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決策行為相關研究與應用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決策行為相關研究與應用

決策行為的研究與應用主要分為三區塊,首先是資訊需求與尋求部份,通常 探討使用者動機和尋求資訊的管道與方法,搭配其他相關動機理論來滿足音樂下 載意圖之行為模式,其次為資訊評估部分,主要根據消費者決策過程模式,分析 消費者是透過哪些評估準則,來判斷是否接受並決定購買產品,最後引出近年幾 位學者提出的三個決策行為模型進行統整,以做為本研究主軸。

一、資訊需求與尋求(Information Needs and Seeking)

一般來說,資訊尋求行為是指從使用者體會到資訊需求至其滿足其資訊需求 為止,所發生一連串的活動,此中間過程通常為:(1)察覺其資訊需求;(2)

將問題以文字或詞彙表達出來;(3)個人在大腦中嘗試解決問題,或是非正式 的向朋友尋求答案,亦或是正式的外求資訊於書本、圖書館或專業館員等;(4)

尋找資訊;(5)找到認為滿意的答案(黃慕萱,1994)。

Kotler(2000)提出,受到刺激引起對產品產生興趣的消費者,會去搜尋更 多的資訊,此時通常可分為兩種狀態:重點式注意(Heightened Attention)和主 動資訊蒐集(Active Information Search)。前者較溫和,對所需的產品相關資訊 較容易接受並引起注意,後者搜集資訊的程度可視其驅動力強度、擁有的資訊數 量、獲得額外資訊的難易度、取得額外資訊的評價,以及搜集過程中得到的滿足 等因素而定,一般消費者主要的資訊來源歸類為以下四種:(1)個人來源(Personal Source):包括家庭、朋友、鄰居及熟人;(2)商業來源(Commercial Source):

包括廣告、銷售人員、經銷商、包裝及展示;(3)公共來源(Public Source):

包括大眾傳播媒體、消費者評鑑機構;(4)經驗來源(Experiential Source):

包括處理、檢查及使用產品的經驗(方世榮、2000)。

Houghton & Vickery(2005)針對線上音樂提出的研究報告指出,資訊尋求 通常會透過一些管道獲得,扣除實體資訊站(Kiosks)和音樂創作者直接提供消 費者下載外,線上音樂通路主要可分為傳統實體批發商和零售商(Traditional Physical Wholesaler and Retailer)、主要音樂廠牌線上音樂商店(Majors’ Online Music Stores)、第三方線上音樂商店(Third Party Online Music Stores)、網際 網路服務提供商及內容平台(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Portals)、行動內容供應 商(Mobile Content Suppliers),如圖 2-2-1 所示:

圖2-2-1 線上音樂傳播方式

參考資料:Houghton J. & Vickery G. (2005). OECD report on digital music: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echnical Report DSTI/ICCP/IE(2004)12/FINAL, Directorate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Retrieved June 28, 2011, from http://www.oecd.org/dataoecd/13/2/34995041.pdf

線上音樂使用者通常會考量產品價值、獨特性、操作便利、顧客服務、促銷 合作和安全保障六個因素,衡量對線上音樂使用的滿意程度,並且產生行為意 向,透過傳播模式、沉浸模式、超媒體互動性、使用與滿足理論探討線上音樂使

用者的行為意向。根據研究顯示,付費與未付費使用者在產品價值與獨特性整體 滿意度剛好相反,但對於操作便利性、顧客服務及安全保障來說滿意度為良好,

在行為意向部分,增加使用次數、時間與推薦朋友使用有較高之可能性(江亦瑄,

2004)。

由於音樂使用行為屬於瀏覽與分享的成分很高,並受社會影響很深,因此林 安凱(2004)探討網路使用者下載線上音樂行為理性與非理性動機之影響因素,

並將盜版軟體模式、認知道德水準與流行理論做為基底,分析網路族為何下載線 上音樂之動機,研究發現消費者非常在乎下載音樂的經濟效用,下載音樂與購買 唱片間的效用與預期效用差距愈顯著,使用者愈傾向於下載,且個人是否傾向於 下載 mp3 或透過下載來達成追逐流行的目的,與個人道德水準無關,主要是因 為使用者並未非理性的滿足追逐流行之需求,但其評估經濟效用的大小時,使用 者則會受到非理性追逐流行的動機影響,可能是因為年齡較小者經濟能力較低,

因此經濟效用與效用差愈顯著者下載意圖愈強烈;反之,道德水準愈高者,其下 載意圖受到流行、效用等因素影響較小。

對於非法音樂檔案下載意圖的研究,陳禹辰、尚榮安、陳祥源(2010)以消 費價值觀點來分析,提出過去的研究觀點多忽視下載mp3 的族群的動機與意圖,

視其為非法行為,殊不知其基本目的仍然是在消費音樂,此行為也是一種消費者 理性的選擇決策行為,亦會受到消費前、中、後的各種價值因素影響,且效用性

(Utilitarian)或愉悅性(Hedonic)觀點亦為重要考慮因素。因此,經濟、情緒 與嚐鮮價值是音樂下載意圖的重要影響因素,而消費價值的重要中介變項即為經 濟價值。

賴怡玲(2001)針對一般網路消費者,由 EKB 模式中「需求確認」分析出 五項影響購物動機的因素:(1)成就、肯定與愉快需求;(2)自我意識與誇示 同儕需求;(3)經濟效益需求;(4)便利效益需求;(5)不受干擾需求。又 杜業榮(2005)於研究中,將願意付費下載音樂的消費者動機依線上音樂的優勢

際網路的特性,使得取得音樂的便利性大為提升,其便利性主要是縮短時間與更 多樣的商品種類;(2)獨立性(Independence):消費者可以不受時空與限制,

不再侷限於有無門市地點、營業時間、音樂載體,更毋需考量行銷包裝的限制,

消費者即會透過網路收集喜愛的歌曲;(3)趨勢意識(Trend Consciousness):

消費者會因社會影響而透過使用線上音樂即時更新,以展現流行趨勢,為追逐流 行與科技的發展,伴隨的即是下載音樂的意圖;(4)即時性(Topicality):消 費者會透過網路尋求最新更新的音樂或其相關的資訊,其即時性愈強,顯示消費 者對於越早取得音樂的偏好愈強。並於研究中指出,經常下載音樂者是否願意接 受付費的線上音樂服務,消費者會於免費與花錢購買音樂間選擇最佳變項因素,

而這些因素受到外在的消費者特徵或情境影響,但消費者在不同的音樂中做選擇 時,與其個人特徵、情境變數是相互獨立的。

因此,受到刺激引起對產品產生興趣的消費者,會去搜尋更多的資訊,對所 需的產品相關資訊較容易接受並引起注意,或搜集資訊的程度可視其驅動力強 度、擁有的資訊數量、獲得額外資訊的難易度、取得額外資訊的評價,以及搜集 過程中得到的滿足等因素而定,主要的資訊來源歸類為個人來源、商業來源、公 共來源、經驗來源四種。而線上音樂通路主要可分為傳統實體批發商和零售商、

主要音樂廠牌線上音樂商店、第三方線上音樂商店、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及內容 平台、行動內容供應商五種。且使用者會考量產品價值、獨特性、操作便利、顧 客服務、促銷合作和安全保障六個因素,來衡量對線上音樂使用的滿意程度,並 比較下載音樂的經濟效用與愉悅性,主要是受到流行或嚐鮮因素的影響。

二、資訊評估(Information Evaluation)

使用者在評估選擇方案時,通常會仰賴先前記憶中的產品評估,進而從搜尋 而來的資訊建構新的評估。而記憶中的產品評估,也可能來自間接或第二手經 驗,此決策方式是取決於直接或間接經驗的程度,若使用者不能或不願仰賴先前 評估(例如首次購買或上次不好的購買經驗),便會建構新評估,主要有兩個基

本程序:(1)類化程序:指選擇方案的評估取決於產品所納入的特定類別。使 用者會對某類別的評估移轉規歸類至某產品項目上,或將著名品牌從某產品類別 延用至另一產品類別,此稱為品牌沿用;(2)計件程序:根據產品重要構面來 逐項考量方案的優缺點。使用者會先決定產品的構面或特定屬性,如安全性、可 信度、價格、品牌、產地、保固等。若無法比較的方案,則使用較抽象的評估準 則,如必要性、娛樂性、身分等,並評估各方案的重要性。

計件程序在最終抉擇時,使用者將其與方案的績效做出判斷,形成可接受的 方案評估,可分為補償式(Compensatory)與非補償式(Noncompensatory)。

補償式評估常用簡單加總法與加權總分法兩種策略。簡單加總法通常是當使用者 處理動機或能力有限時所使用的方法,其計算或加總各方案在屬性上的分數後,

選擇分數最高者。加權加總法是使用者對每個方案有更細膩的判斷,並根據屬性 的重要性做加權的動作,最終分數最高者則佳。非補償式策略較常見的有連結 式、非連結式、依序比較、及情感參照四種(謝文雀編譯,2001;顧萱萱、郭建 志譯,2008):(1)連結式決策法則(Conjunctive Decision Rule):消費者對 每項屬性均設立最低可接受標準,只要任一屬性無法通過考驗的品牌,即排除在 外。也就是將每個重要屬性皆設定關卡,各品牌逐一檢視是否符合關卡,全數通 過則中選,若有一屬性不符則拒絕。需要注意的是,在排除策略與連結策略中,

若無品牌可選,使用者必須修正關卡、用不同評估策略或延遲選擇;(2)非連 結式法則(Disjunctive Rule):亦稱逐次刪除策略,消費者須對每項屬性設定最 低可接受標準,但水準高於連結式法則,任何品牌只要有一項屬性通過考驗即可 接受。若以品牌為例,鎖定某種品牌,將其最重要屬性加以比較,若相同則比較 第二屬性,至最終結果出現為止;(3)依序比較決策法則(Lexicographic Decision Rule):亦稱排除策略,消費者先依重要性將屬性予以排序,比較各品牌在屬性 上的表現,若有任一品牌脫穎而出,即成為最終選擇。換句話說,若品牌符合最 重要屬性則中選,若有兩個以上品牌則看次重要屬性是否也符合關卡;(4)情

價知覺以做決定,不重視品牌屬性。

上述提到的重要屬性是指,消費者重視的屬性及其所採用的購物法則,顧萱

上述提到的重要屬性是指,消費者重視的屬性及其所採用的購物法則,顧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