,大部分民眾也不清楚 正確的刷牙技巧及牙線的使用,因為認知不足而導致牙菌斑堆積,造成 牙齒的傷害;另外抽菸及嚼食檳榔對口腔健康的危害甚大,檳榔子是一 級致癌物,但台灣仍有成千上萬的檳榔族戕害自己健康。有鑑於此,中 央健康保險局於 1995 年 3 月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在兒童健康手冊也包含 口腔檢查的部份,另外 30 歲以上民眾曾經有吃檳榔或吸菸者,每 2 年可 免費做口腔黏膜篩檢。 1990 年衛生福利部在「衛生白皮書」中提出口腔保健四大工作要項: (一)使用氟化物、(二)餐後潔牙推廣、(三)健康的飲食攝取、(四)每半年定 期口腔檢查。依據此四大工作要項,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在 1992 年開始推廣國小學童校園餐後潔牙運動,並從 1997 年開始,在衛生 福利部的指導下,開始展開校園含氟漱口水推廣計畫。. 15.

(26)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為加強國人對口腔健康的重視,在 2013 年以 「二要二不、從齒健康」為主題,舉辦一系列口腔保健微電影比賽,透 過此活動,營造「刷了再睡,從齒健康」口腔衛生觀念,宣導睡前要使 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半年口腔檢查及塗氟、要少吃甜食、要多多漱口、 絕對不要含著奶瓶入睡、也不要以口餵食小孩,積極傳遞口腔健康從小 做起的重要性,期望每個民眾都能擁有健康好牙齒。現行全世界口腔保 健工作的趨勢是採『預防策略』為重,其方法為:正確的潔牙技巧、健 康的食物攝取、每半年定期做口腔檢查,以及氟化物的使用(許嘉凌, 2011)。氟化物(fluoride)在口腔衛生上,也被認為對牙齒有明確的保護功 能(Duckworth, Horay, Huntington, & Mehta, 2009)。 衛生福利部為降低國內兒童的齲齒發生率,放寬了兒童免費塗氟的 年齡,由現行 5 歲以下擴增到 6 歲以下每年 2 次塗氟服務,而偏遠地區 學童及低收入戶兒童也由現行 1 年 2 次增加到 1 年 4 次。另外,新北市 衛生局,提供口腔醫療巡迴車至偏鄉地區服務,醫療巡迴車內設有專業 牙科診療儀器,可以為偏鄉地區的兒童口腔健康提供不少幫助。. 16.

(27) 第二節 國內 12 歲學生 歲學生齲齒程度的跨國比較 齲齒程度的跨國比較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 WHO) (2007)指出齲 齒是許多先進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的重要公共衛生議題,因為生活水準改 善及飲食習慣西化,預測齲齒發生率在發展中國家會快速增加。口腔健 康問題會影響到 65%~89%的孩童及成人。12 歲是由乳牙更迭為恆牙的指 標性年齡,因此世界衛生組織特別以 12 歲青少年 DMFT 指數作為全球性 的口腔保健指標(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局,2008) 。世界衛生組織於 1988 年訂定全球口腔保健目標,希望世界各國在西元 2010 年時,12 歲青少年 的 DMFT index 平均在 2.0 以下。全世界口腔的健康資料目前均由世界衛 生組織 CAPP 計劃(即 Oral Health Country / Area Profile Programme)統一收 集建檔及做資料的保存。12 歲組別的齲齒程度為全球口腔健康程度的主 要監察指標。世界衛生組織還選定 35 歲至 44 歲組別為跨國比較的標準 監察組別。. 一、台灣齲齒資料分析 歷年來台灣有關口腔健康調查的相關流行病學資料,從 1970 年時台 灣地區在 12 歲兒童的恆齒齲齒指數(簡稱 DMFT 指數)是 1.2 顆,1981 年開始針對 12 歲學童的 DMFT 攀升到 3.76 顆,1990 年達到高峰,增至 17.

(28) 4.95 顆,當時齲齒盛行率為 91.6%,治療率 12.0%,狀況極需改善;臺灣 在 1995 年實施全民健康保險,牙齒治療也納入健保支付項目內,民眾就 醫的經濟障礙因素解除,就醫率相對也提升不少,因此口腔健康狀況得 以加速改善。到了 1996 年 DMFT 則降為 4.22 顆,齲齒盛行率為 84.5%, 治療率 28.7%;到了 2000 年的全國性齲齒調查, 12 歲兒童齲齒指數 (DMFT index)為 3.31 顆,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所定 DMFT index 應該低於 2 顆的標準,與國際比較,臺灣兒童齲齒指數仍比大多數國家來的高。 2005-2006 年台灣地區兒童及青少年口腔狀況調查成果報告,DMFT 指數為 2.58 (表 2-1) 。乳牙 6-12 歲平均 deft 指數分別為 4.87、5.03、4.16、 2.59、1.27、0.55 與 0.16;乳牙齲齒率分別為 60.55%、59.65%、56.89%、 44.07%、26.76%、13.56%與 4.30%。恆牙 12-17 歲平均 DMFT 指數分別 為 2.58、3.78、4.23、4.52、4.72 與 5.14;恆牙齲齒率分別為 37.30%、 52.17%、54.12%、57.80%、51.94%與 50.69%。與上一次 2001 年的調查 報告相比較,台灣 6-12 歲,其 dt、et、deft index、齲齒率、ds、es、defs index 都有下降的趨勢,乳牙與恆牙齲齒率都下降約 30%左右。 (陳弘森、 邱耀章等,2007)。 另外,新北市衛生局(2013)指出,新北市 101 學年度國小 1 年級學童 齲齒率高達 56%,也就是每 2 位國小 1 年級生就有超過 1 位齲齒。根據 18.

(29)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3)調查,臺灣 5 歲兒童的齲齒率為 79.3%,臺 灣 12 歲兒童恆齒的齲齒指數為 2.5 顆,全球齲齒指數平均為 1.67 顆,此 與世界衛生組織所定到 2010 年時齲齒指數目標小於 2 顆,相差甚遠。. 表 2-1 年別. 臺灣地區 12 歲兒童口腔健康情況 恆齒齲齒指數. 盛行率. 治療率. (DMFT index) 1981 1990 1996. 3.76 4.95 4.22. 85.1% 92.0 % 85.0 %. 14.0% 12.0% 28.7%. 2000 2005. 3.31 2.58. 66.5 % 37.30. 54.3% 60.01. 由上述歷年調查可知,12 歲兒童恆齒齲齒指數(DMFT index)由 1981 年的 3.76 顆攀升到 1990 年的 4.95 顆,依其上升的趨勢來推估,於 89 年 時將高達 7.0 顆。於是衛生署於 1991 年積極規劃推動各項兒童口腔保健 計畫,直至 1996 年恆齒齲齒指數(DMFT index)降為 3.67 顆、2006 年降 為 2.58 顆、2013 年再降為 2.5 顆。雖已有明顯進步,但顯示國內的口腔 衛生行為仍有努力空間。可見口腔衛生習慣應該從小扎根,具體執行餐 後潔牙來降低齲齒率,實為當務之急。. 19.

(30) (二) 跨國數據分析 根據 WHO2007 年 Oral Health Country/Area Profile Programme 資料庫 數據指出(表 2-2),1994 年至 2002 年世界各國 12 歲兒童之 DMFT index 全球 2001 年平均為 1.7,除臺灣在 2000 年為 3.31、韓國在 1995 年為 3.1 外,美國、日本、香港、新加坡英格蘭及威爾斯、中國、紐西蘭、馬來 西亞、澳門、新加坡、荷蘭等國之 DMFT index,已接近或達到 WHO 要 求在公元 2010 年以前達到 DMFT index 低於 2.0 的目標。2006 年 DMFT index 臺灣 2.58、韓國 2.2,雖然相較於以往的已有相當程度的改善,但 跨國做比較,荷蘭在 2002 年時 DMFT index 0.8、新加坡 2002 年 DMFT index1.0 ,已達成低於 2.0 的目標。再看看鄰近臺灣的香港 2001 年 DMFT index 為 0.8,創下全球最小數值,與澳洲並列最佳位置,這是值得我們省 思與學習的。. 20.

(31) 表 2-2 世界各國 12 歲兒童的恆齒齲齒指數(DMFT index ) 國家. 年代. DMFT index. 年代. DMFT index. 臺灣 美國 日本 韓國 香港 英格蘭及威爾斯 中國 紐西蘭 馬來西亞 澳門 新加坡 澳洲. 2000 1994 1999 1995 2001 2001 2001 2001 2001 2001 2002 2002. 3.31 1.28 1.71 3.1 0.8 0.9 1.0 1.5 1.9 2.0 1.0 0.8. 2006 2004 2005 2006. 2.58 1.19 1.7 2.2. 雖然台灣整體口腔狀況已獲改善,但是與世界衛生組織 2000 年 12 歲 DMFT 小於 2 顆及 5-6 歲乳牙齲齒率小於 50%之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因此,學校口腔保健工作應以有效的策略、方法及結合相關社會資源來 共同推動,以達到目標預期值的設定。故現階段台灣兒童的口腔衛生還 有持續改進的必要性。. 21.

(32) 第三節 影響口腔衛生 影響口腔衛生行為相關因素探討 衛生行為相關因素探討 口腔衛生及齲齒的發生與否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家長的社經地 位高低、口腔衛生習慣、氟化物的使用、食物攝取的習慣、接觸牙科醫 療的頻率、就醫的習慣、口腔疾病預防的態度、家長對兒童口腔健康的 態度等,都可以影響學童口腔健康(Health Education Authority,1989;姚振 華 2001)。本文以研究架構中口腔衛生行為之相關因素來陳述,茲分述如 下: 一、個人背景因素 (一)性別 依據 2005 年國民健康局「臺灣地區國民健康促進知識、態度與行為 調查」的資料顯示:有將近 25%的民眾睡前無潔牙習慣,其中男性為 31%,女性為 18%。平均刷牙次數約為 1.9 次,其中女性每日 2 次,略高 於男性的每日 1.7 次。整體而言,女性的口腔保健行為優於男性。蘇若蘭 等(2006)於原住民國中潔牙的研究發現,女生對口腔保健的態度優於男 生。此外,發現餐後潔牙及刷牙頻率行為上,女性均顯著高於男性(林貞 慧,2011;范群忠,2011;楊貴郎,2003;周志銜等,2004; Honkala, 2007; Farsi, et al, 2004;Taani & al-Omari, 2003)。 22.

(33) 周志銜等(2004)在「嘉義市國小學生口腔健康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 中發現女生、有參加校隊、有上過口腔保健相關課程的學童較會定期檢 查牙齒(佔 58%)。范群忠等(2001)研究對象口腔衛生知識整體而言為尚 可,以女性的口腔衛生知識較高。林貞慧(2010)的研究發現女生無論是在 「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行為」、「口腔衛生自我效能」及「口腔衛 生社會支持」均顯著優於男生;唯獨在「口腔衛生態度」上男生顯著高 於女生。且其他相關的研究也顯示,性別不同,口腔衛生的習慣亦不相 同 Kassem et al.(2001)。但是王雅蕙(2013)的研究發現,學童性別在口腔 知識方面沒有差異,但在口腔衛生態度與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二)年級 陳麗麗等人(1998)在「中部三個地區學童口腔衛生知識、態度與行為 之研究」發現,年級會影響學童口腔衛生行為。王雅蕙(2013)的研究也發 現,學童年級在口腔衛生態度上有顯著差異,其他學者的研究也發現性 別差異為導致口腔衛生行為差異的要素之一(胡益進等,2007;蘇若蘭、 楊奕馨、曾筑瑄、謝天渝,2006),而年齡也被認為是重要變項之一(劉 婉柔、胡益進、林瑞誼,2009;張雀鳳、楊奕馨,2006) 。衛生福利部(2005). 23.

(34) 在台灣地區 2010 年衛生指標白皮書中指出:國小一年級學童齲齒盛行率 高於國小四年級學童。一年級乳牙齲齒指數為 3.29 顆,四年級恆牙齲齒 指數 0.83 顆;乳牙齲齒指數為 1.12 顆,由此結果顯示有些學生在恆牙剛 長出就已經罹患齲齒。然而,卻也有研究顯示年級與口腔衛生行為並無 顯著相關(呂宜珍、金繼春,1999;張豔鈴,2001)。因此,年級是否會影 響學生口腔衛生習慣有待進一步研究。 (三)學業成績及是否擔任班級幹部 Faust 與 Mulligan(2012)在美國南加大(USC)以課業成績和出席率 為數據,針對洛杉磯市立學校小學到高中 1,495 位學生做調查,發現口腔 衛生不良或是口腔衛教知識不足,無法取得牙醫照顧的學生其課業成績 會受到負面影響。Seirawan、陳素芬等(2011)研究發現「擔任班級幹部」 的口腔衛生自我效能得分高於「沒擔任班級幹部」。其他相關研究顯示, 不同刷牙習慣與學業成績有顯著相關(Kuusela , et al , 1997;洪文琦、黃 淑貞,2007) 。周志銜等人(2004)發現,有擔任班級幹部或潔牙校隊的 學童,其口腔衛生行為的表現會比較良好。但游尚霖(2002)研究南部 某國小高年級學生口腔衛生習慣的相關因素中發現,學業成績與口腔衛 生習慣未達統計上顯著差異。. 24.

(35) (四)家庭社經地位 Branden 等人 (2013)針對比利時北部法蘭德斯區域中的 1,057 名 3 到 5 歲的孩童做口腔衛生行為的調查,項目包括飲食習慣、口腔衛生習 慣、和看牙醫生的次數,並以母親教育程度來代表社會階級。研究發現 低教育程度母親(學士以下)的小孩有比較高的齲齒率、較高接觸含糖 飲料的機會、每天刷牙及看牙醫的次數也較少。建議健康促進方案應將 母親的教育程度列入考量。口腔衛生行為已漸漸成為公共衛生與流性病 學的注意焦點,除了兒童的口腔清潔習慣外,兒童照護者的口腔保健態 度亦是受到重視,家長對於口腔保健態度亦是兒童學習維護口腔行為的 學習對象 Hodge et al.(1982)。 Plutzer 與 Keirse (2011)研究發現單親家庭的小孩的齲齒率是雙親 家庭的 2.3 倍,雖然口腔衛生措施可以明顯地減少兩者的齲齒率,但是單 親家庭小孩減少 3.5 倍,遠低於雙親家庭的 7 倍,可見單親家庭在口腔衛 生方面需要比雙親家庭更多的關照與支持。Hodge 等人研究顯示,刷牙 習慣與家庭特性有明確相關,常刷牙者多來自父母或兄弟姊妹有良好刷 牙行為的家庭。母親通常是日常生活中與兒童接觸最頻繁的重要照顧 者,所以在兒童研究中有許多母親因素被提出:包括年齡、教育程度、. 25.

(36) 職業、經濟程度、口腔知識、對口腔保健的態度、刷牙習慣等 Bullen et al.(1988)。 許多學者的研究也指出,學童口腔衛生行為會受到父母教育程度及 家庭社經地位影響,造成顯著差異(呂宜珍等;1999;洪文琪、黃淑貞, 2007;Levin&Currie, 2009;Petersen et al,2008)。呂宜珍等(1999)指出低 家庭社經地位低、低父母教育程度者,有助於醫護人員辨認學童齲齒及 口腔衛生習慣不佳之高危險群。洪文綺(2007)以複迴歸分析影響學童口腔 衛生行為的因素,發現年級、性別、學童學業成績、同學支持以及父母 支持、父母的口腔衛生行為是顯著預測因子。換言之,女學童的口腔衛 生行為較男學童好,愈高年級的學童其口腔衛生行為表現愈好。父母的 支持及父母本身的口腔衛生行為亦是影響學童採行口腔衛生行為的重要 因素。卜婷芳(2006)的研究也發現學童口腔衛生知識與父母教育程度、父 母職業有關。林貞慧(2010)的研究發現,父母為高社經地位者,其「口腔 衛生知識」及「口腔衛生態度」顯著優於中社經地位者。. 26.

(37) (五)國籍 Skeie et al.(2006)針對挪威首都奧斯陸的 735 位有齲齒的學齡前兒童 (3 歲和 5 歲)做口腔衛生的調查,發現新移民家庭與高齲齒率風險有直 接的關係,認為在傳遞口腔衛生訊息時需要特別針對新移民族群做一 套,以鼓勵他們重視並培養良好口腔衛生習慣。 近幾年少子化的情形已經成為台灣嚴重的社會問題,從行政院主計 處資料顯示,94 年出生的實際出生人口數比 20 年前減少 10 萬餘人,預 計國小一年級新生數也將由 94 學年度的 27 萬 5 千餘人,降至 100 學年 度 21 萬 1 千餘人。當台灣面臨少子化的同時,外籍配偶進入台灣定居並 生育後代的比率卻逐年提升,外籍配偶所生子女在民國 87 年是 1 萬 3 千 人,但至 94 年增至 2 萬 6 千餘人,足足增加兩倍多,可見台灣人口結構 已經明顯地產生量與質的改變。 從教育部統計處 2007 年「外籍配偶之子女就讀國中小學人數分布概 況統計」得知 95 學年度外籍配偶子女(含大陸地區)就讀國中小學生人 數計 8 萬多人,占全國國中小學生數之 3%,其中國中約有 9,380 人,國 小約有 7,078 人,越低年級外籍配偶之子女就越多。此外,新住民學生的 父或母親國籍,除中國大陸 2 萬 8,766 人佔 35.90%最多外,其次為印尼 27.

(38) 與越南籍分列二、三名,其中主要又以分布在新北市和桃園縣居多。另 外,依內政部資料顯示,外籍及大陸配偶所生子女,其人數由 1998 年 13,900 人之 5.1%,增加至 2003 年 30,350 人之 13.4%。由於外籍配偶語 言能力有障礙再加上文化適應上的問題,新住民子女的口腔健康狀況普 遍較差,而家庭結構改變及社會變遷所產生的隔代教養家庭之子女,也 有許多的口腔健康問題(衛生福利部,2006)。 面對未來台灣重要的族群人口,在民國 90 年的教育改革會議中,將 外籍配偶列為因為語言文化差異、家庭結構不同而導致學習不利的原因 並視其子女為教育上的弱勢,在此教育改革會議中,希望能提出健全外 籍配偶弱勢者子女的教育政策,真正平等落實教育均等」 。此外,內政部 2003 年公布的「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專案報告」與諸多學者(黃 秋玉,2006;黃德祥,2004;夏曉鵑,2003)均指出,因為外籍配偶對 台灣文化不熟悉加上教育程度較低,導致在子女教養及學習上有困難, 並在無充分支援下教養孩子,對於子女的學業發展、語言學習、人際關 係、生活習慣與人格發展都會有影響。因此,本研究將國籍分成本國籍(含 原住民及非原住民)及新住民,加入母親國籍變項,來瞭解未來重要族群 的口腔衛生行為狀況。. 28.

(39) 二、外在環境因素 (一)社會支持 張豔鈴(2001)以桃園市某國中學生為對象,探討餐後潔牙行為相關因 素的研究中發現餐後潔牙的社會支持度不高,其主要支持來源依序為父 母、其他親人、牙醫師及朋友。王雅蕙(2013)研究臺中市國小學生口腔衛 生態度、知識和行為之現況,其研究發現與父母同住者口腔衛生行為表 現優於與其他親戚同住者。此外,同儕支持也是有效預測口腔衛生行為 (Petersen, et al, 2008 ;洪文琦、黃淑貞,2007)。每日學校生活裡相處時 間最多、最可能影響的,除班級導師外,就是同儕(柯華葳,2001)。在口 腔衛生方面,學校導師有督促學生刷牙,或是自身有口腔衛生行為,學 生也會較易產生正向口腔衛生行為(洪文綺、黃淑貞,2007);但也有研究 結果呈現了不同結果(胡益進等,2007),可能因為是教師較權威所致。 同儕是學校環境裡僅次於班級導師的角色(Card, 2010),當同儕從旁慫 恿或是多數同儕有共同行為時,青少年也會偏向產生該項行為 Richards et al(2010)。 花淑玲(2000)指出,校園口腔衛生工作亟待配合的有:調整作息的時 間、改善洗手台設備及教室放置潔牙用品場所是必需的。林珠莉(2000) 29.

(40) 在「學校口腔衛生實務經驗分享」中發現,餐後潔牙在執行期間問題之 一為,導師的班級經營方式:每位老師有其不同的教學理念,相對的導 師對於餐後潔牙的態度,直接影響其教導小朋友的方法。蔡吉政等人(1998) 在「國小學童口腔衛生影響之探討」中指出,欲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 慣,導師和學校的行政人員參與口腔衛生行為意願的高低,確實具有正 向的影響,其中導師的影響力低於學校行政人員。而同學、導師對口腔 衛生教育之態度,也會受到學校行政人員對口腔衛生教育之態度影響。 此外,邱耀章(2003)對於推動校園口腔保健計畫對學童口腔狀況成效探討 中發現,校園餐後潔牙推廣計畫的潔牙觀摩有實質的效益,建議應繼續 推廣與實施。 (二)口腔衛生知識 衛生福利部指出(2006),健康口腔衛生的認知及保健行為,不能只停 留在牙齒健康,而忽略其他相關因素,如均衡飲食營養、不健康的生活 型態或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等危險因子,都會嚴重影響全身健康與口 腔健康,所以口腔健康認知的不足將是推動各項口腔衛生宣導防治策略 的阻力。位於印度西南沿海 Mangalore 市的 Manipal 大學以 KAP 模式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知識-態度-行為)來對當地 800 多位 11-13. 30.

(41) 歲的學童以口腔衛教普及率以及齲齒率做比較。調查方式是給學生們填 自我評量問卷,發現低口腔衛教知識(knowledge)與齲齒率有一定程度 的關聯,顯現出光靠衛教知識來預防齲齒是不夠的(Suprabha, B., Rao, A., Shenoy, R., & Khanal, S.,2013)。楊瑞珍等(2002)研究某護理學院新生發 現,口腔衛生知識偏低,口腔保健行為的執行率也偏低。此外,多位學 者發現,口腔衛生知識愈好,口腔衛生行為也越好(郭其華,2002;張學 祿,2003;Frirl et al, 2002)。呂宜珍等(1999)研究指出, 「學童口腔衛生知 識」、「母親口腔衛生知識」與學童口腔衛生行為有顯著正相關。但是, 陳麗麗等(1998)與張豔玲(2001)的研究卻顯示,口腔衛生知識與學生口腔 衛生行為和整體餐後潔牙行為無明顯之相關性。 (三)口腔衛生態度 陳麗麗等(1998)研究發現,影響學童口腔衛生態度之因素包括學童刷 牙次數、學童口腔保健知識得分多。多位學者研究發現,口腔衛生態度 與口腔衛生行為有顯著的相關(晏涵文、劉貴雲,1989;楊瑞珍等,2002; Stokes , et al, 2006)。王雅蕙(2013)的研究發現學童口腔衛生知識和口腔衛 生態度及行為成正相關、口腔衛生知識對口腔衛生態度、行為具有預測 力。此外,有異性朋友的口腔衛生態度較單身無異性朋友佳(楊瑞珍等,. 31.

(42) 2001)。卜婷芳(2006)的研究發現學童口腔衛生態度,與父母教育程度有 關。 (四)口腔衛生行為 呂宜珍(1999)研究指出,「母親口腔衛生行為」、「母親口腔衛生督導 行為」與學童口腔衛生行為有顯著正相關。蔡媖媖(2004)在國小一年級的 口腔保健及甜食使用教育介入研究顯示,學童口腔衛生習慣會因沒有被 督促而鬆懈,要達成行為的改變,需由導師及學校行政人員作連貫性的 介入才能達成。在邱清華等人(2005)對口腔保健行為的基本定義為:為了 使口腔組織與功能健全而採用的各種預防及控制口腔疾病發生與流行的 方法。因為牙齒組織一旦被齲蝕,則無法自行修復或痊癒,必須接續作 填補術、斷髓術、根管治療甚至是拔除,因此對於齲齒的預防更要從小 開始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行為,推廣學齡期的口腔衛生教育工作,並探 討適合國內採行之口腔衛生教育策略,以確實保障兒童之口腔衛生,就 更顯得格外重要了。 綜合以上文獻,影響餐後潔牙的相關因素很多,包括個人背景因素 (性別、年級、社經地位、學業表現、是否擔任班級幹部) 、外在環境(社 會支持度、學校支持性環境、政府的口腔健康政策) 、口腔衛生知識、口 32.

(43) 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自我效能及口腔衛生習慣等因素相關。因此,如 何落實餐後潔牙行為,並不如想像中容易,必須克服重重關卡。. 第四節 自我效能與應用 Bandura 在西元 1977 年提出自我效能理論(self-efficacy theory),自我 效能是指個人自己覺得有能力達成目標的把握程度(Bandura,1977)。1986 年 Bandura 將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更名為社會認知理論 (social cognitive theory),社會認知理論的核心概念就是自我效能。Bandura 認為人們從事各種行為中最具有解釋力的變項之ㄧ就是自我效能,自我 效能愈好時,愈能夠達成個人所設定的目標。所以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可以用來解釋行為及預測行為,更是行為維持與改變的重要變項之一。 Bandura(1994)認為行為結果會受到自我效能期待的影響,而個人 的自我效能信念是透過行為表現、他人言語的勸說、生理的狀態、經驗 的感受,經由認知、激發、情緒、選擇等過程而產生提供行為動力,當 自我效能越高,愈能達成個人健康行為。Bandura 的提出的自我效能包含 兩部份:一為「效能預期」(efficacye xpectations),是指個人能否成功地達 成某種結果必要的行為能力。二為「結果預期」(outcome expectations)是 33.

(44) 有關某一行為導致某種結果的估算。 「效能預期」與「結果預期」兩者不 同,因為人們可能深信某種行為將導致某種結果,但如果他們認懷自己 執行此種行為的能力不足,則他們的行為結果將不會受到結果預期的影 響。 自 我 效 能 來 以 下 四 種 : 一 「 過 去 經 驗 的 類 推 」 (Performance Accomplishments)︰是指個人執行行為能力之指標,所以成功的經驗有助 於提高個人對行為的期望。二「替代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觀察 別人成功的故事或經驗,可以增強個人對執行此行為能力之期望。三.「言 語的勸服」(Verbal Persuasion)︰藉由他人告訴自己有執行此行為之能力, 這樣會使自己相信自己確實有此能力。4.「情緒的引發」(Emotional Arousal)︰情緒的狀態如快樂或悲傷也會被解釋為是否有能力執行某特 定行為的指標。 Lee, Divaris, Baker, Rozier, & Vann (2012).在 2007 年至 2009 年,針 對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做調查發現,口腔衛生知識不一定與齲齒或其 他口腔衛生議題有直接的關係,但是自我效能明顯地與這些議題成反 比,也就是說,研究對象能執行口腔衛生行為的自我效能越高者,齲齒 發生的機率亦越少。Silva-Sanigorski, Ashbolt, Green, Calache, Keith, Riggs, & Water (2013)在澳洲探討家長的口腔衛生自我效能對他們自己或是子女 34.

(45) 的口腔衛生行為和口腔衛生自我評量的影響。研究先將自我效能依家長 的社經地位、子女性別以及子女年齡等差異分級後,結果顯示自我效能 在所有受調查的家長中排列在前三分之一的家長,提報子女一年有去看 一次牙醫的機率比其他家長高 4.3 倍,提報每天潔牙兩次的機率已比其他 家長高 3 倍。結論是有可能可以透過口腔衛生自我效能和知識方面的介 入來對家庭口腔衛生行為做正面的影響。. 游尚霖(2002)的研究發現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社會支持、口腔 衛生自我效能三個變項,對整體口腔衛生習慣變異的總解釋力為 29.4%。 其中又以「口腔衛生自我效能」變項對口腔衛生習慣的解釋力最大。以 上研究顯示自我效能可作為引導潔牙行為產生與否的有效指標,本研究 根據 Rosenstock 等(1998)建議納入我效能(Self-efficacy)變項為研究架構, 以提升口腔衛生行為的預測力。. 35.

(4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共分為五節,包括第一節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對象、 第三節研究工具、第四節研究步驟及第五節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國小學生口腔衛生行為現況的差異,並探討社會 人口學變項(性別、年級、母親的國籍、與父母同住、學業成績、擔任班 級幹部、父母的社經地位)、口腔衛生知識、態度、自我效能、重要他人 的口腔衛生態度對口腔衛生行為的影響,在參考相關文獻後根據研究目 的提出本研究架構。. 36.

(47) 社會人口學變項. 口腔衛生知識. 性別 年級 母親的國籍 口腔衛生態度. 學業成績 擔任班級幹部 父母的社經地位. 口腔衛生自我效能. 口腔衛生行為. 與父母同住. 重要他人對口腔衛生 的態度. 圖 3-1 研究架構.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新北市三峽區某偏遠國小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所需的樣 本數是依據 Krejcie & Morgan(1970)的抽樣決策模式為抽樣依據,當研究 母群體為 120 人,其樣本數為 92 人即達統計水準。為了使有效問卷完成 率至少達到 9 成以上,因此增加人數為全校施測,共測得人數 118 人, 剔除無效問卷 4 份,所得有效問卷為 114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 96.6%。 37.

(4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根據研究架構,參閱國內外有關口腔衛生相關研究之文獻, 及研究者實際工作經驗來編製結構式問卷。以下就編製過程作說明: 一、問卷初稿的編製: 問卷初稿的編製: 本研究根據研究架構,參閱國內外有關口腔衛生相關研究之文獻, 自行編製結構式問卷,問卷的編制主要參考胡益進等人(2005)、洪文綺等 人(2005)、范群忠等人(2011)、林貞慧(2011)、陳素芬(2012)等人的研究問 卷而編製,上述學者的研究中,此部份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問卷編制過 程為問卷初稿擬定、專家效度、預測、信度分析,最後定稿正式問卷。 問卷初稿內容包括六部分:(一)口腔衛生知識量表,共有 20 題,(二)口腔 衛生態度量表,共有 10 題,(三)口腔衛生行為量表,共計 10 題,(四)口 腔衛生自我效能量表,共計 10 題,(五)重要他人對口腔衛生的態度量表, 共計 9 題,(六)個人基本資料,包含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性別、 年級、學業成績、是否擔任幹部、母親的國籍、父母社經地位、父母教 育程度及口腔衛生現況等基本資料。. 38.

(49) 二、專家效度審查 為了確定研究工具的正確性與適用性,遂於民國 102 年 10 月上旬邀 請與本研究有關之醫學、衛生、教育相關領域的學者共七位(附錄一), 發給專家邀請函(附錄二)針對題目之重要性、適當性、明確性及涵蓋 面的完整性等給予評論與建議,以「適用」、「尚可」、「不適用」、「應刪 除」 ,給分方式依序為四分、三分、二分和一分,並有「修正意見欄」供 專家填寫,依據專家學者的意見修正為正式問卷。. 三、研究工具預試 本研究於 102 年 10 月底完成問卷初稿,102 年 10 月上旬進行專家內 容效度考驗後,於 12 月中旬透過行政聯繫,選取與正式施測學校鄰近之 國小進行預測工作,來了解問卷的信度及學生對問卷題目內容的理解程 度,及施測所需的時間。預測對象為一至六年級,每年級男、女生各五 名,總計三十名。預測問卷回收後,將資料進行信度分析,並根據信度 分析結果及專家效度審查建議來修改、刪除題項內容後,定稿成為正式 問卷。. 39.

(50) 四、預試問卷信度分析 預試完成後,立即進行各分量表內部一致性分析,並以 Cronbach'sα 表示。結果顯示各分量表之 Cronbach's α 值介於.779~.899 之間(表 3-1) , 顯示各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尚佳。口腔衛生知識信度指標佳(Cronbach's α 為 0.839);口腔衛生態度信度指標(Cronbach's α 為 0.805);口腔衛生 自我效能信度指標甚佳(Cronbach's α 為 0.838) ;口腔衛生行為信度指標 甚佳(Cronbach's α 為 0.899) ;口腔衛生重要他人態度信度指標(Cronbach's α 為 0.779)。 五、正式問卷 正式問卷(附錄四)包括六部分,主要內容包括口腔衛生知識量表、 口腔衛生態度量表、口腔衛生自我效能量表、口腔衛生行為量表、重要 他人對口腔衛生的態度量表、個人基本資料。以下就編製過程作說明:. (一)口腔衛生知識量表 針對研究對象對口腔衛生的相關知識、齲齒成因、齲齒預防、口腔 定期檢查等認知進行編擬,共有 20 題,分數範圍為 0-20 分,此部分的答 對題數越多,分數越高表示受測者越有正確的認知。 40.

(51) (二)口腔衛生態度量表 調查研究對象對執行口腔衛生行為的態度,內容包括維護口腔衛生 態健康態度、對清潔口腔之態度、看牙醫之態度、使用口腔清潔用具及 不良習慣對口腔健康影響之態度等。口腔衛生態度量表,共計 9 題,其 計分方式採用 Likert 五點式量表,由「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 意見」 、 「同意」 、 「非常同意」分別給 1 至 5 分,總分由 9 至 45 分。分數 越高,表示其執行口腔衛生行為越正向;分數越低,則反之。 (三)口腔衛生行為量表 研究對象從事口腔衛生行為的習慣。口腔衛生行為,共計 10 題,計 分方式採五點計分,由「從不」、「很少」、「偶而」、「經常」、「總是」分 別給 1 至 5 分,總分由 10 至 50 分。分數越高,表示其口腔衛生行為越 正向;分數越低,則反之。 (四)口腔衛生自我效能量表 自覺有能力執行口腔衛生行為的把握程度。口腔衛生自我效能量 表,共計 10 題,其計分方式採五點計分,由「完全沒把握」 、 「二成有把 握」、「五成有把握」、「八成有把握」、「十分有把握」分別給 1 至 5 分, 總分由 10 至 50 分。分數越高,表示其自覺有能力執行口腔衛生行為的 41.

(52) 把握程度越好;分數越低,則反之。 (五)重要他人對口腔衛生的態度量表 是指父母或其他重要親人、教師、朋友及牙醫師對口腔衛生的態度。 重要他人對口腔衛生的態度量表,共計 9 題,計分方式採五點計分,由 「從不」 、 「很少」 、 「偶而」 、 「經常」 、 「總是」分別給 1 至 5 分,總分由 9 至 45 分。分數越高,表示其重要他人對口腔衛生的態度較正向;分數越 低,則反之。 (六)個人基本資料 包含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性別、年級、父母的國籍、父母 社經地位、父母教育程度、學業成績、擔任幹部等基本資料。業總成績 以 102 學年度第 1 學期之學業平均分數為準。分成四個選項,分別為優 (90~100 分)、甲(80~90 分)、乙(70~80 分)、丙(70 分以下),為要求正確性, 學業總成績平均分數由導師填寫。家庭社經地位,係以研究對象父親或 母親的社經地位較高者為代表。社經地位乃採用 Hollinhgshead 於 1957 年指出的二因子社會地位指數方法(two factor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 並參考由林生傳(2005)依國內社會時況與修改後的計算方法進行計分。. 42.

(53) 六、正式問卷信度分析 (一)庫李信度分析結果 正式施測後,本研究亦以 Cronbach's α 係數進行口腔衛生問卷各分量 表的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如表 3-1 所示。正式問卷各分量表的內部一致 性 Cronbach's α 係數介於 0.814 至 0.920 間,顯示信度佳。. 表 3-1 口腔衛生問卷各分量表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 分量表名稱. 口腔衛生知識 口腔衛生態度 口腔衛生自我效能 口腔衛生行為 口腔衛生重要他人. Cronbach’s α (n=114) 正式問卷 0.902 0.901 0.889 0.920 0.814. a. K-R reliability. (二 二)「 「口腔衛生知識」 口腔衛生知識」試題分析 將口腔衛生知識量表的得分總分計算之後,分為低、中、高三組, 則可以計算高分組與低分組答對題目之百分比,以便計算每一個題目之 難度與鑑別度。難度的計算公式為 P = (PH+PL)/ 2。P 表示難度,PH 表 示高分組達對題目的百分比,PL 表示低分組答對題目的百分比。計算鑑 43.

(54) 別度指數的公式為:D = PH-PL。公式中 D 表示鑑別度指數,PH 表示 高分組答對題目的百分比,PL 表示低分組答對題目的百分比。 根據上述的公式可以得知,就難度而言,分數愈接近 1,表示難度愈 低,所以本量表的難度除第 6 題(0.475)偏稍難之外,其他題目都在 0.6~ 0.9 之間,表示難度適中;就鑑別度而言,分數愈低,表示鑑別度愈低, 所以本量表的鑑別度除第 12 題(0.023)、第 7 題(0.030)、第 11 題(0.049) 與第 19 題(0.037)偏低,因題目有教育的意義而給予保留。. 第四節 研究步驟 研究步驟 先收集國內外相關文獻,確定研究主題、擬定研究架構與研究問題, 再編製問卷,並進行專家效度考驗及預試的聯繫工作。本研究分為三階 段,分述如下。研究步驟如圖 3-2。 一、行政聯繫 研究對象以新北市三峽區某國小學生為樣本。由於研究者服務單位 即是研究樣本學校,研究者預先與受試學校聯繫,說明研究目的,徵詢 其同意後,再安排施測時間與日期,並取得施測班級之 101 學年度第 2. 44.

(55) 學業總成績,最後由研究者親自對各班樣本同學進行施測。 二、實施調查 施測時,由研究者向研究對象自我介紹,說明研究目的及填答問卷 時應注意事項,並強調問卷結果純粹為學術研究用,問卷資料將不會對 外透露,也不影響在校成績,請受試者安心填答。研究者為考量一、二、 三年級學生其識字量及理解能力有限,於是以 3 名學生為單位逐題解釋 題目的意思及選答說明,以增加答題的正確性。施測完畢後,由研究者 當場收回問卷,問卷施測的時間為 40 分鐘。. 三、問卷回收與整理 問卷回收後再逐一審閱檢查,扣除填答不完全及填答上有明顯胡亂 作答的問卷,實際共收得 114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 96.6%。將篩選後之 問卷資料譯碼、校對並輸入電腦鍵入資料檔後進行統計分析。. 45.

(56) 四、研究步驟. 圖 3-2 研究步驟.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正式問卷施測回收後,由研究者篩檢回收之問卷,首先扣除未答者 及遺漏值處理,並將有效問卷進行資料編碼、譯碼、鍵入及校對處理, 利用統計套裝軟體 SPSS18.0 進行統計分析,主要分為描述性統計及推論 統計,詳述如下: 46.

(57) 一、描述性統計 描述性統計: 統計 等距資料以百分率、次數分配、平均值、標準差來分析研究對象之 基本變項的分佈情形。類別資料以百分率、次數分配來進行整理。 二、推論性統計 (一)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來探討研究對象的口腔衛生 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自我效能、重要他人對口腔衛生的 態度及口腔衛生行為,是否因其社會人口學因素之不同而有差異;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達到顯著差異時,需做事後比較(Post Hoc) ,當組 間變異數有同質時採薛費氏檢定(scheffe’ test);當組間變異數沒有同 質時,就採 Dunnette’s T3 檢定,找出不同顯著差異的來源。 (二) 以皮爾森積差相關(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來了解研究 對象之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自我效能、重要他 人對口腔衛生的態度及口腔衛生行為彼此間之相關。 (三) 以複廻歸(Multiple Regression)分析探討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因 素、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自我效能、重要他人 對口腔衛生的態度是否能有效預測其口腔衛生行為。. 47.

(58) 表 3-2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統計方法 研究目的. 研究問題. 統計方法. 一、瞭解研究對象之社會 人口學、口腔衛生知識、 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 自我效能、重要他人對口 衛生態度及口腔衛生行. 一、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 百分率. 為的現況。. 為,各變項分布情形為 何?. 二、探討研究對象之社會 人口學變項、口腔衛生知 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 衛生自我效能、重要他人 對口腔衛生態度及口腔. 二、研究對象之口腔衛生 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 腔衛生自我效能、重要他 人對口腔衛生態度及口 腔衛生行為是否會因社. 學因素、口腔衛生知識、 次數分配 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 平均值 自我效能、重要他人對口 標準差 衛生態度及口腔衛生行.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 後考驗. 衛生行為彼此間之相關 會人口學因素之不同而 性。 有所差異? 三、研究對象之口腔衛生 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 腔衛生自我效能、口腔衛. 皮爾森積差相關. 生重要他人的態度對口 腔衛生行為彼此間是否 有顯著相關? 三、探討研究對象社會人 四、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 複迴歸分析 口 學 變 項 、 口 腔 衛 生 知 學因素、口腔衛生知識、 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 態 度 、 口 腔 衛 生 自 我 效 衛生自我效能、重要他人 能、重要他人對口腔衛生 對口腔衛生的態度對口 的態度是否能有效預測 腔衛生行為之預測力。 其口腔衛生行為?. 48.

(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共分為五節,將所調查的資料進行統計後,分成五節說明討 論。第一節、社會人口學分布情形;第二節、為研究對象之口腔衛生知 識、態度、行為、自我效能及重要他人口腔衛生態度之現況;第三節、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口腔衛生知識、態度、自我效能、行為及 重要他人口腔衛生態度之間的關係;第四節、為研究對象之口腔衛生知 識、態度、自我效能、重要他人口腔衛生態度與口腔衛生行為的關係; 第五節、研究對象口腔衛生行為相關因素的預測分析。. 第一節 社會人口學分布情形 本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國小學生,研究期間共蒐集有效樣本 114 份,其中社會人口學因素包括性別、年級、學業成績、擔任班級幹部、 與父母同住、母親的國籍、父母親教育程度及父母親職業等八項,分布 情形如表 4-1。. 一、性別 研究對象的性別分佈:男生 66 人(57.9%),女生 48 人(42.1%), 以男生人數較多。 49.

(60) 二、年級 研究對象的年級分佈:一年級 12 人(10.5%)、二年級 16 人(14.0 %)、三年級 15 人(13.2%)、四年級 24 人(21.1%)、五年級 17 人(14.9 %)、六年級 30 人(26.3%)。以一年級人數最少,六年級人數最多。 三、學業成績 研究對象之學業成績分佈:90-100 分(32.5%)37 人、80-90 分 (32.5%)37 人、70-80 分(18.4%)21 人、70 分以下(16.7%)19 人,顯示 研究對象之學業總成績多為中上程度。 四、擔任班級幹部 研究對象擔任班級幹部分佈:46.5%曾擔任班級幹部,53.5%沒 有擔任過班級幹部。以未曾擔任過班級幹部稍多。 五、與父母同住 研究對象與父母同住分佈:以父母共同生活最多(56.1%),但有將 近二分之ㄧ的學生居處在不完整家庭中(含父母分居 7%、父母離婚 27.2 %、父親過世 4.4%、母親過世 5.3%)。. 50.

(61) 六、母親的國籍 母親的國籍分佈:母親本國籍佔 54.4%,而有將近二分之ㄧ的母親 為新住民(45.6%)。可見當台灣面臨少子化的同時,外籍配偶進入台灣 定居並生育後代的比率逐年提升,台灣人口結構已經明顯地產生改變。. 七、父母親教育程度 父母的教育程度分佈:以教育程度較高的一方做採計,國中畢業 及其他者 27 人(23.7%)、高中職畢業者有 65 人(57.%)、專科畢業、大 學肄業者有 15 人(13.2%)、大學畢業者有 4 人(3.5%)、碩士及博士以上 者有 3 人(2.6%),整體而言,父母的教育程度以低中程度教育程度最多。. 八、父母親職業 父母親職業分佈:以職業等級較高的一方採計,其職業分佈以是 「非技術性工人」最多,有 47 人(41.2%),其次為技術人員有 32 人(28.1 %)、半專業人員有 21 人(18.4%)、專業人員有 12 人(10.5%),而高級 專業人員最少,只有 2 人,只佔 1.8%。顯示研究對象的家長社經地位 普遍不高。. 51.

(62) 表 4-1 社會人口學變項的分布情形 (N=114) 變項名稱. 類別. 人數. 百分率(%). 性別. 男生. 66. 57.9. 女生. 48. 42.1. 一年級. 12. 10.5. 二年級. 16. 14.0. 三年級. 15. 13.2. 四年級. 24. 21.1. 五年級. 17. 14.9. 六年級. 30. 26.3. 90-100 分 80-90 分 70-80 分. 37. 32.5. 37. 32.5. 21. 18.4. 70 分以下. 19. 16.7. 有. 53. 46.5. 沒有. 61. 53.5. 與父母同住 父母分居. 64. 56.1. 8. 7.0. 父母離婚 父親過世. 31. 27.2. 5. 4.4. 母親過世. 6. 5.3. 本國籍. 62. 54.4. 新住民. 52. 45.6. 國中畢業. 27. 23.7. 高中職畢業 專科畢業、大學肄 業. 65. 57. 15. 13.2. 4. 3.5. 大學畢業 碩士及博士以上. 3. 2.6. 非技術性工人. 47. 41.2. 技術性人員. 32. 28.1. 半專業人員. 21. 18.4. 專業人員. 12. 10.5. 高級專業人員. 2. 1.8. 年級. 學業成績. 擔任班級幹部 與父母同住. 母親的國籍 父母親教育程度. 父母親的職業. 52.

(63) 第二節 研究對象之口腔衛生知識、 研究對象之口腔衛生知識、態度、 態度、行為、 行為、自我效能及重 要他人口腔衛生態度之現況 本節將依次說明研究對象之口腔衛生知識、態度、行為、自我效能 及重要他人對口腔衛生的態度之分布情形。. 一、研究對象之口腔衛生知識答題分布情形 口腔衛生知識量表共 20 題,以是非題方式作答,答案正確者為 1 分、 答錯者為 0 分,得分範圍在 0-20 分,得分越高,表示對口腔衛生知識認 知越高。由表 4-2 可知,研究對象知識得分平均值為 14.32、標準差為 5.108。第 7、10、12、15 題之正確答案為「錯」,其餘答案為「對」,平 均答對率為 61.4%。答對率最佳的三題有「刷牙最好時機在餐後及睡前」 (答對率 81.6%)、 「目前國小推廣的刷牙方式是貝氏刷牙」(答對率 80.7%)、 「台灣地區小學生每週使用一次的含氟漱口水,每次 20cc」(答對率 76.3%)。而「乳牙以後會換掉,所以乳牙齲齒不必治療」(答對率 42.1%)、 「牙齒的最外層構造是琺瑯質」(答對率 45.6%)、「牙線在兩手指間約 1 公分、上下刮、牙線刮牙面時略呈 C 型」(答對率 52.6%)三題之答對率最 差,其餘多數題目則是至少有超過半數的學生答對。. 53.

(64) 由以上結果可知,在知識題得分最高的題目是「刷牙最好時機在餐 後及睡前」、「目前國小推廣的刷牙方式是貝氏刷牙」、「台灣地區小學生 每週使用一次的含氟漱口水,每次 20cc」 ;得分最低的題目是「牙齒的最 外層構造是琺瑯質」、「乳牙以後會換掉,所以乳牙齲齒不必治療」、「牙 線在兩手指間約 1 公分、上下刮、牙線刮牙面時略呈 C 型」需要再加強 此方面的知識與認知。從研究結果得知,研究對象口腔衛生知識得分普 通,與文獻探討資料做比較,范群忠(2011)調查研究對象口腔衛生知識得 分整體而言尚可,與本研究結果類似。. 54.

(65) 表 4-2 研究對象的口腔衛生知識答題分布情形(N=114). 答對 題目 人數 1.使用含氟牙膏、牙齒塗氟可以預防齲齒。 65 2.牙線在兩手指間約 1 公分、上下刮、牙線刮 76 牙面時略呈 C 型。 3.刷牙最好時機在餐後及睡前。 93 4.使用牙線,主要是清潔牙齒鄰接表面。 73 5.嗜嚼檳榔又常抽菸、喝酒者,他們會得口腔 83 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很多。 6.牙齒的最外層構造是琺瑯質。 52 7.門牙的功能是用來撕裂食物。 53 8.目前國小推廣的刷牙方式是貝氏刷牙。 92 9.許多食物含有豐富的氟,例如海產及茶葉。 83 10.漱口水主要成分為殺菌劑,在醫師的建議之 61 下得長期使用。 11.牙齒撞落時,可以先放在鮮奶中保存,然後 55 迅速就醫。 12.乳牙以後會換掉,所以乳牙齲齒不必治療。 48 13.牙齒的功能有咀嚼食物、幫助發音、保持美 66 好臉形。 14.台灣地區小學生每週使用一次的含氟漱口 87 水,每次 10cc。 15.刷牙順序有一口訣「右邊開始、左邊結束」 。 84 16.要徹底清潔牙齒必須使用牙刷和牙線。 83 17.牙菌斑最容易堆積在牙齒靠近牙齦的地方 64 18.含氟漱口水漱完三十分鐘內不可以進食。 77 19.兒童牙齒喪失或被拔除的主因是齲齒。 59 20.含氟漱口水可以預防牙齒齲蛀。 76 註:1.n=114 2.總答對率=61.4% 55. 答對 平均值 標準差 排序 率(%) 57.0. 14.32. 5.108. 12. 40.4. 20. 81.6. 1. 64.0. 10. 72.8. 5. 45.6. 18. 46.5. 17. 80.7. 2. 72.8. 6. 53.5. 14. 48.2. 16. 42.1. 19. 57.9. 11. 76.3. 3. 73.7. 4. 72.8. 7. 56.1. 13. 67.5. 8. 51.8. 15. 66.7. 9.

(66) 二、研究對象之口腔衛生 研究對象之口腔衛生態度答題分布情形 衛生態度答題分布情形 口腔衛生態度量表的題目共有 9 題(表 4-3)以 Likert 五分法計分每題 1~5 分,口腔衛生態度分數越高,表示學童口腔衛生態度越好。由表 4-3 可知,研究對象態度得分平均值為 30.96 分、標準差為 8.131、中位數 30.50。整體而言研究對象口腔衛生態度得分高於中位數 30.50,顯示研究 對象的口腔衛生態度屬中間偏正向,而各題平均得分介於 2.96~4.49 分, 顯示學童的「口腔衛生態度」介於「不同意」與「同意」之間。 由表 4-3 可知,研究對象口腔衛生態度題得分最高為第 9 題:「我認 為飯後立刻刷牙是很重要的」,平均值為 4.49 分,標準差為 0.76 分,其 次第 1 題:「每半年找牙醫師做口腔檢查是必要的」,平均值為 4.11 分, 標準差為 1.36 分,再次之為第 5 題:「牙齒咬合不正會影響美觀」,平均 值為 3.89 分,標準差為 1.20 分;得分最低的題目,為第 6 題:「如果沒 有吃東西,就可以不用潔牙」,平均值為 2.96 分,標準差為 1.42 分。其 次為第 4 題: 「我認為牙刷應該每個月更換比較衛生」 ,平均值為 3.21 分, 標準差為 1.61 分,再次之為第 8 題: 「為了牙齒健康應該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甜食」,平均值為 3.25 分,標準差為 1.54 分,其餘題目得分的平均 值大部分介於 3.58~3.75 分之間。. 5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ubstance) is matter that has distinct properties and a composition that does not vary from sample

To nurture in students positive values and attitudes and enhance their literacy skills development through appreciation of and interaction with literary texts in the junior

understanding of what students know, understand, and can do with their knowledge as a result of their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the process culminates when assessment results are

stating clearly the important learning concepts to strengthen the coverage of knowledge, so as to build a solid knowledge base for students; reorganising and

關鍵詞:1.paratantralakṣaṇa 2.the simile of phantom 3.the three natures of treatment 4.the mental eject and the consciousness 相見二分 5.the thory of self realization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訓練目的之一為小組討論中學生擷取材 料時,可用自然流暢的口語表達,不顯

background To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health literacy and risk behavior of Hong Ko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so as to provide relevant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Survey du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