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海頓的生平

第一節 海頓的生平概述

1738 年海頓的叔叔約翰.馬替亞斯.法蘭克(Johann Mathias Franks,1708-1783) 來訪,海頓在音樂上的天分引起他的注意,因此將海頓帶到多瑙河畔海恩堡

- 4 -

1940 年,海頓出現了學習的第二個契機,維也納聖史蒂芬大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 )正在全國各地尋找歌童,樂團隊長卡爾.喬治.羅伊特(Karl George Reutter,1656-1738)在海茵堡發現了天才的海頓,深深被他的歌聲感動,就讓海頓加 活,後來幸好遇到過去合唱團的同學約翰.米歇爾.史班格勒(Johann Michael Spangler),雖然約翰的經濟狀況並不寬裕,但不忍心看到他露宿街頭,於是就好意

- 5 -

多作曲基礎。後來海頓被聘任成為一個望族家庭的音樂教師,因此穩定了經濟狀 況,也在因緣際會下結識著名的義大利詩人及作詞家皮特羅.梅塔塔西歐(Pietro Metastasio),透過他收下一名優秀的鋼琴學生瑪麗安.瑪提涅(Marianne Martinez)。

瑪提涅生於西班牙的貴族,因她貴族背景名聲地位顯赫,請到著名的義大利 聲樂家暨作曲家尼可拉.坡普拉(Nicola Antonio Porpora,1686-1768)教導聲樂,而擔 任她伴奏的海頓,也因此有機會學習到波普拉的教學方法。波普拉對海頓的作品 給予許多實質的建議,也讓海頓的義大利文有所提升。波普拉與貴族有著良好的 關係,透過波普拉的引薦,海頓才能夠進出貴族人士的社會,除了幫助海頓順利 拓展音樂事業,也結識了熱愛音樂的費迪南.馬克西米利安.馮.莫爾辛(Ferdinand Maximilian von Morzin)伯爵。

1758 年費迪南正式聘用了海頓,成為他私人樂團的音樂隊長,雖然年薪只有 二百金幣,但對於當時的海頓已是不可多得的好機會,這也是他第一份穩定的音 樂工作。海頓為了自己所指揮的樂團開始創作交響曲,1759 年海頓完成了第一首 交響曲《D 大調第一號交響曲》獻給莫爾辛樂團,莫爾辛伯爵舉辦音樂會廣邀貴 賓來聆聽,其中邀請到一位富有的貴族,保羅.安東.艾斯特哈吉(Paul Anton Esterhazy)親王,保羅.安東伯爵相當喜愛音樂,在這次的音樂會中也深深地被海 頓的才華所吸引,這個緣分也對海頓的未來留下了伏筆。

二、穩健成熟的青壯年時期

經濟穩定的海頓,開始考慮走入婚姻,在擔任莫爾辛樂團團長期間,他曾愛 上自己的學生泰瑞絲.克勒爾(Therese Keller),泰瑞斯表示不愛海頓而拒絕了他,

但後來不知為何陰錯陽差的娶了泰瑞絲的姐姐瑪麗亞.安娜.克勒爾(Maria Anna Keller,1729-1800),這門婚事成為海頓一生中犯的最大錯誤,結婚不久後,海頓發 現瑪麗亞.安娜並不是一位稱職的好妻子,不善持家且對音樂不感興趣,還有著 壞脾氣,經常破壞海頓已經完成好的作品。因此海頓過著長達四十年水深火熱的

- 6 -

1762 年艾斯特哈吉親王逝世,由他的弟弟尼古拉斯.艾斯特哈吉(Nicolaus Esterhazy,1714-1790)侯爵繼位,尼古拉斯親王也相當喜愛音樂。但別於前任親王,

- 7 - 二十五歲的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兩人一見如故 互相敬重成為了莫逆之交,在音樂上的創作也互相的影響。1785 年,莫札特在一

- 8 -

10「我是誠實的人,上天為證,我要告訴您,您的兒子是我認識或耳聞的 作曲家中,最偉大的一位。他品味非凡,更重要的是,他擁有最透徹的 作曲學養。」

1785 年至 1795 年是海頓創作交響曲的高峰時期。初期一位來自巴黎的貴族克 勞德.弗朗索瓦.瑪莉.雷戈里(Claude Francois-Marie Rigoley,1757-1790)邀請海頓 作曲,而創作了一組《巴黎交響曲》(No.82-87)(Paris Symphonies)。

1790 年,隨著尼古拉斯.艾斯特哈吉(Paul Anton Esterhazy,1714-1790)侯爵逝 世,繼位者保羅.安東二世(Paul Anton II)並不喜愛音樂,於是解散了樂隊與合唱 團。海頓在任職艾斯特哈吉樂隊的三十年間,是他創作生涯最為豐富成熟的時期,

他一生絕大多數的作品完成在這個時候,作品眾多成就卓越,也因此讓海頓名聲 大噪。

三、成就非凡的晚年時期

海頓離開艾斯特哈吉宮廷後便前往維也納,不久後,一位德國的小提琴家兼 音樂會經紀人約翰.彼得.所羅門(Johann Peter Salomon,1745-1815)來到維也納,

邀請他崇拜已久的海頓前往倫敦,舉行一系列的創作及發表。當時已經五十八歲 的海頓,對於過去自己的宮廷生涯感到厭倦,不想再受任何拘束,於是答應了所 羅門前往了倫敦。

1791 年 1 月,海頓抵達倫敦受到熱烈的歡迎,連續三天,所有的報紙都有他 的消息,他深刻的感受到從貴族到一般民眾對於他的崇拜。幾天後,榮幸的被邀 請到英國女皇的慶生舞會擔任貴賓,受到威爾斯王子(Prince of Wales)盛重招待,

這是多麼至高的榮譽與成就。此時的倫敦,音樂正蓬勃發展,自由的風氣使海頓 在精神上如獲得解放,音樂的創作與想法有了更新的層次,擺脫了過去被束縛的

10 賴慈雲,頁 65。

- 9 - 首全新的大序曲」(A New Grand Overture),聽眾們的熱情,是他過去不曾體會的,

12「據我所知,在英國的器樂演出,從沒能讓觀眾如此專注而享受。聽眾在慢板的

同年七月海頓榮獲牛津大學頒發榮譽博士學位(Gradum doctoris in musica honoris causa),雖然海頓自娛說:13「身著長袍我自覺挺可笑的。」但這對自十七 歲後再沒受過正規教育的海頓來說,是感到十分驕傲的。海頓在典禮上親自指揮

- 10 -

而在 1797 年奧皇法朗茲約瑟夫二世(Joseph II)誕辰時,受邀創作了《天佑吾皇法朗 茲》(Gotte erhalte Franz den Kaiser),莊重簡單的曲調深受喜愛,更成為了奧地利 的國歌。海頓晚年並沒有因為自己聲名大噪後而怠惰,仍然不斷的積極創作,最 著名的作品是神劇《創世紀》(The Creation,HXXI:2)、《四季》(The Seasons,HXXI:3)、

合唱曲《臨終七言》等。

- 11 -

- 12 -

- 13 -

海頓分別在 1790 年與 1794 年接受了所羅蒙(Salomon,1745-1815)的邀約前往倫 敦,分別在 1791 年至 1792 年完成前六首交響曲(No.93-98),1794 至 1795 年完成

- 14 -

- 15 -

研究者者採用【Edwin F. Kalmus】版本的總譜作為主要研究資料,首先整理 了《第 104 號交響曲》的器樂編制,分類了四個樂章中,所使用的樂器及編制, 2 Bassoons

2 Flutes 2 Oboes

2 Clarinets (in A) 2 Bassoons

2 Flutes 2 Oboes

2 Clarinets (in A) 2 Bassoons

2 Flutes 2 Oboes

2 Clarinets (in A) 2 Bassoons 銅管 2 Horns (in D)

- 16 -

第一節 第一樂章

【表 3-1-2】第一樂章

速度 調性 拍號 曲式

慢板(Adagio)-快板(Allegro) d 小調 4/4 拍─2/2 拍

21

奏鳴曲式 (Sonata Form)

一、第一樂章段落分句

- 17 -

第二主題 mm. 99-111

mm. 100-107=4+4 mm. 108-111=4

A 大調 呈示部尾奏 mm. 112-123 mm. 112-117=2+2+2

mm. 118-123=4+2

發展部

第一段 mm. 124-158

mm. 124-130=4+3 mm. 131-136=4+2 mm. 137-140=4

e 小調 mm. 141-144=4

mm. 145-154=5+5 升 c 小調 mm. 155-158=4

e 小調

第二段 mm. 159-192

mm. 159-165=4+3 G 大調 mm. 166-171=4+2 e 小調 mm. 172-178=3+4

mm. 179-182=4 b 小調 mm. 183-184=2

mm. 185-192=4+4 D 大調

再現部 mm. 193-276

mm. 193-200=4+4 mm. 201-207=4+3 mm. 208-219=4+4+4 mm. 220-227=4+2 mm. 228-237=4+2+4 mm. 238-243=4+2 mm. 244-249=3+3 mm. 250-256=4+3 mm. 257-264=2+3+2 mm. 265-270=2+4 mm. 271-276=2+4

D 大調

結束部 mm. 277-294

mm. 277-283=4+3 mm. 284-289=4+2 mm. 290-294=3+2

D 大調

- 18 -

二、樂曲分析

(一)序奏 mm. 1-16:

第一樂章以

ff

強而嚴肅的導奏,盛大莊重的進行,慢慢的增強了樂曲的重量,

以簡短的十六小節,音樂卻充滿著戲劇性的張力,莊嚴沉重的齊奏,寬厚且深遠,

再由中低音聲部以

p

帶出神秘的動機,持續延續導奏,與齊奏形成強烈的反差,

最後在屬音上半終止,插入一小節延長四分休止符結束了導奏。由於開頭兩小節 只用主音 D 與屬音 A,並無法明確知道是 D 大調或是 d 小調,直到第五小節巴松 管旋律出現降 B,才確立為 d 小調。參考【譜例 3-1-1】(mm. 1-5)

【譜例 3-1-1】(mm. 1-5)

- 19 -

(二)呈示部 mm. 17-31:

導奏後進入呈示部,小提琴帶入第一主題,第一主題由三個動機所組成,進 入快板的第十七至十八小節為動機一,第十九至二十小節為動機二,動機三由第 二十一至二十四小節的第二小提琴奏出切分音產生堆疊與流動感,與大提琴、低 音大提琴奏出下行音階所組成。這些基調的動機不斷的在第一樂章出現;參考【譜 例 3-1-2】

【譜例 3-1-2】(mm. 17-24)

第一主題反復一次到第二十九至三十一小節,音樂由下行音形轉換成上升音 形,音樂也帶入高昂。參考【譜例 3-1-3】(mm. 29-31)

【譜例 3-1-3】(mm. 29-31)

動機一 動機二

V1 V2 Va Vc

動機三

- 20 -

mm. 32-64:

第一主題以最強音

ff

全聲部的發展,第三十三小節低音管與小提琴加入十六 分音符的顫音音形的元素,加強第一主題的氣勢。參考【譜例 3-1-4】(mm. 32-35),

Violin I。

【譜例 3-1-4】(mm. 32-35),Violin I。

第三十二至三十九小節由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以

ff

奏出八小節的頑固音形,

規律的節奏穩定了全曲。參考【譜例 3-1-5】(mm. 32-39),Cello and Bass。

【譜例 3-1-5】(mm. 32-39),Cello and Bass

呈示部第三十八小節以定音鼓奏出

ff

音量的頑固低音,逐漸將推至第一主題 之高潮。參考【譜例 3-1-6】 (mm. 42-46),Timpani。

【譜例 3-1-6】 (mm. 42-46),Timpani ff

- 21 -

呈示部第四十四小節由第一小提琴以

f

的音量奏出連續不斷的八分音符,成為 新的動機四,到第四十六小節第二小提琴的同音型呈示,增加了更多雀躍的情緒,

直至第五十小節由巴松管隨後中提琴在第五十一小節也以同音型加入呈示,最後 再由第六十一小節巴松管與第二小提琴以中音域同音型節奏導入結束句,結束了 第一主題。參考【譜例 3-1-7】(mm. 44-49),Violin。

【譜例 3-1-7】(mm. 44-49),Violin

mm. 65-79:

此段運用屬調再次呈現第一主題,先由長笛、第一小提琴在第六十五小節反 覆動機一與動機二,接由第二小提琴在第六十九小節呈示第三動機,第六十七小 節由雙簧管、中提琴帶入動機一的變化,最後在加入第一小提琴、雙簧管以音量

p

齊奏第一主題,醞釀彭湃前的寧靜對比。參考【譜例 3-1-8】(mm. 65-73)

- 22 -

【譜例 3-1-8】(mm. 65-73)

mm. 80-98:

第八十小節小提琴以

f

的音量奏出動機四,八十六小節首次出現頑固音形的樂 團齊奏,動機四持續僅由第一小提琴至九十小節,將全樂團推向

ff

,氣勢磅礡的 結束這個樂段。參考【譜例 3-1-9】(mm. 86-92)

【譜例 3-1-9】(mm. 86-92)

- 23 -

mm. 99-123:

第二主題出現,由第九十九小節法國號延長音上出現,第二主題是單純的下 降和弦,發展的長度都比第一主題來的短,最後混合第一主題的動機一進入呈示 部的尾聲。依照當時的慣例,在反覆一次呈示部。參考【譜例 3-1-10】(mm. 99-109)

【譜例 3-1-10】(mm. 99-109)

(三)發展部 mm. 124-158:

發展部由第一小提琴以

p

奏出 e 小調以及動機,一百三十一小節開始交由中 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的中低音域的呈示堆疊,一百三十二小節長笛、雙簧 管以三個八度音與中低聲部對應呈示,接著一百三十七小節由豎笛、低音管、法 國號、小號加入主題的呈示。海頓將呈示部第一主題的動機二、動機四與第二主 題作為發展部的核心。參考【譜例 3-1-11】(mm. 137-143)

- 24 -

【譜例 3-1-11】(mm. 137-143)

mm. 159-192:

發展部結合第一主題的動機,並每次轉調都提升調性,持續系的轉調直至全

發展部結合第一主題的動機,並每次轉調都提升調性,持續系的轉調直至全

相關文件