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樣本學生之評量項目隸屬象限圖

本研究目的為根據施測結果,以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繪出受試者在 評量動作項目的隸屬象限圖,探討其評量項目之落點情形,詳細之評量項 目內容,請見附錄二。本節以五、六年級各選取三位學生為例,按照各年 級評量分數百分比排序前 25%為高得分者、排序 25%~75%為中得分者、

排序 75%為低得分者,六年級高、中、低得分學生分別選取出 S1、S2 及 S3,五年級高、中、低得分學生則分別為 S4、S5 及 S6。其表現程度如表 4-4。

表 4-4 六位樣本學生表現程度之平均數

六年級 五年級

動作

代號 S1 S2 S3 S4 S5 S6 a1 0.95 0.28 0.28 0.88 0.60 0.60 a2 0.95 0.43 0.40 0.93 0.60 0.45 a3 0.93 0.33 0.40 0.95 0.45 0.60 a4 0.93 0.48 0.30 0.85 0.45 0.45 a5 0.93 0.58 0.50 0.88 0.45 0.45 a6 0.90 0.45 0.43 0.85 0.45 0.45 a7 0.90 0.65 0.48 0.85 0.45 0.45 b1 0.93 0.53 0.35 0.88 0.60 0.45 b2 0.90 0.63 0.53 0.90 0.45 0.45 b3 0.93 0.55 0.43 0.85 0.45 0.45 平均 0.93 0.49 0.41 0.88 0.50 0.48

1

0.50 表現程度 0 1

Ⅳ 過度重視

Ⅱ 加強改善

0

重要程度

0.82

Ⅲ 優先序低

◎◆

×

一、評量結果以高、中、低得分學生作為分類,敘述如下 (一)六年級高得分學生:S1

從圖 4-1 可得出 a1(0.95,0.83)、a2(0.95,0.90)、a3(0.93,0.90)、a4(0.93, 0.89) 、 a5(0.93,0.80) 、 a6(0.90,0.74) 、 a7(0.90,0.84) 、 b1(0.93,0.74) 、 b2(0.90,0.80)、b3(0.93,0.73)等十個座標。落於第Ⅰ象限屬性為繼續保持的 動作項目有 a1、a2、a3、a4 及 a7 等五項;落於第Ⅳ象限屬性為過度重視 的動作項目有 a5、a6、b1、b2 及 b3 等另外五項。

S1 學生在十個評量動作中,呈現的象限意義只有繼續保持與過度重 視,表示該生表現良好,只須微調降 a5、a6、b1、b2 及 b3 的動作表現。

動作項目 代號

a1

a2

*a3

a4

a5

a6

a7

× b1

b2

b3

Ⅰ 繼續保持

圖 4-1 S1 學生模糊 IPA 圖

0

Ⅱ 加強改善

1 0.50

表現程度 0

重要程度

0.82

Ⅰ 繼續保持

Ⅲ 優先序低 Ⅳ 過度重視

1

×

(二)六年級中得分學生:S2

圖 4-2 S2 學生模糊 IPA 圖

從圖 4-2 中可得出 a1(0.28,0.83)、a2(0.43,0.90)、a3(0.33,0.90)、a4(0.48, 0.89)、a5(0.58,0.80)、a6(0.45,0.74)、a7(0.65,0.84)、b1(0.53,0.74)、b2(0.63, 0.80)、b3(0.55,0.73)等十個座標。落於第Ⅰ象限屬性為繼續保持的動作項 目有 a7;落於第Ⅱ象限屬性為加強改善的動作項目有 a1、a2、a3 及 a4;

落於第Ⅲ象限屬性為優先序低的動作項目有 a6;落於第Ⅳ象限屬性為過度 重視的動作項目有 a5、b1、b2 及 b3。

S2 學生在各就位(a1)和預備(a2)的改進部份,可以加強手臂的力量,

藉由伏地挺身的動作,來達到穩定的起跑預備動作;蹬地(a3)和起跑(a4) 的動作改進,可多練習快速抬腿跑、後踢跑及抬腿踏蹬跳等輔助動作,強 化抬腿及蹬腿的力量。

a1

a2

*a3

a4

a5

a6

a7

× b1

b2

b3 動作項目

代號

0 0 1

0.50 表現程度

重要程度

0.82

1

Ⅲ 優先序低 Ⅳ 過度重視

/*

× (三)六年級低得分學生:S3

從圖 4-3 中可得到 a1(0.28,0.83)、a2(0.40,0.90)、a3(0.40,0.90)、a4(0.30, 0.89) 、 a5(0.50,0.80) 、 a6(0.43,0.74) 、 a7(0.48,0.84) 、 b1(0.35,0.74) 、 b2(0.53,0.80)、b3(0.43,0.73)等十個座標。落於第Ⅱ象限屬性為加強改善的 動作項目有 a1、a2、a3、a4 及 a7;落於第Ⅲ象限屬性為優先序低的動作項 目有 a6、b1 及 b3;落於第Ⅳ象限屬性為過度重視的動作項目有 b2,而 a5 動作落於表現程度的平均線上,則表現屬於普通。

S3 學生所須改進的動作有各就位(a1)、預備(a2)、蹬地(a3)和起跑(a4) 等動作,可實行和 S2 學生相同的輔助練習動作;而抬腿動作(a7)的動作,

可加強原地抬腿跑及高抬腿跑的動作。

a1

a2

*a3

a4

a5

a6

a7

× b1

b2

b3 動作項目

代號

Ⅰ 繼續保持

Ⅱ 加強改善

圖 4-3 S3 學生模糊 IPA 圖

Ⅰ 繼續保持

0 0 1

0.50 表現程度

重要程度

0.82

1

Ⅲ 優先序低 Ⅳ 過度重視

Ⅱ 加強改善

◆◎

× (四)五年級高得分學生:S4

從 圖 4-4 中 可 得 到 a1(0.88,0.83) 、 a2(0.93,0.90) 、 a3(0.95,0.90) 、 a4(0.85,0.89)、a5(0.88,0.80)、a6(0.85,0.74)、a7(0.85,0.84)、b1(0.88,0.74)、

b2(0.90,0.80)、b3(0.85,0.73)等十個座標。落於第Ⅰ象限屬性為繼續保持的 動作項目有 a1、a2、a3、a4 及 a7 等五個動作;落於第Ⅳ象限屬性為過度 重視的動作項目有 a5、a6、b1、b2 及 b3 等另五個動作。

S4 學生在十個評量動作中,呈現的象限意義只有繼續保持與過度重 視,表示該生表現良好,只須微調降 a5、a6、b1、b2 及 b3 的動作表現。

a1

a2

*a3

a4

a5

a6

a7

× b1

b2

b3 動作項目

代號

圖 4-4 S4 學生模糊 IPA 圖

1

0.50 表現程度

重要程度

0.82

0

0 1

Ⅲ 優先序低 Ⅳ 過度重視

/ ×

(五)五年級中得分學生:S5

圖 4-5 S5 學生模糊 IPA 圖

從 圖 4-5 中 可 得 到 a1(0.60,0.83) 、 a2(0.60,0.90) 、 a3(0.45,0.90) 、 a4(0.45,0.89)、a5(0.45,0.80)、a6(0.45,0.74)、a7(0.45,0.84)、b1(0.60,0.74)、

b2(0.45,0.80)、b3(0.45,0.73)等十個座標。落於第Ⅰ象限屬性為繼續保持的 動作項目有 a1、a2;落於第Ⅱ象限屬性為加強改善的動作項目有 a3、a4、

a7;落於第Ⅲ象限屬性為優先序低的動作項目有 a5、a6、b2 及 b3;落於 第Ⅳ象限屬性為過度重視的動作項目有 b1。

S5 學生在蹬地(a3)、起跑(a4)和擺手與抬腿動作(a7)的表現不足,須立 即改進,教師可實施快速抬腿跑、後踢跑、抬腿踏蹬跳、學生原地擺手(左、

右腳)、原地抬腿跑及高抬腿跑等動作練習,改善學生表現不足的動作項目。

a1

a2

*a3

a4

a5

a6

a7

× b1

b2

b3 動作項目

代號

Ⅰ 繼續保持

Ⅱ 加強改善

0.50 0

1

a1

a2

*a3

a4

a5

a6

a7

× b1

b2

b3 表現程度

動作項目 代號

0

重要程度

0.82

1

Ⅲ 優先序低 Ⅳ 過度重視

Ⅱ 加強改善

★▲

/

●/× (六)五年級低得分學生:S6

圖 4-6 S6 學生模糊 IPA 圖

從 圖 4-6 中 可 得 到 a1(0.60,0.83) 、 a2(0.45,0.90) 、 a3(0.60,0.90) 、 a4(0.45,0.89)、a5(0.45,0.80)、a6(0.45,0.74)、a7(0.45,0.84)、b1(0.45,0.74)、

b2(0.45,0.80)、b3(0.45,0.73)等十個座標。落於第Ⅰ象限屬性為繼續保持的 動作項目有 a1、a3;落於第Ⅱ象限屬性為加強改善的動作項目有 a2、a4 及 a7;落於第Ⅲ象限屬性為優先序低的動作項目有 a5、a6、b1、b2 及 b3 等五項動作。

S6 在預備(a2)、起跑(a4)和擺手與抬腿動作(a7)等三個動作急須改進,

教師可實施伏地挺身、徒手啞鈴、後踢跑、抬腿踏蹬跳、學生原地擺手(左、

右腳)、原地抬腿跑及高抬腿跑等動作練習,以利學生改善表現不足的動 作項目。

Ⅰ 繼續保持

二、教師利用短距離直線跑評量項目表實施測驗,回收評量表,統計評量 結果,可以瞭解每位學生動作項目評量的分佈情形,如表 4-5。

表 4-5 六位樣本學生之評量結果表 受試

學生

第Ⅰ象限 繼續保持

第Ⅱ象限 加強改善

第Ⅲ象限 優先序低

第Ⅳ象限 過度重視

表現普通

S1 a1、a2 a3、a4、a7

a5、a6 b1、b2、b3

S2 a7 a1、a2

a3、a4

a6 a5、b1 b2、b3 S3 a1、a2

a3、a4、a7

a6、b1、b3 b2 a5

S4 a1、a2 a3、a4、a7

a5、a6 b1、b2、b3 S5 a1、a2 a3、a4

a7

a5、a6 b2、b3

b1

S6 a1、a3 a2、a4 a7

a5、a6 b1、b2、b3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本章節依據文獻探討、施測動作項目之統計結果,歸納結論,最後根 據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學現場的體育教師與訓練田徑團隊的教練參 考之。本章共分為兩節,第一節為結論,第二節為建議,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結論

以模糊化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繪出的受試者在評量動作項目之隸屬 象限圖,可以看出這六位學生在十個動作項目的集中情形;十個動作項 目,a1~a7 是屬於穩定性技能的評量向度,b1~b3 則是屬於移動性技能的 評量向度。本次研究之結論分述如下:

一、象限屬性的意義

由圖 4-1 至圖 4-6,可以看出第Ⅰ和第Ⅱ象限中的動作項目包含了 a1、

a2、a3、a4 和 a7 等五個動作項目,也就是說各就位、預備、蹬地、起跑、

擺手抬腿動作是體育教師所重視的動作項目,也因為受試學生表現的程度 有差異性,產生了第Ⅰ象限與第Ⅱ象限的差別;在第Ⅲ和第Ⅳ象限中的動 作項目包含了 a5、a6、b1、b2 和 b3 等另五個動作項目,有擺手、蹬抬腿、

加速度、高速度維持及終點線的衝刺是體育教師重視程度較低,而學生表 現程度上的差異,導致第Ⅲ象限與第Ⅳ象限的差異。

二、動作項目落點情形

由圖 4-1 至圖 4-6,可以看出高得分學生(S1 和 S4)的動作項目落點,

均集中在模糊 IPA 圖的右上角附近,且動作項目分佈於第Ⅰ、Ⅳ象限是完 全相同;中、低得分學生(S2、S3、S5、S6)的動作項目落點情形,則大致 集中於重要程度與表現程度的平均數附近,也就是在模糊 IPA 圖的中間位 置。

三、個人化動作項目分析

可以從每一個模糊 IPA 圖中輕易看出個別學生動作項目的優劣,以圖 4-1 為例,六年級高得分學生(S1)的動作項目評量結果,發現落入第Ⅰ象限 的有各就位(a1)、預備(a2)、蹬地(a3)、起跑(a4)及抬腿動作(a7)等五個動作,

重要程度與表現程度兩者皆高,學生可繼續保持這五個動作;落入Ⅳ象限 的動作有擺手(a5)、蹬抬腿(a6)、加速度(b1)、高速度維持(b2)以及終點線(b3) 的衝刺等五個動作項目,重要程度低但是學生表現程度高,顯示出 S1 在 這五個動作表現上已超越了整體動作項目的重要程度。

四、體育教學上的意義

從表 4-2 可以清楚看出,不管是六年級或是五年級的受試學生(S2、

S3、S4、S5),落入第Ⅱ象限的動作項目,即須立即改進,都是屬於穩定性 技能的評量向度,代表學生在進行穩定性的動作評量,較不容易維持長時 間的靜止,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的肌力發展還不夠成熟;因此,教師在進 行體育教學時,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肌力訓練的熱身操,如馬克操的輔助 動作,強化「短距離-直線跑」較常使用的肌肉群,以改善穩定性技能向 度中的動作項目。

第二節 建議

一、研究工具

(一)研究者根據教育部體育司所訂定的中小學運動能力指標,找出「短距 離-直線跑」的動作準則,而未來研究者可採取自編方式,訂出評量 項目的動作準則,進而編寫教師教學問卷表。

(二)採取模糊大彗調查法時,皆選取具有田徑背景的國小體育教師來完成 專家問卷,如未來進行健體領域其他項目的評量時,亦應以該項目之 專長背景的體育教師為原則。

二、研究方法

體育教師使用本研究之研究工具田徑項目「短距離-直線跑」評量表 之後,多與研究者反應,給分方式和以往不同,給分不易,與傳統評 量方式大不相同;再者,受試學生在評量過程是瞬間完成所有的動作 項目,觀察不易。故可日後進一步去探討不同給分方式對體育教師之 心理差異。

三、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以臺中市國民小學五、六年級學生為限,施測範圍宜擴 大,未來研究者可以以不同地區的學生為研究對象,不限於五、六年 級學生,探討不同地區的學生在動作項目評量的表現程度之優劣。

四、 教學及訓練上應用

(一)可與動作分析研究結合,以研究結果融入三度空間攝影量測方法,以 供教練及選手訓練改進的指標。

(二)本研究中所發展出來的「田徑項目-短距離直線跑」的評量準則,未 來可提供給健體領域其他項目作為評量規準時之參考。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中文部份 中文部份 中文部份

王文科(1996)。教育研究法教育研究法教育研究法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宋文娟(2001)。一種質量並重的研究法-德菲法在醫務管理學研究領域之應 用。醫務管理期刊醫務管理期刊醫務管理期刊醫務管理期刊,2(2),11-20。

吳柏林、楊文山(1997)。社會科學計量方法與應用社會科學計量方法與應用社會科學計量方法與應用社會科學計量方法與應用---模糊統計在社會調查-模糊統計在社會調查模糊統計在社會調查模糊統計在社會調查 分析的應用

分析的應用分析的應用

分析的應用。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吳雅玲(2001)。德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教育研究資訊教育研究資訊教育研究資訊,9,教育研究資訊 297-305。

杜佳真、林世華(2007)。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能力指標「數與量」、「代 數」主題軸第一、二階段表現標準適切性評估之研究。師大學報師大學報師大學報師大學報::::教教教教 育類

育類

育類育類,52,63-85。

李勝雄(1995)。小學體育課程的教學評量觀點。研習資訊研習資訊研習資訊研習資訊,12(4),52-57。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多元化教學評量多元化教學評量多元化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多元化教學評量多元化教學評量多元化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