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6 水質遙測之應用

2.6.2 水質遙測分析

大量繁殖及死亡,並會因其腐敗分解大量耗氧,導致水中溶氧耗盡,形成優養化 現象。

葉綠素

葉綠素的種類很多,較常見的有呈藍綠色的葉綠素-a 及呈黃綠色的葉綠素 -b,葉綠素-a 和葉綠素-b 的成分相差無幾,皆能吸收太陽光,只有在內部結構和 吸收不同波長光線上有所差別,陸上植物葉綠素-a 與葉綠素-b 的比例大約是 3:

1。當水體中葉綠素-a 偏高時,表示水中藻類過量繁殖,間接也反應了水體優養 化程度。

2002):1)浮游植物,主要為藻類;2)由浮游植物死亡而產生之有機碎屑以及陸 生或湖體底泥更再懸浮而產生之無機懸浮顆粒,總稱為非色素懸浮物(又稱懸浮沈 積物或懸浮固體);3)由黃腐酸與腐殖酸組成之溶解性有機物,通稱為有色之溶解 性有機物(又稱黃色物質)。

自然界中水體與清水之光譜反射曲線之間有很大之差異,由於水中之藻類與泥 沙影響,自然界中水體之反射率一般皆比清水高,這正是進行水質檢測與分析之依 據,在Liu et al.(2003)與 Swift et al.(2006)研究亦指出清澈之湖水則會受到浮 游植物(藻類)、懸浮沈積物與有色之溶解有機物之影響,如圖2-15 所示,所以目 前通過遙測影像可反映水質變化之參數,如葉綠素-a、懸浮物與溶解有機物等,其 中以監測葉綠素-a 與懸浮物較為成熟(Ma et al., 2009),如海洋之浮游植物

(Phytoplankton)是初級生產力,其會影響水色由深藍色到暗綠色,另有懸浮固體

(SS)與有色之溶解性有機物(CDOM)亦會影響水色,且海面水色的差異是由 於海水中物質組成的不同且受到雷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而產生的。

圖2-15 清水、葉綠素與有色之溶解性有機物在不同波長處之吸收光譜(Zhou et al., 2009)

在前人研究中常見用水質遙測技術來監測內陸水體水質變化之參數,有葉綠 素-a、濁度、懸浮固體及透明度等,以下為本論文整理前人之研究:

葉綠素-a

葉綠素作為光合作用最重要之色素,是浮游植物生物量之指示劑,而浮游植 物卻是水環境之重要水體優養程度之指示劑,亦是海洋生物鏈之基礎,當其濃度 高時,會伴隨藻華發生,使水質惡化,所以葉綠素-a 在空間分佈之改變與濃度變 化,對水生態系統產生重要之影響。

早在 1970 年代就使用遙測光學來繪製海洋表面之葉綠素(Strong, 1974)。

Bukata et al.(1995)研究提出葉綠素濃度在紅綠波長段會使反射率增加,而在短 波長段(藍光)會使反射率減少。Arenz(1996)研究亦指出若沒有總懸浮沉積 物的濃度干擾,由反射率量可測得到葉綠素之特殊波長為445 與 665 nm 為吸收 峰值,而520 與 550 nm 為極小的吸收。李素菊(2002)研究亦發現藻類在不同 波長處的光譜反射率跟色素的光學活性、細胞的幾何型態與藻類細胞的外表組成 等參數有關。葉綠素在藍紫光波段(400~500 nm)與 670 nm 附近都有吸收峰,

685~715 nm 範圍反射峰的出現是含藻類水體最顯著的光譜特徵,其存在與否通 常被認為是判定水體是否含有藻類葉綠素的依據,反射峰的位置和數據是葉綠素 濃度的指示。

懸浮固體

懸浮固體亦是決定水質優劣之重要因子,其存在減少了進入水體之光能量,

影響了水生植物之生長,而懸浮固體還可當輸送磷酸鹽、氨鹽、重金屬與一些致 命細菌之媒介,影響水質(Zhou, 2009),目前是遙測最成功的量測水質參數之一,

但其濃度與光譜反射率之關係模型型式不一,主要有線性、對數及一階微分等迴 歸型式。

Ritchie et al.(1990)研究指出當水體的光學行為是受到懸浮固體控制時,近 紅外光波長範圍可有效量測懸浮固體。懸浮固體是污染物最普通類型,無論在內 陸水系統的表水就重量和體積而言,確實有助於水動力與污染物擴散的判斷。在 開放的海洋裡,已能有效的透過感測器以簡單的經驗公式或不同波段的比例演算

法建構這些參數(Gordon et al.,1983)。

李素菊(2002)研究中提到懸浮沉積物的含量、類型、顆粒大小、水底亮度 及感測器的觀測角等,都會影響懸浮泥沙的光譜反射率,其中懸浮沉積物濃度、

顆粒大小和礦質組成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在可見光及近紅外波段範圍,隨懸浮沉 積物含量的增加,水體的反射率增加,且隨著懸浮沉積物濃度的增大,反射峰位 置向長波方向移動。700~900 nm 範圍反射率對懸浮沉積物濃度變化敏感,是遙 測懸浮沉積物的最適波段。研究發現懸浮沉積物顆粒粒徑越小,散射係數越大,

對應的反射率越大。

濁度

濁度是一個常用於評估近海和入海水質狀況之基本指標,其受到光線衰退影 響,可屢次利用衛星光學資料取得其變化之水質參數之一。因此浮游生物與水底 藻類之生產力(Cloern, 1987; Cole and Cloern, 1987; Pennock and Sharp, 1994)和 海藻與珊瑚礁(Anthony et al., 2004; Moore et al., 1997)皆會影響光線之衰退。濁 度在沿海與入海之水體上,可顯示出空間與時間上的變化,也可幫助瞭解總懸浮 固體或沈積物分佈的情況。

Chen(2007)研究中指出以下三點較易造成濁度之變化:

a. 隨著典型季節模式,河川會運送陸地的物質到海口,此時也會引 起相互影響。

b. 流動與波浪導致底部沈積物的懸浮,像是暴風雨和其他在潮汐與 難以捉摸頻率之風事件可改變濁度變化。

c. 人類活動像是運輸與挖泥也明顯影響濁度的分佈變化。

透明度

透明度與濁度皆為光學的量測,其差異在於懸浮沉積物濃度(Schiebe, 1992)。與懸浮固體亦是目前遙測最成功地量測水體清澈程度之水質參數,但透

明度與濁度一樣,皆會受到葉綠素-a 與懸浮固體等物質干擾而隨之變化,濁度與 其成現正相關,而透明度則為負相關。Lillesand et al.(2004)研究發現,當衛星 經過與沙奇盤深度分別由0 到 3 和 7 天擴展至最大時間差時,判定係數 R2會分 別從0.85 降至 0.82 與 0.75,如表 2-10 所示。

表2-10 水質採樣與衛星影像通過時間之差異比較表(Lillesand et al, 2004)

Days 0 3 7

R2 0.85 0.82 0.75

綜合上述發現葉綠素-a 與懸浮固體是內陸水質重要的二個光學反應參數,能 在海洋上使用遙測影像藉由經驗演算有效地定量表面濃度,但在內陸水域卻是困 難的,是由於高濃度懸浮沈積物的存在與有機物的溶解,常個別獨立地變化並掩 蓋葉綠素的特徵(Baruah et al., 2001),所以彼此會相互干擾著,進而使濁度與 透明度亦受到變化,有的彼此呈現正相關,有的則為負相關。故葉綠素-a、懸浮 固體、濁度與透明度等水質參數濃度,是會相互影響內陸水體變化的。

目前常用於評估內陸水體之營養程度仍以卡爾森營養狀態指標(Carlson Trophic State Index, CTSI)為主,如表 2-11 所示,其評估依據如表 2-12 與表 2-13 所示,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如表 2-14 所示。CTSI 主要是量測葉綠素-a、總磷與透明 度等三個重要水質參數之濃度,並進行評估,但前人於水質遙測中較少研究總 磷,故相關水質遙測於總磷上之參考文獻較少。然而大陸水利部遙感中心(2000)

針對各種內陸水體之水質參數與光譜反射率之間關係作研究,發現波長正常時,

濁度於700~900 nm 與氨氮於 1,070~1,100 nm,其相關係數高達 0.9 以上。若將 波長取一階導數,則導電度於435 nm 及 685 nm 左右;pH 值於 670 nm 左右;

BOD5於510 nm 左右;濁度於 410~440 nm 及 765~800 nm 左右;氨氮於 470 nm 左右;硝酸鹽氮於685 nm 左右;亞硝酸鹽氮於 515 nm 左右;氯化鉀於 520 nm

左右;氟化物於690 nm 左右;總磷於 510 nm 左右;硫酸鹽於 520 nm 左右;葉 綠素-a 於 690 nm 左右;鉀於 520 nm 左右,其相關係數高達 0.95 以上。由前人 研究可知濁度、透明度、懸浮固體、總磷與葉綠素-a 與光譜反射率之關係,如表 2-15 所示。

表2-11 單一參數營養狀態指標(TSI)與卡爾森營養狀態指標(CTSI)之比較表

(Carlson, 1997;Kratzer and Brezonik, 1981)

Index TSI CTSI

Equation

TSI(SD)

= ln 10 6 ln 2

⎛ − SD

⎜ ⎟

⎝ ⎠

= 60 – 14.41 ln(SD)

TSI(Chl-a)

= 2.04 0.68ln 10 6 ln 2

Chl

⎛ − ⎞

⎜ ⎟

⎝ ⎠

= 9.81 ln(Chl) + 30.6 TSI(TP)

= ln(48 / ) 10 6 ln 2

⎛ − TP

⎜ ⎟

⎝ ⎠

= 14.42 ln(TP) + 4.15 TSI(TN)

= ln(1.47 / ) 10 6 ln 2

⎛ − TN

⎜ ⎟

⎝ ⎠

=54.45+14.43ln(TN)

TSI(TP) TSI≧ (TN)

TSI(AVG)

= ( ) ( ) ( )

3

TSI SD +TSI Chl a− +TSI TP

TSI(TP)<TSI(TN)

TSI(AVG)

= ( ) ( ) ( )

3

TSI SD +TSI Chl a− +TSI TN

表2-12 卡爾森營養狀態指標之判定標準

Index Trophic States

<40 Oligotrophic

40 CTSI 50≦ ≦ Mesotrophic

50<CTSI 60≦ Eutrophication

表2-13 單一參數營養狀態指標之判定標準

Trophic States TP(μg/l) Chl-a(μg/l) SDD(m)

Oligotrophic <12 <2.6 >4

Mesotrophic 12-24 2.6-7.2 2-4

Eutrophication >24 >7.2 <2

表2-14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水體營養狀態指標之判定標準

Trophic States TP(μg/l) Chl-a(μg/l) SDD(m)

Oligotrophic <7.9 <2.0 >4.6 Oligotrophic~Mesotrophic 8-11 2.1-2.9 3.8-4.5

Mesotrophic 12-27 3.0-6.9 2.4-3.7

Mesotrophic~Eutrophication 28-39 7.0-9.9 1.8-2.3

Eutrophication >24 >7.2 <2

表2-15 常見主要水質參數與光譜反射率之關係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Spectral Reflectance

Chl-a Red TP Blue SS Near Infrared(NIR)

TB Near Infrared(NIR)

S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