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校園植物之固碳能力

在文檔中 摘要 (頁 30-3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3 校園綠色管理

2.3.3 校園植物之固碳能力

樹葉在進行光合作用時,將太陽輻射能轉變為化學能,並將大氣中 的碳素固定在植物體內,因此森林樹冠層在森林生態系的能 量流動與物 質循環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郭耀綸, 2000)。所謂綠化包括生態綠化、

牆面綠化、牆面綠化澆灌、人工地盤綠化技術、綠化防排水技術和綠化 防風技術,是都市水泥叢林景觀緩衝地帶其具有降低都市噪音、空氣污 染及高溫效應的作用。因此,當都市發展造成綠帶縮減的時候,就反映 出該都市的生活品質較差,環境問題較為嚴重。每人享有的公園綠地面 積越大,對該都市邁向永續發展越有助益。(林憲德,綠建築解說與評 估手冊 2009)

根據植物學研究顯示,植物光合作用量與植物葉面積成正比,因此 本指標依照樹葉面積,把植物分為七類層級來評估二氧化碳固定效果。

此數據是根據溫暖氣候下的樹葉光合作用之實驗值,解析而得的二氧化 碳固定效果。其數據代表某植物在都市環境中從樹苗成長至成樹的 40 年 間(即建築物生命週期標準值),每平方米綠地的二氧化碳固定效果。其中 都會綠化其植物之固定空氣中的 CO2,可以有效減緩氣溫升高的情形(內 政部建築技術規範建築設計施工篇第 304 條第 2 項規定,2004)。

依氣候變化委員會(ICPP)的認定,森林中每一立方公尺的木材在每 年可產生固定 0.95 公噸的 CO2

(

王亞男森林與二氧化碳減量之關係 , 2009)。在綠建築也曾明示,植物是 CO2減量政策中最具經濟效益的方法 之ㄧ。公園、綠地具有「休閒遊憩」、「景觀美質」、「生態保育」、

「防災保健」等功能。綠化是現代居住環境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台灣國 內「都市計劃法」第 45 條規定,公園、體育場所、綠地、廣場及兒童遊 戲場所佔用土地總面積不得小於計畫總面積 10%,計算式=都會區內公園

綠地面積∕都會區總人口數(內政部建築營建所綠建築手冊,2009)。98 年 度每人享有公園綠地面積 2.95 平方公尺,已較 97 年度 2.48 平方公尺增 加 0.47 公尺,顯示政府日益重視公園綠地之重要性,對各縣市政府要求 需符合都市計畫法第 45 條之規定如表 2.6 及圖 2.2 所示。

表 2.6 本國都市內每人享有公園綠地面積

年度 都市計畫區內綠地 面積(平方公里)

都市計畫區內 已闢建公園面 積(平方公里)

都市計畫內現 況人口數

指標值

平方公尺/人 90 3.648 16.7855 13518663 71.51 91 2.9353 23.0016 13591640 1.91 92 3.84 23.097 13557070 1.99 93 3.867 24.7572 13672075 2.09 94 3.9147 24.9117 13866727 2.08 95 3.8376 26.4715 13803787 2.2 96 4.1071 30.2826 14124474 2.43 97 4.2297 30.8486 14160634 2.48 98 4.0222 38.3627 14369241 2.95

(內政部建築營建所綠建築手冊,2009)

圖 2.2 都市內每人享有公園綠地面積(內政部建築營建所綠建築手冊,

2009)

綠化量指標指在基地內最小綠地面積實施全面綠化,而單位綠化面 積的 CO2固定量值,必須大於建築基地之二分之一法定空地面積與建築 技術規則所訂之 CO2固定量基準值(TCO2c)的 1.5 倍。喬木計算標準顯示,

在 40 年之間每平方公尺植物覆蓋面積的 CO2固定效果權重,大喬木為 900 kg;小喬木為 600 kg;灌木則為 300 kg,草花花圃只有 20 kg。亦即大喬 木綠地單位面積的 CO2固定效果為灌木的 3 倍,為草花花圃或草坪的 45 倍。(內政部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1999)。

基地綠化量指標之評估量以「植物固定 CO2效果」作為綠化量之總 量管制。基地綠化就是依建築基地內自然的土層及屋頂、陽台、外牆等 人工地盤之覆土層來栽種植栽的方式。植物大致上區分為五大類,是以 樹形為分類依據,與其 CO2 固定效果分述如下(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 冊,2009)︰

1. 草花及草類植物的 CO2固定效果:

草花及草類植物根據野草地的葉面積實測值,在 40 年內得 CO2固定 解析值作基準。至於人工修剪的草坪,由於其白天的光合作用與夜間的 呼吸作用相抵消,對於 CO2固定效果幾乎等於零,亦即人工草坪對於空 氣淨化幾乎毫無貢獻。草花與草類植物大部分為一年生植物,因其葉片 每年均會分解、腐爛、散失而無長期 CO2固定效果,所以其 CO2固定效

1.51

1.91 1.99 2.09 2.08 2.2 2.43 2.48

2.95

0 0.5 1 1.5 2 2.5 3 3.5

90年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民國年

都市內每人享有公園綠地面積資 料來源(m2 /人)

果並不能像木本植物般有長年累積。

2. 闊葉大喬木的 CO2固定效果︰

台灣常見大喬木樹種如榕樹、黑板樹、木麻黃、台灣肖楠、相思樹、

樟樹、楓香、台灣五葉松、台灣白蠟樹、欖人樹、黃槐、梧桐、菩提、

台灣欒樹、杜英、港口木荷、蓮葉桐、糙葉桐、香楠台灣紅榨楓、昆欄 樹、茄苳、烏心石、松田氏女貞等。喬木又稱為高木,樹木枝幹高大而 單一,主幹明顯,遮蔭性佳,由於其立體化的樹葉分佈,使其樹葉量最 多,其 CO2固定效果亦屬較佳,喬木僅有一較固定幹形的主莖,在地面 上有相當高度後始行分枝,而冠層內頂芽生長較快,亦即具有頂芽生長 優勢。常用於行道樹、遮蔭及觀景等用途。大喬木泛指樹高高於 10 m 之 喬木。

3. 闊葉小喬木、針葉喬木或疏葉喬木 CO2固定效果︰

台灣常見的樹種如烏臼、野桐、鐵冬青、杜英、山攬、血桐、九芎、

黃連木、相思樹、龍柏、圓柏、木棉、刺桐、魯花樹、大葉山攬、烏來 冬青、木槿、垂柳、阿勃勒、流蘇樹、台灣蘇鐵、台灣山桂花、七里香、

福木等。小喬木泛指樹高低於 10 m 之喬木。由於其葉面積較少,其 CO2 固定效果比上述大喬木稍小。

4. 櫚植物 CO2固定效果:

台灣常見樹種如棕櫚、蒲葵、台灣海棗、山粽、亞力山大椰子、大王 椰子等。其特色是樹形細長高挑,飄逸著南國熱帶的氣氛,常被用於於 觀賞與步道上的導引,由於其葉面積較喬木稀少,其 CO2固定效果約為 大喬木的一半。

5. 灌木與藤本的 CO2固定效果:

台灣常見多年生蔓藤植物樹種如九重葛、台灣野牡丹藤、大錦蘭、地 錦等。灌木又稱為低木,無中心主幹,形態不一,且分枝的部份也較近 地面,通常高度不超過 2 m。灌木植物的特色是低矮濃密,常用於阻隔圍 籬。台灣常見灌木類樹種如月橘、牡丹、杜鵑、台灣姑婆芋、台灣紫珠、

白飯樹、金絲桃、茉莉、紫薇、蘇鐵等。藤本指植物的莖枝容易伸長而 不能獨立者,通常會匍匐地面或攀附他物生長。藤本是用來作為建築物 立體綠化最好的植物,對空氣的淨化頗有貢獻。

在文檔中 摘要 (頁 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