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植物體中具有能量的營養素不只葡萄糖(題 19)

此部份試題以是非題、選擇題和問答題來呈現,並附上文本供學生閱讀,閱讀完 再作答。據此來評量學生在閱讀文本後重要概念的習得以及教學後重要概念的改 變情形。試題共19 題,其內在一致性之 alpha 值=0.77。

第五節 資料分析

本節由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之分析方式,包括樣本的量化研究與質性分析。

詳細分析架構如圖3-5-1。

圖 3-5-1 資料分析表

一、量化資料分析

將學生班級、座號、組別以及前、中、後測等資料輸入 SPSS 套裝軟體 進行資料的編碼與分析,若回答正確編碼為1,若回答錯誤編碼為 0,並核對資 料的遺失以及重複情形,有效樣本數共計為224 人。

(一)閱讀前後迷思概念的改變

將學生閱讀前、後在「迷思概念分測驗」的得分,進行成對樣本 t 檢定,藉 由中測-前測差異結果是否進步或退步達顯著,檢視閱讀不同版本對學生迷思概 念的改變情形。

(二)閱讀不同版本對迷思概念改變的比較 前測

中測1 後測1

D版

K版 成對t檢定

L教法

L教法

T教法 成對t檢定

ANCOVA

ANCOVA (前、後測) 中測2

後測3 後測2

將學生閱讀前、後在「迷思概念分測驗」的得分,藉由共變數分析(以前測 成績為共變數),檢視閱讀不同版本效果比較。

(三)閱讀不同版本對新概念的影響

將學生閱讀文本後在「新概念分測驗」的得分,進行共變數分析(以迷思概 念分測驗前測總分為共變數)。檢視閱讀不同版本對學生習得新概念的影響。

(四)教學對迷思概念的影響

將學生在教學前後「迷思概念分測驗」得分,進行成對樣本 t 檢定,藉由後 測-中測結果是否進步或退步達顯著,檢視不同教學法對學生迷思概念的改變情 形。

(五)不同教學法對迷思概念的影響比較

將學生在教學後「迷思概念分測驗」的得分,進行共變數分析(以迷思概念 分測驗前測成績為共變數)。檢視閱讀不同教學法對學生習得重要概念的影響。

(六)不同教學法對新概念的影響

將學生在教學後「新概念分測驗」的得分,進行成對樣本 t 檢定,藉由後測 -中測結果是否進步或退步達顯著,檢視不同教學法對學生新概念的改變情形。

(七)不同教學法對新概念影響的比較

將學生教學後在「重要概念分測驗」的得分,進行共變數分析(以迷思概念 分測驗前測成績為共變數)。檢視閱讀不同教學法對學生習得重要概念的影響。

二、質性資料分析

質性分析包括教學口語分析以及晤談結果分析。以下分別討論之:

(一)教學口語分析

將三組教師進行光合作用單元教學口語進行轉錄與編碼,編碼如下表 3-5-2,並將口語內容依照 Lemke(1990)talking science 將教學口語內容分為不同主 題類型(thematic pattern)來表示,將教學話語繪製成主題類型圖。

表3-5-2 教學口語編碼

主題/組別

DL 版教師口語 KL 版教師口語 KT 版教師口語

一、植物與養分 DL-1-1~ KL-1-1~ KT-1-1~

二、葉的構造 DL-2-1~ KL-2-1~ KT-2-1~

三、光合作用的兩階段 DL-3-1~ KL-3-1~ KT-3-1~

四、光合作用產物的轉換 DL-4-1~ KL-4-1~ KT-4-1~

五、光合作用與大氣 DL-5-1~ KL-5-1~ KT-5-1~

※教師口語主題分成五個主題,其中主題三、四、五在閱讀理解測驗的量化分析上合併為光 合作用的過程與產物加以討論。

※教師口語編碼依照下列規則說明:教學法-主題-教師口語編號。

(二)晤談內容分析

本研究於教師教學後以隨機方式抽取閱讀 D 版學生 6 人與 K 版學生 6 人,

共12 人進行半結構式晤談,每人晤談時間約 1 小時。依照晤談資料進行編碼,

並選取適當的晤談資料作為教學效果的佐證。因為晤談只在教學後進行,若晤談 時學生表示判讀答案的原因是根據閱讀文本因素,則將此晤談結果歸為文本效果 佐證資料,若晤談時學生表示判讀答案的原因是根據教師教學因素,則將此晤談 結果歸為教學效果佐證資料。本研究晤僅談DL 與 KL 兩組學生以探討文本改寫 與科學語言遊戲教學之效果。學生晤談資料編碼如下表3-5-3。

表3-5-3 學生晤談資料編碼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