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說明中國必須接受條款的現實因素

1. 各條款有助於中國邁向近代化

《順天時報》初期的言論情況已在前文討論,而中後期的言 論情況繼之以逐條解釋中日交涉內容為主,不過《順天時報》則 圍繞在中日二十一條要求中部分條款,如第二號內第二款「日本 國臣民在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為蓋造商工業應用之房廠,或為 耕作,可得其須要土地之租借權或所有權。」第三款「日本國臣 民得在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任便居住往來,並經營商工業等各項 生意。」第三號內第一款:「兩締約國互相約定,俟將來相當機 會,將漢冶萍公司作為兩國合辦事業,並允如未經日本國政府之 同意,所有屬於該公司一切權利產業,中國政府不得自行處分,

亦不得使該公司任意處分。」第五號內第二款:「所有在中國內

57 黃慶福,〈東亞同文會——日本在華文教活動研究之一〉,《中央研究 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臺北,1976),頁 352。

地所設日本病院、寺院、學校等,概允其土地所有權。」第七款:

「允認日本國人在中國有布教之權。」58

換而言之,日人在南滿東蒙任意居住及獲得土地所有權、

漢冶萍公司中日合辦問題、日人在華布教及建設醫院學校等條 款內容,在當時中國輿論界引發了極大的爭議,而《順天時報》

也針對這幾項條款做出詳細的解釋,以期說服中國人這些條款 意在幫助其國家社會之發展,並讓其接受條款。但另一方面,

當時除了中日雙方高層政府外,人民未知條款的詳細內容,只 能透過某些已洩漏的交涉訊息,來窺見中日交涉內容的大略方 向,沒辦法對交涉內容做詳細的逐條討論。

再者,《順天時報》於解釋交涉內容時,在書寫上都會有 一些共通點,如論證順序上,首先說明特定條款內容的重要 性,其次則比較中日在條款所牽涉的事件發展上之差異,最後 再說明日本於此事件上可為中國的楷模,因此對於此事件若有 列於這次中日交涉中,實對中國有莫大之幫助,由此不可不接 受條約。譬如論日人在華建設醫院,先說明中國醫術的發展史 以及重要性,再者說明中國醫術現今的落後情況,並反觀日本 醫術的發達,最後說明日本醫術、醫師可為中國醫學的模範,

並陳述如果日本醫師來華行醫,將對中國有若干之助益等等。

原文列舉如下:

觀於中國現狀,京師大學尚無醫學之專科,各地官設 醫院亦寥寥無幾。間有歐美人士所設醫院,然大率附

58 轉引自黃紀蓮,《中日「二十一條」交涉史料全編》(合肥:安徽大 學出版社,2001),頁 21-22。

設于教會,藉為傳教之補助機關,並無醫學名家躬親 其事,其能否奏效,殊難斷言。有識之士雖知振興醫 術之必要,又因專門學術非旦夕所能收功,此日本對 華要求所以提出建設醫院問題,以便為他山之助也。

按日本自百年以前由荷蘭學者輸入西方醫術,邇來更 取世界各國醫術之特長,融會而貫通之。帝國大學均 設醫科及附屬醫院,此外專門學校及私立學校其數亦 夥,每年負笈遠遊赴歐美研究醫術者,更不可勝數。

故現今醫術異常進步,各國人皆謂醫術進步除德意志 外,應推日本為第一,實為定評,並非溢美。59

今幸東鄰日本醫學發達、醫師衆多,咸思本其技能謀 生海外,中國誠能乘此機會允許日醫在中國內地建設 醫 院 , 吾 知 東 方 素 富 學 識 經 驗 之 良 醫 , 必 將 欣 然 就 道,奔走偕來。從此病者可以起,傷者可以全,素患 羸弱者可以復其健康,慮夭折者可以延其壽命,無絲 毫勞費,即使一般人民與醫術昌明之邦享同等幸福,

國家之利莫大於是。

今若能使日本醫學在內地各處建設醫院,彼等常與中 國人民相接,自將於診治之餘,隨時傳播其所習之新

(醫師均為專門學校卒業,故莫不具有普通科學知識,至博物、

理化兩科尤為習醫者所必修)。而一般人民見其醫治奏效,

對其學說亦易起信仰之心,殆無異派遣無數高等教師

59 〈論中國宜許日本人建設醫院〉,《順天時報》(北京),1915 年 4 月 11 日,2 版。

分赴全國,為實地之教授。十年之後,新學知識當可 普及全國,追踪日本亦復何難。60

再說到日人在華行醫對中國的助益上,《順天時報》列舉了數 項,如上文所說的中國病患可望獲得更好的醫療照顧,日本醫 師也能間接傳播新知識,普及於一般人民。另外《順天時報》

也強調中日互動中的競爭效果,例如中日僧侶、醫生、教師等,

當日本較為進步的文明進入中國後,中國不僅僅只是學其精 華,亦能使中國人產生競爭性,以增進其自身的進步。

而另一共同點是,《順天時報》挾著日本的要求也不過是「歐 美既得權利」為理由,陳述這些要求皆不過分,況且日本如今 也是世界列強中的一大強國,又與中國有特別的關係。不過就 從這一點看來,很容易就顯現《順天時報》的破綻。《順天時 報》雇用中國記者作為編輯,又以中文白話的方式撰文,無非 就是讓中國人誤以為《順天時報》是代表中國報界的一支輿 論。但是在報社社論及最後定稿的檢查上,仍是以日人為主,

因此日人沒辦法如中國記者一般,對於中國近代被迫與各國簽 訂不平等條約的經歷上感同身受。因此中國既然是在不情願的 狀況下與各國簽約,那豈又會情願與日本簽約?《順天時報》

以「歐美既得權利」為理由,作為日本亦可獲得權利下,暴露 了它的原質性──日本人的報社,而這種不具同理心的言論也 使愈來愈多人看見《順天時報》的真面目。因此在往後的五四 運動中,《順天時報》被作為批評的對象,銷量大減,更在中

60 〈再論日人建設醫院問題(下)〉,《順天時報》(北京),1915 年 4 月 14 日,2 版。

日戰爭爆發後銷聲匿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