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箱包製造產業移轉至東南亞之後的供應鏈風險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產業分析

3.4 箱包製造產業移轉至東南亞之後的供應鏈風險

Tegowanu 市三寶壟中爪哇省,最近的機場為三寶壟艾哈邁德·亞尼機場,為 1.5-2 小時之車程,距離 1.5-26 公里;最近的港口為三寶壟港口,開車到工廠需要 1 小 時。PT Formosa 於 2014 年開始營運,共有 65 條製造線,擁有 2,700 名工人,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3 製造的範圍

背包、行李、筆記本包及其他,為主品牌NIKE、小米、迪卡儂、DELL、HP、

ASUS、VF(Kipling)代工。

4.2 中國大陸市場之五力分析

4-1 K 個案箱包公司中國大陸市場之五力分析 資料來源: 本研究自行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1 原料供應商之議價能力

從定義上分析,所謂的“供應商議價能力”是指目前的企業,在從供應商購 置原料時,供應商以爭取的方式來獲得比較好的價格之一種內在的能力。目標市 場所用的原料暫時比較新,而且市場比較集中。但是受到箱包整體向下滑落趨勢 的影響,供應商在原料議價方面屬於比較中等偏弱。如下表4-1之分析:

4-1 目標產品原料供應商之議價能力

資料來源: 本研究自行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2 國外買方之議價能力

從上述的資料分析,不然看出目前該類產品的市場供應商還比較少,而且買方 對品牌、品質及性能的要求比較高,所以買方的議價能力中等。如下表4-2之分 析:

4-2 目標市場之買方議價能力

資料來源: 本研究自行整理

4.2.3 新進入者的威脅

新型箱包產品對於設計的時尚性、面料的性能等等都有較特殊的要求,新進 入者前期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去瞭解市場、投入大量資金、組織完整團隊,而且 對其設計能力要求也比較高。另外,目前該產品的市場詢價及規模比較小,還在 成長階段,比較不容易吸引大型製造業的興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而且,此種產品需要大量的設備及人力才能夠完成,因此,在開始投資比較 大,普通箱包加工業之進入門檻比較高。

4.2.4 替代品的威脅

新型箱包在某一種程度上,其實是替代了過去比較傳統的一些戶外箱包,無 論在用料或是產品結構設計品牌建設方面,都對目標消費族群有更大的吸引力。

而且由於結構相當簡單化,雖然材料成本比較貴,但是總成本與傳統大型箱包相 比,也更為低廉,目前更受到目標族群的喜愛,以追求極致性價比為主。

綜上分析,目前該新型箱包市場的國內競爭大規模廠商不多,產品價格和利 潤空間比較合理,各方議價能力適中,在短時間之內,其替代品的威脅也不大,

所以K個案箱包公司可以快速地進入該市場。

4.3 K 箱包個案公司之市場全球化布局策略

4.3.1 K 個案箱包公司產業之“微笑曲線”

中國大陸地區的產業轉移並不是完全轉移,而是將低附加價值的部分轉移到 勞力成本化和原料豐富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如,印尼),而在本國保留產品設 計和市場行銷等部門及核心技術。所以導致了下圖4-2“微笑曲線"之中的現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 K 個案箱包公司產業之“微笑曲線”

資源來源: 本研究自行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2 K 個案箱包公司製造產業供應鏈移轉至印尼之 SWOT 分析

4-3 印尼之 SWOT 分析 資料來源: 本研究自行整理 4.3.2.1 優勢(Strength)

1. GSP 關稅優惠(近期柬埔寨已經取消關稅優惠)

2. 政經情勢及政商關係穩定:在地團隊有印尼製造生產 15 年的經驗 3. 反恐的態度相當地堅定,與歐日等國關係相當良好 4. 天然資源豐富,政府財政收入有所改善

5. 貿易壁壘比較低,並無外匯管制

6. 勞動人口年輕充沛,而且薪資低廉(勞力供需比率約大為 20:1)

4.3.2.2 劣勢(Weakness)

1. 嚴苛的勞工法令(但是具有彈性) 4.3.2.3 機會(Opportunity)

1. 全球人口第四多之國家(兩億六千七百萬人),為第三大民主國家,

與歐美中日等強權關係良好,策略地位相當重要 2. 外來投資限制大幅度地鬆綁

3. 中東及非洲國家龐大市場提供龐大的出口商機 4. 承接中國“世界工廠”的角色

K 個案箱包公司海外轉移至印尼模式之可行性分析(Feasibility Analysis)如 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K 個案箱包公司對外轉移至印尼主要模式之優劣勢分析

資料來源: 本研究自行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K 個案箱包公司進軍印尼市場困難、挑戰及克服方式之 五力分析

4-4 K 個案箱包公司進軍印尼市場之五力分析 資料來源: 本研究自行整理

下列為K個案箱包公司進軍印尼市場困難、挑戰及克服方式之五力分析:

4.4.1 現有競爭者(中)

現有競爭者大多為長期深耕規模比較大,而且管理階層比較年輕的韓資跨國 集團,工廠的規模平均在一萬人以上,然而大多產能超度飽和,K 個案箱包公司 可以透過差異化策略、價格優勢及即時加值服務等成為瓜分市場佔有率的切入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b. 人口紅利高,人均工資低至每月 900RMB

c. 具全球出口策略地位:出口至歐洲 35 天,美國 40 天 d. 關稅壁壘:與中國製造差異 40%,與柬埔寨差 20%

2. 差異化策略:

a. 前期調研:K 公司有成立專業產業分析團隊,針對東南亞市場併購標 的,進行全面調研,包含投後經營管理,在地化組織管理。

b. 組織團隊年輕化:傳統箱包製造以技術為主,融合傳統工廠管理,K 公司強調團隊年輕化,大量啟用互聯網、工廠人才,融合傳統技術管理。

團隊平均年齡低於35 歲。

c. 重視供應鏈管理:從前端原材料開到精益化自動化設備投入,製造週 期縮短,無一不代表K 公司的差異化。

在COVID-19(新冠肺炎)及中美貿易戰的環境下,大陸箱包業移轉至海外 之印尼設廠,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就業,可以得到政府和民眾的支持,在地化的經 營,使企業更加瞭解在地市場對箱包的需求情況,從而方便箱包的設計和銷售,

亦即能夠快速地掌握“微笑曲線”(Smile curve)的兩端高附加價值部位,從而 更利於公司在該市場的擴張。但是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地化管理必須要建立在 企業能夠控制住海外子公司的基礎之上,否則企業及品牌會喪失其本身的核心價 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研究限制與未來發展

5.3.1 研究限制

1. 在中美貿易戰及新冠肺炎的環境下,所產生的產業移轉,所以說當時環 境的壓力影響很深,中美的關稅壁壘高達 41%,所以產業移轉及全球化佈局是 當下中國大陸紡織品含箱包製造產業不得不走的一步路。

2. 全球化範圍廣大:全球化,是一個範圍極為廣大的佈局,但因箱包製造 為勞力密集型產業,顧以東南亞據有高人口紅利的國家為首選,當然這個選擇 並不為唯一的選擇,包含柬埔寨,越南,都有眾多箱包製造加工廠,在當地建 立生產供應鏈,所以全球化佈局,還是要依照各個公司,內部的綜合成本效益 評估,以及外部客戶的需求,才能擬定適合自己的全球化佈局。

5.3.1 未來發展

箱包製造生產全球化佈局,東南亞只是第一步,最主要還是為了避免貿易 戰下的關稅,以及勞力密集型製造的低成本,但未來真正全球化製造,一定是 以低成本,高市場效益,包含北非,南美洲,如孟加拉、墨西哥,都是實現下 一個全球化箱包製造生產的市場未來市場方向,中國已經是一個很完整的製造 市場基地,可以實現中國製造供給中國市場的需求,除中國市場外的全球市 場,未來之製造基地,將會以東南亞、非洲,南美洲,眾多發展中國家為主,

以實現低成本,高時效,滿足全球箱包市場的需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吳俊,(2009)。中國箱包行業國際競爭力的分析,知識經濟,16 期,109-110。

施振榮,(2012)。微笑走出自己的路,天下文化。

張少軍、劉志彪,(2009)。全球價值鏈模式的產業轉移,中國工業經濟,11 期,

5-15。

梅林,(2013)。經濟全球化與國際產業轉移,當代經濟管理,3 期,14-18。

陳紅兒,(2002)。區際產業轉移的內涵、機制、效應。內蒙古社會科學,1期,

16-18。

隋映輝、解學梅、趙餛,(2007)。全球產業轉移:分散化、集群路徑與規制。福 建論壇,8 期,9-13。

翟志剛,(1998)。商業快速回應輔導案例-供應商管理存貨,經濟部商業司。

劉菁、任曙明,(2005)。跨國公司國際產業轉移的演變機制研究。經濟與管理,

10 期,16-18。

魏後凱,(2003)。產業轉移的發展趨勢及其對競爭力的影響,福建論壇(社會經 濟版),4 期,11-15。

蘇雄義,(1999)。供應鏈整合 觀念性分析架構、整合程序與個案,國際物流研 討會論文集,97-105。

Journal, 35(2), 204-223.

Andrews, K. R. (1971).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 USA: Irwin/McGraw Hill.

Bartlett, C.A. and S Ghoshal (1995), Transnational Management-Text, Cases, and Reading in Cross-Bordre Management, Irwin, pp.249.

Bielski, L. (2006). The SWOT for retail IT reveals the interconnections of technology. 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 ABA Banking Journal, 98(11), 27.

Chang, L., & Lin, C. (2005). The exploratory stud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Hsin-Chu city government by using diamond theory. Bus. Rev, 3, 180-185.

Christopher, M. G. (1992).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London, UK:Pitman Publishing.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3), CLM Develop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Definition, Logistics Comment, 37(3), 1-3.

Crane, A., Matten, D., Glozer, S., & Spence, L. (2019). Business ethics: Managing corporate citizenship and sustainability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Daft, R. L., Murphy, J., & Willmott, H. (2010).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

Cengage learning EMEA.

Deresky, H (1994),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Managing Across Borders and Cultures, New York, Harper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Dwivedi, P., & Alavalapati, J. R. (2009). Stakeholders’ perceptions on forest biomass-based bioenergy development in the southern US. Energy policy, 37(5), 1999-2007.

industries.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8(12), 1-9.

Ghoshal, S. (1987). Global strategy: An organizing framework.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8(5), 425-440.

Graham, G., & Adewole, A. (2005). Developing 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optimisation of information in the supply chains of the UK clothing manufacture industr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Gürel, E., & Tat, M. (2017). SWOT analysis: a theoretical review.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ocial Research, 10(51)

Haberberg, A. (2000), “Swatting SWOT”, Strategy, (Strategic Planning Society), September.

Hai, H. L., & Tsou, M. C. (2009). Strategic development for 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Shih Chien University Kaohsiung campus in Taiwan by a quantifiable SWOT analysi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Optimization Sciences, 30(1), 87-107.

Helms, M. M., & Nixon, J. (2010). Exploring SWOT analysis–where are we now?. : a review of academic research from the last decade. Journal of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3 (3), 215–251.

Huan, H.S., Sheoran, K.S., Wang, G., 2004. Review and analysis of 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SCOR) mode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9(1), 23-29.

Hwang, Y.D., Wenb, Y.F., Chen, M.C., 2010.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DSA cycle of green purchasing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COR model.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21(12), 1261-1278.

Mann, M. K., & Byun, S. E. (2011). Assessment of five competitive forces of the Indian apparel retail industry: entry and expansion strategies for foreign retailers. Journal

of Textile and Appare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7(2), 1-14.

McCormack, K., Ladeira, M.B., Valadares de Oliveira, M. P., 2008. Supply chain maturity and performance in Brazi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3(4), 272-282.

Oliver, R. K., & Webber, M. D. (1982). Supply-chain management: logistics catches up with strategy. Outlook, 5(1), 42-47.

Oraman, Y., Azabagaoglu, M. O., & Inan, I. H. (2011). The firms’ survival and competition through global expansion: A case study from food industry in FMCG sector.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4, 188-197.

Parker, B. (2005). Introduction to globalization and business: Relationships and responsibilities. Sage.

Piercy, N. (1981), Company Internationalization-Active and Reactive Exporting,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15, 26-40.

Porter, M.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y and Competitors,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Porter, M. E. (1986), Competition in Global Industries,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Robinson R.B (1983),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Business-An Introduction, NewYork,

Dryden. School Press.

Robock, S. H., & Simmonds, K. (198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The International Executive, 15(3), 5-6.

Ross, D. F. (1997). Competing through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reating market-winning strategies through supply chain partnerships.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Simchi-Levi, D., Kaminsky, P., Simchi-Levi, E., & Shankar, R. (2001). Designing and managing the supply chain: concepts, strategies and case studies. Tata

McGraw-‧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Hill Education.

Tam, F.Y., Chan, T.S., Chu, P.W., Lai, T.C. and Wang, L.L. (2005),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Hong Kong as Asia’s fashion hub”, Journal of Fash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9(2), 221-231.

Welch, L. S., & Luostarinen, R. (1988). Internationalization: Evolution of a concept. Journal of general management, 14(2), 34-55.

Wellner, S., & Lakotta, J. (2020). Porter's Five Forces in the German railway industry. Journal of Rail Transport Planning & Management, 100181.

Wheelan, T.L. and Hunger, J.D. (1998),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Policy, 5th ed., Addison-Wesley, Reading, MA.

Zangoueinezhad, A., Azar, A., & Kazazi, A. (2011). Using SCOR model with fuzzy MCDM approach to assess competitiveness positioning of supply chains: focus on shipbuilding supply chains. Maritime Policy & Management, 38(1), 93-10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