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OFDM 系統之 I-Q 不平衡

4.4 模擬結果分析

r M r

(4.28)

將I-Q 不平衡效應移除掉之後,接下來便只需考慮圖 4.8 前半部之載波頻 序偏移效應,這部分可利用3.4.1 節所提到的預估頻率偏移之方法來補償。

4.4 模擬結果分析

在本節中,我們將針對之前介紹的三種現存之I-Q 不平衡補償方法,

以及在4.3 節所提出的新方法(包含頻率載波偏移效應)逐一作模擬分析,藉 此來觀察補償後的效果並且比較其優缺點。在此我們是選定DVB-T 規格 中之2K mode,模擬參數的設定為:ε=0.1、θ=10°,使用的調變方式為 16QAM,次載波間距為 4464

H

Z,頻率偏移

+ f

=1896

H

Z,針對每個補償 方法分別去模擬在AWGN 及多路徑(multipath)通道下之補償情形,在此所 選用的多路徑通道如下:

表4.1 多路徑通道模型

tap delay ( µ

s

) tap coefficient h0

h1

h2

0 224 448

0.6229 0.5248 0.5802

最後經由模擬來觀察SER(Symbol Error Rate) vs. SNR 之圖形可得知系 統之整體效能。在此所指的symbol 是指在每個次載波上所載之 symbol,

而SNR 的定義為傳送信號的功率除以雜訊的功率。

圖4.9 與圖 4.10 為利用適應性頻域等化器之模擬結果,由圖可看出當 不作任何補償動作時,I-Q 不平衡效應大大降低了系統的效能,而使用適 應性頻域等化器後可使系統效能獲得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圖中使用4.2.1 節中所推導two-taps 之 Wiener solution 所模擬出來之結果,很靠近 lower bound,也就是沒有 I-Q 不平衡效應之曲線,這可進一步確認我們之前的推 導無誤。

圖4.11 與圖 4.12 為利用時域補償模型之模擬結果,由圖可看出使用 時域補償模型後使得系統效能獲得相當大的改善,其模擬結果相當靠近於 lower bound。

圖4.13 與圖 4.14 為適應性頻域等化器與時域補償模型之效能比較圖 形,由圖中很清楚看出時域補償模型比適應性頻域等化器之效能還要好,

這可歸因於適應性頻域等化器在每個次載波上都使用了兩個taps 來移除 I-Q 不平衡以及通道的效應,而時域補償模型則是只用了一個 tap 來移除 I-Q 通道間 cross-talk 的干擾,另一個 tap 則用來調整 Q 通道訊號的振幅,

由此可知適應性頻域等化器因涉及到redundancy 的問題以致於效能較差一 點。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適應性頻域等化器需要利用到pilot,而時域補償 模型則否。

圖4.15 與圖 4.16 為利用決策修正架構之模擬結果,圖中兩條補償的 曲線,一條是利用預估出來之

K

1

K

2值的模擬結果,在此我們使用了5 個OFDM symbol 來預估

K

1

K

2;另一條則是代入真正

K

1

K

2的模擬結 果。此方法有個缺點,就是ε及θ的值不能太大,因為方法中需要對接收 到的失真訊號先作直接判別(hard decisions)的動作來當作傳送訊號

X

k之良 好的預估值,進而進行補償的動作,若ε及θ的值太大,則作直接判別(hard decisions)之結果變得不再那麼精準,勢必就會影響到系統的效能。此外,

進行補償的動作。

圖4.17 與圖 4.18 為在有載波頻率偏移下分別設定不同的ε及θ值,

然後利用(4.24)、(4.25)式所預估之ε 及

ˆ

θ 值,在此我們使用了 1 個 OFDM

ˆ

symbol 來預估出ε 及

ˆ

θ 值。由圖中可知依此方法可以很精確地預估出

ˆ

ε 及

ˆ

θ 。

ˆ

圖4.19 與圖 4.20 為在有載波頻率偏移下,利用 4.3 節所提出之新方法 來補償I-Q 不平衡效應的模擬結果,圖裡的 ideal conditions 所指的是在 3.4 節中提到之同步問題,包含FFT 碼框時序同步、頻率偏移估測及通道估計 之相關參數皆為已知,同步可以完美地被完成;而practical conditions 則是 需要實際地去進行上述所提之同步問題,因此,使用新方法加上同步問題 來補償I-Q 不平衡效應可以分為下列五個階段:

1. 先進行 FFT 碼框時序同步(Frame synchronization)。

2. 利用(4.24)、(4.25)式來預估ε 及

ˆ

θ 值,之後利用(4.27)、(4.28)式進行補

ˆ

償I-Q 不平衡效應。

3. 利用(3.9)式來解決載波頻序率偏移問題。

4. 通道估計(LS method)

5. 經過 FEQ(Frequency domain equalizer)後進行決策(decisions)動作。

在此我們使用了1 個 OFDM symbol 估計ε 及

ˆ

θ 值;2 個 symbol 預估載

ˆ

波頻率偏移量,以及8 個 symbol 來估計通道響應。經由模擬結果可看出此 新方法非常有效地改善系統的效能,並且考慮實際狀況之同步問題後仍然 可以準確地運作。因此,此新方法與之前所介紹之三種現存I-Q 不平衡補 償方法比較起來較有其實用性。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100

SNR (dB)

SER

No I-Q imbalance No compensation AFEQ (LMS)

AFEQ (Optimal weights)

圖4.9 AWGN 通道下使用適應性頻域等化器補償 I-Q 不平衡效應模擬圖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0-4 10-3 10-2 10-1 100

SNR (dB)

SER

No I-Q imbalance No compensation AFEQ (LMS)

AFEQ (Optimal weights)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100

SNR (dB)

SER

No I-Q imbalance No compensation ATDC

圖4.11 AWGN 通道下使用適應性時域補償器補償 I-Q 不平衡效應模擬圖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0-4 10-3 10-2 10-1 100

SNR (dB)

SER

No I-Q imbalance No compensation ATDC

圖4.12 多路徑通道下使用適應性時域補償器補償 I-Q 不平衡效應模擬圖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100

SNR (dB)

SER

No I-Q imbalance No compensation ATDC

AFEQ

圖4.13 AWGN 通道下適應性頻域等化器與適應性時域補償器效能比較圖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0-4 10-3 10-2 10-1 100

SNR (dB)

SER

No I-Q imbalance No compensation ATDC

AFEQ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100

SNR (dB)

SER

No I-Q imbalance No compensation DFCS (estimated K1,K2) DFCS (exact K1,K2)

圖4.15 AWGN 通道下使用決策迴授修正架構補償 I-Q 不平衡效應模擬圖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0-4 10-3 10-2 10-1 100

SNR (dB)

SER

No I-Q imbalance No compensation DFCS (estimated K1,K2) DFCS (exact K1,K2)

圖4.16 多路徑通道下使用決策迴授修正架構補償 I-Q 不平衡效應模擬圖

0.1 0.15 0.2 0.25 0.3 0.35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True Gain Imbalance

Estimated Gain Imbalance

θ = 100 , SNR = 20 dB

圖4.17 ε之預估值與真正值比較圖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6 8 10 12 14 16

True Phase Imbalance [Degree]

Estimated Phase Imbalance [Degree]

ε = 0.1 , SNR = 20 d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100

SNR (dB)

SER

No I-Q imbalance No compensation

Proposed method (frequency offset is known) Proposed method (frequency offset is unknown)

圖4.19 AWGN 通道下使用新方法補償 I-Q 不平衡效應之模擬圖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0-4 10-3 10-2 10-1 100

SNR (dB)

SER

No I-Q imbalance No compensation Proposed method (ideal) Proposed method (practical)

圖4.20 多路徑通道下使用新方法補償 I-Q 不平衡效應之模擬圖

第五章 OFDM 系統之 ISI 消除

在第三章我們曾經提過,在OFDM 系統中對抗 ISI 的有效方法就是在 每個symbol 之前加上一段保護區間(Guard interval),其長度必須大於等於 通道響應的長度,否則仍舊會有ISI 的情形產生。但若通道響應的長度很 長時,為了避免guard interval 太長而造成頻寬使用效率的降低,因此,我 們需要在接收端加上一濾波器,將通道響應的長度縮減至guard interval 以 內,此濾波器即所謂的時域等化器(TEQ)。經過 TEQ 的訊號,在通過 FFT 解調變後,再經過FEQ 補償因通道所造成的振幅衰減和相位偏移,達到還 原訊號的目的。TEQ、FEQ 的等化器訓練架構如圖 5.1 所示。

觀察圖5.1,假設 Cyclic Prefix 的長度為 v,通道為 h(n),TEQ 為 w(n),

b(n)為一長度限定在 v+1 的濾波器。訊號在通過 TEQ 後,我們期望 TEQ 將通道脈衝響應長度縮短至小於或等於v+1。換句話說,等化後的脈衝響 應變成:

( ) ( ) ( ) ( )

h n

w n

=

δ n

Delay

b n

(5.1)

其中*代表 convolution,我們稱 b(n)為縮短之脈衝響應(Shortened Impulse Response,SIR)。如果 b(n)的長度小於或等於 v+1,那麼在 Cyclic Prefix 的 緩衝之下,前一個symbol 將不會干擾到下一個 symbol。而 x(n)經過 channel 再通過TEQ 後的訊號可等效表示為 x(n)與 b(n)之 N 點的 circular

convolution。最後我們只要將上述訊號作 FFT 轉換至頻域,用此頻域訊號 去除以等效通道b(n)的頻率響應 B(k),即可得到原來的 X(k),進而還原成 原來的資料序列。其中,除以B(k)這個動作的單元,即為 FEQ。接下來的 章節中,我們將介紹三種較常見的等化器演算法及提出一種新的方法來處 理當通道響應長度大於guard interval 長度時的問題。

Channel h(n)

TEQ w(n)

Delay

Shortened impulse

response b(n)

+

將mean square error 展開

w

收斂到trivial solution,我們可以加入一 constraint,在每次 update 後 調整

b

w

的能量,在我們的模擬中,我們設

b

的能量為 1,即

b b

T =1。

5.3 最佳通道響應縮減 (Optimal shortening)

( )

wall wall wall

h w H H w w Aw w H H w w Bw

h

(5.12)

此時矩陣

B

為可逆,又由於

B

為對稱矩陣,所以可以用Cholesky decomposition 分解成(5.13)式:

( )( )

令一新向量

r

max max

SSNR = λ

(5.18)

此時我們得到了最佳的通道縮減。

這即是MSSNR(Maximize shortening SNR)演算法,就是最小化 SIR 響 應當中會造成ISI 的部分。如果區間以外的能量有效地降至零,則通道的 確是被完全地縮短且ISI 的部分被完整的消除,此時我們可稱之為 MSSNR 的最佳解。但就實際上來說,即使擁有最好的MSSNR,也並不能保證具 有最大的傳輸量。

MSSNR 設計的第二個缺點在於其牽扯到非常複雜的矩陣運算,包括 尋找eigenvalue 與 eigenvector 以及計算 Cholesky decomposition,使得在實 際應用上產生相當的困難。另一點則是此演算法必須在知道通道響應的前 提下才能進行,因此實際上必須事先作通道估計。

5.4 Frame-based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ation (FDFE)

在此節當中,我們將提出一種新的演算法直接來處理當通道脈衝響應 長度大於CP 長度時的情況,此演算法並未使用到 TEQ 來縮短通道脈衝響 應的長度,其主要概念為將因通道脈衝響應長度大於CP 長度時所產生之 ISI,也就是前一個 symbol 會對於下一個 symbol 造成干擾的那些干擾項直 接扣除。而這些干擾項裡包含了前一個symbol 以及通道脈衝響應的資訊,

上式中三角形虛線所圍的項為若考慮前一個symbol 干擾而對目前 symbol 所造成的ISI 干擾項之所在位置。(5.19)式寫成矩陣表示式為:

=

y Xh

(5.20)

其中

X

為(5.19)式中的矩陣。

G

為DFT matrix,將(5.20)式乘上

G

(即作 DFT 的運算),我們可得 轉換,它們之間的關係只差一個相位旋轉(phase rotation)量。接下來我們將 預估通道的脈衝響應,這可先利用pilot 訊號計算出

Gx

i在pilot tone 上的值。

{ }

Gy pilots =

{ }

GX pilotsh (5.22)

之後可使用Least-squares(LS)的方法來進一步預估

h

h

獲得後,接下來我們必須把前一個symbol 對於目前 symbol 所造成 的干擾項扣除,在此我們假設前一個symbol [z(n)]是以決策迴授(decision feedback)的方式來獲得的。而接收到的訊號(考慮前一個 symbol 干擾的情 形)可表示為:

依(5.24)式修正好接收到的訊號之後,接下來便要解決接收到訊號中之

(5.26)式的結果是因為

H

為circulant 矩陣,所以

H

可分解成

G ΛG

H ,其中

Λ

目標。matrix inversion lemma 的公式如下:

1 1 度為32,FFT size = 2048,調變方式為 16QAM,所使用之三個通道脈衝響 應如圖5.2、圖 5.3 及圖 5.4 所示。

圖5.5 至圖 5.10 為使用時域適應性演算法(LMS)在三個不同通道環境 下的模擬結果,由結果可看出,在通道1 及通道 2 的情況下,通道脈衝響 應皆能有效地被縮短至CP 的長度內,而且 effective impulse response

h

eff

( ) n

與target impulse response

b ( ) n

是幾近等效的。但在通道3(通道狀況非常差) 的情形下,則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此演算法無法有效地縮短通道脈衝響應。

圖5.11 至圖 5.13 為使用最佳通道響應縮減(MSSNR)在三個不同通道 環境下的模擬結果,相同地,由結果可看出,在通道1 及通道 2 的情況下 此演算法能有效地將通道脈衝響應縮短至CP 長度內,但對於通道 3 來說,

此演算法並無法有效地運作。

接下來我們將利用在5.4 節中所提出之新的演算法來直接處理當通道 脈衝響應長度大於CP 長度時的情形。在此參數之設定為:FFT 長度為 256,CP 長度為 16,調變方式為 16QAM,而所使用之通道模型如圖 5.14

接下來我們將利用在5.4 節中所提出之新的演算法來直接處理當通道 脈衝響應長度大於CP 長度時的情形。在此參數之設定為:FFT 長度為 256,CP 長度為 16,調變方式為 16QAM,而所使用之通道模型如圖 5.1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